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思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滲透多元情感以及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為將情思教學有效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激發其閱讀興趣,通過情感滲透加深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推動其思維品質發展,落實英語核心素養培養。針對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探析。
關鍵詞:情思教學;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胡曉磊(1989—),女,江蘇省昆山市石浦中心小學校。
情思教學倡導用多元情境和思考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原本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下深化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實現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應用情思教學,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游戲、小組合作等手段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可以使他們充分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活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一、情思教學的相關概述
(一)情思教學的內涵
情思教學中的“情”指情境、情感、情趣,“思”是指思維品質,包括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1]。小學英語情思教學意味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搭建“情”與“思”相互交織的框架,結合文本內容創造良好的思考環境,促使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內涵,達到理想的閱讀效果。由此可見,“情”是學生獲取知識和發展思維的橋梁,能為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提供新思路。教師將情思教學應用于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圍繞情境、情感、情趣等要素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并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合理把控問題難度,可為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思考空間,切實提升閱讀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二)情思教學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貫穿課前導入、課堂教學、課后鞏固等多個環節,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必須秉持系統性原則,以教材為切入點,深入挖掘單元主題和語篇中的重難點知識,明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歸納與整合厘清教學思路,為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做好準備。想要發揮情思教學的最大價值,教師在教學時也應遵循系統性原則,將語篇和基本學情結合起來,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主動分析文本內涵,這對于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積極影響。
2.主體性原則
基于情思教學的指引,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從課程目標的制訂到教學活動的組織,都要以學生為中心,確保教學情境和思考活動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為其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空間,為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創造有利條件。因此,教師要從多個渠道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思維特點、接受能力等,以此為參考設計教學環節,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確保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互動中,在真實情境與針對性任務的驅動下實現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3.實踐性原則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英語教學目標為“用英語做事情”,強調學生能利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對此,教師在情思教學中要遵照實踐性原則,引導學生將在課堂上收獲的知識與技能遷移到生活情境中。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程內容創設實踐情境,指引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充分提升其思維的創新性和辯證性。同時,實踐活動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保證情思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學”情思理論,拓寬教學視野
傳統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多以教師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機械地講解單詞、句型和語法知識。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長此以往,其學習積極性極易受到打擊,影響學習效果。情思教學的應用能改善這一情況,教師秉持“以情促思,以思融情”的原則設計閱讀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針對文章內容展開深入研究,這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情思教學中的“情”有著多種含義,可以是教師精心備課,為學生制作課件時投入的感情;可以是教師組織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全身心投入閱讀教學時的熱情;可以是教師根據文章內容創設的多元情境。情思教學中的“思”指思維品質,強調教師創設閱讀情境應以培養學生的辯證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等思維品質為目標,在拓寬教學視野的同時推動高效英語閱讀課堂的構建[2]。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7 How much?為例,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用“Can I help you?”“How much are they/is it?”等句式完成買賣物品的對話,通過介紹義賣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助人的奉獻精神,涉及的重點詞匯有umbrella、shoe、sock、twenty等。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教師讓他們利用課文中的單詞和句型自行創編對話,并到講臺上展示學習成果。例如:
A:What's this?
B:An umbrella.
A:How much is the umbrella?
B:It's 25 yuan.
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根據教師創設的生活情境展開想象,靈活利用重點句型進行溝通,知道如何詢問物品價格并掌握正確的回答方式。如此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他們擺脫教材內容的限制,學會從不同角度研讀文章以及以對話的方式發表獨特的個人見解,在真實情境下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二)“用”情思理論,完善教學方式
1.情境創設,發展學生思維
在情思教學框架下,為了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將文章內容與學生的真實學情結合起來,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自主探究文本內涵,積累語言知識,以此提升閱讀效果。小學生在思考問題時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從感知體驗出發,將原本抽象的閱讀素材以直觀的方式呈現,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認識。學習情境有多種類型,如問題情境、生活情境、互動情境等,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進行分析,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有效的情境互動不僅能拉近學生間、師生間的距離,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為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好準備[3]。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為例,該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主要講述了Mike和弟弟Tim在公園里一邊看風景一邊畫畫的事,學生要學習用“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交流所看到的事物,用“Can you...?”交流會做的事情。在分析課文時,教師帶領學生觀察圖片,探究“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in the park?”,以具體問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使其主動研讀課文。接著,教師用問題“What can they see in the park?”來引導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象,鍛煉其口語表達能力。在問題情境中,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了初步了解,也對情態動詞can有了全新認識。為了提升他們的學習效果,教師再創設互動情境,讓同桌之間圍繞“Can you draw? It is easy./It is difficult, but I can try.”進行對話練習。這里的“draw”可以換成其他單詞,如sing、dance、swim等。學生可進行知識拓展,進而提高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創設問題情境和互動情境的教學方式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搭建多個供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也起到了促進學生發展思維品質的重要作用。
2.情趣貫穿,拓展學生思維
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堂中的運用意味著要使情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調動學生閱讀熱情,使他們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這里的“情趣”并不是指簡單地利用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而是指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都融入趣味元素,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具體來說,為了讓情趣貫穿整個課堂教學,教師要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文章主題選擇與之相關的拓展素材,或是靈活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與文章有關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源,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刺激下激發閱讀興趣,增強學習動力,主動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4]。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 Hobbies為例,本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通過Mike談論自己和朋友們的愛好,引出dance、draw、piano、read等新詞,以及“I/We/They like...”“He/She likes...”等重點句型。首先,教師以“我比你猜”的游戲導入新課,讓學生基于夸張的肢體語言猜測表演的主題。例如,教師用水杯充當麥克風,閉上眼睛陶醉地唱歌,在表演中途詢問:“What do I like doing?”。很快便有學生回答:“You like singing.”。如此利用游戲逐漸引出本課生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視頻,要求學生在觀看時思考“What do Mike and his friends like doing?”,激發他們閱讀文章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隨機提問,讓學生搶答,最先說出正確答案的學生可以積一分。課堂結束后,分數最高的學生獲得勝利,得到獎勵。這樣,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情趣貫穿了整節閱讀教學課,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的邏輯思維得到了鍛煉,體現了情思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發展的正面影響。
3.情感滲透,啟發學生思維
學習離不開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交融,這意味著實施情思教學不僅要融入情境和情趣,還要注重情感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豐富自身情感,以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對生活。基于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除了要介紹本課語言知識,還要深入挖掘文章中蘊含的情感態度,通過細節分析總結文章的中心主旨,明確作者傳遞的思想觀念,引領學生多角度、深層次探究文章內涵,啟發他們的思維。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生思維能力有待發展,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布置多元化的閱讀任務,為學生指明具體的思考方向,以此豐富學生情感,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掌握與家務勞動有關的詞匯,學會用現在進行時描述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同時懂得關心、幫助父母,在家中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ir Saturday morning activities? For example, what does Mike do on Saturday mornings?”,訓練他們從插圖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師讓學生基于真實情況,談一談自己周末是否會幫助家長做家務,會做哪些家務,做這些家務的動機是什么。經過自由討論,學生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說:“我的媽媽工作非常辛苦,周末經常加班,為了讓她回到家時有好心情,我會主動拖地、倒垃圾。”在這樣的情感教育中,學生意識到了父母的不容易,紛紛表示自己以后會主動做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由此可見,進行情感滲透有助于學生掌握語篇的深層次內涵,拓展他們的思維,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5]。
(三)“辯”情思理論,提高教學質量
學生的課堂反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節課的教學質量。在情思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課堂表現,在思辨中更好地消化知識,這樣才能讓他們將所學知識合理運用于實際生活中,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例如,教師完成語篇講解后,可以給學生發放知識清單,讓他們根據本課所學內容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隨堂檢測成果能夠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但這不是評價的唯一標準,教師還要為他們提供自評與互評的機會。學生完成自我反思后,還應與同學互相點評各自的表現,通過多個維度的評價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進,提高英語學習效率。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為例,本單元的閱讀教學目標是掌握city、neat、bike、taxi、metro等單詞,會寫句型“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完成教學任務后,教師創設評價情境,先展示本課知識清單,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填空,而后引導他們根據檢測成果分享自己在本節課中的收獲與不足。例如,有學生表示:“我在單詞記憶方面表現得還可以,但是對于語法的應用有所欠缺,有時不知道怎么寫出一個正確的句子。”接著,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隨堂檢測成果、課堂互動情況、閱讀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使學生明確今后的學習方向,在情思教學的驅動下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語
綜上所述,在情思視域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主張利用情境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帶動更多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實現思維品質和語言能力的同步提升。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用多元情境深化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以思維活動提高其閱讀效率,凸顯情思教學對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羅希.“情·思”視域下的小學英語教學新主張:以PEP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4 At the farm“Read and write”模塊為例[J].新課程導學,2023(28):19-22.
高穎.小學“情·思”英語教學的內涵、原則及實施策略淺析[J].新智慧,2023(14):46-47.
沈莉.主題意義的小學“情思”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策略[J].華人時刊(校長),2023(3):78-79.
陳希.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J].智力,2021(27):7-8.
顧憶恩.情思教學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實踐與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42):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