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響應黨中央“三全育人”號召,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職院校應利用當地紅色文化在培育學生政治理想、職業素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育功能優勢,讓學生接受系統化的本土紅色文化教育。通過注重教材建設、融入體驗式學習、拓展內容深度、注重過程考核等措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效果。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職院校|路徑方案
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人民日報》發文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增強思想課的親和力和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推進專業教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加快健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笨梢?,高職院校要持續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凸顯思政課的極端重要位置和作用,高標準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機制。
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以訓練學生技能為主,實踐課型居多。課程性質決定了其蘊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不像理論課程那么豐富,思政方面的課程資源有限,思政內容也不夠全面,需要增加系統的學習素材加以彌補。此外高職學生的理論學習習慣和領悟力都有欠缺,對長篇大論的政治學習興趣不濃厚,政治學習往往流于形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盵1]山西15.67 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3400余處紅色文化遺址遺跡,10萬多的紅色革命人物,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對于山西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這些資源具有直觀性、親切性的特點,可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感染力,應加以有效利用。
對高職學生來說,學習紅色文化,有以下教育意義:
一是有利于樹立堅定的政治信念。在山西這片熱土上,無數的革命先烈為建立民主平等的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如革命先驅賀昌21歲就被選為中央委員,革命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在領導艱苦卓絕的贛南游擊戰爭中,他鼓勵大家不僅要當勝利時的英雄,也要當困難時的英雄。在會昌之戰中,遭到國民黨軍隊的伏擊,英勇犧牲,年僅29歲。為了掩護民兵和群眾轉移,慘遭敵人割耳、挖心、剖腹的23歲的王光……這些紅色案例,無不“蘊含著革命烈士的崇高理想,偉大情懷,高尚情操以及奮斗精神。因此將山西省的紅色文化融入到當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當中,有利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精神,并且堅定他們的信念與理想,幫助他們樹立高尚情操,對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質量與水平也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2]。
二是有利于培育良好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主要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紅色基因中無論是新民主主義時期體現的矢志不渝、寧死不屈的革命精神,還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體現的勇于拼搏、無私奉獻的工作精神,都離不開“為人民服務”的職業理想、艱苦奮斗的職業品質、執著不變的職業信念和實事求是、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紅色精神作為專業教育的精神引領,有助于高職生汲取奮進力量,革命先輩堅貞不屈、勇敢奮斗、辛勤勞作的好傳統、好作風,加強品德意志力等職業品質的錘煉”[3]。
三是有利于提高個人的道德品質。今天我們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每個公民應該遵守的基本道德規范。早期的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斗爭中經歷炮火洗禮和鮮血澆灌的愛國文化。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的紅色文化蘊含著淡泊名利、艱苦奮斗、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不管哪個時代的紅色文化,都蘊含著對信仰的堅守、對責任的擔當,蘊含著樂于奉獻、齊心協力、勇于拼搏的高尚品質。這些品質是久處和平時代、過慣安逸生活的人們所缺乏的,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應該補充的的精神之鈣。
基于以上認識,高職院校應將本土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計劃中,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學校要重視對學生進行鄉土紅色文化教育,要有專職教師,有系統的學習計劃,有相應的教材讀本
根據調研可看出,職業類學生盡管學習理論知識能力欠缺,但由于對當地紅色文化有親近感,學生學習的意愿還是比較強的,學校應利用這種情感優勢進行有計劃的教學,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學生在校三年的學習計劃,而不是隨意指定學習內容
可在政治學習課上進行,也可以作為選修課安排學生學習。高職一、二年級的學生每學期安排不少于10課時的學習任務。三年級因為要實習實訓,可根據情況減少。通過這樣的學習安排,學生對鄉土紅色文化史內容不再是碎片化的片段學習,而是系統完整地進行。
(二)要有供學生學習和閱讀的教材或讀本
教材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窗口,是教學的主要依據,也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學生學習沒有可供閱讀的教材,態度上就顯得敷衍,即使有學生想學也缺少可供自學的憑借。在學習山西紅色文化時,最好從地理知識展開,先讓學生學習山西的行政區劃,包括11個地級市和每個市管轄的縣。把紅色故事與空間位置結合起來學習,既增強學生們的直觀感受又便于理解記憶。
這樣,通過史地結合系統而全面地學習,使學生了解家鄉的過去、現在,在此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起到思想受教育的作用。
(三)要有專職教師負責
專職教師可以高瞻遠矚選取經典學習內容,可以統觀全局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可以根據學生學情、專業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要改變以往任何事都讓班主任代勞的做法。班主任可協助專業教師完成教學,但不能負責全部教學任務。
二、在學習方法上,講練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提高學習效果和職業能力
根據調查可以看出,高職院校的政治學習多采用被動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聽宣讀文字資料或觀看視頻內容,沒有互動交流,沒有效果檢測,是最輕松的學習,也是最不走心的學習。因此,學習往往流于形式。高職教育階段,既要注重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政治理論學習,又要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要把理論學習和職業技能培養融為一體。為此,要采用多種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參與體驗,在學練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
許多學者都提到紅色文化教育要注重實踐教學,注重實踐育人。例如,去紅色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等參觀學習;參加紅色旅游活動,增強親身感悟等。但這些校外實踐活動受安全因素、距離遠近、課時限制等影響,操作起來有很大難度,難以成為學校紅色教育常規的教學形式。因此本文提到的實踐教學是指在學校的常規課堂上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學生主動參與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學期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以教師講授為主,達到啟發、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以我院學生為例,我們有供學生學習的讀本,學生入學后從第一學期開始,每周安排1課時的學習時間,由教師先帶領學生學習山西概述,了解山西行政區劃,山西紅色文化的概念、特點,山西革命先驅。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注重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與歷史背景和全國的大環境結合起來。做到既注重過往歷史,又聯系當下現實。
第二學期在學生已掌握山西行政區劃、山西紅色革命火種、革命先驅這些基礎知識、基本線索的基礎上再介紹各市區紅色人物、紅色遺址等內容。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又使知識系統化,具體化。
從第二學期開始學習各縣市的紅色人物,紅色遺址。每學期安排10課時,需要三學期完成11個縣市的學習。各縣市的紅色案例是不平衡的,有的內容多有的內容少。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同時學習方法也實現課堂反轉。教師在指定學習任務后,由學生充當教師角色完成學習內容??梢园磳W生家鄉所在地市分成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作為當地紅色文化的講解人。講解者對當地的紅色文化親切熟悉了解全面,在準備講述內容時更有興趣,講解過程中更有激情。
盡管安排當地人講當地史有知識上和情感上的優勢,但學生的知識儲備,講授技巧等方面會有欠缺。教師的工作由臺前轉為幕后,為講授的學生提供資料,輔導講授方法。學生講完后,由教師主導展開討論。利用這一環節,教師可補充學習內容,評判講授方法。有了這種評判,有助于完善由學生主導的課堂教學,增強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動力。
隨著學生講課膽量、表述能力的提高,再加上學生已是大二,無論是能力還是專業知識都有提高。在這樣的學情基礎上,可以采用更多的學習形式,例如可以分角色在舞臺上講述,可編情景劇進行演示,可舉辦紅色故事會、演講會,或利用VR技術制作仿真視頻等形式。各學習小組根據本組成員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實踐性展示方法,形成形式各異的學習匯報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和學習興趣。這些實踐學習方式因為前期準備工作較多,一學期舉辦一次即可。
實踐教學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體驗感、參與感增強,學習效果得到提高,同時表達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等得到鍛煉,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三、在學習的內容廣度上,把學習紅色文化與實踐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并重
在學習紅色文化過程中,除了使學生了解知識外,最終目的是讓學生以一種探索的方式主動獲取精神食糧,內化為道德品質、職業素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高職學生學習紅色文化不只是培育學生忠于信仰的政治理想,勇于擔當、堅韌不拔的道德品質,更要與他們的專業能力相結合,與職業技術人才應該具備的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工匠品質相結合。這些教育因素需要在紅色案例中深挖細嚼,使政治學習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把學習紅色文化與訓練職業技能相結合
盡可能地使學習紅色文化的過程變為鍛煉自己職業技能的過程,例如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利用所學技術把紅色遺址、紅色人物制作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大數據技術專業的學生可利用專業所學建立全國數據平臺,為無人認領的革命烈士尋找親人或為在戰爭中失去親人的家庭提供幫助。舞蹈表演專業的學生把紅色故事排演成情景劇進行舞臺演出等等。這既是很有實訓意義的技能訓練,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紅色基因的育人過程。
(二)把紅色基因融入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
在學習紅色文化過程中,因勢利導,自然融入對所學專業的人文認知、哲學思辨、正確的三觀。在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傳承紅色基因,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如在產品的制圖、制造工藝上,注重細節,一絲不茍,做到精益求精;在制作產品、經銷產品、處世之道上,樹立誠實守信、認真嚴謹的職業道德觀;在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開拓創新的職業素養等等。
四、完善學分評價內容,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使學生得到“實惠”
當前,各級各類學校都改變了由注重期終考核為注重對過程考核的考評機制。但在對學生思想政治考評方面,由于在思想上只是完成任務的心態,無論從前期的準備,還是結束后的考核都不像其他課程那樣認真對待。如果改變只要參加學習就能獲得滿學分的評價機制,做到學好學壞直接影響積分點,影響最終學期成績名次,學生學習的狀態和效果肯定會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具體來說就是:運用多媒體的課堂管控與評價系統軟件,對學生進行課堂打分和隨機性評價,把握學生課堂中的案例講授、即興評價、發表感言、談心得體會等方面的表現,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給與不同學分的考核方式。通過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
五、利用高科技技術,建立紅色文化多媒體平臺,創建線上線下相融合教學機制,增強課堂教學時效
目前,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年青人更是手不離機。根據調研數據發現,僅有24.7%的高職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紅色基因[4]。因此學習紅色文化必須順應時代發展,占領移動網絡宣傳這一新陣地。例如教師可與學校資訊處在微信公眾平臺、騰訊課堂、釘釘群等申請注冊新媒體平臺賬號,并在上述有關線上平臺設立紅色文化專欄,加強內容設計、文案策劃,制作以紅色文化主題相關的短視頻或者教學案例,借助短視頻形式活潑、傳導信息直接等優勢,使學生們在課余碎片化的時間里接受紅色文化的學習和教育。
學習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努力方向,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重要抓手。高職院校應重視本地紅色資源的獨特教育作用和育人功能。學習紅色文化,要配有學習教材,并進行系統化學習;要改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參與體驗。要把學習紅色文化與鍛煉專業技能融為一體。要順應時代發展,創建網絡平臺,增強學習時效。在學習考核時,要把平時學習狀態納入學分評價體制,注重過程考核??傊ㄟ^從學習態度到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習考核這一系列措施,使學生學有所得,入心入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J].黨員之友(新疆),2021(11):4-7.
[2]行連平.山西紅色文化價值探析[J].山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4(01):44-46.
[3]運紅娥.論高職院校紅色精神與工匠精神的融合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23(14):169-172.
[4]王昊.高職學生紅色基因傳承與網絡思政融合的探索[J].陜西教育(高教),2022(10):16-17.
【基金項目:山西省教育規劃課題“山西紅色文化融入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GH-220383)】
(作者簡介:運紅娥, 山西師大臨汾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歷史教學與教育;王志紅,山西師大臨汾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