許大春 劉宏 熊燊源
【摘? 要】 畜牧獸醫專業是高職院校中備受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肩負著為現代畜牧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隨著“崗課賽證”理念的興起和實踐,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旨在通過分析現行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現狀,提出了優化專業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方法等改革策略,以適應“崗課賽證”理念的發展趨勢。為此,文章提出通過校企合作構建課程體系,將行業發展趨勢和職業標準融入課程內容;在校內外建立實踐教學基地,以項目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等方式深化專業課程與實際崗位需求、職業技能競賽、職業資格證書的結合,提升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更好地服務區域畜牧業的發展。
【關鍵詞】 “崗課賽證”融通;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
一、“崗課賽證”融通模式概述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是一種創新的職業教育模式,將學生的崗位實踐、課程學習、技能競賽和職業資格證書獲取有機結合起來。這種模式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課程內容為基礎,以崗位實踐為依托,以技能競賽為抓手,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引領,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統一,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銜接。通過“崗課賽證”的深度融合,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積累經驗,提高綜合素質,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教育中“崗課賽證”融通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高職教育中推行“崗課賽證”融通模式,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這種模式以職業崗位需求為導向,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緊密結合,強調學生在真實工作情境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專業知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縮短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同時,將技能競賽引入教學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競爭意識,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勤于實踐,不斷追求卓越。
(二)有利于推進教學模式改革
“崗課賽證”融通模式的推行,為高職院校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傳統的高職教育往往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需求脫節,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而“崗課賽證”融通模式強調以職業能力為核心,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將實踐教學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教師須根據職業崗位需求設計教學內容,引入項目教學、情境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校企合作的深化,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鍛煉的機會,提高了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技能競賽的引入,則促使教師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能力。
三、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建設現狀分析
(一)課程體系不夠完善
當前,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與職業崗位能力要求銜接不夠緊密;其次,部分課程內容陳舊,更新速度跟不上行業發展需求,難以反映當前畜牧獸醫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再次,課程體系結構不夠合理,理論課程比重偏高,實踐課程比例偏低,理論與實踐脫節問題突出;此外,課程內容重復現象較為普遍,課程之間缺乏必要的整合和優化;最后,選修課程數量偏少,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二)課程內容需進一步更新
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內容的更新與優化還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課程內容陳舊,與畜牧獸醫行業的最新發展和技術進步脫節,難以反映本專業領域的前沿知識和實踐經驗;其次,一些課程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學生所學知識難以有效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再次,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不強,與職業崗位的真實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此外,跨學科知識融合不足,課程內容缺乏必要的拓展和延伸,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職業能力;最后,教材選用也存在滯后性,部分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難以及時反映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教學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首先,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偏低,與理論教學的比重失衡,導致學生實踐能力培養不足;其次,實訓條件建設滯后,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實訓室設施設備陳舊,數量不足,難以滿足學生實踐操作的需求;再次,實踐教學內容與生產實際脫節,缺乏真實的職業環境和項目情境,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此外,校外實習基地建設不完善,管理機制不健全,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得不到有效指導和管理,實習效果難以保證;最后,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不夠科學,過于注重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和能力評價,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
(四)教學方式方法有待創新
畜牧獸醫專業的教學方式方法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創新和改進。首先,不少課堂教學仍然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互動和參與,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多以理論講授為主,缺乏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問題探究等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和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再次,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傳統,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脫節,不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最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運用不足,多媒體課件內容單一,“互聯網+”教學資源開發較少,難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四、“崗課賽證”融通下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的改革策略
(一)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針對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不夠完善的問題,高職院校應根據“崗課賽證”融通的要求,優化課程體系設置。
首先,要以畜牧獸醫行業需求和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重構專業課程體系,增設體現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的課程模塊,及時將行業發展的最新成果融入課程教學。例如,可以增設“現代生物技術在畜牧獸醫中的應用”“智慧畜牧養殖技術”“寵物醫療與美容服務”等反映行業發展趨勢的新興課程。
其次,要科學設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加大實踐教學在課程體系中的占比,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實踐鍛煉機會。例如,在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不低于1∶1,并將實踐學時納入學分管理。
再次,要合理劃分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例如,可以開設“畜禽行為學”“動物福利與保護”“現代家禽品種選育”等特色選修課,拓寬學生專業視野。
最后,要注重課程內容的銜接和融合,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加強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有機聯系,實現課程之間的交叉滲透與融會貫通。例如,在動物解剖生理學課程中融入臨床診療技能訓練,在動物疫病防控課程中融入動物檢疫檢驗知識和操作,促進知識的內化和遷移。
(二)及時更新課程內容
面對畜牧獸醫專業課程內容更新滯后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建立健全課程內容動態更新機制,以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發展同步,并與職業崗位要求相適應。
首先,需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聘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建設,及時將生產實踐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引入課程教學。例如,邀請知名養殖企業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參與“生豬規?;B殖技術”“奶牛場標準化生產”等專業核心課程教學,傳授最新的生產實踐經驗。
其次,應鼓勵專任教師定期深入生產一線,參加實踐培訓,了解行業企業用人需求,掌握相關領域的前沿動態,并將其轉化為教學內容。例如,選派青年教師到大型寵物連鎖醫院掛職鍛煉,掌握當前寵物診療、美容、訓導等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方法,用于更新“寵物臨床醫學”“寵物美容”等課程的教學內容。
再次,重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資格考證要求,將其作為課程內容設計的重要依據,加強課程與證書融合。例如,在“動物防疫與檢疫技術”課程中,增設官方獸醫制度、現場檢查及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的實訓項目,以滿足動物檢疫員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能。
最后,加大課程教材的優化力度,積極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校本教材,優先選用能夠反映行業發展最新成果的教材,提高教材內容的前沿性和實用性。
(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針對畜牧獸醫專業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高職院校應加大實踐教學改革力度,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強化實踐教學管理,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首先,應科學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根據畜牧獸醫行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開發具有職業崗位特色的實驗實訓項目。例如,在“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課程中,可設計豬瘟、禽流感等疫病的臨床診斷、治療、疫苗接種等實訓項目;在“畜牧生產技術”課程中,可開發畜禽養殖場設計、飼料配合、生產管理等綜合實訓項目。
其次,要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改善實踐教學條件。校內需建設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的實驗實訓室,配備與生產實際相符的儀器設備,以滿足學生實踐操作需求。例如,建設動物診療手術實訓室,配置X光機、B超、麻醉機等大型診療設備,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臨床診療環境。校外則應與大型畜牧龍頭企業、動物醫院等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讓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中實習見習,提高實踐能力。例如,與正大集團合作共建生豬規?;B殖實訓基地,讓學生參與全過程的實習實訓。
最后,要完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學校應建立健全實踐教學大綱、實訓指導書、實習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以規范實踐教學行為。同時,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評價標準,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生實習期間,采取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指導、共同考核的“雙導師”制度,以客觀評價學生實習表現。
(四)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面對畜牧獸醫專業教學方式方法創新不足的問題,高職院校教師需要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應合理運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畜禽疫病診斷與防控”課程中,可以采用典型疫病案例分析的方法,引導學生提出診斷思路和防控措施;在“寵物美容”課程中,則可采用工作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完成寵物洗護、美容造型等實際項目,提高實踐能力。
其次,要積極推行“互聯網+”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教學新模式。通過智慧職教、云課堂等在線平臺,開發本專業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例如,建設“生豬生產與疫病防控”在線開放課程,提供生豬養殖管理技術、疫病診斷與防控技術等微視頻,供學生自主學習;開設“中獸醫診療技術”網絡學習空間,上傳經典醫案、治療儀器操作視頻等素材,拓展學習途徑。
最后,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除了理論講授外,課程還應加強實踐演示、技能訓練和創新創業指導,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畜牧場規劃設計”課程中,可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進行實踐操作;在“動物疫病防控”課程中,則可邀請行政管理部門和專家舉辦講座,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小論文、創新創業項目等研究性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春艷,劉立英. 高職院?!皶眯汀毙竽莲F醫法規課程建設與實踐[J]. 山東畜牧獸醫,2023,44(11):79-81.
[2] 段會勇,蘇興民. 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施:以《動物病理》課程為例[J]. 畜牧獸醫雜志,2023,42(06):76-79+84.
[3] 周敏,裴淑麗. 農業類高職院校畜牧獸醫專業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J]. 河南農業,2023(30):22-23.
[4] 王本忠,黎婷,張海燕,等. 高職院校技能大賽在畜牧獸醫類專業建設中的作用:以蕪湖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中南農業科技,2023,44(05):207-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