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睿
摘 要:公元前300年,孟子寫下:“必求壟斷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網利?!弊钤缣岢隽藟艛噙@一概念。亞當·斯密曾經也在《國富論》中強烈抨擊,認為壟斷是自由競爭的最大敵人。文章基于幾種經濟學理論來對互聯網金融壟斷產生的實質進行分析,然后聯系互聯網金融壟斷過程中的壟斷特質進行分析,再從國家如何規范互聯網金融的無限生長,反壟斷法又以何種措施來防止巨頭的生長進行探討,文章指出當今時代如何讓資本更加有序地發展,從而共同分享國家制度下成長的果實,已經變成了亟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壟斷 金融監管 互聯網金融 企業邊界理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110-02
在全球經濟日益增長的背景下,互聯網企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中國來說,以三大巨頭板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壟斷了電商、社交文娛、視頻板塊等半壁江山。過于龐大的企業規模造成了互聯網壟斷,引起了頭部效應的激化。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高度壟斷的結構只會引起中小企業的經營困難,導致企業原本平衡的供需平衡被打破,中小企業成為了賽道里最弱小的一極,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慢慢潰散,最后就只有等待被收購的命運。
黨的二十大以來,從2022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2023年的全國“兩會”,發展數字經濟和建設數字中國被反復提及。支持平臺企業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在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一些企業集團在數字支付和金融科技雙支柱的推動下,創新業務在不斷地潛在增長。數字支付是其核心業務。支付業務服務于個人消費者及線上和線下的商戶,強化消費者和商戶的聯系。2020年一季度,在受到新冠疫情和股市壓力的雙重影響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業務交易金額仍然到達了60.9萬億元,同比上年增長接近五個點。但互聯網金融支付過于迅猛的發展也產生了相應的金融隱患。基于我國民眾的認知水平,對于金融風險的規避還處在一個萌芽時期,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對于風險的監管以及反壟斷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互聯網金融:后起之秀的絕對影響力
傳統金融的概念主要是指具備存款、貸款、結算三大傳統業務的金融活動,以傳統商業銀行為例的間接金融存在一些時間較長的問題,較高的融資成本,存貸利差產生的利潤、高管薪酬等中間費用。而我們熟知的證券市場中一級二級市場也存在極高的門檻。普通百姓較難拿出資金進行股票的交易買賣,并且二級市場的消息閉塞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交易不公平的現象。
而隨著首批互聯網弄潮兒們進入到這個行業中后,將傳統金融存在的問題在互聯網上進一步完善。彌補了現實意義上傳統金融存在的弊端,互聯網金融為資金的供給者和需求者提供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大量地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2013年以來,余額寶、眾籌融資、P2P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交易模式成為了人們常用的金融工具。而在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部門受到了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開始逐漸被邊緣化。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區別最主要的體現在定位、運營模式、治理機制上。
(一)定位不同
與傳統金融較多服務的大凈值客戶不同,互聯網金融更多聚集小凈值的服務上,利用信息革命帶來的較低的邊際成本,使客戶能夠在細分的金融市場中獲得有效的服務。
(二)模式運營的差異
互聯網金融模式具有直接對接資金供給方和融資方的特點,消除了中間資金流通的環節過程,將傳統金融線上化、簡潔化。不僅僅是改變融通路線,模式的內核早已改變。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P2P網絡借貸,資金供給方和需求方直接對接減少了中介的干涉。但同時基于互聯網企業的特性,最后慢慢地歸結到互聯網壟斷經濟的性質上。
二、互聯網金融壟斷成因理論分析
互聯網金融建立在快速發展的信息科技上,其逐漸代替傳統金融機構,成為壟斷的平臺的首要成因是大數據的處理能力。精確化的服務使金融無紙化、在線化、移動化,種種優勢促進了金融行業的變革與創新,也重新界定了“金融信任”。大數據金融是指依托于海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方式對其數據進行專業化的挖掘與分析并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創新性開展相關融資工作的一種統稱。而大數據的運營模式可以分為平臺金融和供應鏈金融兩大模式。代表企業為某里金融與某東金融。作為某里金融模式的代表在被罰的前一個月,釋放了重磅消息,有關專職集團董事會主席的任免,也意味著老元首退休后首次回到了臺前。在監管的嚴厲要求下企業也開始尋求變通之法。
(一)企業邊界理論
1937年,在未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彼時十分年輕的科斯發表的《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最早提到了企業邊界問題,一家企業要獲得一項資產時,何時選擇從市場購買,何時選擇自行生產?科斯的回答是:企業和市場屬于“協調生產的可替代方式”,答案取決于哪種行為的交易成本更低。而互聯網企業有顯著降低人工、通信、庫存、管理成本。相對比于傳統的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行業對于管理經營要求的水平更低。一般的企業會隨著規模的增大而加大其管理規模成本?;ヂ摼W企業與之相反,則會用更加成熟的大數據系統代替人工的甄別,從而導致其內部管理運營成本遠遠低于傳統金融行業。
(二)信息不對稱原則
信息不對稱原則是指在交易的過程中每個人擁有的信息不同。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些成員擁有其他成員無法擁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對稱,從而掌握豐厚信息的人能夠獲得更加優厚的報酬處于有利的地位。與美國成熟的證券市場相比,中國A股誕生時間只有30余年,在機制和交易對象上與美股有較大差異,A股的交易對象主要是散戶,獲取信息渠道單一且有限。而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一定的漏洞,即信息披露不完全,技術分析股票價格和k線圖是股民分析股價的主要手段。信息的不對稱容易誘導股民情緒極化,產生過于自信的偏執交易行為和過謙保守傾向。在交易的過程中,上市企業和交易所成為了信息的來源和一手持有者,某種程度上形成了信息的極化和壟斷。而信息極化就是壟斷成因的根本因素,大量有價值的一手信息掌握在企業手中,導致了逆向選擇。自從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阿克爾洛夫以舊汽車市場交易模型為基礎分析之后,開始進行了拓展研究。該理論認為在市場的買賣交易過程中擁有更多信息的一方會向信息貧乏的一方提供更多可靠的消息,而信息較少一方也會傾向于朝信息較多的一方獲取更多有利信息。信息不對稱是市場經濟的漏洞之一,要想減輕其帶來的危害,政府在市場體系中就必須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三、互聯網金融壟斷的特殊性
比起傳統金融依靠的平臺性、正規性,互聯網金融的產生就顯得不太常規,乘上了信息科技發展的快車,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以及虛擬化的技術手段所推進的金融交易造成了技術性的壟斷。傳統金融的系統固化導致在一定時期內無法跟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當前市場中的第三方支付就是代表之一,其在市場中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進行以及國家在面部識別、數字貨幣、數字經濟的大量資金投入下,頭部壟斷企業的技術堡壘慢慢被瓦解,造成了互聯網金融壟斷的一種短暫性。一旦頭部企業的技術被打破,原有的壟斷局面就會被打破,在市場的均衡調控下重新分配份額和市場占有率,回到正常的企業占有水平。
從互聯網的發展狀況來看,互聯網金融有著區別于傳統金融的風險規避特征。首先,互聯網金融的交易行為在本質上與傳統金融類似都具備金融交易的屬性,傳統金融的行業監管已經形成了一套相當完善的管理體制,成立了一套完整的經濟模型。但互聯網金融的交易過程中透明程度是比較低的,對于金融風險的規避有一定的放大效應?,F實交易中的貸款和供給雙方身份是明確的,雙方交易前都有可以評估的償還能力,但網絡金融在對交易雙方進行監控管理的過程中,則有出現潛在風險的可能。
四、反壟斷:警惕巨頭的無限生長
在其他眾多互聯網企業的步步緊逼和國家的雙重監管下,一些元老重新出山,這些年某蟻集團的核心電商業務強敵環伺,在某東物流的壯大和某多多的崛起之下,其營業收入被縮水到一個谷底的地步,如果還是保持固步自封,堅持原來的道路和業務模式,那么必然會被眾多細分領域的賽道內卷化所拖垮。在吃到過去十多年的互聯網紅利期之后,屬于互聯網企業的市場已經越來越小,在反壟斷、反無序擴張的影響下,怎樣才能找到一條屬于自己的康莊大道,留給集團領導層變革迎新的時間已經很少了。如何去變?如何具體落實?這已經是每個集團領導層首要面對解決的問題?;ヂ摼W企業集體的自我革命,正是行業內變革的一個縮影,告別了傳統的互聯網擴張模式,也是給所有互聯網“鯨魚”們一個轉身,更好地探索新的道路。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早期的互聯網平臺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了有利位置,久而久之,頭部企業通過自身的市場優勢形成壟斷局面,創造了適合自己發展的一套市場交易體系,從而形成了寡頭壟斷。聯合國《2019年數字經濟報告》指出,數字化造就了一批超級平臺,使財富分布更加集中。到了2018年,全球市值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8家屬于互聯網平臺企業,這些互聯網平臺憑借其獨特的優勢及中介能力在壟斷地位中持續強化,進而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構成威脅和影響。
被進行反壟斷調查的本質不是說要限制平臺整體經濟發展,其要限制的還是部分平臺利用壟斷地位排除競爭行為。在歐美國家對于互聯網企業的反壟斷調查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也正是因為這場反壟斷的目標為何瞄準了與我們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互聯網巨頭。但是這次調查對于整個互聯網行業是富有積極意義的,對于之后互聯網行業的規范起到了一個良好的示范作用。自從2008年《反壟斷法》生效以來,尚未有大型互聯網企業因為壟斷問題遭到監管部門的處罰,慢慢地引起了國家的重視?;ヂ摼W發展至今,還是有很多問題和弊端,這些東西僅僅靠企業自我規范和約束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在根源上徹底斷絕壟斷行為就必須要實施強有力的監管。反壟斷行為能否根治是個長期的過程,目標的完成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成員曾經將執法機構與其涉事企業所進行的“商談”“溝通”稱為反壟斷的“地方特色”;也有部分專家認為,此類方式的實施缺少了中間環節的監督過程,降低了執法透明度的同時也暗地里滋生了判決的不公平性。
五、小結
通過本文基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的對比,從而分析互聯網金融壟斷的成因,再從互聯網企業的壟斷上來探討反壟斷的實施?;ヂ摼W金融是“以科技治科技”的領軍者,也是創新的試驗田,在積極探索線上金融、普惠金融為百姓謀福祉做出貢獻的同時,防范巨頭無限擴大的生長趨勢是首要因素,中國互聯網已經跨過發展的初級階段,走過了發展的紅利期后,企業現在應當通過穩定發展的步子控制杜絕壟斷的形成,打造今后更加良好的經商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一稀,魏博文.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經濟學理論研究[J].南方金融,2015(01):42-50+56.
[2] 郭小平.論搜索引擎與網絡傳播的道德與法律——百度“壟斷門”的啟示[J].今傳媒,2009(04):15-16.
[3] 李楷,李濱.互聯網金融內在壟斷特質的成因[J].全國流通經濟,2018(30):100-101.
[4] 蒙慧欣.國家出手遏制互聯網領域壟斷行為[J].計算機與網絡,2021(01):8-10.
[5] 婁飛鵬.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壟斷潛質與規制[J].西南金融,2016(01):22-25.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