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新時期,人工智能早已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多個領域中,并產生了極大影響。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將人工智能引入幼兒教育中,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教學效果。文章分析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總結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優勢,并探究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方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人工智能;應用策略
作者簡介:沈旻甜(1993—), 女,江蘇省昆山開發區仁寶幼兒園。
幼兒教育形式的生動性、趣味性、直觀性對幼兒學習興趣及教育效果有直接的影響。人工智能是一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將其引入幼兒教育中,可讓幼兒的學習形式更有趣、更便捷、更智能,從而推動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認知水平等的快速提升。由此可見,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策略,具有重大積極意義。
一、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具體應用
人工智能,是指借助計算機或計算機控制的終端設備,擴展、延伸及模擬人的智能,獲取知識、感知環境并取得最優化結果的技術、方法、理論及應用體系。當前,很多教育界人士對人工智能技術與幼兒教育的結合十分關注。在幼兒教育中有應用前景的人工智能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1.語音識別技術。語音識別技術可對幼兒所發出的語音自動做出測評,通過比對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自己的發音、語調等是否準確,并為幼兒播放正確的語音,為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提供指導和支撐。
2.情感識別技術。情感識別技術可即時對幼兒的情感情緒進行精準識別,如及時了解幼兒是難過、生氣還是快樂等,并為幼兒提供針對性的情緒指導。
3.智能教具。智能教具的種類有很多,但在幼兒教育中常用的主要有智能玩具、智能畫板、智能積木等,其可輔助教師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可結合幼兒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難度。
4.虛擬現實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可給幼兒提供具有互動效果的學習環境,如虛擬樂園、虛擬實驗室等,讓幼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助力幼兒更高效率地學習各種技能和知識。
5.智能教育游戲。智能教育游戲可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及游戲場景,助力幼兒更高效率地學習和掌握英語、數學及科學等多門學科的技能和知識。
6.智能繪本。智能繪本可依照幼兒的個性化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為其針對性推薦符合需求的繪本,同時還可結合幼兒具體的閱讀狀態為其提供對應的輔助學習及互動內容。
當前,人工智能在幼兒教育中已有了較多層面的運用,使得幼兒教育方式和教學環境更為高效、個性、便捷、智能。
二、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應用優勢
在當下的科技新時代,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幼兒教育中,可實現教育智能化,推動幼兒更好地適應時代特點,為幼兒快速、健康及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具體來講,在幼兒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開展個性化教育。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結合幼兒具體的個性化需求及學習狀態,智能化調整教學難度及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適合的學習指導和學習支持,為幼兒的個性解放和個性發展提供支撐。
2.提高教育質量。在幼兒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可讓幼兒教師快速、精準地掌握幼兒的學習需求及學習狀態,從而方便教師對幼兒開展針對性教學和指導,助力教育質量和教育效率的提升。
3.激發學習興趣。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給幼兒帶來更為有趣、豐富的學習體驗,確保幼兒的學習興趣能夠長時間維持。比如,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給幼兒帶來身臨其境般的學習體驗,使幼兒探究新知識的好奇心及學習興趣得以持續激發。
4.降低教育成本。在幼兒教育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可方便教師將各種教育資源有效整合起來,從而降低教育成本。
三、幼兒教育中人工智能的應用方法
(一)借助人工智能創設幼兒教學環境
從某個層面來講,幼兒園的教學環境也屬于一種隱形教學資源,其在“潤物細無聲”中對幼兒的身心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幼兒教師要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有針對性地創設教學環境。材料投放、區角設計、墻面裝飾等均為環境創設的核心內容。
一方面,教師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的語音識別和情緒識別技術,精準把握幼兒的情緒狀態,合理分析幼兒對各種區角和各種環境的喜好程度,以精準把握幼兒的喜好,從而創設出迎合幼兒特點與需求的教育環境[1]。
另一方面,幼兒教師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中的大數據算法技術,科學統計出幼兒在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美工區及角色區等區角的材料使用時間和活動時長,以便明確掌握幼兒的學習需求,為更合理地投放游戲材料提供依據。
與此同時,幼兒園在創設環境時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還可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信息素養的提升。比如,教師在教室的圖書角配備人工智能終端設備,打造人工智能閱讀區域,不僅可推動幼兒語言水平的快速發展,而且還可提升幼兒的信息素養。
(二)借助人工智能豐富幼兒教育資源
3到6歲是幼兒認知啟蒙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教育中引入人工智能技術,不僅可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而且還可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因此,幼兒教師應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功能和優勢,找到教學活動與人工智能技術之間的契合點,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精彩、生動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習得知識、提升能力[2]。
比如,在國慶節到來之際,教師可借助智能教育游戲技術,設計一個“我為祖國媽媽過生日”的主題實踐活動,引導幼兒學唱《歌唱祖國》《紅星閃閃》《我愛北京天安門》等紅歌。教師還可從互聯網上搜索一些熱度較高且適合幼兒傳唱的歌曲,如《半生雪》《萬疆》等,讓幼兒接觸學習更多紅歌。
教學時,一方面,教師可播放紅歌視頻,引導幼兒在觀看視頻、聆聽歌曲、積極學唱的過程中,在內心厚植愛國情懷;另一方面,教師還可播放一些紀錄片、動畫片等,讓幼兒了解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及抗日戰爭勝利的里程碑價值。
與此同時,為了充分激發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積極性,教師還可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設各種互動情境,激發幼兒練唱紅歌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在各種形式的互動游戲比賽中發自內心地歌唱,進而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家國情懷。
(三)借助人工智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教師應與時俱進地將人工智能技術這一先進的教育輔助手段引入日常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形式靈活、內容豐富、聲色俱全等優勢,提供符合幼兒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使幼兒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探究和深入思考,最終真正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
比如,教師可以幼兒的認知特點及興趣愛好為依托,利用大數據技術篩選繪本資源,提高教學活動的生動性和多元性。以端午節為例,教師可為幼兒播放“粽子的成分及制作過程”“龍舟的結構特點及劃船技巧”等動畫內容,讓他們對這些內容產生深刻印象。接著,教師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的分析功能,依據幼兒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為其推薦適合的繪本,如《小粽子,小粽子》《粽子娃娃》《不是方的,不是圓的》等,讓每一個幼兒都能開心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閱讀興趣的驅動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借助人工智能增強幼兒教育實力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升級換代,層出不窮的幼兒教育資源、網絡課程、學習平臺、教學軟件等成為幼兒園園本教育工作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園本教育資源的信息化發展,不僅可為幼兒園教育水平的提升增加籌碼,還可為幼兒教師團隊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創造條件。因此,幼兒園應意識到園本教育資源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幼兒教師的留痕意識,引導教師以數字化形式記錄和留存教學方案、活動計劃等教學核心資源,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為幼兒園教育的創新和發展開辟新契機[3]。
比如,幼兒園可鼓勵教師線上備課,以數字化形式將每天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及工作成果上傳到園區的線上教務平臺,由專人負責匯總及審核,將其收錄到園本資源庫中。為了提高優質園本教育資源的應用效率,幼兒園還可將已經入庫的資源進行分類管理,定期更新,并根據各個班級的教學進度,開放教師的查閱和下載權限,為幼兒教師自主學習開綠燈。
在收集園所教師優質教育資源的同時,幼兒園還應借助人工智能技術積極拓展園所外的教育資源。具體來講,幼兒園可從互聯網上搜索相關教育資源,將搜索到的與本園教育目標及發展宗旨相符合的教育資源補充到園本教育資源中,實現資源融合,從而補充和完善幼兒園園本教育資源。幼兒園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搜索和積累教育資源,不僅能大大降低教研成本,還能提高幼兒教育的科技化及信息化程度,有助于推動園所教育水平的快速提升。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下,教師獲得優質教育資源的方式和途徑更加豐富和便捷。人工智能技術為優質教育資源的高效流通及應用注入了新活力,使幼兒教師團隊實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也為幼兒園辦學能力的增強提供了保障。
結語
總之,將人工智能應用到幼兒教育中,是教育現代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提升幼兒信息素養的有效方式,還是提高幼兒教育實效的核心路徑。因此,幼兒教師應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價值、功能及其與幼兒教學的契合點,創設信息化教學環境,豐富幼兒教育資源,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升幼兒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蘇曉娟,胡國強.人工智能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挑戰與對策[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20):63-67.
[2]王燕媚,崔英錦.人工智能時代學前教育的變革:意義、困境與出路[J].教育探索,2021(6):23-27.
[3]何小梅,辛均庚.智能化時代幼兒性教育的實踐構想[J].教育觀察,2021,10(2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