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0-05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7.000
備注:null
作者簡介:肖楊(1989—),男,碩士研究生,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講師。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簡介:肖楊,(1989-),男,碩士研究生,講師,體育教學。
摘? 要:學校體育在塑造個體全面成長、提升體能素質以及磨礪堅韌精神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本文立足于體教融合的創新理念,深度探討了高職體育教育的核心定位和預期目標。我們致力于構建一種動態的"3+X+X"模塊化教學框架,重塑以學生主體性的可適應課程結構,強化持續性運動理念,并探索符合職業特性的高等學府體育課程設計與發展的全新策略。
關鍵詞:體教融合;模塊化;高職體育;課程建設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ular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XIAO Yang
(Yu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Province, 044000 China)
Abstrac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individual comprehensive growth, improv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honing resilienc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concept of integrating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deeply explores the core positioning and expected goals of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We are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dynamic "3+X+X" modular teaching framework, reshaping a student-centered and adaptable curriculum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sports, and exploring new strategies for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at conform to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Modularization; Voc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Curriculum construction
在明確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強調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對其進行結構調整,要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健康的個性,推動專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
1高職學校體育課的實施狀況
以基本理論+動作訓練+專項訓練為基本結構進行教學的思路是當前模塊化高職體育課程的重要參考[1]。其主要內容是:在第一個學期,主要進行田徑專項訓練和體質健康檢測,旨在增強學生體育基本理論知識,使其掌握正確的鍛煉方式,促進身體素質的提升。在第二學期,我們著重于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通過精心設計的多元活動,如趣味運動競賽、花樣跳繩以及定向探索,鼓勵他們全身心投入,不僅奔跑、跳躍,更是在行動中體驗運動的魅力。這些活動旨在提升他們的體育素養,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深度享受運動帶來的喜悅。第三個學期是專門的體育選修課,同學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身體素質來挑選自己感興趣或者是擅長的運動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可以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的理論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且能夠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訓練。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專業意識[2]。
2高職學校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剖析
2.1與人才培養無密切聯系
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想要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其中5.3%的人想要參加體育活動,而6.21%的人想要學習一些關于運動傷害的應急處理和防止運動傷害的知識。體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注重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素質的發展,但是隨著新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數字課程的建設,職業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已經越來越被重視。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當前的體育課程目標與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相關性還有些不夠密切,與職業工作能力之間的連接還有待探索和拓展[3]。
2.2課程體系不夠靈活
在體育教育持續改革和發展的進程中,經過多年的實踐和調整,已經建立起了一套比較合理的三段式課程體系。但從調查資料來看,當前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學在多個維度上面臨著提升空間。研究表明,現有的教學框架依然沿襲著線性遞進的教學策略,側重于理論知識的教授和運動技能的提升,課程結構和內容相對固化,運動項目的多樣性不足,教學方法創新性有限。體育課程的時間分配和訓練頻率并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對基礎體育技巧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針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考察結果顯示,體育教育在全面育人目標上尚未實現預期的理想效果,經過3個學期的體育學習,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4]。
2.3未徹底踐行終身體育理念
終身體育理念并非一蹴而就的孤立概念,它實質上是一個動態且連續的發展路徑。研究揭示,學生對體育課程抱持著濃厚的熱情,超過六成的學生展現出高度的參與熱忱,這無疑反映出當前高等教育體系中體育教育的積極影響,為塑造他們的終身運動價值觀提供了穩固基石。然而,體育課程只是構建這種理念的多元元素之一,教學重心更應聚焦于植入和深化終身體育的理念內涵,而非僅僅局限于課程本身,學生們還沒有認識到,終身體育意識對他們步入社會以后的個體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作用[5]。
2.4課程評價存在缺陷
當前的體育課程評估框架依然堅守著傳統的框架,即依托課內表現與期末考核的結合方式,聚焦于成績達標,其中,課內成績占比40%,涵蓋了出勤記錄及日常行為表現等因素。期末考試則占據了60%的權重,作為學期學習成果的衡量標尺。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主導的評估者,考試內容圍繞課堂教學展開。然而,評價體系過于依賴于量化數據,僅考察了課堂參與度和出勤,對于專項技能提升、課外體育活動以及體育素養形成等多維度的考量相對匱乏。盡管期末考試在總分中占據重要位置,但這種單一的評估方式也存在局限性:首先,它未能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整體上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現有的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拓展和深化,以實現對學生多元能力的全面評價[6]。
3高職學校模塊化體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
在推進體教融合策略進程中,首要步驟是確保其與國家的整體導向保持一致,明確高職體育教育與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銜接,以便最大化挖掘學生的潛力。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整合學校資源與教師的專業力量,構建適應性的體育課程模塊體系。接著,細致規劃課程內容,設計出以學生為中心,緊密圍繞職業需求的動態課程選項,賦予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在追求教學成效的同時,我們強調個性發展,通過豐富的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針對個體差異,如體質和技能特長,精細劃分學校運動隊和體育社團,倡導健康優先,愉悅運動,以及終身體育的理念。因此,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僅解決了當前高職教育面臨的挑戰,而且有力推動了學生的全面成長[7]。
4高職體育模塊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4.1與人才培養目標緊密結合
在現代教育體系中,高等職業教育獨具特色,它聚焦于為特定行業崗位定制的實踐性和技術性強的人才培養。其鮮明的職業導向使得它有別于一般的高等教育機構。遵循職業教育的策略和規定,人才培養方案緊密圍繞行業的崗位需求和職責,明確了學生的培養路徑,旨在全面塑造他們的綜合素質,讓他們能夠深入理解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掌握與其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術,勝任崗位所需的工作。
通過對比分析高職教育的課程目標、專業培養計劃以及體育課程的設定,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體育課程在強化學生職業意識的培養上并未給予特殊關注。因此,除了基本的教育目標,體育課程應當進一步融入專業化的理念,例如教育學生預防常見職業病和掌握運動傷害的恢復方法,以此增強他們的健康意識和職業適應能力,使他們能夠明確地知道,體育在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進而能夠自覺地參加體育運動,提高他們的終身體育意識。
4.2建立體育模塊化3+X+X課程
在設定課程導向后,我們對各專業的特性、流程及典型任務場景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尤其關注對體育活動的實踐頻率、內容偏好以及學生體能標準。以此為依據,構建了創新的課程架構:3個平臺課程+ X(體育專項: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X(以體能發展為基礎的課外運動訓練,課外活動,競賽組織)的模塊化課程體系。核心的理論、鍛煉和就業預備課程模塊作為全校必修課,旨在全面培養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健康生活習慣。針對職業素養的提升,我們設計了針對不同專業的定制化課程,旨在強化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逐步塑造他們的職業認同感與終身運動理念。
體育專業特色模塊則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權,他們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運動特長,從學校的多元體育項目中挑選專攻方向。素質拓展模塊則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個性化的體育訓練計劃,包括裁判培訓、課外活動組織以及各類比賽策劃,旨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4.3構建面向學生的靈活教學模式
構建模塊化的教學大綱應當與其內容模塊化策略相互呼應,關鍵在于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導向,整合教育資源和教師力量,強調實踐與理論的深度融合。課程內容模塊應被精細劃分,強調其靈活性、選擇性和針對性,確保課程與職業路徑緊密結合,突顯職業特性。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習路徑自由搭配課程,既保證專業深度,又關注個體差異,重視理論與實踐的平衡。在教學中,理論課程作為基石保留,但通過融入體育思政元素,擴展至體育技術戰術、規則解讀、審美欣賞等領域,旨在塑造大學生健康的運動觀念,激發他們對體育的熱情,教授正確的運動技巧。
體能訓練模塊旨在提升學生的多元運動技能,如跑步、跳躍、投擲等,不僅為體能測試做好準備,而且為后續學習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從而提升體質。職業適應性模塊則是將體育與職業教育緊密結合的重要環節,設計思路圍繞工作需求展開,分析特定職業可能遇到的體能要求以及潛在的職業健康風險。例如,機電專業的學生可能涉及設備操作、流水線工作和設備維護,這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站姿和蹲姿耐力,預防靜脈曲張、關節問題和肌肉勞損等。因此,該專業的教學內容應緊密結合職業特性,強化體能儲備、運動恢復、傷害處理及預防慢性疾病的實習教學,全方位支持學生的職業發展。選項培訓模塊是指學生選擇一種體育運動,并對其進行專門的訓練,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所選擇的項目,從而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提高他們的運動熱情。素質拓展模塊是一種輔助的課程,在對體育運動有一定的認識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一種體育項目,在業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并且能夠積極地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
4.4促進學生的終身運動觀念的形成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強化學生的終生體育素養培育是一項重要核心任務。應從激發個體對體育活動的內在熱情和好奇心出發,強調以身心健康為首要目標,鼓勵學生們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體育鍛煉。在專業體育課程的設計上,應當注重個性化和多樣性,針對每個學生的獨特潛能和興趣點,設計豐富多樣的體育項目,賦予他們自我選擇的空間,讓學習過程更具吸引力和實效性。這樣既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也能提升他們的體育技能和終身運動習慣。為了全面滿足學員的多元化需求,學校構建了一支融合校內資深導師和校外頂級教練的多元教學團隊,旨在豐富課程選擇,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技術指導,從而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體育教育環境。這個體系鼓勵學生們主動參與,無論是在各類體育項目中探索運動的樂趣,還是根據自身體能和技能發展水平,自由選擇課外活動。體能超群的學生有機會參與精英運動隊的集訓,而對運動抱有熱情者則可通過各類體育社團進一步豐富他們的校園生活。對于那些對體育興趣有限的學生,學校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規定他們每周至少投入5小時的非強制性體育活動,如舞蹈、運動APP指導下的鍛煉或休閑散步慢跑。
學校更深入一步,通過舉辦裁判培訓、組織校內比賽,策劃多樣化的校園體育活動,拓寬了學生參與體育的途徑。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強調個性化教育,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實施差異化教學,激發他們對運動的熱情,使他們在課內課外都能積極投身于體育實踐。這樣的教育方式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理念,讓他們在參與過程中逐漸形成對體育的熱愛和堅持。
4.5建立第二課堂,改進教學評價制度
在高等職業教育中,我們強調采用多元化、立體化的評估框架,其核心理念圍繞過程導向、形成性評估與創新增值性評價展開。引入第二課堂元素,如專門的運動訓練團隊、活躍的體育社團以及豐富的課余體育項目,正是為了彌補現行學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局限性,未能充分挖掘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將課外體育活動的持續評價擴展至學生的態度轉變、行為表現、參與過程,以及運動技能提升和堅韌品格的塑造,這一改革旨在打破傳統的課堂界限,實現評價方式從一元化向多元化的深刻轉變。體育第二課堂是貫徹體教融合思想,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健康的學校體育教育環境的一種具體體現,其德育效果十分明顯。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各個體育社團自發地進行練習,并進行友好的比賽,以增進同學之間的交往,提高他們的集體合作精神和體育倫理,從而達到體育育人的目的,以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我們提倡創新地融合數字化工具,引入多元化的評估手段,如增強學生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動和團隊協作評價。這樣的轉變旨在提升評價的全面性。通過不斷的優化和實踐,我們逐步構建了一個立體的評價框架,它涵蓋了課堂內外的學習過程,結合了個人自評、他人互評以及教師的專業判斷,同時融入了數字平臺的數據驅動評價,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評價生態系統。
5結語
強調以職業技能為導向,秉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將職業成長需求與高等職業教育的體育課程深度融合。從設定課程目標,設計教學策略,構建課程內容,直至實踐教學環節,我們始終堅持以滿足學生職業前景的需求為首要考量,注重挖掘和提升學生的個性化特質,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導,模塊化且系統化的體育課程框架。
參考文獻
[1]馬婷.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體育課程建設研究[J]. 體育風尚.2022,(14):149-151.
[2]王建軍.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新疆高職體育課程建設研究[J]. 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1,(3):14-18.
[3]侯海燕.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與發展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5):182-185.
[4]項丹,王儷燕.高職院校公共體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對策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3,(43):50-53.
[5]侍勇.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質量建設的路徑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16):46-48.
[6]陳翔.高職院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33):149-152.
[7]余時平.休閑體育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建設的研究[J].科學咨詢.2021(19):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