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 耿雪婷 高蕾
摘要:近年來,跨境電子商務成為穩外貿的新增長點。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對人才的巨大需求,企業急需“懂外貿、通電商、敢創業”的復合型人才,但高職院校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創新教育的需要。本文圍繞安徽高職院校培養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這一主題,以學校和企業一起整合資源、為學生搭建雙創平臺為載體,探索深化產教融合的途徑,探討跨境電商專業建設及專業課程的改革與實踐,以期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雙創型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17
1安徽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趨勢及對人才的需求現狀
1.1安徽省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安徽省的貨物貿易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進出口總值從2012年的2480.8億元人民幣增加到2021年的6920.2億元人民幣,年均增幅達12.1%,分別在2014年、2018年、2020年、2021年突破3000億元、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和6000億元。2022年,安徽省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7530.6億元人民幣,安徽省外貿規模再創年度歷史新高,排名全國第13位。
在安徽省貨物貿易迅速發展的同時,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渠道。2022年,安徽跨境電商交易額約280億元,同比增長35%,新增了3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使用海外倉322個。
目前,安徽省正在大力推進中國(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加快發展合肥、蕪湖、安慶、馬鞍山、宣城5個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加快打造集通關、物流、倉儲、收匯、退稅、保險、融資等功能為一體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支持引導企業深度鏈接國內外市場,以帶動全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1.2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現狀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有大量中小企業進入該行業,需要大量的配套人才來進一步推動行業的發展。隨著行業的不斷完善,對人才的技能要求也不斷提高。跨境電商企業亟須大量能運用商務英語,具備外貿業務知識,熟悉電子商務平臺操作、計算機圖文操作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除了業務操作基礎知識,跨境電商人才還需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技巧。如果與客戶缺乏有效的溝通,會導致新手從業者因一段時間內不能出訂單而失去信心,抗壓能力不足,在入職后短期內即離職。
目前,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供給來源有企業自主培訓、社會機構培訓、高校培養等。由于跨境電商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經營模式和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規則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企業自培、社會機構培養和高校相關專業跨境電商方向的學生培養還不能全面滿足社會需要,行業內缺乏大量專門培養的、有經驗的雙創型復合人才。
通過對安徽省合肥市及蕪湖市的近百家跨境電商企業調研顯示,92%的企業表示現階段跨境電商人才緊缺,只有5%的企業表示現有人才基本滿足需求,另有3%的企業表示人才是否緊缺不確定。相對于跨境電商發展較好的浙江省、廣東省等地區,安徽省的跨境電商人才儲備更為不足,高校培養的相關專業畢業生質量也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用人需求。安徽省各地市的對外貿易、跨境電商企業,每年也因為招聘人才難、人才流失多的問題頭疼不已。
2安徽省高職院校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產教融合的形式
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安徽的高職院校緊跟行業發展趨勢,陸續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作為還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并且實踐操作性強的新興專業,許多院校在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之初就非常重視對學生雙創實踐技能的培養,不斷探索適合該專業發展的產教融合形式。
2.1校企合作實習基地
跨境電商產業園區內聚集了一定數量的跨境電商企業及配套服務企業,產業特色明顯,能夠為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相應的基礎設施保障和公共服務區域。安徽省培育認定了18個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各地市有超過40個跨境電商產業園正在運營或籌建中。
為凝聚學校與社會的力量以培養出優質的跨境電商人才,安徽的高職院校紛紛與各地的跨境電商產業園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校企合作。較為普遍的合作形式是由園區組織安排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的學生進入園區內的各類跨境電商企業實習或就業,拓寬了學生的實踐渠道,同時也為園區內各類不同規模的企業培養、招募了優秀人才。依托產業園的功能與定位,部分院校與園區進行更深入的合作,如共同打造跨境實訓服務基地、高校師資培訓基地、選定班級進行聯合培養等,促進產教融合實體化,進一步提升教師和學生的專業素養,實現高校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發展的合作共贏。
2.2引企入校
引企入校是產教融合的一種經典形式,由學校提供場地、硬件設備等服務,將企業引入校園,讓學生在校內就可以從事真實業務操作。安徽部分高職院校的跨境電子商務等專業與企業合作,選拔出部分優秀學生在校內建立跨境電商工作室。采取“校企雙導師制”,企業導師負責帶領學生一起創業,進行跨境電商真實網店運營操作,校內導師主要教授學生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管理工作室。工作室建設初期,可由教師或學生注冊真實公司,選定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由企業協助選品、發貨,在企業導師的引導下,進行跨境店鋪運營操作。工作室的店鋪成功運營一學年后,若有學生因各種原因退出,可以繼續招募下一級學生進入工作室進行實戰運營,以實現實踐型專業人才的梯隊建設。
2.3校企共贏跨境電商技能競賽
為推動行業發展、提升跨境電商行業技能水平,每年各地都會舉辦各類跨境電商技能競賽、創新創業大賽,許多比賽還會同步開展跨境電商創新發展或產教融合的論壇、跨境電商人才雙選會等配套活動,希望多維度挖掘、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這些比賽著重考核參賽團隊的創業實戰能力,競賽內容包括跨境電商平臺的運營、選品、營銷、售后等多個方面,有真實的跨境平臺運營經驗的參賽團隊具有更大的優勢。許多高校參賽團隊的指導教師和學生選手缺乏實戰經驗,往往只能研究競賽規程、使用模擬軟件練習。部分院校邀請具有豐富跨境電商平臺運營經驗的企業指導教師加入團隊參與指導,或直接派跨境電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學生參加競賽,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3當前安徽高職院校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上,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渠道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調查顯示只有7.5%的企業選擇通過高校招聘跨境電商人才。可見,高校在跨境電商雙創型人才培養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3.1專業建設起步晚
高校專業的設置除了要緊隨行業的發展,還要考慮到對專業人才培養的長遠職業規劃,師資、課程建設、教學設備等教育資源的準備,往往滯后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跨境電子商務從2013年起逐步發展,2015年起逐漸有了越來越多的配套專業教材,2017年后越來越多的高等院校開設相關課程,2020年起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進入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學校專業目錄。可見,相對于發展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來說,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門很新的專業與學科。目前安徽省開設電子商務的高職院校有53所,而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高職院校僅為13所。對于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很多學校還在不斷努力探索中,尚未形成較完善的培養模式。
3.2課程體系支撐薄弱
多數高職院校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是在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等專業的基礎上轉型開設,在課程設置上多以原專業課程為基礎,增設跨境電子商務、跨境物流、跨境電商營銷等課程,課程體系和內容建設滯后于行業發展變化,未形成核心能力導向的課程群,雙創教育也融合較少,學生的知識結構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而沒有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院校是在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增設兩三門跨境電商的課程,以培養跨境電商方向的人才。這種培養模式缺乏專業體系,籠統介紹部分專業知識,培養出的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較弱,無法滿足跨境電商行業對復合型專業人才的要求。
3.3校企協同育人水平低
由于缺乏合作動力機制和保障機制,目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校企合作在實施過程中普遍流于形式,合作層次較低,難以發揮校企協同育人的功能。例如跨境電商產業園和高校合作建立學生實習基地時,學校希望以班級為單位安排學生實習,但園區內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每個企業需要的實習生數量較少,因此園區作為管理方承諾接收的實習學生數量往往和園區內企業實際可以提供的實習崗位數量存在差別,學生分散到各個企業,不利于學校對實習班級的安排與管理。不同的企業對實習生的要求及安排的實習內容也不同,學生相互了解后容易有落差感,對實習工作產生不滿情緒。這些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如果無法有效解決,校企雙方難以進行更深一步的合作,甚至會影響今后合作的持續性。
3.4雙創引導與支持不足
作為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專業,目前跨境電商專業的授課老師多由其他專業老師經過培訓轉型而來,校內的雙創指導教師自身缺乏創業經驗,授課內容偏重理論知識的傳輸。引入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導師可以部分解決教師指導團隊缺乏經驗的問題,但一些跨境電商企業的運營人員流動性較大且忙于自身工作,企業導師存在人員不穩定、與校內指導教師溝通不暢等問題。多數院校對引企入校、成立跨境電商創業工作室等模式只能提供辦公場地、電腦等硬件設備,在創業資金、選品、供貨渠道等方面無法提供支持,依賴于與企業合作的深入程度。
4安徽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策略
4.1加強專業建設
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培養的人才既需要具備管理學、經濟學等基礎商科素養,也需要掌握數據分析、平臺運營等信息化能力,還需要熟練運用網絡營銷、跨文化交流等工具,因此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建設需要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商務英語等傳統專業的支撐。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將跨境電子商務納入專業群建設發展,一方面將跨境電子商務專業與其他專業聯動,以彌補新專業師資、實訓設施等教學資源不足等問題,另一方面在專業群內其他專業開設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可以多渠道培養跨境電商人才。各院校應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和經營跨境網店對技能的需求,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做到人才培養與企業崗位需求精準對接。
4.2完善課程體系
根據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知識融合多學科的特征,各院校可推動跨院系、跨專業的師資團隊合作,以解決新興專業師資不足的問題。一般而言,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的課程類型分為專業基礎課、核心課和拓展課。專業基礎課包括經濟學基礎、跨境電商基礎、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等課程。專業核心課包括跨境電商實務、多平臺運營、跨境電商營銷、跨境電商數據分析、跨境電商物流、跨境電商美工、跨境電商英語等課程。拓展課可分為外貿方向和電商方向,外貿方向可開設進出口業務操作實務、國際結算、關務操作實務等課程,電商方向可開設短視頻與直播策劃、網店運營等課程。在實踐型課程建設中,有條件的院校可創建多元化的課程教學體系,將雙創能力培養納入課程體系中。
4.3深化校企協同育人
高校與企業之間不能局限于短期的實習合作,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形式,建立校企長期合作的有效機制。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多由校方先制定,再咨詢企業專家的意見,企業參與度不高,如果企業能深入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中,并和校方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實施實踐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貼合市場的實際需求,提升人才培養的實用性。跨境電商產業園區或部分實力企業可以考慮與學校合作小規模的“訂單班”,提供獎學金、就業機會等,提高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4.4建設雙創平臺
許多高職院校已在校內設有學生創業園區,但學生的創業項目多局限于校內學生需求,如開咖啡店、零食店、打印店等。部分有雙創意識的學生有熱情、有勇氣,但缺乏經驗、資金、專業設備,學校能提供的支持有限。而跨境電商產業園區一般都設有創客空間,已搭建集雙創教育、孵化、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學校可以和跨境電商產業園合作,將創客空間引入校內或組織學生去園區進行跨境網店創業實踐,并鼓勵學生利用跨境平臺網店創業成果參加跨境電子商務技能競賽、互聯網+創新創業等比賽,促進雙創成果的進一步轉化。
5結語
極具發展潛力的跨境電子商務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為高職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了強大的行業和政策背景。推進校企“資源整合、產教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可以使新專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通過高職院校與跨境電商企業深入合作,豐富現有校企合作形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合作中不斷完善保障機制與評價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根本上解決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矛盾,培育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雙創型跨境電商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方,趙寶山,戴艷,等.蕪湖外貿新業態發展路徑研究[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04):57.
[2]李圓圓.基于高校視角下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分析[J].營銷界,2021,(11):6768.
[3]王曉林,汪志林.跨境電商人才需求分析——以安徽省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7(08):9294.
[4]周晗.高職院校跨境電商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發展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2):8992
[5]杜青.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跨境電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1,(0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