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東 朱康雨 張修錦
摘 要:許昌市魏都區實驗學校以愛國、強軍為導向,以“少年軍校”為載體,將國防教育融入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之中,與愛國主義教育、養成教育、法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國防鏈接五育,以軍強體、以軍塑德、以軍健腦、以軍育心,筑牢師生國防意識,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軍情懷,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助推素質教育的特色發展之路。
關鍵詞:少年軍校 國防教育 五育并舉 素質教育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探索國防教育新路徑,作為“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學校”,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以特色社團為亮點,以文化氛圍為基礎,以學科融合為手段,以課堂滲透為陣地,以軍事訓練為載體的“1+5”國防教育體系。
一、制定合理性規章制度 精心夯實管理基礎
學校在許昌市區兩級政府、許昌市軍分區、魏都區武裝部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明確了以書記、校長孫旭東為組長,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的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路徑探究工作體系,堅持與德育工作相結合,制定國防教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具體工作計劃,設置考評體系,把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路徑探究開展情況作為教師評優、晉級評比的重要依據,使認真抓好國防教育工作成為全校的自覺行動。夯實管理基礎,為學校國防教育工作開花結果凝聚強大動能。
二、打造特色化校園環境 彰顯愛國教育情懷
(一)環境教育人
為了真正把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路徑探究做深做實,真正讓國防教育入腦入心,學校大力構建國防教育陣地。在教學樓設置國防教育辦公室、國防教育閱覽室,使學生置身文字史料、戰爭影像之中,銘記先烈們英勇不屈的革命史,懸掛英模畫像,布置國防教育宣傳欄,展示英雄故事,傳播革命信仰。
(二)環境影響人
在教學樓廊道,一件件精美的學生手工作品展示于此,飛機、坦克、火箭應有盡有,海防邊防空中防,軍民齊心筑國防。在教室中,班級國防教育文化墻、黑板報、國防教育手抄報等琳瑯滿目,畫出赤子心、擁軍情,編織出偉大強軍夢。
三、鍛造專業化教師隊伍 借力學科教學滲透
(一)組建國防教育教師隊伍,保證課時效果
學校以許昌軍分區組織編印的“國防國防”叢書為基本教材,以“國防國防”叢書編委會編寫的《教學指導手冊》為根本參考,組織實施教學活動。組織12位專兼職教師分別在一至九年級間周授課,一年級學生從《國防啟蒙》學起,對二至九年級學生分別以《我與國防》《偉大祖國》《黨的光輝》為教材開展授課。國防教育室外課同時進行,強化隊列訓練,強健學生體魄。學校逐步形成了一支情懷深厚、素質全面的國防教育教師隊伍,保證充足的課時,使國防教育扎扎實實走進課堂。
(二)定期組織教研活動,強化師資力量
為了確保國防教育課的高效開展,學校成立國防教育教研領導小組,建立教學教研工作制度,于每周四下午定時、定點圍繞主題開展國防教育教師教研活動,以研討促成長。制定國防教育優質課評選細則,開展教學研討交流、優質課評選、名師評選等活動,創辦國防教育專刊《國防教與研》,提升教師素質,強化教研效果。
(三)擴寬國防教育途經,注重學科融合
其他學科教師充分發掘各科教材中國防教育因素,有意識地把國防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如在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課上,突出愛黨、愛國、愛軍、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在音樂課中教唱愛國主義歌曲,謳歌英雄人物;在體育課上強化隊列訓練,增強學生體質。教師在教學中將國防教育的思想性、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不斷提高國防教育效果。
四、構建活動化軍事體育課程 提升學生國防素養
(一)創設多彩課外活動
今日軍校少年兵,明日國家棟梁材。作為國防教育少年軍校課堂的延伸,學校緊緊圍繞“少年當立凌云志”這一主題,逐步探索把德育、綜合實踐、興趣活動、中隊主題教育等相關課程融通、整合、重構,創設了以“懸掛英模畫像、講述英模故事、傳唱紅色歌曲、觀看戰爭電影、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征文演講、開展國防論壇、重走紅色之路”等為主要內容的“童心筑偉夢 我心向國防”系列活動。
(二)打造多元課堂體系
學校根據各年級段學生的階段培養目標,堅持“學生主導、教師指導”的原則,編制不同的活動課程體系。如在低年級段(一至三年級)開展“致敬英模”儀式、“小小謎語 身藏國防大知識”趣味猜謎、國防觀影周等課程;在中年級段(四至六年級)開設“彰顯少年英姿 共筑強國之夢”花樣跑操、“愛我中華”國防論壇、國防教育宣講活動等課程;在高年級段(七至九年級)開設軍訓活動、國防小論文比賽、國防知識競答等課程,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在實踐中體驗領悟,健全身心,提升素養。多層次入手,推動國防教育行穩致遠。
(三)整合多種課程資源
為增強少年軍校建設的趣味性、多樣性,學校美術組教師創設“‘畫說國防”國防教育校本課程,使學生在接受美術教育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責任感。學校還成立了國防小制作社團、國防軍事模型社團等一批特色學生社團,將少年軍校建設滲透到生動有趣的學生社團活動中去。
五、創新激勵性軍事化評價機制 實現家校社會共評
學校堅持平時評價與學期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構建了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國防教育激勵性評價體系。結合《21天美麗行動手冊》養成評價,特別篆刻了“國防教育小印章”,每次上完國防教育課,任課教師都會為學生蓋上小印章。每月進行爭章總結,通過自評、互評,選出10名班級爭章標兵。班主任還根據學生參加演講比賽、征文比賽、國防知識競賽等活動的情況,給予適量獎勵。學生累計章數參與期末評優、評先,最后爭創校級年度“國防小軍迷”。一枚小印章把“強心課程”搬進學生心房,讓少年軍校建設更顯常態化、規范化。
六、開辟國防教育平臺 營造濃厚軍營氛圍
學校重視校外國防教育基地的建設,先后與楊根思部隊史館、許昌市博物館、許昌市烈士陵園、楊水才紀念館等進行深度合作,定期開展國防教育活動。
學校更關注利用現代媒體這一平臺,擴大國防教育知識面。微信平臺開設“國防教育”專欄,通過“國防知識教育300問”“帶你識兵種”“我和我的國防”等七大板塊定期推送國防教育知識。廣播站開設“童心向黨 ‘聲入人心”專欄節目,每周一期普講紅色故事。班級書架開設“黨史圖書角”,63個班級化身63個圖書館,方便師生隨時了解革命人物。多樣化宣傳手段的實施,營造了崇尚英雄、學習英雄的濃厚氛圍。
七、國防教育初顯特色 學校發展又快又好
許昌市魏都區實驗學校已探索出一套科學完整的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體系,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國防活動課程,國防意識深入人心,國防知識廣泛普及,實踐活動形成常規,經典活動成為范本,真正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促進了學校各方面工作的開展。
國防教育校園文化建設培養了師生高尚的情感。在魏都區首屆“國防教育周”優質課評比中,我校9位教師獲獎;在論文評選中,我校17位教師獲獎;在“紅歌傳唱”比賽中,我校學生合唱隊榮獲一等獎;在“國防教育知識競賽”活動中,我校榮獲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在許昌市第二屆中小學國防教育教學培訓授課比武中,我校武姍老師講授的“長津湖之戰”喜獲全市唯一的一等獎,為學校贏得了榮譽,也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師在國防教育中的風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許昌市魏都區實驗學校的全體師生始終銘記“祖國在召喚”的歷史責任,把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緊密相連。未來,學校將持續推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扎實開展新時代、新要求下的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路徑探索研究,為強軍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本文系河南省少先隊研究課題“以少年軍校建設為載體的國防教育路徑探究”(批準號:2023S4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