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娜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情志相勝法對失眠癥患者的影響研究。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失眠癥患者42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采取中醫情志相勝法。比較兩組睡眠質量評分(PSQI因素評分)、心理狀態評分(SAS和SDS)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結果 兩組治療后PSQI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24%,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1.4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中醫情志相勝法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失眠癥;中醫情志相勝法;中醫護理;睡眠質量;心理狀態
失眠是一種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缺乏睡眠的現象,表現為入睡困難、頻繁醒來以及早醒。受社會、經濟、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失眠的患病率不斷攀升[1]。為滿足臨床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療失眠方面的特色與優勢,我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對失眠癥患者開展中醫情志相勝法干預,取得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2例失眠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1例。觀察組男11例,女10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48.57±4.36)歲;病程3~23個月,平均病程(10.34±2.31)個月。對照組男9例,女12例;年齡35~77歲,平均年齡(48.54±4.33)歲;病程4~22個月,平均病程(10.22±2.18)個月。
納入標準:根據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對睡眠質量進行評估,PSQ1>15分;中醫診斷為不寐病、心腎不交;病程不超過5年;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和意義,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既往有失眠史;正在使用抗精神病藥或安眠藥;有明確診斷的惡性腫瘤;有藥物過敏史。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干預,主要對患者進行常規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
觀察組采用中醫情志相勝法護理干預:第一,情志辨證。給予患者足夠的耐心和責任心,多與患者進行交流,從姿勢、眼神、表情、衣著、打扮、笑聲、嘆氣等方面來觀察并發現患者的情緒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第二,喜勝憂,主要用于憂悲型患者。這類患者的主要癥狀是沮喪、意志消沉、頭發發黃、面色晦暗,可以使用敘述護理外化技術,讓患者能夠表達自己內心真正的思想,并耐心聆聽患者的要求,通過語言、動作等多種積極提示激發患者愉快情感。第三,憂勝怒,主要用于易怒型患者。這類患者的主要癥狀是易激動、易怒、好動、易怒等[2]。可以采用“動之以情”的方法,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需要,以一種將心比心的態度去感受患者的想法;也可以讓患者看一部悲劇電影或者講一段悲慘的故事,引起患者的悲痛,從而達到抑制怒氣的目的。第四,怒勝思,適合多思型患者。這類患者多有思慮過多、憂慮多愁、少言寡語等癥狀。針對患者的個性特征,適度進行刺激,引導患者宣泄憤怒情緒;也可以按照患者的興趣進行鍛煉,如慢跑、打球等。第五,思勝恐,主要用于恐懼型患者,這類患者臨床癥狀主要有驚恐不安、心神不寧、神志渙散等。可以采用“曉之以理”的方法,讓患者輕松下來,對自己的情緒狀況進行反省,再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重復、深刻地思索,挖掘內在害怕根源、產生過程及客觀發展規律,從而領悟到病態恐懼產生的真實根源和象征意義,從而重新建立起安全的感覺[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心理狀態評分(SAS和SDS)及患者護理滿意度。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量表)進行評估,得分愈低則患者睡眠質量愈好;心理狀態采用SAS和SDS量表進行評估,得分愈低則患者心理狀態愈好;采取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滿意度,80~10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護理總滿意=非常滿意+一般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PSQI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后PSQI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前心理狀態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24%,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1.4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失眠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困擾人的生理性睡眠疾病,主要臨床表現是整夜不眠、醒后不能入睡、睡后易醒等,可對患者身體、精神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睡眠不足會引起壓力系統的活化,引發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誘發心血管疾病,加速高血壓的發生[4]。因此要注意解決失眠原因,如應激、生活事件、焦慮、軀體疾病、藥物性因素等。另外,飲食、運動、睡眠節律也要注意。
中醫將失眠歸屬于“不寐”范疇,認為其發病機制與體內腎陰盛衰、陰陽失衡有關。失眠病因復雜,根據五臟學說,失眠的根源在于“心藏神”。按照人體的陰陽平衡理論,衛氣的運轉是因為陽氣太過旺盛,衛氣的運轉不能進入陰,導致陰氣不足,而人的睡眠質量的提高,是由陰陽兩種能量相互轉換而來的,如果這個規則被打破,那么就會出現失眠的癥狀[5~6]。情緒不舒、飲食不節、房勞過度、陰血耗傷、病后、年老等原因會造成心脾兩虛、心膽氣虛、觸事易驚而引起心神失養,或者是痰熱內擾、胃氣不和、陰虛火旺,造成心神不安,繼而出現失眠癥。多數失眠癥都有陰陽失調的表現,可以通過口服酸棗仁等中草藥達到養肝、益心、斂汗、安神效果。同時還需配合一定的護理干預,提高臨床效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所說的“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悲傷肺”“恐傷腎”,都是用來治療疾病的。《疏三過論》指出:“肝氣郁結,憂懼,喜怒,臟腑空虛,氣血不暢。”中醫心理護理學將中醫的基本理論應用于具體的護理活動中,并利用醫護人員的言行來調整患者的情緒,使其精神狀況得到改善,從而減少心理病因,從而促進康復。根據患者情緒變化,通過解釋、鼓勵、暗示、安慰和保證等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情感平衡法,即基于五行相克學說,通過情緒調節平衡情感。憂者為怒,則憂為之;喜傷而怕勝,以怒泄之;恐傷而思勝,以憂解之;驚傷者,憂之者,懼之也。“哀則喜,怒則通”是中醫常用的治療方法[7~8]。“以情治情”是指通過一種情緒來克服與之相關聯的情緒刺激所致的病癥,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中醫情志護理旨在讓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轉變對疾病的感受,了解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共情治療就是把患者的注意力從疾病上引開。中醫情志護理旨在指導患者進行自我輔導,消除負面情緒,讓他們忘卻疾病,維持正面的心態,實現心理的平衡。暗示治療是指通過多種方式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暗示,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從而增加克服疾病的信心。暗示也能緩解痛苦,改善睡眠和生活品質。根據不同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的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針對性的心理護理,促進患者獲得愉悅的情緒,促進康復[9~10]。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后PSQI評分均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治療后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后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24%,對照組總滿意率為71.43%,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醫情志相勝法可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質量,緩解患者負性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楊立菊,李朝暉,劉崢.正念減壓療法對抑郁癥患者負性情緒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20(11):1720-1722.
[2]林瑋怡,林慧.舒眠湯結合心理行為療法治療失眠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1):226-228.
[3]于臻,馬妍,張琳琳,等.成人不寐患者中醫證候臨床流行病學預調查[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9(2):173-178.
[4]于臻,邊新娜,韓文文,等.失眠的中醫證治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藥, 2020,33(1):151-154.
[5]崔美娟,江麗敏,徐招樂,等.針灸對失眠癥患者的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9):70-72.
[6]康淑真.穴位按摩在腦卒中失眠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21,19(30):80-83.
[7]劉曉盈,倪文騏.食欲素受體拮抗劑治療失眠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3,26(1):140-144.
[8]李鶴,李翠玲,黃燕虹,等.耳穴壓豆結合神闕雷火灸治療原發性失眠患者臨床療效的護理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3,34(2):214-217.
[9]張文晉.基于“形神一體”的中醫綜合方案對圍手術期肝癌患者睡眠質量、負性情緒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四川中醫,2020,38(12):104-108.
[10]王芳,蘇文理,謝小紅,等.八段錦結合中醫情志管理在廣泛性焦慮伴失眠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中醫藥導報,2022,28(9):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