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偉
2022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進入一個全新階段。隨著時代發展,傳統學校的傳統育人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理想新人的培養要求,當下在國家課程標準中推出跨學科主題學習正當其時。筆者仔細研讀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發現,各學科課程標準均融入了“跨學科主題學習”,即由單一的學科知識傳授朝著更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育人方向轉變。相對于傳統“分科學習”而言,跨學科主題學習是運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學科的知識、方法、觀念,綜合解決主題聚焦的問題的教學理念。以此篇文章為例,它是以數學學科為依托,基于主題進行學科整合,形成以培養跨學科素養為目標的主題內容,以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貫穿始終。教育職能部門明確提出各門課程原則上要用不少于10%的課時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筆者結合相關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數學教師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所面臨的困境與改進策略進行了探索,以期讓數學教師能夠更好地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一、以核心素養為導向
如何檢驗基于數學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否真實有效呢?筆者認為,這個量尺應該以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程度為標準。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達成,不僅包括學生習得數學知識與技能,還包括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數學思維處理問題。而學生基于數學的跨學科主題學習是否成效,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能否在生活實踐中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基于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引導學生獲得知識,成為理解與運用的主體,積極參與實踐,實現知識的遷移。學生知識與素養的相互融合和相互轉化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的一大表征。
二、樹立科學的跨學科主題學習理念
理念是行為的先導。只有堅持數學學科立場的跨學科,才能避免淺表化。數學教師有效實施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就需要具備科學的數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的理念。這就要求數學教師不斷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形成科學的跨學科主題理念。首先,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遷移能力,讓他們在真實情景中歷練、生長與創造,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第二,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參與其中,時刻關注學生的體驗感。第三,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讓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綜合素養。學生不僅可以是問題的提出者,還可以是問題的解決者。
三、開展跨學科課例研究
當前,大部分教師處于相對尷尬的局面,教師既希望能通過培訓教研提升專業素養,又急于在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路上突破自我。同行之間的交流傾向于追捧學生高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和獲取高分。部分教師更關注學生在數學知識上“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不可撼動性。跨學科課例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數學教師從不同的視角重新審視自身學科,沖擊教師原有的思維定式,重構教師的教學邏輯,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學習共同體。學校應該提供相應的優質教育資源,為跨學科主題學習平臺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支持,為師生的學習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結語
真正的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學科學習有著緊密而深刻的內在聯系。基于數學的跨學科必須有對數學學科立場的適度堅守。只有學好數學內容,才能較好地運用跨學科思維解決問題,不能因為跨學科就忽視數學本身。我們需要承認,現階段“隔是肯定的,融是必需的”。正確的心態能讓我們客觀對待跨學科主題學習。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是為了縮短不同學科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得以綜合運用各種能力思考與解決問題。
在實踐中,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實施需要在傳統分科教學的基礎上實現一些轉變,包括:在理念上,要從分科主導走向有機整合;在目標上,要從知識學習走向育人為本;在實施取向上,要從被動適應走向主動創生;在組織方式上,要從單打獨斗走向協同育人。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