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需求日益凸顯。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具有獨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如何滿足這些需求并推動其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貴州錦屏作為民族地區的典型代表,其群眾文化需求和發展方向的問題尤為突出。本文以貴州錦屏為例,通過對當地群眾文化需求的調查和分析,提出針對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的方向和策略,以期為民族地區的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發展方向;貴州錦屏;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070—03
引言
在民族地區,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和傳承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隨著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一些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面臨著挑戰和困境。貴州錦屏作為一個典型的民族地區,其文化保護和發展問題具有代表性。因此,對于如何更好地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并促進地區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1]。
一、貴州錦屏地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
(一)文化背景
錦屏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這里曾是古夜郎國的疆域,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夜郎文化的遺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錦屏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包括但不限于侗族文化、苗族文化等。這些文化在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傳承和發揚,成為了錦屏地區獨特的文化符號。
(二)文化特色
1.侗族文化
錦屏地區的侗族文化獨具特色,主要體現在建筑、音樂、舞蹈等方面。侗族的鼓樓和風雨橋是錦屏地區的代表性建筑,具有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審美價值。侗族的音樂和舞蹈也獨具特色,深受游客喜愛。此外,侗族的飲食文化也獨具特色,成為了錦屏地區的特色美食。
2.苗族文化
錦屏地區的苗族文化也十分豐富,主要體現在服飾、歌舞、習俗等方面。苗族的服飾獨具特色,色彩鮮艷、圖案精美,是錦屏地區的一大亮點。苗族的歌舞也獨具特色,如苗族民歌)、苗族鼓舞等,深受游客喜愛。此外,苗族的傳統節日和習俗也十分豐富,如苗年、侗年、吃新節等,體現了苗族人民的勤勞智慧和民族精神。
3.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
錦屏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同時也有著豐富的人文景觀。這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形成了錦屏地區獨特的風景線,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游客可以在這里感受到自然與人文的和諧共生,領略到錦屏地區的美麗風光和獨特魅力。
4.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
在現代化進程中,錦屏地區并沒有摒棄優秀傳統文化,而是將其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現代文化。當地有關部門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為游客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同時,錦屏地區還注重現代科技的應用,如數字化旅游、智慧旅游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適的旅游體驗[2]。
總之,貴州錦屏地區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十分豐富多樣,包括侗族文化、苗族文化、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融合以及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交融等。這些獨特的文化特色為錦屏地區增添了無窮魅力,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二、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分析
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是指具有特定民族特色和地域特點的群眾對文化資源、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需求。在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地區的群眾擁有各自獨特的文化需求,這些需求反映了他們對文化認同、精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期待和追求。
首先,民族地區群眾對語言、文字和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有著迫切的需求。語言和文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工具。許多少數民族擁有獨特的語言和文字系統,這成為了他們與世界的交流紐帶,也是維系族群凝聚力的基石。因此,群眾對于語言文字的保護、傳承和弘揚是至關重要的文化需求。
其次,民族地區群眾渴求展示自身文化特色的平臺和機會。他們希望通過文化活動、藝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民族風情和地域文化,增進與其他民族的交流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能夠自我認同和自我實現,增強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此外,民族地區群眾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同時,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傳統的文化旅游與體驗也備受追捧,成為了提升當地經濟和文化形象的重要方式。
最后,民族地區群眾也對教育、傳媒和文化普及有著迫切的需求。他們需要更多、更好的文化教育資源以傳承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傳統,也需要更廣泛、更豐富的文化傳媒內容以滿足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綜上所述,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是多樣而豐富的,涵蓋了文化傳承、自我展示、文化產品與服務以及文化教育與普及等方方面面。有關部門、文化機構和社會各界應當積極響應和滿足這些需求,促進多元文化的共存與繁榮,實現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發展。只有充分尊重和滿足不同民族地區群眾的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發展。
三、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發展方向探討
在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也需要不斷地進行傳承和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同時,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也需要與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進行融合,利用數字化技術培養專業人才,以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發展[3]。
(一)傳承與創新相結合
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是當地人民長期積累和傳承下來的,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因此,在發展民族地區群眾文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一方面,要保護和傳承民族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這些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不斷創新,適應時代的需求和變化,讓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傳承和創新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民族地區的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數字化保存和傳播,讓更多的人通過網絡了解和認識這些文化。此外,還可以通過與文化產業相結合,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以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產業化發展。
(二)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
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也是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在發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將文化產業和旅游業進行融合,通過旅游產業來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傳播和發展。積極利用民族地區的自然和文化資源,開發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和服務。同時,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開發具有民族特色的數字文化產品,如數字藝術、數字音樂、數字電影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4]。這些數字文化產品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和銷售,擴大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數字化技術的應用
首先,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來保存和傳播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數字化保存和傳播,方便人們隨時隨地了解和欣賞這些文化。同時,數字化技術也可以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來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數字化技術可以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開發更多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最后,數字化技術還可以為文化產業提供更多的營銷手段和渠道,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培養專業人才
人才是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資源之一。在發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專業人才。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專業人才,如舉辦培訓班、開展學術交流、引進專業人才等。同時,也可以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和技能水平。通過培養專業人才,可以更好地推動民族地區群眾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促進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融合。
四、案例分析:貴州錦屏實踐
錦屏縣,位于中國貴州省,是一個擁有豐富民族文化資源的地區。這里居住著苗族和侗族等少數民族,他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多彩,具有極高的保護和傳承價值。近年來,錦屏縣積極采取措施,保護和傳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使其在現代化進程中得以延續。
(一)民族傳統節日的傳承
錦屏縣的民族傳統節日豐富多彩,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些節日,錦屏縣開展了各種民俗活動,積極打造民族文化特色高端民宿,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原生態的民族生活,進一步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承。
(二)節慶IP的打造
錦屏縣著力打造節慶IP,通過策劃舉辦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動,如隆里正月龍燈會、元宵舞龍狂歡節等,推動民族節慶的市場化、品牌化,提升了錦屏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體育旅游的發展
錦屏縣還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體育設施,發展體育旅游產業。通過建設國家羽毛球運動員康復與訓練基地、全國戶外羽毛球運動競賽營地等項目,加深與大灣區的交流互動。同時,依托茅坪木商古鎮景區水上旅游、龍池多彩田園戶外拓展基地等資源,打造體育旅游發展項目。這些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與,同時也為錦屏縣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貴州錦屏地區文化需求和發展方向的要點分析
貴州錦屏地區是一個充滿文化魅力和發展潛力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獨特的地理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錦屏地區文化需求和發展方向顯得尤為重要[5]。
(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
錦屏地區的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包括苗族侗族的傳統節日、民俗活動、民間藝術等。這些文化資源是錦屏地區獨特的名片,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需要深入挖掘這些文化資源,加強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推廣。可以通過開展唱山歌、踩歌堂、斗牛、民族特色美食品嘗等民俗活動,強化民間活動推廣力度,積極打造一批民族文化特色高端民宿,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到錦屏體驗原生態的民族生活。
(二)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
錦屏地區作為一個擁有豐富自然和文化資源的地方,秉持著“生態文明、文化錦屏”的理念,致力于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錦屏地區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資者前來參觀和合作。錦屏還加大對本地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他們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提升文化產品的質量和影響力。新興的文化產業成為了地方經濟的新增長點,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平臺。通過全方位的發展,錦屏文化產業正日益走向繁榮和成熟。
(三)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錦屏地區對于本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始終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除了加強對傳統手工藝、傳統建筑、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外,錦屏地區還積極推進文化遺產數字化工作,以便更好地保存和傳承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為了激發民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和認知,錦屏地區不斷豐富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活動,積極開展優秀傳統文化節慶和主題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到文化遺產的傳承中來。錦屏的這一舉措在當地營造了濃厚的優秀傳統文化氛圍,也讓更多年輕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愛[6]。通過這些努力,錦屏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為地區的文化繁榮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總之,貴州錦屏地區文化需求和發展方向的要點包括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只有將這些要點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才能實現錦屏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和文化繁榮。
六、結語
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有關部門、社會和群眾的共同努力。通過深入了解民族地區的群眾文化需求,探索適合的發展方向和策略,我們相信可以為民族地區的文化繁榮和社會進步做出積極的貢獻。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學者和專家關注民族地區的文化發展問題,共同為推動我國多元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翠鸞.鄉鎮文化中心促進民族地區群眾文化建設的思考——以貴州錦屏縣為例[J].民風,2023(2).
[2]林藝,孟航.對民族地區群眾文化需求和基本權益問題的思考——以云南為例[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3]黃蘭,周丹青.關于新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文化工作的思考——以湖南永州為例[J].人文之友,2019(15).
[4]程珊.城市化進程中傳統服飾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以貴州地區苗族為例[D].重慶:四川美術學院,2016.
[5]周源.挖掘開發民族文化資源培育發展民族文化產業——以印江土家苗族自治縣為例[J].湖南農機:學術版,2012(6).
[6]楊秀梅.融媒體視域下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途徑探究——以錦屏縣為例[J].東西南北,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