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探討了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在高職教育中的必要性和時代價值,并對其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進行深入剖析。結合學生全面發展需要、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發展需要、國家和社會實踐需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加強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路徑。通過強化課堂教學、學生管理、校園文化建設以及社會實踐教育等方面的措施,旨在促進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提升,培養更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教育尚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對必要性、時代價值及現狀分析,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路徑,以期為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探索與借鑒。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價值
(一)豐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中國共產黨經過艱苦的革命斗爭和長期的探索實踐,逐步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為核心的偉大建黨精神。在新時代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深刻的思想資源和教育案例,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體系。一方面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以及革命時代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偉大人物和偉大實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教育、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愛國教育、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另一方面,在偉大建黨精神的激勵下,在百余年的奮斗和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都是寶貴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1]。
(二)增強高職教育立德樹人的實效
在高職教育中,我們應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發展,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立德樹人的實效性。對“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學習,能幫助高職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對“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和強國行,使學生自覺投身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為中國夢而努力;對“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學習,使學生全面了解新時代我國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勢,發揚偉大的斗爭精神,艱苦奮斗;對“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學習,使學生增進對黨的認同,培養學生正確的唯物史觀、堅定人民立場。
(三)增進學生擔當復興大任的自覺
偉大建黨精神在革命中形成和發展,引領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在新時代的今天歷久彌新,是時代發展的重要思想指南,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力量。而這一精神,對于擔當復興大任主力軍的大學生也尤為重要,可以增進學生擔當復興大任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中國夢是一個偉大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努力,特別需要發揮青年人的主力軍作用,而偉大建黨精神中的初心和使命,則是凝聚復興力量的重要精神紐帶;雖然當前我們比任何時期都接近復興目標,也充滿信心,但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復興路上的困難險阻也隨之增加,這需要偉大建黨精神發揮精神支柱的作用,堅定復興信心和實踐方向,堅定不移在向中國式現代化邁進。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課程教學不夠全面
盡管偉大建黨精神具有深刻的時代內涵,但在高職課堂教學中,其融入力量尚顯不足。首先,融入思政課程教育力度不足。偉大建黨精神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學者對此理論的研究以及對其運用于高職思政課的研究時間較短,因而融入不夠全面,導致學生對黨史及建黨精神的理解不夠深刻。其次,融入課程思政亦不夠全面。部分高職專業課教師對偉大建黨精神往往缺乏系統性、有深度的理解,因而未能將其與具體專業知識有機結合,因而融入得比較機械化和顯淺,難以全面發揮課程思政效人作用。最后,融入實踐教育教學是薄弱環節。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質在于實踐,但在高職實踐教學中尚未全面發揮黨建對實踐教學的引領作用,實踐教學所融入的偉大建黨精神的內容和活動較少。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學生管理力度不足
在高職學生管理中,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尚未達到全方位育人的預期效果。首先,在學生黨建方面,雖然學校普遍建立學生黨支部,開展學生黨建工作,但偉大建黨精神對學生黨建工作的思想引領和實踐引導不夠,未能彰顯偉大建黨精神在黨的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價值和實踐價值。其次,在高職學生學院管理中,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滲透度不高,如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各專業的實習實踐活動方案等都較少融入偉大建黨精神,學院管理未能將黨的優良傳統與學生發展有效結合。最后,學生書院管理方面的欠缺也需要引起關注。學生書院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單位,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關注度不夠,書院課程和書院活動中較少融入建黨精神,難以打通全方位育人“最后一公里”[2]。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教育欠系統
盡管偉大建黨精神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其仍然未能系統地融入高職校園文化教育中。首先,融入校園文化載體建設方面存在問題。許多高職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重視形式而輕視內容,如偉大建黨精神在校園標識、雕塑等方面的表現較多,而在實質內涵上的挖掘不夠,無法真正引領學生深刻理解和體驗黨的光輝歷史。其次,校園文化氛圍的涵養不夠。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需要通過校園文化的氛圍來傳遞和弘揚。然而,在一些高職學校中,校園文化建設偏向形式化,缺乏對偉大建黨精神精髓的深刻滲透,使得學生在校園中的文化感知較為薄弱。最后,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形式單一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校園文化應通過各類實踐活動進行深入引導,然而在一些學校中,這類活動存在單一性、零散性的情況,未能形成系統性、全方位的校園文化實踐,使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
(四)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社會實踐教育欠科學
在高職社會實踐教育中,偉大建黨精神的融入尚未建立起科學的框架。首先,偉大建黨精神融入社會實踐的比重偏低。雖然高職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社會實踐活動,但對于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具體引導作用和融入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相對不足,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未能充分體驗黨的光榮傳統。其次,融入社會實踐的形式單一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高職社會實踐中,以培養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導,未能將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要求、實際操作與之有機結合。社會實踐的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引導。最后,社會實踐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在高職社會實踐中,對學生在實踐中體現出來的的政治覺悟、黨性鍛煉等方面的評價相對模糊,缺乏科學的、全面的評估指標,使得學生在實踐中未能真正領會偉大建黨精神的實際價值[3]。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
(一)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課程教學的滲透力
為確保偉大建黨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滲透,首先應當從思政理論課教學入手,通過多種措施,使偉大建黨精神深刻融入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全過程。思政課教師應通過深入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的豐富內涵、代表人物、典型案例,遵循思政課體系邏輯,將這些黨建資源轉化為思政教育資源,融入思政課程教學;同時,可以與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專業技能相結合,如學前教育專業,可以運用學生良好的說、唱、彈、跳、畫專業功底,將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論通過歌曲、繪畫、舞蹈等方式呈現出來,既活化教學資源,又提升學生的專業自信;借助互動式教學手段,通過討論、小組研討等方式,激發學生思考偉大建黨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體現,使其在課堂中對黨的光榮傳統有更深刻的認識。其次,要發揮課程思政育人作用。專業課教學中要尋找偉大建黨精神中所蘊含的具體的思政元素,如愛國情懷、理想信念、道德教育等,并結合專業課的相關知識點、學生專業成長的需求點、職業素養的要求,巧妙地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在專業學習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提升專業課的價值引領力;最后,要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可以通過校外實踐如參觀革命紀念館、檔案館和校內實踐如建黨精神辯論賽、主題演講、主題演唱會等,使學生更主動更直接地參與偉大建黨精神的討論和學習,增強其思辨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進精神認同。
(二)提升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學生管理的引導力
在高職學生管理中,偉大建黨精神的引導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為了確保學生成長過程中深刻領會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我們需要在學生管理中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引導措施。首先,學校應加強學生黨建工作。通過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定期黨課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建立學生黨組織,通過組織學習活動,如組織專題研討、座談會,讓學生在深入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歷史深度和實際意義,推動偉大建黨精神在學生中的傳承與發揚。其次,在學生學院管理中,建立明確的偉大建黨精神引導機制是至關重要的。通過設立學院黨建領導小組、加強學院教師思想建設等方式,確保學院管理中充分融入偉大建黨精神的要求。定期組織學院黨員集體學習,強化對偉大建黨精神的理解和領悟,使其在學院管理工作中得以體現。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通過組織學生黨員活動、舉辦主題黨日等形式,引導學生在學院管理中不斷弘揚黨的光榮傳統。組織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志愿活動等,通過實際行動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要求。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堅定的黨性信仰和政治覺悟。最后,書院作為學生日常生活的管理單位,應當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對其的引導。通過建立書院黨員骨干、組織書院黨日活動等方式,使偉大建黨精神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成為學生道德品質和思想政治覺悟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書院黨員骨干的引領,學生在書院生活中能夠更直接地感受到黨的引領和關懷[4]。
(三)增強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校園文化的感召力
為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高職學校應聚焦于構建系統的校園文化,以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感召力為長遠目標。首先,學校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文化傳統,制定全面的校園文化建設規劃,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機納入其中。通過制定相關文化政策,學校可明確偉大建黨精神在校園文化中的獨特地位,突顯其對學校文化建設的引領作用。這不僅有助于形成整體規劃,也使偉大建黨精神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高職學校可以加強文化載體建設,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運用校園雕塑、標語宣傳、主題展覽等具體形式,直觀呈現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要義,以激發學生對黨的光輝歷史的深刻興趣。通過雕塑等校園景觀,將黨的豐功偉績融入校園環境,使學生在行走校園的過程中能夠隨時感受到黨的歷史底蘊。同時,借助校園文學刊物、戲劇表演等富有創意的方式,將偉大建黨精神的故事融入校園文化,使學生在文學的熏陶中更深刻地理解和領會。
(四)提高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社會實踐的引領力
在高職社會實踐教育中,偉大建黨精神的引領至關重要,為此需要建立系統的社會實踐教育體系,將偉大建黨精神貫穿于社會實踐的全過程。首先,通過明確實踐目標,設計實踐方案,推進實踐過程以及總結實踐成果等環節,確保偉大建黨精神在社會實踐中得以深入傳承。這意味著在實踐活動前要明確期望的學習成果,使偉大建黨精神在實踐的目標中得以體現,從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對黨史和黨建理念有更深層次的認識[5]。其次,通過多樣化的社會實踐形式,深化偉大建黨精神的實踐要求。社會實踐應該包含社區服務、志愿活動、黨史調研等多元化的項目,以確保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踐行偉大建黨精神的核心價值。通過這些多樣化的實踐項目,學生將有機會全面感知偉大建黨精神在各方面的實際體現,從而深刻領悟黨的光榮傳統。最后,建立科學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促使偉大建黨精神在實踐中得以體現。通過設立實踐成果報告、實踐經驗分享等環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深入思考偉大建黨精神的意義。同時,通過導師評價、同學互評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實踐中的政治覺悟提升和黨性鍛煉。這樣的評價機制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反饋,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偉大建黨精神在實踐中的應用,促使他們不斷提升黨性修養。
四、結語
在高職教育中,應強化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課程教學的滲透力,提升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學生管理的引導力,增強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校園文化的感召力,提高偉大建黨精神對高職社會實踐的引領力,從而系統地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作用。通過這一系統性的措施和實踐路徑,培養具有堅定信仰、熱愛祖國、敢于擔當的新一代高素質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劉娟.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路——基于黨的二十大報告主題視角[J].哈爾濱學院學報,2023,44(12):121-124.
[2]謝伏華,許莉.“偉大建黨精神”賦能時代新人培育的四重維度[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2(04):1-5.
[3]傅琦霞,劉淑蘭.新時代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功能及其實現路徑[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25(05):13-18.
[4]陳棟.新時代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三個著力點[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6-9.
[5]嚴巋,朱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向度[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36(05):70-74,89.
【基金項目:茂名市2023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3GJ15);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2023年度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地方紅色文化在<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運用設計——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項目編號:GMYSZLGCJYJXGGYJYSJ202307)】
(作者簡介:梁方嬋,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