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61.1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項目:2023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jīng)濟人文學院校級科研項目(XdKY234734)。
備注:null
作者簡介:徐靜(1996—),女,碩士研究生,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育教學。
普通作者:null
基金項目:此文由2023年度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jīng)濟人文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名稱:《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意蘊與路徑審視》,項目負責人:徐靜,項目編號:XdKY234734
作者簡介:徐靜(1996-),女,碩士研究生,助教,體育教學。
摘? 要:本文圍繞大學公共體育課游泳課程大綱和教學目標,探索如何將課程思政融入大學體育游泳課程的公共課授課內(nèi)容中,通過多方面、多角度對體育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提煉,實現(xiàn)課程思政教育與體育課程游泳教學的融合統(tǒng)一,進而提升大學生的體質(zhì)健康,豐富他們的精神內(nèi)涵,為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身體素質(zhì)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奠定基礎,對高校公共體育公共課程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課程思政;游泳課程;高校體育;思政元素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and Practices of Public Swimming Teaching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 Jing
(Xiand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0 China)
Abstract:From the syllabus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swimming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the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public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wimming course, and realizes the integration and un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swimming teaching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through the excavation and refine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university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perspectives, so a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cultura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enrich their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cultivating socialist successors in the new era with innovative ability and good physical fitness.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public sports courses of universities.
KeyWords: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wimming courses;College spor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本科階段是大學生思想和認知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引導和教育新時代大學構建健康的生理、心理、道德文化以及相應的社會規(guī)范,以此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體育道德與素質(zhì)品德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職責[1]。《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于2020年5月28日由教育部印發(fā)。明確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在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大意義。根據(jù)這一《指導綱要》的要求,為建設大學體育公共課游泳課程的課程思政指明了立德樹人的方向。
當前大多數(shù)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多是讓學生根據(jù)自身興趣愛好選擇體育項目課程,基于愛好選擇的游泳課程更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將課程設計與思政教育貫穿于游泳課程教學之中,注重有機結合的體育課堂教學與游泳實操教學。建立及時反饋教學效果的機制。通過游泳教學技能實踐以及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設計,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得到提高,精神內(nèi)涵得以豐富,自覺擔負起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接班人使命[2]
1研究意義
實現(xiàn)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xiàn)國家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要實現(xiàn)中國夢,必須實現(xiàn)體育夢[3]。游泳課程是大學體育公共課的重要項之一。高校學生通過對游泳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掌握關鍵時刻實施溺水自救與救護,還可以更好地提高呼吸系統(tǒng)功能與肺活量,增強心肌功能。高校游泳課程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新時代大學生健康的體魄以及提升大學生各項身體素質(zhì)與體質(zhì)健康[4]。課程中不但蘊含豐富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及集體主義教育,還能通過在課程中的游泳技能練習與游泳相關項目競賽培養(yǎng)學生頑強拼搏與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zhì),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指向是一致的[5]。因此,可以提升高校游泳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對于高校體育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提高以及高校游泳課程的水準有著非常現(xiàn)實的意義。
提高高校體育公共課游泳教程的教學質(zhì)量,需保證課程思政教學目標明確,促進教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游泳課程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切入銜接,對普通的高校公共體育游泳課程內(nèi)容進行優(yōu)化設計,將課程思政內(nèi)容自然地融入進教學內(nèi)容各個教學技能講授環(huán)節(jié),與游泳課程內(nèi)容互相融入并統(tǒng)一,并建立科學多元評價體系,最終實現(xiàn)游泳課程思政的自然滲透與融入。
2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
2.1凝練思想政治元素,優(yōu)化課程設計,將思政教育與知識點切入銜接
游泳課程的學習與其他體育項目相同,分別由課前教學設計、課中的教學實施以及課后的課程拓展三部分構成。其中,課前部分依據(jù)課程標準游泳教學目標安排并設計相應的教學內(nèi)容,如讓學生課前觀看線上課程的相關內(nèi)容以達到預習效果。提前建立運動表,減少陸地練習時間并增加水中實操時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端正學習態(tài)度并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課中則分為準備、基礎、結束部分。在準備部分中,教師提前到達上課地點,按要求做好游泳池課前準備,檢查好教學用具,確認好現(xiàn)場救生及水溫要求等安全檢查。集合整隊后介紹本節(jié)課的課程任務及要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養(yǎng)成懂規(guī)矩守禮儀的態(tài)度。課中師生溝通交流時間增多,實現(xiàn)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良性循環(huán)。課后拓展部分則由實踐水中訓練、比賽交流實踐中實現(xiàn)浸潤。
2.2在課程中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提升游泳課程教學技能與水平
高校的公共課游泳教學分為游泳基礎理論和游泳技術學習兩部分。為了在游泳課的教學內(nèi)容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可協(xié)同案例教學的教學方法,把政治思想內(nèi)容有機地融入到游泳課的教學內(nèi)容中去。課中的教學實施部分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的體現(xiàn)。在基礎部分中分別對理論與實踐內(nèi)容進行劃分,理論部分通過講授理論知識,利用演示幻燈片以及播放視頻等方式,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游泳的基礎理論以及游泳競賽規(guī)則與裁判方法等內(nèi)容。實踐部分則是通過學習蛙泳、爬泳等泳姿以及實用游泳、水中救生、心肺復蘇等技術學習內(nèi)容。通過線上線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去培養(yǎng)學生的奧林匹克主義信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質(zhì)。將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的協(xié)作精神與思政元素正向積極有機融合到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熱愛體育教育事業(yè)的責任感與榮譽感。同時鼓勵教師爭做新時代的“四有”好教師。
2.3建立科學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提升教學效果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復合性、復雜性可以從評價目的、教師評價、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等四個方面來對高校游泳課程教學的思政教學進行評價。在評價目的上回答為什么評價這個疑問,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可以發(fā)現(xiàn)在高校游泳教學中存在的教學質(zhì)量問題,有助于及時調(diào)整、更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今新時代的價值觀念,也是當今新時代的主流的價值標準,內(nèi)化是外化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對于高校游泳課程的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則需要重點強調(diào)對于學生基礎性的內(nèi)化效果評價,查看學生是否因此在課后更加注重對自身的人文素質(zhì)關懷提升上,并以此幫助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理想信念。其中,還需綜合學生的日常的游泳技術學習情況與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考察學生能否正確合理的處理個人理想和國家共同理想的價值理念結合。
在教師評價中,則以任課教師為主,輔導員為輔,在思政教育的環(huán)節(jié)上,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質(zhì)量評價[6]。在評價內(nèi)容上,教師不僅需要對學生的一個學期的學習效果以及預先設定的教育目標進行評價,還需要對學生的思想品質(zhì)與線上學習參與完成進度以及線下行為準則進行綜合客觀地評價。在評價方式中,完善課中課后的生生互評、師生互評,更要使得輔導員等評價的也成為主要途徑,及時準確地反饋高校游泳課程思政教學效果。
3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課程的探索
3.1凝練奧運故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奧運精神就是在挫折中學會堅持,并在堅持中找尋到前進路徑。大學生更應該在學習生活中發(fā)揚奧運精神,在學習生活中詮釋奧運精神。首先,正視現(xiàn)實,理性面對挫折、失敗與成功,體現(xiàn)重在參與的奮斗精神。其中,在課程學習中教導學生學會遵守規(guī)則與秩序,體現(xiàn)公平競爭的協(xié)同精神。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展示和平、友誼、進步的國際精神風貌。自由、民主、寬容、尊重,體現(xiàn)平等開放的民主精神。“不拋棄、不放棄”,體現(xiàn)執(zhí)著追求、頑強拼搏的精神風貌。最后,樹立愛國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游泳課程教師不僅僅需要深入梳理游泳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還需要有機的融合進入游泳課程教學。游泳課程技術學習中要深度教學幫助學生擺脫學習游泳技術的知識的碎片化以及學習思維的怠惰性,學習技術理解的表層化和學習游泳技術的進程的機械化。應當基于游泳技術學習的的內(nèi)在結構的完整去處理奧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的內(nèi)在邏輯出發(fā),而不是簡單的千篇一律的去列舉幾個與思想政治元素的相關知識點與話語進行生搬硬套式的侃侃而談。提煉奧運游泳故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與之匹配與統(tǒng)一。對于奧運故事的選擇既要立意高遠又需要將其立足平實。
3.2凝練游泳技術學習中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行動指南,對課堂教學具有導向、激勵、調(diào)控等功能,是所有體育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7]。高校游泳課程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必須讓高校學生在每一節(jié)技術課程的學習中感受到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與引領作用,突出游泳課程的思政核心。在游泳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中弘揚思政元素來踐行。其中,加強對高校學生意志的教育是游泳技術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特點,游泳技術學習要求個體以頑強的意志,在長期的磨煉中與肉體痛苦與凈勝攜帶進行艱苦斗爭,從而磨煉個體的意志培養(yǎng)[8]。任課教師不僅需要運用自身在技術學習理解,以及人生閱歷、人生發(fā)展等生活經(jīng)驗向學生詮釋其生活哲理。還應結合自身對于其中的常情常理進行提煉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的責任與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正確的認識自身的遠大抱負與提升邏輯思維與辯證思維的能力。游泳技術學習不僅是對大學生身體素質(zhì)的鍛煉,更是對大學意志品質(zhì)的培養(yǎng),在游泳技術的學習中去感受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思想政治元素。
3.3凝練我國當代奧運游泳故事,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政治元素
不同的奧運故事其思政目標也有所不同。通過深挖并凝練國當代的奧運故事并確定游泳課程思政的元素,根據(jù)其精神內(nèi)涵進行歸納、歸類,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奧運故事的核心是考察任課教師的對于奧運故事的挖掘與提煉以及確認融入是否精確合適,而不是僅僅關注奧運故事數(shù)量的多少以及時間的長短和奧運故事篇幅的大小。構建相關游泳課程思政奧運故事的案例庫,準確反映游泳課程思政的內(nèi)涵與核心以及新時代的價值。每一個奧運故事的背后都應有想要的精神進行相互對應。教師在準備相應的教案,根據(jù)游泳課程中的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內(nèi)容,自主設計融合相關的故事備課,使得傳統(tǒng)的可呈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轉變?yōu)橛斡炯夹g課程中顯性的教育模式,更好幫助教師和學生落實課程思政的相關內(nèi)容,從而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思想政治教育,達到育人的目的。
4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課程的育人目標
4.1培養(yǎng)學生強國有我、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需要理想信念的堅定和鋼鐵般的意志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愛國、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以及頑強拼搏、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品質(zhì)。高校游泳課程思政改革與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提出的“教會、勤練、常賽”可以同向同行,同頻共振。使學生在游泳技術中掌握運動技能和衛(wèi)生知識。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總是伴隨著一種強烈的情感經(jīng)歷,以及顯而易見的意志付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游泳課程通過設計教學比賽與課中課后的競爭性游戲等形式,都可以讓高校學生設定共同的團隊目標與崗位分工,磨煉大學生強國有我、奮斗有我、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
4.2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大學生是新時代的建設者,更是未來國家發(fā)展的主心骨。大學里的游泳課程,核心就在于健康的運動靈魂。通過游泳課程讓學生們的體質(zhì)得以提高,體能得到了鍛煉。高校學生身心健康是擔當民族復興的大任的基石,課程的進行使得心理得到調(diào)試并具備民族自信與身心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繼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高校游泳課程需要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的身心發(fā)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把個人奮斗的身心發(fā)展和民族強盛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實現(xiàn)中國夢,實現(xiàn)體育強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與體力保證,這也為高校體育課程的政治思考豐富了價值內(nèi)涵。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情感。
4.3傳承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主義精神
奧運會是體育精神的中心符號。以“更高、更快、更強”的精神傳承為宗旨。將游泳課程思政引領線上、線下課堂游泳技能教學、校內(nèi)外游泳裁判員實踐活動,形成游泳技能和教學雙提高以及與奧林匹匹克的精神傳承與愛國主義的根植。培養(yǎng)大學生之間真誠的理解、合作和友誼,承認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獲得榮譽的公平競爭,為大學生在自己的三觀中樹立了一個獨特而光輝的典范。國家隊在奧運會上的比賽過程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中國體育水平的反映,更是是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和國民素質(zhì)的體現(xiàn)。奧運精神鼓勵大學生不斷超越自我,最終實現(xiàn)學生游泳技能與教師教學教學雙提高,思想品德全面發(fā)展,學生服務社會意識,以及傳承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的新時代育人的新格局。
5結語
通過對高校游泳課程本身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充分挖掘。在大學體育游泳課堂中融入課程思政。達成思想政治教育與游泳課程思政教育的自然結合,從而達到培養(yǎng)綜合型運動人才的育人效果,完成游泳課程的具體思政建設研究目標,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實現(xiàn)了思政和游泳課程雙重課程的融合,對高校體育相關專業(yè)課程的思想建設,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閻智力.體育課程編制審視[J].體育學刊,2023,30(3):1-9
[2]趙富學,李壯壯.習近平總書記體育重要論述融入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3):12G19.
[3]袁博.高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探究及對策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2022(7):63-65
[4]薛浩,鄭國華.我國體育類課程思政項群化建設的理論邏輯、價值意涵與路徑選擇[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4):20-27.
[5]陳少麗. 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教學實施現(xiàn)狀與實施路徑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23.
[6]毛振明,梁鳳波,溫君慧.論體育立德樹人和體育課程思政的策略與方法(二):目標、內(nèi)容與方法[J].體育學刊,2023,30(4):1-10.
[7]董翠香,樊三明,李夢欣,朱春山,季瀏.體育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應解決的問題及實施路徑[J].體育學刊,2021,28(2):65-71.
[8]劉鋒. 新時代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內(nèi)涵、難點及應對策略[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2):1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