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級教室作為學生日常學習的主要場所,是達成德育教學目標的重要工具。良好的教室環境能夠使學生受到熏陶,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素養。小學班主任在進行生命主題的德育教學時,應重視班級教室的布置,通過營造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班級氛圍,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文章分析了依托班級布置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價值,并討論了依托班級布置開展生命教育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環境;生命教育;班級布置
作者簡介:伍靜(1981—),女,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績東二小學。
生命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分支。在開展生命教育時,班主任需要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之情和關愛其他生命的情感,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推動學生健康成長。為了達到這樣的教育目標,小學班主任應科學利用班級教室這一潛在的教學工具,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將生命教育滲透至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受到持續影響,逐步形成正確的思想與價值觀念。
一、依托班級布置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價值
(一)讓學生形成生命意識
在開展生命教育時,班主任需要向學生介紹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并培養學生健康生活的能力。在布置教室時,班主任可以在教室內張貼關于健康生活的標語和生活小貼士,讓學生了解并逐漸養成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好習慣,提高對生命健康的關注。與此同時,這樣的布置會讓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形成尊重他人生命的習慣以及友善和包容的態度,學會與他人合作、分享和互助。
(二)讓學生正確看待生活
在開展生命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向上的態度,積極地對待生命和生活中的事物。在布置班級時,班主任需要由上述教育內容出發,指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事物的有趣之處。在環境影響下,學生會逐漸意識到,自己應該了解自身的需求和價值,并正確看待、面對自己生活中的事物。
(三)讓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引導學生關注自然環境,讓學生尊重自然環境中的生命。班主任在開展這方面生命教育時,可以在班級里張貼介紹環保知識的海報,也可以打造植物角,讓學生和植物角的植物一同成長。這會使學生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并且知道自己能夠如何通過日常小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從而愿意主動參與環境保護行動。
(四)讓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
在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時,班主任還需要引導學生思考他們在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這有利于學生形成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參與班主任組織的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后,學生會對社會問題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會逐步養成關心他人、奉獻社會的習慣[1]。
二、依托班級布置開展生命教育的具體策略
(一)裝飾班級墻,引導學生思考、表達
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標是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深入思考生命的價值,理解生命的意義。在組織教育活動前,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布置班級墻,以營造積極向上、陽光健康的班級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思考、實踐。
班級墻是班級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班主任忽視了班級墻的重要作用,只是在墻面粘貼班級規范或者《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等文件。事實上,在開展生命教育時,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級墻影響學生,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分享自己對生命的認識,討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以“大自然的生命力”為主題裝飾墻面。在和學生裝飾班級墻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一起討論生命的多樣性與奇妙之處。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在班級墻繪制“生命之樹”,然后鼓勵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材料裝飾“生命之樹”。在學生裝飾“生命之樹”后,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裝飾理念。
在筆者組織裝飾活動時,有學生收集了幾種樹的落葉,并在“生命之樹”上用落葉拼出多種動物的形狀。這名學生這樣解釋自己的裝飾理念:“我覺得這樣做可以展現自然界物種十分豐富,還可以展現新生命在不斷出現。”還有學生在“生命之樹”貼上了江豚的圖片。這名學生這樣解釋自己的理念:“我希望江豚可以像‘生命之樹上的樹葉一樣不斷變多,所以在‘生命之樹上貼了江豚的圖片。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在國內主要出現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長江等水域。我從繪本上看到,它們是一種溫順而友善的動物,身體是灰黑色的,頭部圓鼓鼓的。但是這些年來,江豚已經成了瀕危動物,我希望可以在江上看到它們成群結隊的身影,所以這樣裝飾了‘生命之樹。”由此可見,在筆者組織的這一活動中,學生不僅順利裝飾了“生命之樹”,還產生了更多關于生命的思考。
班主任還可以引導學生裝飾“生命之樹”的“根部”,并讓學生據此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具體來說,班主任可以先給學生講述與生命相關的勵志故事,分享勵志的名人名言,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并在“生命之樹”的“根部”寫下自己對于生命的理解與感悟,使這些內容成為“生命之樹”的“養料”,讓“生命之樹”更加強壯而富有生機。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級墻開展生命教育,在打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班級學習環境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讓學生逐步建立正確的生命觀。
(二)更新宣傳欄,宣傳健康生活知識
宣傳欄是班級裝飾中最具傳播力與影響力的部分,班主任在開展生命教育時,理應充分利用班級宣傳欄,向學生宣傳健康生活知識,并使學生理解生命的意義,正確看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同選取宣傳欄的展示內容、設計宣傳欄,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有充分的空間討論自己對于健康生活的看法。此后,班主任還可以在宣傳欄設立以“健康生活”為主題的“留言框”,鼓勵學生在“留言框”分享自己在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后的想法。這些裝飾活動可以讓學生充分施展才能,還可以讓學生討論自己在生命教育中學到的內容,從而相互鼓勵、相互幫助,這有利于學生內化正確的生命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班主任也可以在宣傳欄設立“信息速遞”欄目,定期更新與健康生活相關的最新研究成果,讓學生逐漸掌握健康生活知識。班主任還應當鼓勵學生定期討論自己在閱讀宣傳欄后產生的想法,讓學生養成閱讀宣傳欄的習慣,理解生命的意義,并由此對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產生正確的認識。
當然,班主任也需要定期評估宣傳欄的宣傳效果,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通過學生的反饋,班主任還可以了解學生是否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以及學生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班主任也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評估自己設計的宣傳欄的宣傳效果,并據此進行調整和改進。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關于健康生活的知識、形成正確的生命觀,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2]。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同設計班級宣傳欄,引導學生學習、討論健康生活知識,并逐步內化健康生活知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看待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三)繪制黑板報,展現認知和感悟
黑板報是經濟、方便、常見的宣傳形式,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換的優點。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并和學生確定輪流繪制黑板報的時間表,然后給學生提供與生命教育相關的主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對班主任提供的主題的理解繪制黑板報。在繪制黑板報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自行收集信息,還需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向同學、班主任介紹相關知識,這有利于他們掌握相關知識。在介紹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充分展現自己對于生命的認識和感悟。
在實踐時,筆者鼓勵學生以“生命的循環”為主題繪制黑板報。在繪制該主題的黑板報前,學生需要收集相關信息,他們會因此接觸到有關生命終結的內容,并由此意識到生命的脆弱。事實上,有關生命終結的內容,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接觸這方面內容時,學生難免產生諸多想法,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抒發自己的感情,讓學生逐漸對生命的終結形成正確的認識,并由此對其他生命產生尊重、包容之情。為了確保學生順利探究這一方面的內容,不至于陷入感傷之中,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支架,鼓勵他們去了解蠶的生命歷程,并由此繪制生命循環圖,展示蠶誕生、成長、成熟和死亡四個階段的形態與生活,再由此思考人類的生命。在筆者提供學習支架后,學生在小組內一同學習了關于蠶的知識,并由此設計了黑板報。在繪制黑板報時,學生在黑板左上區域繪制了蠶從蠶卵出來的場景,用明亮的顏色與細膩的線條描繪了蠶寶寶;在黑板右上區域,學生則用微綠色的粉筆勾畫了正在咀嚼桑葉的中等大小的蠶,展現蠶在成長過程中對于能量的渴望;在黑板左下區域,學生則畫了正在吐絲結繭的蠶;在黑板右下區域,學生畫了蠶的尸體和新的蠶卵。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分組繪制黑板報,使黑板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載體,讓學生不僅有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這樣的活動會使得有關生命的話題成為學生愿意主動去探索與思考的話題,學生還會由此意識到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四)布置植物角,探索生命奧秘
班主任也可以利用植物角開展生命教育,讓生命教育的內容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在親自種植、觀察和照料植物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完整的生命歷程、探索生命的奧秘,還會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寶貴,從而對生命產生敬畏之心。
班主任在利用班級植物角開展生命教育時,應當選擇環境適應性較強的室內植物,如綠蘿、吊蘭、多肉植物等。在實踐中,筆者帶領學生種植了綠蘿。在教學活動開始前,筆者先向學生介紹綠蘿的生長特點和綠蘿對于生長環境的需求,再指導學生正確地種植和照料綠蘿。在學生了解種植和照料的要點后,筆者要求學生動手準備土壤、播種,并給種下的綠蘿澆水、施肥等,讓學生參與綠蘿的整個生長過程。在種植綠蘿的過程中,學生觀察了綠蘿種子發芽、綠蘿幼苗生長、綠蘿的葉片逐漸展開等現象,還明白了綠蘿的葉子是如何從小而嫩變得茂盛而繁多的。在這個觀察和體驗活動中,學生對于生命的適應力產生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除此之外,筆者還要求學生記錄自己每天觀察到的綠蘿葉片的生長情況。在觀察和記錄中,學生逐漸認識到了植物生長、變化的規律,從而意識到生命的復雜性。
由此可見,班主任可以鼓勵學生在植物角種植一些植物,然后觀察和記錄這些植物的生長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生命的重要性,加深對生命的認識和理解,感受到生命的價值[3]。
結語
總而言之,班主任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布置班級滲透生命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尊重與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與此同時,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定期更新班級內的裝飾,使學生不斷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逐漸成為具有高度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公民。
【參考文獻】
[1]李瑋艷.依托教室環境布置開展文化育人實踐探析[J].現代教學,2022(15/16):126-128.
[2]鄧星,周敏.讓教室的每一面墻說出不一樣的話:項目式教室文化布置的實踐探索[J].班主任,2021(6):22-24.
[3]邵滬杰.讓“教室環境建設”成為“班級文化建設”的啟明星[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22(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