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教育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的偏離與回歸

2024-07-05 00:00:00王永超戚萬學
江蘇高教 2024年5期
關鍵詞:學習模式自主學習

【摘" 要】" 數字化時代的自主學習具有學習機制的不可計算性、學習過程的相對獨立性、學習階段的漸進轉換性等特征。數字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重塑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方式,在助力自主學習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束縛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切割自主學習的內容、干擾自主學習的節奏、抑制學習者的情緒等風險。為了促進人的自主成長與持續發展,要以數字技術應用的理性反思回望自主學習前行之路。這意味著必須回歸自主學習的本真,遵循自主學習的動機驅動方式,提高學習者的內容鑒別力,順應學習者的時間節奏,敞開學習者的生命空間。

【關鍵詞】" 自主學習;數字技術;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5-0061-07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5.008

【作者簡介】" 王永超(1987—),男,山東臨沂人,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青島理工大學(臨沂)科研與學科建設辦公室主任;戚萬學(1962—),男,山東濟寧人,曲阜師范大學田家炳現代德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為推動教育領域的改革創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敖逃龜底只瘧鹇孕袆訉嵤┮詠?,我國已經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學資源庫,探索了以服務引領和支撐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能力提升的新路徑”[1],已然聚合起高質量、多樣化、規?;臄底纸逃Y源,學歷教育系統化、資源配置公平化和全民學習終身化的目標逐步實現,教育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然而,數字技術的發展雖然延伸了人類改造世界的手段,在為教育變革帶來福音的同時也存在弱化教師技能、超載信息供給、窄化學習進階和疏離師生學習共同體等問題,特別是以算法模型為基礎的數字技術研發過程中教育規律的缺位,使自主學習面臨多重潛在的風險,極易消解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者的學習能力,亟待對學生自主學習機理、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等命題加以探析。

一、教育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的二元審視

自主學習是與他主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方式,從學習的維度來看,“如果學生的學習動機是自我驅動的,學習內容是自己選擇的,學習策略是自主調節的,學習時間是自我計劃和管理的,學生能夠主動營造有利于學習的物質和社會條件,并能夠對學習結果作出自我判斷和評價,那么他的學習就是充分自主的”[2]。在數字化時代,學習者可以調節數字技術的干預強度進而影響自主學習的開展。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學習者獲取海量信息、改善學習體驗、進行精準輔導,數字技術的介入又將學習過程變得碎片化,致使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動機被弱化,最終在某種程度上造成自主學習者主體性的迷失。

(一)教育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之利

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已經發軔,“數字技術以網絡為載體,以數字技術融合教育全要素為方式,推動教育理念、教學要素、組織架構等全方位變革,從而實現了對學習環境的全方位賦能和革命性重塑”[3]。諸如智能化輔助系統、全天候可移動式教學、沉浸式學習等都重構了傳統的教與學,重塑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加速了學習進程。

數字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習者的積極主動性——學習者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對原本固定的學習資源進行調整,通過數字技術將已有知識調用與新知識建構進行實時鏈接,具身參與到教師講解過程中。這種即時生成性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習者的學習參與度和主動性。數字技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習效率。數字化自主學習方式可以節省學習者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調節學習計劃。學習者還可以通過數字連線突破時空限制,與教師和學伴進行交流和討論。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數字技術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加輕松地理解學習內容,提高自主學習效率。通過數字技術的輔助,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實現個性化學習。此外,數字技術還可以創建快速高效的自主學習評估系統,通過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記錄和結果的分析,更加精準有效地評價學習者的能力,為學習者提供即時的反饋和建議,根據診斷結果提供定制化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學習效果。

(二)教育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窠臼

數字技術為學習提供了便利、機遇和可能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挑戰。比如,模仿是自主學習能力習得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觀察教師模范性的自主教學行為,學習者可快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然而,數字技術容易消解教師在自主學習中的榜樣示范作用。數字技術為教師推送教育內容、進行分析判斷、生成文本文檔,教師從原本的主動備課提供授課知識變成被動開機消費教學內容,教學策略的選擇與教學節奏的調整都只能跟著教學媒體走,教師逐漸從教學過程的主導者變成跟隨者,自主教學過程被數字技術所掌控。

此外,數字技術支持下的學習容易造成人的認知負荷超載。人類文明積淀都以數字化的形式被編碼轉化并靜態存儲至數字媒體中,在遵循互聯網傳輸協議的前提下被強制打開,“教學內容的選擇、學習者當前狀態的評估、教學材料的呈現方式都是由系統自行選擇的,而學習者則處于‘任人擺布’的狀態”[4]。海量的信息傳輸使得學習者的選擇集過于復雜,毋庸談對備選項的優劣分析和做出錯誤選擇的后果考量,“‘信息過載’已經不是虛張聲勢的提醒,而是令人煩躁不安的事實”[5]。

另外,數字技術運行邏輯的一般性加之于個體身心成長的特殊性,束縛了自主學習的進階之路。數字化學習環境中的邏輯是算法設定的程序運行規則,往往不同于教師根據既有范式設計的教學方案,教師很難確定技術推薦的學習資源是否匹配學習者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是否有助于學習者建構科學的知識體系。這不僅會導致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無法很好地被教師掌握,而且教師也無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本該以高階思維為主的自主學習將變成完全孤立的機械化學習,數字化的慣習是自我復制熟悉的學習模式,窄化了的學習路徑和探索空間將會強化依賴慣性,最終將徹底限制自主學習的進階之路。

最后,數字技術打破了師生同學的共振效應。在教育場域中,共同學習會營造一種較為一致性的知識吸收氛圍和思維碰撞頻率,進而形成一種有秩序的環境、思維、經驗的共振效應。然而,在數字化學習環境下,學習者容易沉浸于良好的學習體驗而忽略了教師指導和同伴交互,其原本可以與教師、同伴共享的學習進程被預設流程所占據,這就導致機器與教師、同伴產生了注意力之間的競爭,甚至將教師和同伴排除在學習活動之外。數字化學習空間的“排他性”、互動的“虛擬性”使得自主學習喪失了真實學習情境中的具身性,缺少了師生之間的同情共感和精神關照。

二、教育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的特征

(一)自主學習機制的不可計算性

數字化時代自主學習的過程涉及學習動機的數據驅動與維持、學習內容的算法選擇與生成、學習節奏的仿真計算與調節、結果評價的智能監控與反饋等活動,這些都是建立在數字技術的計量、計算功能基礎上的。然而,自主學習過程是生成性的、復雜的、充滿不確定性的,學習活動不同于工業流水線上的重復程序,不能簡單地化約為數據編碼,學習是不可計算的,基于數字技術的計算精準性和可計算性都是有限度的,“即使擁有先進的算法和技術手段,也很難用數據統一表征人的所有狀態,這是以人為尺度的教育進行定量研究時面臨的首要挑戰”[6]。而且自主學習具有明顯的個性化傾向,每個人的學習風格是獨一無二的,每個學習瞬間都是連續生成且不可重復的,數字技術記錄的學習數據都是某一時刻的靜態數據,瞬時記錄不能還原真實的、個性化的學習過程,這樣的靜態數據無法量化完整的學習機制。自主學習又是動態的、非線性的,追求靈活性、創造性和整體性,而數字技術依賴碎片化的數據獲取,追求的是確定性、客觀性和簡約化,數字技術之于自主學習容易遮蔽學習的整體性,最終只能實現有限的、特定范圍的計算與量化。“人之所以為人的最大特點恰恰就是人最不可能計算機化的部分——我們的思想和身體之間的聯系,塑造我們記憶和思維的經驗,我們具有豐富情感的能力?!保?]世界上不存在教育化石,教育即成長,學習即改變,這種變化是模糊和不確定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動態指標是數據無法測量的,“無論我們的意圖多么符合科學精神,只要開始量化,就會造成狹隘性,其根源不是量化工具,而是當時認為有量化價值的各種指標”[8]。當計算模型缺少了這些珍貴而又難以獲取的數據時,就會順理成章地對學習的自主性進行“閹割”。

(二)自主學習過程的相對獨立性

學習者是相對獨立的具有主體性的生命個體,個體之間的學習能力與習慣存在差異性,自主學習具有鮮明的獨立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這就造成自主學習不能完全按照數字技術的邏輯展開。數字化環境中的自主學習是建立在學習者的獨立性前提之下的,這主要是與他主學習中的依賴性相區別。此處的獨立性指學習者在學習的整個環節都盡可能減少甚至放棄對家長、教師、學伴以及智能支持技術的幫助,由自己來選擇和調節學習過程的各個因素,自主地完成學習活動。需要指出的是,獨立性不是絕對的,學習者并非生來就可以駕馭數字技術開展自主學習,而是隨著年齡增加、認知發展、經驗增加而逐漸掌握自主學習能力,能力的生成一般都是由點到面、由小及大、由弱到強,而且往往都會經歷從事實性知識到方法性知識再到價值性知識的進階過程。學習很多時候不能簡單地判斷其是否為自主的,“而是應該從實際出發,分清其學習在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不是自主的,或者說學習的自主程度有多大。做到這一點才可以對學生學習的不同方面進行自主性的教育和培養”[9]。數字化環境下學習者只有把握這種相對獨立性才能提高自主性培養的針對性。

(三)自主學習階段的漸進轉換性

學習是循序漸進的,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從他控到自控、從局部到整體、從有意識到自動化的漸進轉換的過程。學習者在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之前,其學習一般都是在家長、教師或智能機器的引導下開展的,如果失去了外界的指導則容易不知所措,隨著學習技能的提高和學習經驗的積累,學習者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逐漸增強,從他人控制的被動、機械式學習逐漸走向自我控制的自覺、自發、自主式學習。自主學習能力養成之初,學習者往往只能控制或調節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方面,伴隨著認知能力的發展,他會意識到學習過程是由多個環節、多個階段構成,需要調動多種因素共同監控和干預學習過程才能保證學習效果,最終學習者學會對學習內容進行統籌規劃和整體安排。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也會經歷一個從有意識開啟到無意識發動的轉變,“學生最初的自主學習往往不夠熟練和迅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反應等過程常常是在高度集中的意識水平上依次發生和進行的,需要付出足夠的注意和意志努力”[10]。隨著自主學習策略的豐富和能力的提高,自主學習變得駕輕就熟,主動控制的意識日益降低直至達到自動化的境界,最終自主學習的經驗和能力將會從有意識漸進轉換到潛意識,循序漸進地養成自主學習能力。

三、教育數字化時代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偏離

教育數字化轉型進程中存在著技術至上和技術崇拜的誤區,技術擁躉者認為使用了數字技術就自然會產生理想的學習效果,殊不知數字技術支持下的學習存在不確定性,對數字化設備的過度依賴容易導致學習者喪失學習主體性,偏離自主學習軌道的數字技術會讓學習者陷入工具的束縛與窠臼之中,學習自主性因之逐漸偏離。

(一)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有被束縛的風險

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須以內在學習動機的激發為前提。“學習動機是指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對個體學習活動進行激發、維持的一種心理狀態,由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兩部分組成?!保?1]在數字化時代的自主學習中,預設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條件之間存在鴻溝,數字技術為學習者自主地彌合這一鴻溝提供了可能。恰當地運用數字技術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者利用數字技術手段搜集并吃透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材料,實現自己預定的學習目標,可以強化自己的自主學習行為,從而激發并穩定自己的學習動機”[12]。然而,現實中往往存在對數字技術使用不當而束縛學習動機的情況。比如,數字技術不具備教師的敏感性難以捕捉學習者的最佳學習時機,片面強調程序化學習而忽視了學習者的真實學習需求,學習結果的瞬時反饋降低了學習者繼續探索的欲望。這進而會影響學習者向學習目標付出努力,制約數字化環境下學習者自主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造成學習者學習方向的迷失。學習者一般會發自本能地追求與學習任務相關的決定權,然而數字技術卻在有意無意地與學習者搶奪學習的控制權,“當智能教學系統的判斷與學習者自己的判斷相左,系統卻依然‘我行我素’地執行程序邏輯時,學習者的內部動機就會下降”[13]。學習成就感和學習興趣的喪失會降低學習者的內部動機,影響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學習者的學習內容有被切割的風險

數字技術在幫助人們實現瞬時多場景切換與多任務處理的同時,也使得自主學習的內容呈現碎片化、分散化等問題。傳統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時間是常量,學習者要學習的內容是變量,學習活動是伴隨著時間的流淌而進行的,不同時間學習不同內容。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發生變化,數字技術通過視頻、音頻或電子文本等形式將學習資源切割后加以固定和保存,學習內容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常量,學習時間成為變量,這就容易出現學習者在不同時間重復學習相同內容的情況,打破了學校教授知識的連續性,造成了學習內容體系上的零碎化。有學者在研究基于自適應學習系統的個性化教學時提出,“基于學生學習的特點和需求,動態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提供適度挑戰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作為支架,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果”[14]。然而,在上述技術應用時由于教育數據采集的不同或學科類別差異,系統的應用效果并不能得到保證。

數字技術的多種文件格式將學習內容切割后置入互不相容的有限載體,影響了知識的完整性和共享性,不利于學習內容的編排以及學習過程的重構,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習者不同知識學習的需要。數字技術傳遞的碎片化學習內容,使學習者被多元的、無序的信息所困,導致學習者觀察視角分散化,接收信息文本零散化。數字技術所提供的即時性答案往往是直接呈現的,致使學習者減少了自我探索、自我領悟的機會,丟失了深度思考、啟發思維、知識進階的良好情感體驗,打消了自主探索學習內容的主動性?!爱斎斯ぶ悄芙槿氲慕虒W在加強學生自身體驗感、替代傳統教師對知識枯燥平淡的傳授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會減少思考,造成對人工智能的依賴,大腦的淺表化思考,滋生的惰性很容易使學生被機器‘飼養’起來,弱化其探索精神而加速淺表學習?!保?5]

(三)學習者的學習節奏有被干擾的風險

缺乏節奏的學習會阻礙知識在大腦中進化成更高級的認知能力,甚至容易喪失“聯想、比較、重組、創造”的能力。教育評價的單一化引發了教育主體的過度競爭,學習時間開始擠壓閑暇時間、親子時間、睡眠時間,追逐時間的提前學習與透支時間的無邊界學習逐步蔓延,造成了學習者的緊張和焦慮,扼殺了學習者自主安排時間的可能。加之數字技術本身具有的機械時間特性和效率至上理念,最終導致學習過程中的“搶跑現象”日益頻繁、自主學習應有的節奏被打亂。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下的多任務處理節省了學習者的時間和體力,無形中延長了學習者的“步幅”和“步頻”。另一方面,學習時間與其他時間交織在一起,學生角色與其他角色之間的界限趨向模糊,學習進程被隨意拉長。數字化的學習時間被當成管制對象,在被規劃的時間里難以進行自主選擇。數字技術只能“在時間上加快目標的實現,或者拓展目標實現的范圍和條件,而絕不會對目標本身產生任何影響或改變”[16]。被數字技術控制的單向度節奏運行使得學習者成為數字支撐的框架人,難以照亮自己的主體價值。

(四)學習者的學習情緒有被抑制的風險

數字化時代人類學習方式多元化的同時情緒表達通道也存在被抑制的風險。在人的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師生交流過程中,并不局限于知識的獲取和認知的發展,學生需要經歷內在的情感塑造、心靈建設與人性的磨礪,還伴隨著師生生命之間的情理交融、同情共感和彼此的精神觀照。數字技術是把學習過程用可編碼計算的長度、容量、時間等量化單位來表征,就像大腦的容量不等于大腦一樣,這種數字化的自主學習過程使得學習者像一個肉體零件,在智能機器運轉過程中被計量和檢驗?!霸谑褂脭底旨夹g過程中,思想也部分失去了自由流動、四維時空以及自然的特性,而帶上了抽象、絕對、程式化的特點,滿足于完全通過數據來闡釋問題和解決問題?!保?7]學習過程中的靈光乍現和情感共鳴被計算模型遮蔽,這會抑制甚至抹殺學習過程中充斥著的負面情緒,最終讓學習者喪失情緒感知能力。“正因為機器是不具備情緒的,所以就可能放縱學生的情緒、放縱學生的思維。”[18]基于算法模型的計算學習模式脫離了師生互動的真實情境,替代了具有涉身性情緒體驗的師生交流,數字技術的非人特性剝離了情感代入的可能,這會導致學習者自主學習情緒難以正常表達,導致學習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降低。

四、教育數字化時代學習者學習自主性的回歸

為了確保自主學習回歸正確軌道,實現數字化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良好效果,需要從學習動機驅動、學習內容選擇、學習節奏調節、學習者情緒紓解等方面增強數字技術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遵循自主學習的動機驅動方式

數字化環境下學生的自主學習應是基于成長需要而發動的,自主學習者主動設計學習規劃有助于擺脫對預設程序的依賴,學習者更愿意向具有情感價值的自設計劃投入時間精力,投入強度越高學習動機也越強,計劃目標與實現目標之間保持適度差距會促進學習者的自主性,使學習者愈發專注,從而維持學習者將學習目標進行下去的動力。在激發起學習動機后適當設置一些外部刺激,并對學習需求及時給予回應也有利于維持學習欲望,繼而帶來學習動力和學習能量的增加。

學習者需要主動追求變化和超越,由內及外地提升自主學習動機,走出數字技術營造的溫室。在數字化自主學習實踐中,教學內容可以預制,學習動機卻不可以預約,但是二者有共同的目的,就是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維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需要勇于打破唯計劃是從的數字化學習常態,創設不同的數字化學習情境。其致力于用數字技術識別學習者的學習時機,恰到好處地打動學習者,協調學習動機的不同元素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喚醒內驅動力。學習者在解決困難中獲得成長,通過持續性的鼓勵和中肯的評價去維持和強化學習動力,從而實現超越自我、關照生命的學習目的。

(二)提高學習者的內容鑒別力

在數字化時代,知識不再是一成不變的封閉式信息,而是為學習者吸取和選擇學習內容提供了無限可能。與此同時,自主學習者面臨著數字化技術帶來的挑戰——如何獲取高質量信息和提高知識鑒別力。數字化時代學習者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是通過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搜索,學習者輸入關鍵詞在數據庫中檢索目標信息,搜索引擎對信息資源的過濾、搜索技巧與搜索邏輯的使用、檢索結果的匹配規則等都成為影響學習者信息篩選的重要因素。根據信息的價值化目標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采集,拓展信息采集的渠道,注重多場景的信息采集有助于獲取高質量信息。同時,學習者應充分利用數字檢測控制技術,開發不良信息識別功能,優化關鍵詞關聯匹配規則,開展優質內容推薦,給信息除塵降噪,可以有效提高知識鑒別能力。

此外,養成批判性思維也有助于提升知識鑒別力。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自主學習者既要學會通過論證使自己確信,也要善于運用推理提出自己的疑問,對于論證正確的信息要及時肯定并使之與先有知識建立鏈接,對于推理證明錯誤的則要及時丟棄防止占用大腦的存儲空間。對于不確定的知識點,學習者要主動地搜尋論據并相互連接形成證據鏈,將前因后果、讓步取舍論證清楚。學習者通過這種知識的連貫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包圍模糊概念,方能達成批判性的知識鑒別能力。

另外,提升知識鑒別力還需要培養學習者的審美情趣。開啟學習者自我審美認識的大門,需要教師在尊重學生自主性審美選擇的基礎上去定位、啟發、引導,在審美價值輸出的同時尊重學習者的審美個性,使學習者的審美特征、年齡階段與已有知識儲備相匹配,“通過聯想和想象提升學生的理解與感受水平,通過審美判斷和內化滿足學生的審美期待”[19],從而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提升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傊?,只有在信息挖掘、批判性思維、審美情趣等能力共同提升的前提下,學習者才可以在發現知識和辨析知識的基礎上去感知知識和創造知識,真正形成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能力。

(三)順應學習者的時間節奏

自主學習具有階段性和漸進性,數字化時代的自主學習也需要遵循合適的節奏與時機。學習者的學習潛能和成長時機是不同的,要讓自主學習順應學習時機的節奏自然展開。學習應回歸教育的本真,“把被規劃、安排、分割的時間歸還給個人,讓個人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內在時間、反思時間,不用客觀時間遮蔽主觀時間,為教育的產生留出更多的延展的過程”[20]。學習活動是在教育的時間中發生的,學習意義的創生是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質疑發問開始的,前人賦予知識的意義不能直接打包傳遞給知識接收者,學習者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對多樣的信息進行自主篩選和過濾,自主控制外來信息刺激的強弱,調節匹配程度,煉制屬于自己的意義,并將這個意義與已有經驗進行比對,來建立時空或因果方面的鏈接,使之兼容到已有知識庫中,這就是自主學習本來應有的節奏。

對于自主學習者來說,知識從耳朵、眼睛、嘴巴進入大腦形成認知理解需要時間,從無知到有識也并非是一個簡單的同化和順應的過程,數字技術的快節奏無法生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機器帶來的速度或亮度,只有在服務于人類的價值時才有意義,人欣賞景色時更需要船的緩慢而不是快速?!保?1]成長的目的不是成長本身,數字化時代的自主學習需要遵循教育的節奏,既不能搶占未來的學習時間,也不能落后于學生成長的時機,要順時而行,壓茬而進,使學習自然而然地進行。順應自主學習的節奏還要學會閑暇,閑暇不代表學習的停止,閑暇是一種調劑方式,“是一種投入于真實世界中,聽聞、觀看及沉思默想等能力的表現”[22]。真正的學習都不是在與時間賽跑的緊張焦慮中進行的,而是在自然情境中發生的,學習者往往是在生命的自然流淌中理解了教育的真諦。

(四)敞開學習者的生命空間

情緒是通往自主學習的生命通道。人類的情緒會對學習內容作出不同的標記,賦予知識一種特殊的生命意義,放松、滿足乃至羞愧、悔恨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扒楦星榫w維度不應再被遮蔽,或被看作純粹的‘限制因素’。總而言之,情緒完全應被納入學習之中,它是構成學習能力的參數之一。”[23]通過數字技術加強對自主學習者學業情況的評估,及時進行學習情緒的識別,積極創建和維護積極的學習情緒,正視和調節消極的學習情緒,杜絕不守時、不聽課、不回應等消極學習行為,合理設置學習目標,及時調整學業評估結果,激發自主學習者的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從而打開自主學習者的生命空間。數字技術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功能可以為學習者帶來新的感官體驗,數字沉浸技術可以提高學習者對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感知能力,豐富情緒表達渠道,加深對各種情緒的認知和體會,改變以往情緒和感知覺運行的封閉場域,敞開學習者的生命空間。

另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需要創設學習情境、創造學習條件、制造學習契機、陪伴學習者并在需要的時候給予建議和鼓勵,所有這些都是學習發生的必要條件”[24]。師生在數字化環境中擺脫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束縛,重構學習伙伴關系,打造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師生共同面對知識,共享人類文化,共感人格魅力,共悟精神價值”[25]。師生只有彼此敞開生命空間,激活情感氛圍,接納情緒參數,才能保障自主學習的正常進行。學習者的健康情緒是自主學習能力生成的引擎,在情緒的牽引下,數字化時代的自主學習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人機交互,而是語音、文本、視頻傳遞的情緒符號的知識建構,是交流、互通、共情搭建的情緒行為的智慧生成,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恰到好處的情緒表達和生命敞開可以使學習者“舉一隅得以三隅反”。

數字學習技術的發展是科技進步的結果,對待教育領域的新事物不應盲目排斥,而是以開放包容、審慎接納的態度去認識并使用。在數字化自主學習進程中開展技術與學習相互融合的適應性研究,深化基于學生真實學習需求的人機協作平衡性研究,可以達成數字技術促進學習者學習力提升的育人目的。教育的不確定性要求打破數字技術的限度、打開學生生命的寬度,基于師生之間的生命特性去設計、完善數字化學習技術,動態調整學習主體與學習技術之間的關系,以數字技術應用的理性反思回望自主學習的無限可能。

【參考文獻】

[1]高毅哲.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縱深推進教育數字化-懷進鵬調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N].中國教育報,2022-11-16(01).

[2][9][10]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4,7,92.

[3]楊曉哲,葉露.新技術支持下義務教育的學習環境與方式變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60-67.

[4][13]樂惠驍,賈積有.智能的邊界——智能教學系統中的用戶自主度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1(09):49-58.

[5][7](美)尼古拉斯·卡爾.淺薄:你是互聯網的奴隸還是主宰者[M].劉純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22,259.

[6]劉三女牙,郝曉晗,李卿.論教育的可計算性[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03):5-12.

[8](美)盧克·多梅爾.算法時代[M].胡小銳,鐘毅,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83.

[11]孟亞玲,蔡元強.小組合作競爭主題教學模式中學生學習動機激發策略[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04):122-128.

[12]程建鋒.大學生英語在線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3(09):123-131.

[14]江波,章恒遠,魏雨昂.如何判定自適應學習系統的有效性——基于因果結構分析框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35(02):95-101.

[15][18]李澤林,陳虹琴.人工智能對教學的解放與奴役——兼論教學發展的現代性危機[J].電化教育研究,2020,41(01):115-121.

[16]張剛要,李藝.教學媒體:由技術工具論、工具實在論到具身理論的范式轉換[J].中國電化教育,2017(04):17-23.

[17][21](美)劉易斯·芒福德.技術與文明[M].陳允明,王克仁,李華山,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125,251.

[19]薛猛,朱超凡,趙曉萌.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審美情趣養成的實踐性問題解析——基于后現代課程觀[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2):63-70.

[20]譚維智.互聯網時代教育的時間邏輯[J].教育研究,2017,38(08):12-24.

[22](德)約瑟夫·皮珀.閑暇:文化的基礎[M].劉森堯,譯.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41.

[23](法)安德烈·焦爾當.學習的本質[M].杭零,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9.

[24]劉偉,譚維智.人工智能時代的師生交互:困頓與突破[J].開放教育研究,2022,28(02):54-63.

[25]李瑾瑜.關于師生關系本質的認識[J].教育評論,1998(04):36-38.

基金項目:青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智能化時代學生自主學習的路徑研究”(QDSKL2301148);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數字化環境下學生深度學習機理研究”(23YJA880035)。

The Deviation and Retur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Era of Education

Wang Yongchao, Qi Wanxue

Abstract: Autonomous learning in the digital age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calculability of learning mechanisms,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gradual transition of learning stages.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reshaped learners' way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but it also brings risks such as constraining learners' motivation for autonomous learning, cutting up the conten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terfering with the pa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uppressing learners' emotions. In order to promote learners' independent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rationally on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nd look back on the path of autonomous learning, which means that we need to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follow the motivation-driven approach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mprove learners' ability of content discrimination, adapt to their time rhythm, and open up their life space.

Key words: autonomous learning; digital technology; learning mode

(責任編輯" 沈廣斌)

猜你喜歡
學習模式自主學習
結合一堂考核課試論經典小說的品鑒與賞析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55:13
發揮遠程教育平臺優勢?探索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模式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探究
淺談中國教育的誤區
信息技術環境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混合學習模式研究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8:13:41
淺談初中語文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24:44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1:29
翻轉模式在“液壓與氣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8:59
中職學校“生本課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男男| 欧洲成人在线观看|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毛片网站| 99视频在线免费|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色偷丝袜婷婷无码麻豆制服|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青青草一区|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欧美|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青青|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欧美精品一区在线看| 午夜精品区|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成人日韩视频|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色7799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乱黄|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91视频首页|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 欧美日韩v|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欧美特级AAAAAA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人乱偷精品视频a人人澡| 国产精品污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夜夜操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色婷婷啪啪|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欧美日韩第三页|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日韩视频免费|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美女毛片在线|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一區二區久久久久久久網站 | 四虎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国产啪在线91|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日本亚洲成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2019国产在线| 91福利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