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寶貴遺產,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孕育了獨特的商業理念和商業元素,對現代中職商貿類專業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文章首先闡述了商業的本質特征,然后從商業理念、商業場所、商業商品和商業貨幣這4個方面介紹了商業的誕生與發展。其次,介紹了傳統商業發展中保留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烙印,如交易儀式、商業談判、商業誠信、商品附加文化,以及品牌與地域文化。最后,介紹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商貿類專業教學相結合的策略,在保留傳統商業精髓文化的同時結合全新的經營理念,提升學生的商業素養。研究發現,通過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商業道德意識、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職商貿;古代商業;中職教學;誠實守信;商業談判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a)-0145-06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Business Teaching
WANG Chaojun
(Wuzh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culture, as a unique precious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given birth to unique business ideas and commercial elements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and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eaching of modern secondary vocational trade majors. The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birth and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business philosophy, business place, commercial commodity and commercial currency.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rand retain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such as transaction ceremony, business negotiation, business integrity, commodity added culture and brand and regional culture. Fi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business majors, while retaining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business culture and combining the new business philosophy to improve students' business literacy. It is found that by introducing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ents can enhance their awareness of business ethic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Secondary vocational business; Ancient business; Secondary vocational teaching; Honesty and trustworthiness; Business negotiation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瑰寶,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智慧。隨著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中職商貿類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一背景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商貿教育相結合,不僅能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商務素養和職業能力。因此,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商貿類教學中的運用,從理論和實踐角度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對于提升學生的商貿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1 古代商業發展演變及其本質
1.1 古代商業的誕生與發展
古代商業的誕生包括商業理念、商業場所、商業商品和商業貨幣這4個方面。商業理念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人類物物交換的時期。人類的生存和生活需要多種多樣的物品,在生產力不高的早期社會,個人很難獲得全面的物質資料,因此在早期的人類社會中,人們會將多余的物品通過與他人交換的方式,獲得自己所需的其他物品[1]。隨著貿易的發展,人們開始意識到可以通過生產和交換創造更多的價值。商業理念的誕生,標志著商業活動由簡單的交換進化為創造價值和追求利潤的方式。商業的發展需要依賴一定的場所,商業場所的發展也是古代商業形成的重要標志。早期的商業交易往往發生在集市、街道等公共場所。這些場所提供了一個交流和交易的空間,吸引來自不同地區的買賣雙方。隨著商業需求的增長,這些場所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如古代的開封和洛陽等城市,成為商業發展的中心。
商品是商業活動的中心,在不同時期商品有著不同的類型,在早期生產力不高的情況下,商品以滿足物質生活為主,如糧食、衣服、柴、木材、器皿等,僅有貴族或者王室能夠擁有非物質商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商品的范圍逐漸開始向服務、虛擬商品、精神領域滲透,如古代的聽曲、茶館、酒樓等。由于商業交流的推動,商品的生產和交易逐漸專業化。商業商品的誕生不僅滿足了人們的需求,也促進了技術和文化的傳播。商業貨幣的出現是古代商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早期的商業交換主要依賴于物物交換,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易規模的擴大,物物交換變得繁瑣和不便。因此,商業貨幣作為一種交換媒介產生了[2]。最早的商業貨幣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龜殼、刀幣,秦始皇統一全國后,開始推行標準化的外圓內方形狀的銅錢,到了后來開始出現元寶狀的金銀,商業貨幣的誕生使得商業交換更加便利和高效,推動了商業活動的發展。
1.2 商業的本質
商業的本質是一種逐利活動,通過滿足人們的物質和非物質需求,來獲得經濟利益,商業的形式包括商品的生產、銷售和售后三個環節。商業活動通過組織資源和勞動力來提供商品和服務,這些商品和服務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并創造價值。例如:生產一種新產品或提供一項新服務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創造新的市場機會和利潤。商業活動的目的是商業經營者通過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或服務,吸引消費者消費并獲得收入[3]。利潤是商業經營者生存和發展的動力,也是商業活動的核心目標。商業活動依賴于市場交換,買方通過購買商品或服務來滿足自身需求,賣方通過銷售商品或服務來獲取利潤。市場交換涉及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需求和供應的平衡等因素。商業活動中存在著風險,包括市場風險、競爭風險和經營風險等。商業活動要求經營者承擔這些風險并尋找應對策略,以便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獲得利益。
2 古代商業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1 交易儀式文化
首先,交易儀式。在古代商業發展中,交易往往不只是簡單的買賣行為,而是一種具有儀式感的活動。在交易過程中,視交易規模、類型的不同,雙方會進行一系列的儀式化動作和禮儀,比如拱手行禮、彎腰邀請、交換禮物等,以顯示對彼此的尊重和禮貌。越是貴重的物品在交易中的儀式越是繁多,這些交易儀式有助于增加商務合作的信任度和重視度。
其次,吆喝叫賣。在古代商業發展中,商人往往通過吆喝叫賣來宣傳和銷售自己的商品。他們會在市場、街頭或集市上大聲喊叫,吸引顧客的注意力,介紹商品的特點和賣點,以期增加銷售量。吆喝叫賣不僅是一種傳統的營銷手段,也是商人與顧客之間直接交流的方式,通過聲音和語言的傳遞建立起商業聯系。
最后,開業典禮。在古代商業發展中,開業典禮是一個重要的儀式,用來慶祝商鋪的開張。商家會精心籌備,邀請貴客、親友等人參加開業典禮,以示慶祝表達祝福。典禮通常包括祭拜儀式、祈福儀式、剪彩儀式等,以及豐盛的宴席和娛樂活動[4]。開業典禮不僅體現了商人對客人的熱情,也是商家展示實力、樹立口碑的重要機會。傳統交易文化不僅推動了商業的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
2.2 商業技巧與智慧
古代商人在進行商業談判時,要通過巧妙運用言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會運用說服和勸誘的手法,展示自己的商品或服務的優勢,同時強調與客戶的利益相關性。商人也會謹慎評估市場行情,了解顧客需求,以便在談判中達成雙方滿意的交易。這種商業談判技巧的運用有助于在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取得競爭優勢,實現盈利。另外,在古代商業發展中,砍價也是一種常見的交易方式。買賣雙方往往會通過討價還價來爭取更有利的價格。他們會運用各種策略來達到目的,商家會適當夸大商品的價值,如“聞到酒肉香,和尚也跳墻”,強調這種酒肉香味就是和尚都要破戒;而消費者也會采用假意猶豫、對比其他優惠、對半砍價等策略,以期享受到更低的價格。這種情況下,商人也會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和商品的真實價值來確定自己的底線,確保獲得滿意的交易結果。在古代商業發展中,砍價技巧充分展現了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過程。最后,在古代商業發展中商人為了獲取更大的收益,他們會通過互幫互助、合作共贏的方式進行商業合作,建立合作伙伴關系[5]。他們會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投資和開展商業活動,以擴大市場份額和降低風險。商人之間的合作需要互相信任,從而共同追求長期穩定的商業關系。
2.3 商業誠信文化
在古代商業發展中,商業誠信文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誠信被視為商業活動的基石,對于商人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至關重要。古代商人非常重視信譽,認為信譽是商業成功的關鍵[6]。他們相信,只有通過誠實、公正和透明的交易行為,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忠誠。因此,他們努力維護自己的信譽,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欺詐和不誠實的行為。古代商人強調對待客戶要一視同仁,不論貧富、貴賤、老少,都應該以同樣的態度和標準對待。他們注重公平交易,不哄抬物價,不短斤少兩,確保交易的公正和合理。這種童叟無欺的商業道德有助于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
我國古代商業發展重視商業誠信是有深層次原因的。眾所周知,在古代,我國一直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將農業生產定為國本,認為商人只是利用了信息差,賺取商品差價,并沒有真正創造價值,是一種投機取巧的行為。商人往往需要走南闖北,其不穩定性,也給社會管理帶來了一定麻煩。因此,將商品生產稱為“奇技淫巧”,對商業征收重稅,對違反商業誠信的商家進行重罰。在這種環境下,商人想要生存,想要獲得收益就必須合法經商,保證產品質量,遵守誠信原則。如果違背誠信原則,一方面會受到官方的責罰,另一方面民間的聲討和口碑也會導致其難以繼續經營。再加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以及禮義廉恥等儒家文化的滲透,使得誠信成為經營的第一理念。
2.4 商品附加文化
在現如今的商業經營中流行一種“情緒價值”的說法,即購買某種產品或者在特定經營者中購買產品會帶來一定的情緒享受。其實,這種“情緒價值”的說法與古代的商品附加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在古代商業發展中,商品往往不僅是一種實用的物質,還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文化內涵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現象,如茶文化、工匠文化等,它們在商業交流中擔任重要角色,豐富了商品的價值,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精神上的滿足。
以茶葉為例,茶文化不僅是關于泡茶、品茶的一系列活動,它還涉及茶的歷史、茶道禮儀、茶具藝術、茶與健康等多個方面。在古代,茶葉作為一種珍貴的商品,在貿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茶葉的流通促進了各地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不同地區的茶文化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7]。在文人雅士之間,品茶成為一種高雅的生活方式,茶道更是被提升為一種修身養性的精神追求。同樣,手工藝品中蘊含的工匠文化也是古代商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工匠們通過精湛的技藝,將一塊塊普通的材料變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這些手工藝品不僅具有實用價值,更承載了工匠們的智慧、心血和情感。在古代,手工藝品往往是地方特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們在商業交流中為不同地區的人們帶來了新奇的審美體驗和文化碰撞。
2.5 品牌與地域文化
在古代商業發展中,品牌與地域文化往往相互交織,共同塑造出獨特的商業風貌。這些商業元素不僅體現了當時的需求導向,也傳承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些商業元素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商業的絢麗畫卷,也為今天的商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示。以“全聚德”和“狗不理”為例,這兩個百年老字號品牌不僅是商業成功的典范,更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代表。全聚德以其獨特的烤鴨技藝和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其品牌背后蘊含的是對烤鴨這一傳統美食的精湛技藝傳承,弘揚美食文化。“狗不理”以包子聞名于世,其品牌文化體現了對傳統小吃制作的匠心獨運和對食品質量的極致追求。這些老字號品牌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不僅保持了其獨特的商業魅力,也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的橋梁。
在地域商業文化方面,在歷史的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大型商會,如晉商和徽商是中國古代商業發展中的兩大重要流派。晉商以其誠信經營、團結協作的商業精神著稱,在長期的商業實踐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和商業道德規范,為中國商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8]。晉商的活動范圍不僅局限于山西一地,他們的商業網絡遍布全國,甚至延伸到了海外,成為當時中國商業的重要力量。徽商則是以安徽徽州為中心的商業群體,他們以其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在商界嶄露頭角。徽商善于把握市場機遇,不斷拓展商業領域,同時注重文化教育和家族傳承,形成了獨特的商業文化。徽商的商業活動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繁榮,也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商貿專業的現狀及意義
3.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商貿專業的教學現狀
目前,在中職商貿專業的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程度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異,整體來說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和改進。一部分學校和教師在中職商貿專業教學中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介紹和講解,例如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意義、傳統禮儀等。但也存在一些學校和教師仍然重視專業知識而忽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少數學校和教師會組織一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例如書法、繪畫、傳統音樂等,以便學生能更加深入地體驗和學習。但是,這些文化活動還不普遍,通常只是作為課外活動。目前,中職商貿專業教材和教學資源中,融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相對較少。一方面,教材內容主要聚焦于商務知識和技能,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介紹和講解有限;另一方面,教學資源中也缺乏相關的案例和實例。
3.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商貿專業教學的意義
中職商貿專業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自己民族的文化,加深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豐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提升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豐富而獨特的文化遺產,融入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文化修養。學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還可以培養審美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創造力,融入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學生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經典著作、傳統工藝等,結合現代商貿技術的運用創造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商貿類專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商業環境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職商貿專業教學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更能為培養具有高尚商業道德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商貿人才提供堅實基礎。
4.1 加強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強調商業道德精神
首先,加強傳統商業文化教育,傳統商業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經營管理智慧、商業倫理和道德規范。通過開設“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商業倫理與道德”等課程,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傳統商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價值觀。結合歷史上的著名商幫、商業典故及現代企業案例,分析傳統商業文化在現代商業實踐中的應用,增強教學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其次,強調商業道德精神。商業道德是商貿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企業和社會對商貿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自身的言傳身教,成為學生踐行商業道德的榜樣。同時,邀請具有高尚商業道德的企業家來校分享經驗,激勵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9]。將商業道德教育貫穿專業課程的始終,通過課堂講授、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商業道德的重要性,并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將商業道德表現納入學生的綜合評價體系中,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和實踐中積極踐行商業道德,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4.2 體驗傳統商業活動,感受商貿教學氛圍
通過組織傳統商業體驗活動,能有效加強學生對商業環境的了解,如組織集市體驗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傳統集市,如農歷新年前的年貨市場、端午節的龍舟市集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商業氛圍和交易方式;引導學生觀察集市中商品的種類、價格、促銷手段及消費者行為,分析市場供需關系和商業策略;鼓勵學生與商販交流,了解商販的經營理念和生存狀態,培養學生對商業的敏感性和同情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參觀老字號企業活動。安排學生參觀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企業,如中藥鋪、茶莊、糕點店等,了解這些企業的品牌歷史、文化傳承和商業模式;邀請老字號企業的傳承人或管理者做講座,分享他們的創業故事、經營之道和品牌維護經驗;組織學生就老字號如何在現代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展開討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另外,還可以在校園內或課堂上模擬傳統商業環境,如設立仿古商鋪,由學生扮演商販和顧客,進行商品交易和討價還價;引入傳統商業文化元素,如使用古錢幣、傳統計量單位(如斤、兩)等,增強模擬活動的真實感和趣味性;通過模擬活動,教授學生基本的商業禮儀、談判技巧和市場營銷知識。在商貿專業課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案例,如分析傳統商業模式的成功與失敗案例,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商業中的應用。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報告等形式,分享他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商業結合的認識和見解。最后,開展商業實踐活動[10]。指導學生策劃并舉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商業活動,如傳統手工藝品展銷會、地方特色食品節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所學商業知識,鍛煉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3 整合傳統商業資源,創新傳統商業形式
在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職商貿專業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整合傳統商業資源與創新傳統商業形式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這不僅可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能夠推動商貿教育的現代化,培養出既懂傳統又通曉現代商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整合傳統商業資源,挖掘傳統工藝的價值。將傳統工藝,如陶瓷、刺繡、木雕等引入商貿教學案例,分析其市場定位、消費者群體及價值鏈。通過實地考察工藝制作流程,讓學生理解傳統工藝的商業潛力與現代市場結合點。結合地域特色的商業案例,如地方特產的市場營銷策略,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地域文化對商業活動的影響,并學會如何利用地域特色進行商業創新。
其次,對傳統商業形式進行創新,如引入互聯網營銷概念、教授學生如何使用互聯網平臺(如社交媒體、電商平臺)來推廣和銷售傳統產品。通過案例分析、實操演練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網絡營銷的基本技能。鑒于直播經濟的興起,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直播銷售實訓,培養直播經濟意識,學習如何通過直播展示產品特色、吸引消費者關注并完成交易。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傳統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如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的線上線下體驗店,將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相結合,打造新品等。在對傳統商業形式進行創新時,要開展跨學科教學模式。如: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專家做講座或進入工作坊實地參觀學習,為學生提供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內涵的機會,并探索其與現代商業的結合點。
4.4 培養工匠意識,提升管理能力
在商貿活動中,禮儀和談判技巧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們往往能夠決定一個商業活動的成敗。而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禮儀和談判藝術更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此,在中職商貿專業教學中,要融入傳統商業禮儀的教學內容。專門開設傳統商業禮儀課程,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中國古代商道、商德、商業交往中的禮節與規范,以及商務書信的書寫格式與用語等。模擬古代商業交往場景,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親身體驗和學習傳統商業禮儀,如拜會客商、簽訂契約等儀式。結合歷史上著名的商業案例,分析傳統商業禮儀在其中的運用及其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結合傳統節日,介紹節日期間的商業習俗和禮儀規范。在校園內設置與傳統商業文化相關的標語、雕塑和展覽,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開展以傳統商業文化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傳統商業禮儀大賽、傳統商業知識競賽等。
開展結合談判技巧的教學方法,系統講解談判學原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為貴”“中庸之道”等思想,向學生講述在談判中如何做到既堅持原則又不失靈活性。設置商貿談判場景,讓學生在模擬談判中鍛煉技巧,教師則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反饋和指導。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商貿競賽或實踐活動,與真實商家進行接觸和談判,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談判技能。引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業禮儀和談判風格,培養學生在國際商貿活動中的跨文化溝通能力。
5 結束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不僅具有豐富的商貿類元素,還能夠對中職商貿教育起到重要的指導和啟示作用。因此,中職商貿類教學應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建設,提供傳統文化的背景知識和相關教育資源。同時,還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具體的課程和教學活動中,加強實踐環節和實踐能力培養,培養具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商貿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亞杰.中職財經商貿類專業課程思政與教學實踐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2] 孫國偉.中職《市場營銷》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應用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3] 陸玉梅,馬建富,鄭曉梅.財經商貿類中職生職業核心素養的培育路徑[J].職教論壇,2019(12):161-165.
[4] 單錦怡.中職商貿專業核心課融入職業生涯教育的實踐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29):8-9.
[5] 謝財蘭.論中華傳統文化在中職學校影視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9.
[6] 趙云風.論服飾禮儀對商務的重要性[J].現代職業教育,2017(24):163.
[7] 柯漳霞.中職商貿類專業語文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4.
[8] 王佩琴.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4(3):43.
[9] 宋偉,周雅雯.禮樂文化與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轉化:以聶振斌的美學研究為例[J/OL].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7[2024-03-13].https://doi.org/10.16164/j.cnki.22-1062/ c.2024.03.001.
[10]王萍.從根本上提高中職商貿專業的教學效率[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11):149-150.
作者簡介:王超君(1992,8-),女,江蘇蘇州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商貿類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