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互聯網+教育”風暴席卷而來,全國各地掀起“線上教育”浪潮,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進一步深度融合,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教學模式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為積極響應“三個課堂”建設要求,南昌市將在創建智慧教育示范區上下功夫,在教學模式上尋求突破。
[關鍵詞] 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智慧教育示范區
隨著教育信息化2.0的到來,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教學模式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不斷融合,線上教學成了線下教學的有益補充,更為未來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近幾年,線上教學作為一種主流的教育教學方式,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學校、課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發展智慧教育是促進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實現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在發展智慧教育過程中,如何正確處理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是我們每一個教育人思考的方向。
一、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在思想認識方面,很多學校沒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影響,頑固、傳統、單一的教育觀念仍占主導地位。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們還是用常規手段(PPT等)講授,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改革力度不夠,創新探究不深,方式方法不多,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在信息化進展方面,由于學校信息化建設程度不一,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和成效參差不齊,因此在完善教學設施及提高應用水平上,各學校亟待跟進。
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方面,目前部分中小學校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配備網絡教學設備,但這些昂貴的設備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有的教師認為信息化教學只是花拳繡腿,對“教育信息化”概念沒有清晰準確的認識,接觸教育信息化理念也較少,導致了信息化與教育教學“兩張皮”現象。
在資源配置方面,近年來,各學校風貌煥然一新,設施配備齊全,只管建設不管使用、只管硬件不管軟件、只管數據采集不管數據維護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仍然普遍存在。
二、前期智慧課堂教學模式
(一)農村在線同步課堂
農村在線同步課堂采取“1拖3”方式進行授課,其中“1”是指1個中心小學的主講課堂,“3”是指3個偏遠村小或教學點的同步課堂。農村在線同步課堂是通過互聯網音視頻實時傳輸技術實現的課堂,具備在線、實時、互動等特點。2016年我們啟動了農村在線同步課堂建設,這是線上教學模式的初步探索和生動實踐,該項目主要目的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城鎮優質教育資源向廣大農村薄弱學校輻射,讓偏遠鄉村孩子,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家庭兒童能和城里學生一樣,享受專業的音樂、美術、英語教育。由于這種模式有地域局限性,加之系統開發不深入、課程資源不豐富等原因,對于資源相對集中的城區學校而言,在線教學模式需求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線上教學探索的步伐。自農村在線同步課堂建成以來,南昌市共開設美術課2770節、英語課2179節、音樂課2390節,參與教師約268人,受益學生約2.3萬人。2018年該項目申報的省級課題“遠程優質課堂實現教育精準扶貧,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榮獲江西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二)智慧互動課堂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要求,切實提高教育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南昌市率先在全省實施“智慧互動課堂”項目,該項目得到了省、市、區縣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智慧互動課堂”利用先進的智慧教育云平臺、班班通智慧課堂客戶端、互動學習卡等智慧教學手段,形成高效備課、互動教學、精準教學、移動教學、教與學(大數據)評估等教學應用。它不僅為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及精準的教學分析,還能夠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實現自主學習精準提分,更能夠將孩子的學習狀況實時發送給家長,家長與教師攜手助力孩子成長。
智慧互動課堂與其他智慧課堂的主要區別在于:第一,大規模因材施教。智慧互動課堂是基于答題卡模式進行課堂互動,低年級的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感很強,人人都愿意參與,課堂上實時互動的數據也可以立即反饋至教師端,教師端可以有針對性地教,更有利于學生個性化成長。第二,教學硬件成本較低。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每個教室需要配備答題器,每個學生手上有一張答題卡,答題卡成本不足一百元,相比于基于平板電腦的教學模式,大大減少了資金投入。第三,家校互通功能強大。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前課后,都可以通過應用端及時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相關學習資料發給家長,讓家長一目了然地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
為樹立一批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典型,我們先后分兩批開始實施,共有10所學校打造為全市智慧互動課堂標桿校。這一舉措取得了非常不錯的反響。該項目申報了一個國家級的重點課題——“南昌市中小學智慧互動課堂的應用探究與實踐”,目前已結題。
三、“并線雙軌”課堂教學模式
(一)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優劣勢
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有許多的優勢。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只要通過智能設備便可以進行教學活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夠更高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線上教學涵蓋的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支持老師線上授課,提供課程回放和分享功能。這種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豐富了學習方式。然而,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可以采取線上教學的方式,線下教學也有著自身無法替代的優勢。對于某些課程來說,線下教學方式反而更加合適,如動手操作、課外活動、實驗操作等課程。比如,不少中小學都開展線上體育課程,從學生與老師的反饋來看,該類課程教學效果不佳。
(二)“并線雙軌”教學模式的概念
為落實“三個課堂”(即“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建設,加快推進南昌市“互聯網+教育”發展,積極推動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工作,我們充分利用“互聯網+教育”優勢,搭建實時互動的網絡教研平臺和網絡學校。在網絡教研平臺和網絡學校的基礎上,我們重點創建開放共享的教育優質資源體系,打造融合創新的教育生態,推進南昌智慧教育線上線下一體化建設,從而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全市中小學校的常態化,助力南昌教育均衡穩步發展。
“并線雙軌”教學模式是“三個課堂”中“名師課堂”的一個延伸,是一種線上與線下同步教學模式,既能保證線下教學效果,又能將好的資源快速地分享至線上,線上線下互相滲透、形成體系,促進師生素養顯著提高。
四、“并線雙軌”課堂教學探究
(一)“并線雙軌”教學的策略
為更好地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我們必須創新信息化教學手段,在教育教學模式上進行大膽研究與分析,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線上教學策略。經過不斷嘗試、探索、調研,以往的線上教學模式雖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是仍存在比較明顯的不足。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總結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即“并線雙軌”教學模式。它可以廣泛地用于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場地的教育教學活動。
“并線雙軌”教學模式是在不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將線上與線下相統一、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課內與課外相貫通的輕量化直播課堂。這種模式能夠解決單純線上教學或單純線下教學的瓶頸問題,為線上教學提供可靠的技術保障,也為線下教學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輕量化直播課堂由高清攝像頭、耳麥、一體化平臺、教師、學生組成。在教室后部安裝高清攝像頭用于拍攝教師上課畫面,頭戴式無線耳麥可對教師的講解內容進行高清收音,一體化平臺可在一體機畫面和教師上課板書畫面之間進行智能導播切換,還能夠實時遠程與學生交流互動。無論是線下教室上課的學生,還是遠程學習的學生,都能夠同步上課,這種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限制,還能夠幫助學校建立課程資源管理平臺,有效實現教師教學簡單化、學生學習高效化、教學資源集中化、教學方式信息化。
(二)“并線雙軌”教學模式的意義
1.輔助教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利用輕量化直播課堂,教師備課時可反復學習已錄制的優秀教學視頻,不斷磨課,不斷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此同時,優秀課例可以作為公開課在全市范圍內進行直播,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地推動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深化教師對相關教學理論的認識。
2.輔助課堂,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上教師直播教學資源會自動轉換成錄播課程,課后學生可以在家觀看錄播資源,針對難點、重點問題可以反復學習觀看,增進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3.輔助課外,對課外活動進行再創造
為完成“后疫情”下教學模式的改革,必須對非學科類課外教學活動進行線上線下再創造,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進行差異化的教育教學,盡可能地提升教學質量。
(三)“并線雙軌”教學模式的應用
自采用“并線雙軌”教學模式后,南昌市共部署6所市直學校,每所學校安裝10間教室,學校使用的積極性非常高,不僅豐富了教師教育教學形式,還拓寬了教學成果分享渠道。此項目雖然實施的時間不長,但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體現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性、創新性、持續性。“并線雙軌”教學模式自2021年實施以來,受到了很多學校的青睞,特別是洪都中學,已經將該模式作為常態化的教學手段。“并線雙軌”教學模式的優勢如下:
1.線上線下同課堂
輕量化在線課堂打破了傳統面對面授課的方式,新增線上教學通道,不再停留于枯燥無味的錄播課程,而是在課堂實錄的基礎上增加課堂互動性、真實性,更加豐富教學形式和手段。特別是對于那些無法返校的學生來說,輕量化在線課堂不僅可以還原真實教學場景,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以讓居家的學生不再感到焦慮,對緩解學生的焦慮情緒具有很大的幫助。如今,這樣的方式受到了很多學校的青睞,是一種常態化教學模式。
2.導播+直播教學
直播教學突破了地域限制,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師的再學習,極大地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的信息素養。為進一步增加在線直播教學場景,高保值還原并呈現給線上學員,輕量化在線課堂具備智能導播功能,自動切換教師端、學員端、課件鏡頭,確保實時教學畫面清晰。輕量化在線課堂直播結束后資源將轉化為錄播課程,可隨時隨地反復觀看,一方面有利于教師課后自我反思,提升教學質量,助力教師自身成長;另一方面有利于學員線上反復學習,查缺補漏,便于課后復習。輕量化在線課堂實現了線上線下課堂同步,導播直播同頻,這正是“并線雙軌”教學模式的完美呈現。
3.課程資源“云歸集”
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保障在于課程資源的共享,既聯動了教育系統內部的資源,又聯系了外部教學資源,從而打破了資源間相互隔離的狀態。課程資源“云歸集”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構建了校本課程體系,對促進區域內學校課程優質均衡發展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唐吉禎.智慧學校目標下中小學教學空間設計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20.
[2]黃濤.蘭州市中小學智慧課堂試點示范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0(63):7-8.
[3]王生文.智慧課堂在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 新智慧,2020(19):15,17.
[4]杜志軍.基于平板電腦構建中小學智慧移動學習課堂[J]. 現代信息科技,2020,4 (2):173-174.
[5]楊豪,薄麗娜.農村中小學機器人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1):68-69,76.
[6]湛勇.“三主三步”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師,2014(31):32-33.
[7]彭茂發.中小學創新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探索——以“四四五”高效智慧課堂模式為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