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進軍 彭海霞 黃程錦
[摘 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給高校圖書館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文章調查了我國147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思政類數字資源建設情況、思政教育專區設置情況、思政教育活動情況,揭示了部分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意識不強、資源缺乏整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并提出了理念先行、資源整合、人員素質提升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圖書館;課程思政;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24)09-0101-05
目前,關于課程思政的內涵,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而在課程思政參與問題上,基本以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以下簡稱《綱要》)為指導,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組織開展各類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活動,不斷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如龔一鳴[2]、王學儉等[3]學者認為課程思政是實現“三全育人”的關鍵抓手,課程思政不只是課程及課程教師的事情,學校各部門、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同樣負有責任和義務。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4](以下簡稱《規程》)明確規定,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可見,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符合《規程》對高校圖書館的定位與要求,圖書館作為重要的教輔機構、學校第二課堂,應依托資源、空間、服務等優勢,參與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更好地履行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在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圖書館如何有效地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是一個值得思考及探索的問題,本文從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出發,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應對策略。
一、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
自課程思政提出以來,陸續有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本文以教育部等公布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中的147所高校圖書館為調查樣本,調查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的建設情況,調查時間為2023年4月6日至26日。由于無法訪問圖書館主頁或需要賬號登錄訪問數據庫等原因,18所高校圖書館未納入此次調查。因此,此次調查實際調查了129所“雙一流”高校圖書館的課程思政參與情況,主要對高校圖書館作為第二課堂助力課程思政的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思政類數據庫建設情況、專門的思政教育閱覽室或專區設置情況、思政教育相關活動的開展情況。
(一)思政類數字資源建設的情況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被調查的129所高校圖書館中,有108所高校開展了思政類數據庫建設,各高校圖書館建設的思政類數據庫一般有1~6個,涉及的數據庫主要有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馬克思主義學術資源庫、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數據庫、大學生思政資源服務平臺等。其中,訂購1個思政類數據庫的高校有48個,訂購2個數據庫的高校有39個,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有些圖書館對思政類資源建設非常重視,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5]擁有全國黨建思政案例庫、黨報黨刊資料庫、思政教育學科資源平臺、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數據庫、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資源數據庫等6個思政類數據庫。
(二)思政教育專區設置情況
思政教育專區是指高校圖書館為思政教育提供了專門的物理空間,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北京大學、暨南大學、湘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等12所高校的圖書館設置有思政教育專區。如暨南大學圖書館[6]設置了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展覽館。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7]與學校黨委宣傳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建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紅區”,該區域藏書涵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國共產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歷代領導人文集、報刊及音視頻資料等。成都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紅區”是湖南省首個高校“學習紅區”,是學校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第一課堂的延伸。
(三)思政教育的相關活動情況
思政教育的相關活動主要為調查圖書館開展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展覽、講座、書展、觀影等活動,主要是通過搜索各高校圖書館網站的新聞動態、講座與培訓、活動日歷等獲取信息。在被調查的129所高校中,40所高校開展了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展覽活動,37所高校開展了與思政相關的書展,27所高校開展了相關講座,32所高校開展了思政類競賽活動,22所高校開展了圖書推薦活動,7所高校開展了觀影活動。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如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8]開展了“重溫紅色記憶 共抒愛國情懷”主題電影展、“馬克思主義傳播在中國——文獻中的百年黨建”主題活動、“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偉大的抗疫精神”主題沙龍。中南大學圖書館[9]舉辦了助力中南大學“課程思政”實踐探索圖書展,采用了紙電一體管理模式,同時推出紙質和電子圖書。
二、當前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及困難。
(一)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的意識不強
部分高校圖書館相關人員主動參與的意識不強。高校在課程思政理念下探索教育教學改革的時間還不長,作為一個新的服務切入點,部分高校圖書館服務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還未完全形成,還沒有把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提升為工作“主責”[10]。
(二)課程思政類資源缺乏整合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雖然108所高校圖書館建設有思政類數據庫,但是數據庫資源較少且零散,較少有高校圖書館對思政類數字資源進行整合,或在圖書館主頁上有思政數據庫方面的導航、專欄設置,也較少有高校圖書館對思政課教學資源進行系統規劃和建設,對思政課講義、思政文化實物等特色教學資源的管理研究較少[11]。
(三)課程思政教育的物理空間建設不足
在課程思政教育物理空間建設方面,高校圖書館不夠重視。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圖書館沒有設置專門的課程思政教育物理空間,沒有專門的空間用于開展思政類活動。
(四)館員素質不能滿足課程思政服務的要求
圖書館館員隊伍建設滯后于高校圖書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難以滿足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發展的時代需求[12]。
(五)課程思政相關的活動缺乏整體規劃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有些高校圖書館也開展了課程思政方面的活動,主要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但沒有形成系列主題活動,比較零散,缺乏整體規劃,輻射面不夠,影響力較小。
三、高校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的提升策略
(一)理念先行,形成全員課程思政共識
一方面,高校圖書館要充分認識到參與課程思政是新任務,要積極轉變觀念,思考圖書館參與課程思政建設“何以實現”的問題,提高主動性和創新性。如清華大學圖書館[13]專門開展了“馬克思主義文獻的檢索與利用”的培訓,介紹馬克思主義文獻檢索的相關數據庫、網絡資源以及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文獻收藏情況。另一方面,在轉變自身理念的同時,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宣傳推廣課程思政,讓更多的人認識到課程思政不單是課程與教師的事情,學校所有部門、所有人員都有責任和義務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讓更多的教師和學生知曉圖書館能夠為課程思政提供相關服務,并參與相關推廣活動。
(二)資源整合,構建資源保障體系
資源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保障,應面向不同對象構建課程思政資源保障體系,涵蓋紙質資源、數字資源及空間資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重視課程思政類教材建設。以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為指導,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訂購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所需的教師參考用書、學生輔學讀本、教學指導資料和理論普及讀物等教學系列用書[14]。(2)加大數字資源建設力度。可以通過購買、自建等方式建設課程思政類數據庫,同時注重對免費資源的挖掘。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15]擁有自建思政類數據庫——中國人民大學紅色文獻平臺。(3)設立專門的思政學習空間。專門的思政學習空間包括虛擬空間和物理空間,虛擬空間指圖書館可以在網站、官方微博上設置專門的欄目或者板塊,全校師生不僅可以了解到課程思政最新的政策及動態,而且可以“一站式”找到所需的資源。物理空間指圖書館在線下設置課程思政專區,將思政類的圖書、期刊等資源整合在一起,專區可以為師生開展課程思政方面的展覽、主題活動等提供有效的支持。
(三)服務創新,貫穿課程思政育人過程
《綱要》指出,要將課程思政融入課堂教學建設全過程,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1]。(1)發揮第一課堂的作用。近年來,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體多為圖書館,主要形式為文獻檢索課程(選修或必修)。高校圖書館要積極探索教學改革,將思政元素融入信息素養教育全過程,貫穿課堂教學、課后作業、上機指導等。(2)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可以在學科服務、閱讀推廣、展覽、觀影、知識競賽、培訓等各類活動中融入思政元素,充分發揮圖書館第二課程的作用。(3)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無縫對接。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大多為圖書館學專業教師,其信息資源的檢索能力及技巧高于普通教師,能更迅速、精準地獲取課程所需的思政資源,同時作為學科館員,他們可以為其他專業課教師提供相關思政資源,將圖書館第二課程的內容推送給學生,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無縫對接,使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統一。
(四)人員素質提升,組建課程思政服務團隊
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業務能力等直接影響著圖書館的服務水平,高校圖書館課程思政建設涉及信息資源建設、閱讀推廣服務、學科服務等業務工作,需要綜合能力較強、政治思想好的骨干館員。(1)設置專門的課程館員,組建課程思政建設團隊,將圖書館資源、技術等融入課程教學,為教師開展課程教學提供嵌入式的課程思政服務。(2)以黨員為主體,組建課程思政建設團隊。高校圖書館黨員要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主動投入課程思政建設,整理黨史方面的資源,開展黨史方面的主題活動。如2021年海南大學圖書館[16]開展了“紅色閱讀之旅——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閱讀推廣活動,活動旨在利用圖書館閱讀推廣月平臺,將黨史學習教育與閱讀推廣月的各項活動交叉融合,通過營造黨史學習教育氛圍,拓寬師生黨史學習渠道、激發師生黨史學習熱情、提升師生黨史學習效果。
(五)媒體融合,提升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17]。圖書館可以運用互聯網、微信等新媒體新技術充分挖掘資源、開展培訓等活動,從而拓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方法和途徑。如上海外國語大學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紅色書香專題書柜”“跟著《覺醒年代》學黨史”等特色欄目。
(六)主動合作,凝聚全員育人合力
為更好地參與課程思政建設,高校圖書館應積極主動尋求外部合作。一方面,爭取與學校其他職能部門、院系合作。圖書館與教務處、研究生處、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合作,實現互幫互助、資源共享,共同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另一方面,積極與學生社團合作。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因而學生對課程思政的態度、興趣等非常重要。高校圖書館通過與學生社團合作,開展各類思政教育類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結語
根據《綱要》的要求,課程思政建設要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這為高校圖書館服務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動力。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導下,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主動參與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要優化資源結構,提升人員素質,主動尋求合作,運用新媒體實現服務創新、服務育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5)[2023-05-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eqid=b04748c500024fb1000000036447884a.
[2] 龔一鳴.課程思政的知與行[J].中國大學教學,2021(5):77-84.
[3] 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1(2):50-58.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的通知[EB/OL].(2016-01-20)[2023-05-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https://lib.xidian.edu.cn/.
[6] 暨南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 https://lib.jnu.edu.cn/.
[7] 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 https://lib.cdutcm.edu.cn/.
[8]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 http://lib.njnu.edu.cn/.
[9] 中南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 https://lib.csu.edu.cn/.
[10] 胡進,余姣萍,李小許.軍校圖書館服務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壇,2022(21):25-28.
[11] 江新.學校圖書館服務思政課改革策略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2):123-128.
[12] 張曉東.“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路徑與對策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33-37.
[13] 清華大學圖書館[EB/OL].[2023-06-01].https://lib.tsinghua.edu.cn/info/1068/5887.htm.
[14] 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EB/OL].(2015-08-17)[2023-05-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508/t20150811_19937
9.html.
[15]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EB/OL].[2023-05-09].http://www.lib.ruc.edu.cn/.
[16] 海南大學圖書館[EB/OL].[2023-06-01].https://lib.hainanu.edu.cn/info/1008/2513.htm.
[17]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6-0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責任編輯:黃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