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雋松 張虎 陳玉萍
摘 要: 醫學類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尤其要在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給予正確的引導,使其成為政治堅定、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的醫務工作者。因此,對于醫學教育而言要做到專業業務學習與政治思想“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筆者經過多年的生理學教學探索發現將中華傳統詩詞文化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掌握人體生命活動規律、內在機制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推動了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自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關鍵詞: 詩詞;課程思政;生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9052(2024)06-0070-03
引言
生理學強調邏輯性、與前后課程關聯交叉較多、內容抽象、理論性強,學生學習難度較大,是醫學生較難掌握的醫學基礎課程之一[1]。隨著我國近年來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各國的文化也沖擊、影響著我國人民的主流意識[2-3]。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華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資源。中華詩詞取材多樣,內容豐富,既有描述山川秀美,也有描述生活場景,甚至許多詩人把自己對疾病的感受與治療的心得寫進了詩篇。也就是說,在古代詩歌中蘊藏著大量的關于生理學的知識,把這些含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現象引入生理學的課堂教學中,可作為一種特殊的醫學生理學教學素材,既傳承和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又加深了學生對生理學知識點的理解[4]。
一、中國傳統詩詞文化融入生理學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時代發展需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內涵思想對于青年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重要指導意義。高校要銘記自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于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5]。江蘇醫藥職業學院生理學教學團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通過開展多渠道合作進行教學探索,這是大勢所趨,也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社會輿論、優質醫學資源短缺等問題導致醫患關系矛盾凸顯,特別是惡性傷醫、襲醫事件屢有發生。經過調研發現在臨床工作中醫務工作者醫學人文關懷缺失、人際溝通障礙也是醫患關系緊張甚至糾紛出現的原因之一[6]。有些醫務工作者僅僅將行醫當成一個謀生的職業,缺乏了對生命的敬畏,缺乏了救死扶傷的醫德,缺乏了對待患者及其家屬的仁慈之心、謙遜之心、責任之心、忠恕之心、進取之心,工作方式簡單粗暴,工作態度缺乏嚴謹負責的態度,往往會激發醫患矛盾、糾紛。這主要源于醫務工作者忽略了醫學人文關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醫學生醫學人文教育的薄弱導致部分醫務工作者醫學人文素養相對不足。
(二)中國傳統詩詞文化與生理學的內在契合
國家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堅持疾病重在預防。而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各系統、器官和細胞的正常功能活動現象和規律并闡明其內在機制的一門學科,只有掌握了正常的人體功能,才能認識“異常”(疾病)。只有學習了生理學才能進一步學習病理學、藥理學等后續基礎課程,以及后續要學習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等,都是以生理學等先修課程為基礎。
祖國醫學認為人體健康與環境的關系要達到陰陽和諧狀態方可孕育生息,所以治療也需要考慮天地人三者的關系,結合環境變化的各種因素進行診治疾病等醫療實踐活動。生理學的核心要義是內環境穩態,而如何維護內環境的穩定,關乎人體的健康與疾病。而在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人體生命觀經常在詩詞中體現出來,例如宋代邵雍《首尾吟·其八九》寫道“方將與物同休戚,何暇共人爭是非。天地與人同一體,堯夫非是愛吟詩。”,便是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與大自然的陰陽節律相契合。陸游的《病中作二首·其二》詩中有這樣的描述“人生正如此,默默要無營。心君但高拱,萬物安能攖。”便是介紹了五臟的生理功能特點。宋代柳永的《蝶戀花》寫道“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描述了因為思念而產生身體日漸消瘦的情景,其中涵蓋能量代謝的影響因素的知識點。在生理學知識傳授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探索融入的方式、方法,對于醫學生而言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二、中國傳統詩詞文化融入生理學課程的具體路徑
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通過在醫學生專業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詩詞文化,通過生理學教學環節中傳授生理學知識的同時進行醫學人文教育,提升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堅定文化自信,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意義重大。
(一)在教學目標中融入中華詩詞文化元素進行教學設計
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可以作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載體,為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7]。生理學課程基于課程的特征和定位,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傳統文化思想融入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基于“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基于專業基礎課程服務于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宗旨,以知識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科學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重要環節,基于教學目標設定知識教學主線和思政教學主線雙“主線”,精心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將中國傳統詩詞文化自然融入其中,在課堂的主陣地實現知行合一,深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寶庫,提升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并將中國傳統詩詞文化有效地傳承和弘揚。
(二)深入挖掘生理學原理相關的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元素
宋代詩人陸游在《冬日齋中即事》寫道“一帚常在傍,有暇即掃地。既省課童奴,亦以平血氣。按摩與導引,雖善亦多事。不如掃地法,延年直差易。”這首詩介紹了日常養生的做法與益處。唐代詩人白居易《病中詩十五首·病中五絕句》寫到“目昏思寢即安眠,足軟何妨便坐禪。身作醫王心是藥,不勞扁和到門前。”描述的是睡眠生理與心理療法及藥物治療的關系。生理學授課在培養學生醫學知識融入中國傳統詩詞元素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珍惜時光勤學苦練、精益求精的精神,例如在生理學開篇授課時可以引用杜秋娘的《金縷衣》中的“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提醒當代醫學生莫要辜負青春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勇猛精進不負韶華。宋代詞人晏幾道的《蝶戀花》中寫道“睡里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說明睡眠障礙會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免疫力都帶來不利的影響。
(三)中國傳統詩詞元素融入課程考核
課程考核是衡量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主要考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水平,往往忽略了對職業素養、團隊精神、文化傳承、家國情懷、道德情操的考查,以及學生是否可以利用生理學知識解釋、解決問題。教學團隊率先自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開始改革考查內容,將課程思政作為考查元素融入期末考試中,在2020級臨床醫學專業生理學期中考試試卷中設置開放性的論述題,以岳飛《滿江紅》為主題,論述相關的生理學知識。選取本校臨床醫學專業2020級521名學生的生理學成績統計分析發現:學生得分集中于5~8分,平均分值為6.23分。
三、以岳飛的《滿江紅》為例融入生理學教學
傳統的生理學的教學側重于各系統功能的理論、機制的講解,學生如果不能掌握、理解原理就無法融會貫通,不利于臨床思維的培養,本教學團隊將中國傳統詩詞融入生理學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家國情懷、人文素養、道德情操,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弘揚,增強民族歸屬感。
筆者在講授內分泌章節應激反應知識點時會設置主題,由學生對主題內容進行案例教學,現就以被譽為一詞壓兩宋的《滿江紅》為例講解中國傳統詩詞與生理學教學的融合。
提起《滿江紅》,則不得不提岳飛創作這首詞的歷史背景。公元1127年“靖康之恥,北宋亡國”,隨后宋高宗一路南逃,奸臣秦檜則提出了“南北分治”。岳飛越職上書懇請北伐,卻因“迎還二圣”四字觸動逆鱗,革除軍職。他不甘就此罷休選擇再次投軍,得到了宗澤將軍的賞識。正當他們躍躍欲試,試圖北伐之時,宗澤將軍病逝,希望再度成空。岳飛只能自己四處鎮壓流寇,吸收流民,逐漸組建起一支軍紀嚴明的岳家軍。公元1134年,十萬金軍南返,宋高宗下令北伐。蟄伏十年的岳飛終于等到機會,登上了屬于他的歷史舞臺。公元1134年收復襄漢六郡,公元1136年收復商虢一帶,同年冬,收復蔡州。他每收復一塊失地,便離回家的夢想更進一步。公元1140年,在第四次北伐的時候,大軍六面圍困汴梁,把金氏逼入絕境。這一次他格外亢奮、格外篤定、格外迫切、格外勇猛,他相信一定能成功!敵軍的鐵蹄無法擊敗他,但“昏庸的朝廷”卻可以。正當勝券在握的時候他被朝廷十二道金牌令強行召回。咫尺的夢想瞬間破裂,此時37歲的岳飛班師回朝。臨行前獨上高樓,遙望對面故國山河,慷慨激昂地寫下了那一首《滿江紅·寫懷》。
當分析這首詞中有關的生理學知識時,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此刻岳飛站在高處遠望,大片領土淪喪,山河破碎,一心精忠報國的他心中悲憤難平,怒發沖冠便是人體內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的外在表現,此種涉及生理學的“應急”與“應激”反應。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系統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兩部分。在人體內除了某些內臟器官(腎、汗腺、豎毛肌等)只接受交感神經支配,而大多數的內臟器官接受的都是交感和副交感的雙重支配。交感神經系統的主要功能迅速適應環境的變化,而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相對來說較為局限。美國生理學家坎農將機體在遭遇緊急狀況,受到例如劇烈運動、疼痛、精神緊張、失血等傷害性刺激從而引起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興奮稱為應急反應。應急反應是一種全身性反應,興奮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的目標在于動員人體的儲備能力,以應對環境急驟變化而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加拿大生理學家塞萊將機體受到各種傷害性刺激,引起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興奮,導致體內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及糖皮質激素大量分泌,產生一系列非特異性全身反應稱為應激,目的是提高應對刺激的耐受力及生存能力[8]。當岳飛收復大好河山近在咫尺的夢想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此時憤怒夾雜著無奈,這種復雜的情感,迅速點燃了大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啟動了體內的應激反應,包括消化系統、神經精神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等反應。在創傷、精神打擊等生理應激刺激作用于消化系統,會誘發消化性潰瘍,導致胃痛,甚至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同樣人體在受到驚嚇、恐嚇、精神打擊等不良的生理應激刺激下,精神方面會表現躁狂、焦慮、抑郁等現象。在寒冷、創傷、驚嚇等生理應激作用于循環系統,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從而出現心悸、胸痛、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情況。生理應激刺激作用于人體內分泌系統,會使人體內分泌激素分泌增多,影響水、電解質、糖、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并且出現內分泌紊亂,長期應激反應會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以及月經紊亂、生殖功能降低、兒童生長發育遲緩等。
岳飛的《滿江紅》一詞橫空出世,震古爍今!大破兩宋萎靡艷麗詞風,字字皆用生命熱血寫成!公元1142年,他被秦檜陷害。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岳飛。臨終前想起一路走來,熱血寒光,寸寸成灰。這首氣壯山河的詩詞,詞中無不表現了岳飛對國家的熱愛以及其渴望驅除韃虜,復興北宋的偉大激情。同時也展現了一個大無畏的愛國英雄的男子氣概,使人讀起來熱血沸騰。除了抒發岳飛渴望精忠報國的壯志外,其還蘊含了岳飛對朝廷腐敗和懦弱的心有不甘與憤懣之情。情感真切,用詞講究,不愧為名作。
結語
現代醫學是現代醫學技術與醫學人文精神的切實結合。醫者不僅要具有仁術同樣也要具備仁心,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可以傳遞給醫學生正能量,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具體的生理學知識內容上融入相關的詩詞,不僅可以帶來美感,讓學生儒雅、謙遜,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 何曉丹.生理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西部素質教育,2022,8(12):178-180.
[2]王明洋.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
[3]遲超群.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的傳統文化自信[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9-10.
[4]李艷,汪霞.詩詞對高職高專醫學生人文素質提升的影響[J].現代交際,2019(22):181-182.
[5]蘭嵐.高校教師意識形態責任制度建設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21.
[6]王婷,梁紅.醫學生視角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醫學信息,2018,31(8):14-15.
[7]邢菁,劉成斌.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實踐育人路徑探析[J].三晉基層治理,2022(2):71-74.
[8]潘治國,王海英.右美托咪定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現代醫藥衛生,2018,34(8):1177-1180.
作者簡介:吳雋松(1983.12— ),男,漢族,江蘇省鹽城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學改革;
張 虎(1981.03— ),男,漢族,河北省滄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思政體系建設探索與實踐研究;
陳玉萍(1985.09— ),女,漢族,江蘇鹽城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醫學教學改革研究。
基金項目:2022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高職院校加強來華留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研究”(項目編號:2022SJSZ1098);
2021年江蘇醫藥職業學院教改項目“將“護理程序”融入《護理藥理學》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Y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