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以問題為載體,學生自主參與、主動探究的課程。任務驅動是指把教學內容巧妙融入具體的任務中,學生以任務為線索,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以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后服務中的美好‘食光”為例,從真實任務驅動、經歷多元探究、把握指導節點、創意表達表現、注重多元評價等方面分析如何構建生活視角下的任務驅動型綜合實踐活動課堂。
關鍵詞:生活視角;任務驅動型;綜合實踐活動
作者簡介:金麗(1988—),女,江蘇省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香山實驗小學。
教育源于生活,最終走向生活,這也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應然指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張立足兒童視角,從兒童真實的生活和發展的需求出發,在真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將真實的問題轉化為活動的主題,引導兒童主動探究學習,培養問題意識、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增強兒童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1]。現以“課后服務中的美好‘食光”一課為例,談生活視角下任務驅動型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的構建。
一、立足生活實際,真實任務驅動
“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旋律,課程旨在讓學生回歸現實世界。“課后服務中的美好‘食光”一課就取材于學生真實的校園生活。
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幫助家長解決“急難愁盼”的重要舉措,也是落實“雙減”政策的關鍵。在課后服務中,由于放學時間推遲,一些家長向學校提出增加點心時間的建議,以幫助孩子消除疲憊、放松身心、補充能量。然而,食品問題層出不窮,因此,讓學生了解食品的不同分類,學會觀察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掌握如何科學地挑選食品,知道怎樣的食品是健康的,明晰食品和健康的關聯,從小養成健康生活的好習慣十分重要。“課后服務中的美好‘食光”課題應運而生。
課堂導入環節從一則參加課后服務人數的小調查開始,以了解班級學生參與課后服務的真實情況。隨后,我們播放家長向學校反映情況的電話錄音。問題的拋出,將學生引入真實情境中,產生情感共鳴。源于學生真實生活的內容是鮮活的、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能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內驅力。最后,播放學校少先隊的一則廣播:“為滿足課后服務時補充能量的需求,學校家委會將推出美好‘食光服務。現在向大家征集一周食譜,想吃什么你做主,快來定制你的食譜吧!”對此,學生參與熱情高漲。這樣的任務有具體的內容和要求,源于學生真實的生活需求,把學生的需要和興趣放在第一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研究興趣。
二、經歷多元探究,增強自主學習能力
任務的設計要有層次性,要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避免過于理論化和抽象化。在課例中,激發學生定制課后服務食譜的熱情后,筆者隨即出示品類多樣的食物圖片,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能在思考后將食品進行簡單分類,但在擬定類別名稱時需要教師指導。根據課后服務所需食品的實際情況,本課中將食品分為奶飲類、糕點類、水果類和其他類。為了課程的順利實施,筆者設計了“香山實驗小學探索號列車”的學習情境,貫穿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始終。
“探索號列車”的第一站是奶飲小超市,旨在引導學生學會查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學會對比,會根據成長需要來選擇合適的飲品。筆者選擇了純牛奶、高鈣奶、酸奶、優酸乳、可樂等具有代表性的飲品,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探究、對比不同飲品中鈣、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的含量,按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序。學生探究發現,牛奶比優酸乳、可樂等飲品有營養。
第二站是能量補給站,研究糕點類食品,旨在讓學生學會對比食品配料,了解部分食品添加劑。在這一環節中,每個小組可以領取一份“大禮包”,其中包括面包和餅干等。這讓學生十分激動,探究熱情高漲。對比觀察后,學生主動交流:奧利奧餅干之所以有甜味,能“扭一扭,泡一泡”,是食品添加劑起了關鍵作用,它使用的添加劑比普通的蘇打餅干要多;而有的面包保質期只有3天,有的卻能保存3個月,也是由于配料和添加劑的不同。最終,學生得出結論:我們要選擇添加劑少一些的食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設計多元化、多層次的探究活動,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才能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讓課堂煥發主動學習的活力和色彩。
三、把握好指導節點,突出關鍵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動態的、生成的,沒有辦法完全預設,學生在實踐、體驗和交流中隨時隨地會產生新的問題和想法,有一些問題學生能在自主探究層面解決,有一些能在小組合作中解決,但還有一些則需要教師的及時點撥和指導。換言之,活動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關鍵性指導。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指導節點,有序推進學生活動進程。
“探索號列車”的第三站是繽紛水果鋪,筆者提問:“課后服務時你們想吃什么水果?”問題一出,學生積極響應。“小番茄、蘋果、香蕉、橙子、橘子、冬棗……”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學生1:“我喜歡吃榴梿,甜甜的、糯糯的。”學生2:“我喜歡西瓜,夏天也快來了,西瓜清爽美味。”學生3:“不行不行,榴梿味道太大了!西瓜也不行,西瓜汁水太多了,會把教室弄臟的,而且很難打掃。”“怎樣的水果適合在課后服務班食用?”筆者適時追問。學生在思辨中明白,水果應挑新鮮的,且要方便分發和清理。這樣,利用情境探究并適時指導,能讓零散的知識體系化,幫助學生提煉觀點。
第四站,研究其他類的食品,如薯片、辣條、果凍、彩虹糖、小蛋糕等,學生在討論中發現這些食品有的高油、高脂,有的高糖、高熱量,這樣的食物不利于成長,要少吃或者盡量不吃。
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探”出來的,學生是研究的主體,而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能讓原本零散的、無序的討論和探究得到提煉和升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的點撥指導不是事無巨細的,更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關注學生活動的進程,組織學生交流實踐,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評價、建議等方式來討論,以此互相啟發、延伸思考,及時解決問題。
四、實踐應用、創意表達,提高綜合能力
實踐應用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學生經過主動探究、動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的顯性化轉移,是對活動任務和活動關鍵問題的響應。和其他的學科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更加重視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創意表達表現則是學生通過對現實事物的理解和認知,衍生出新的思考和行動的過程。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重視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探究、思考,旨在不斷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課后服務中的美好‘食光”時,學生跟著“探索號列車”一路向前,對奶飲類、糕點類、水果類和其他類食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對食品營養成分和配料及適合課后服務的食品進行了初步研究。接下來,就需要靈活應用這些知識合理制訂食譜。但調研發現,學生對食物搭配的認識不足,因此,筆者運用視頻動畫展示不同的食品,并講解每種食品都有自身的營養,遵循合理搭配的原則才能實現平衡膳食的目標。第一個原則是干濕搭配,這是飲食中的基本原則;第二個原則是營養均衡,不同的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要注重多樣、適量的食物組合,要選擇低脂、低鹽、低糖、少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第三個原則是種類豐富,不同的食品能帶給我們不同的味蕾感受和營養,牛奶、糕點、水果、堅果等都是正餐之外不錯的選擇。
學生只有仔細查看食品外包裝,才能知道它的營養成分、配料、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廠家信息,才能以此來判斷它是否適合在課后服務時間食用,如果僅為學生提供食品的名稱,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肯定是遠遠不夠的。于是,筆者設計了食品宣傳單,列出食品的配料、營養成分等具體信息,創設真實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創意的火花,讓學生將本節課的探究轉化為具體的實踐。學生在小組中查閱宣傳單上幾種不同類型的食品介紹后,討論確定“美好‘食光一周食譜”。交流和展示能將實踐應用成果進行拓展升華,既能檢驗學生的活動成果,又能鍛煉學生的表達交流能力。在這一環節,筆者將食品宣傳單上的每一種食品都制作成能貼在黑板上的實物圖片,以點燃學生上臺交流的熱情。
在交流結束后,筆者繼續提問:“你認為家委會在采購食譜上的食材時要注意什么,你有哪些建議?”這樣的問題能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拓展學習空間。最后,在班級里推選合適的、最優的食譜,提交給學校少先隊。這樣能促進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改進方式方法,發揮實踐應用的意義。
綜合實踐活動課注重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來開展研究學習,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沿著“探索號列車”的路線,學生發現,生活是一門大百科,等待著我們用心去探索,學習應永不停止。
五、注重多元評價,促進全面發展
學生評價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察,提倡多采用質性評價方式,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者等級,鼓勵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多與同伴間進行合作交流和經驗分享,要將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和活動成果作為判斷學生發展情況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效果的重要依據。因此,在評價中,教師要多從正面評價學生,細心觀察并及時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注意學生多維度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
比如,在本節課中,筆者在課堂評價環節采取“兩步走”模式。第一步,某一小組展示定制的食譜后,筆者面向全班提問:“大家覺得這一小組制定的食譜怎么樣?有沒有哪里需要改進的?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案?”通過這樣的展示交流,激發學生之間互相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在評價他人的同時審視自己本節課的收獲。第二步,在全班開展“美好‘食光一周食譜”最優方案評比。考慮到課堂時間有限,筆者選擇在課后將每個小組制定的食譜展示在班級黑板前,學生每人有一次投票機會,可以利用課間對比思考,投出自己的一票。這樣綜合性、整體性的評價不僅著眼于結果,更重視過程和細節,能讓學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時也體驗評價的樂趣。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課堂呼吁的是生成性的課堂建構。要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是一項長久性的工程,我們要進一步具化研究,質化評價,建立動態、綜合、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生活視角下構建驅動型課堂,讓實踐與探究更有質效。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