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周鈺
【摘要】音樂欣賞具有多重價值,能夠緩解疲憊的身軀,放松緊張的情緒,凈化雜亂的心靈。音樂欣賞不僅要聆聽感受,還要體會理解,進行情感交流,產生思想共鳴。只有具有欣賞能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才能享受到音樂的美好。音樂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音樂欣賞;興趣;情境;問題;聆聽
“聽不懂音樂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只有具有欣賞能力的人才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才能享受到音樂的美好。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聽覺的藝術,音樂由情感、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等要素構成,這些元素經過完美和諧的交融造就了美妙的音樂。音樂欣賞具有多重價值,能夠緩解疲憊的身軀,放松緊張的情緒,凈化雜亂的心靈。音樂欣賞不僅要聆聽感受音樂,還要體會理解音樂,要進行情感交流,形成思想共鳴,才能提高音樂感受能力與音樂欣賞水平。音樂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去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和音樂欣賞能力。
一、激發興趣樂欣賞
“興趣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學生只有對音樂產生興趣,才會產生欣賞的動力,才能習得音樂知識,練就音樂技能,形成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必須讓學生感受音樂的魅力,認識音樂的價意義,享受到音樂欣賞的樂趣,使他們樂于欣賞,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欣賞活動中去。因此,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愛上音樂欣賞。
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精心挑選適宜學生年齡特點與認知特征的音樂,用思想健康、旋律優美、節奏歡快的優秀音樂作品去打動學生,去感染他們的感官,愉悅他們的心情,讓他們覺得音樂欣賞是一種輕松享受的活動。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想象力,用美妙的音樂喚起他們的遐想,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中張開想象的翅膀,任由他們在音樂的天空里盡情自由地想象,用想象激發學生的音樂情感和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音樂內容。
激發學生音樂欣賞興趣,不僅要讓學生聽,還要讓學生看,更要讓學生動,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好動的天性,讓學生在動中欣賞,跟隨音樂節奏,或律動,或演奏,或表演,通過各種各樣的動作性活動去參與音樂實踐,感知和體驗音樂的情感、旋律、節奏,從而使他們更加喜歡音樂欣賞活動。例如,在教學《雨天等媽媽》時,筆者先讓學生聆聽歌曲,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接著引導學生自由想象,想象下雨時的場景,想象媽媽沒有帶傘時焦急的神態與心情,然后組織學生合著音樂演一演,跟隨音樂律動,用肢體語言表達音樂。形式多變的形式,豐富多彩的活動,讓歌曲欣賞變得生動有趣,有效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
二、創設情境造氛圍
音樂欣賞是一種情感體驗活動,不僅需要技巧的使用,而且需要情感的投入。積極的情感對學習具有發動和促進作用,音樂欣賞是一種情緒活動,好的情緒能夠激發學生欣賞音樂動力,促進學生音樂感知理解,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因此,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設法催生學生積極情緒,營造一種良好的音樂欣賞氛圍,使學生心情愉快,主動參與。
情境是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具體形象的場景,不僅作用于學生的外部感官,而且作用于學生的情感世界,能夠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與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以通過創設情境,營造一種美好的意境,形成情景交融的氛圍,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欣賞熱情。
創設音樂欣賞情境的手段有多種,可以借助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件,創設生活化音樂場景;可以借助學生喜歡的故事,用誘人的故事情節引入音樂欣賞;可以設計游戲活動,通過有趣的游戲引出音樂欣賞。我們要依據學生特點與教學內容來創設情境,以營造適宜的欣賞氛圍。例如,在教學《苗嶺的早晨》一課時,筆者不是簡單直白地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苗嶺的早晨》。”而是這樣導入:“同學們,聽說你們都喜歡旅游,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神奇的地方,大家高興嗎?”一說到旅游,學生自然高興,個個歡呼雀躍。“到底去哪里呢?先請大家閉上眼睛,來聽一段音樂,從歌曲里尋找答案。”筆者邊說邊播放口笛獨奏《苗嶺的早晨》。聽歌曲猜地名的游戲,一下引發學生好奇,使他們對歌曲產生欣賞興趣。“同學們,歌里的風景美嗎?你們知道歌曲中介紹的是什么地方嗎?有誰能夠聽出來歌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就這樣,學生帶著好奇,帶著情感,帶著思考,開啟快樂的音樂欣賞之旅。
三、問題導航慧欣賞
“學而不思則罔”,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設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感悟,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重點目標,而音樂審美活動需要思維的參與,需要學生去想象、思考、理解,從而認識音樂各要素的作用,學會用音樂要素去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感。學生的自我欣賞一般都是無意識的,他們的欣賞能力來自于音樂欣賞教學,來自于教師的指導和培養,問題導向的欣賞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重要方法。
問題具有驅動價值,是興趣的動力,是思維的引擎。好的問題能夠激發和促進學生思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用問題為學生的音樂欣賞導航,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音樂,帶著思考去品悟音樂,通過有價值的問題引導智慧欣賞音樂,引導學生判斷、分析、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要有針對地提問,讓學生聽有所向。提問或指向音樂的情感,或指向音樂的旋律,或指向音樂的節奏,以突出各種音樂元素的作用。提問要帶有啟發性,能夠啟發學生想象或聯想,能夠暗示或指引學生思考,能夠點撥或啟迪學生理解。
在《苗嶺的早晨》教學中,筆者采取提問引導學生欣賞,在學生初次聆聽了口笛獨奏曲《苗嶺的早晨》后,筆者問學生:“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你有什么感受?”接著,筆者又給學生播放了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并提出問題:“這又是用哪種樂器演奏的呢?”“兩種樂器的音色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歡哪種樂器演奏的樂曲?”在學生回答之后,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再次完整地聆聽兩首樂曲,想象畫面,感受不同的樂曲風格。在問題的導引下,學生從多方面欣賞樂曲,了解苗族風光,感受風土人情,掌握苗族音樂和樂器的特點。
四、分層聆聽助品悟
聆聽是音樂欣賞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學生可以在聆聽中感受、感知音樂的旋律、節奏、音色等元素,獲得審美感知,欣賞音樂的美感。聽賞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重要環節,聽賞就是在聆聽中欣賞,在聆聽中感知、理解、體驗音樂。音樂欣賞教學旨在叫醒學生耳朵,通透學生心靈,讓學生學會聆聽,學會品悟。
音樂欣賞教學中,筆者常常引導學生反復聆聽,在一次次的聆聽中感知、理解、體驗音樂情感。筆者采用的反復聽賞教學,不是機械重復的聆聽,而是分層次的聆聽,通過分層聆聽助推學生審美、品悟。這里的分層聆聽不是指針對學生的差異分層教學,而是根據音樂內容和難易的分層,每次聆聽都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分層聽賞教學一般由淺入深、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譬如,在教學《蘆笛》一課時,筆者讓學生初聽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緒,說說樂器的名稱。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再聽歌曲,同時跟著哼唱旋律,說出歌曲大意。第三次聆聽是分段聽賞,筆者引導學生逐句細聽,感知節奏,模唱旋律,學唱歌詞。最后一次是完整聆聽,此次聆聽中融入學生的伴奏,讓學生邊聽歌曲邊做動作,或拍手,或拍肩,或跺腳,或拍腿,學生借助各種動作,通過肢體表演,點燃欣賞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借助表演助力欣賞,增強節拍感,促進體驗理解,學生內心情感得以充分釋放,獲得更深的審美感受。
音樂欣賞有益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音樂欣賞有助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讓我們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以欣賞為切口,幫助學生培養審美情感,歷練審美能力。讓我們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創設情境、問題導航、分層聽賞,提高學生欣賞能力,幫助學生聽懂音樂語言,暢享音樂魅力。
【參考文獻】
[1]王宇飛.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初探[J].小學生(上旬刊),2023(02).
[2]黃舒琴,劉澤嫻.在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關鍵能力[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