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偉大建黨精神不僅為新時代高職院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文化資源,而且也為高職院校開展立德樹人工作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高職院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引導職業院校學子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需要,是引導職業院校學子厚植家國情懷和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因此,高職院校應在理論灌輸和實踐熏陶、顯性傳授和隱性教育、線下引導和線上宣傳相統一的理念原則下,通過多元育人主體協同發力,將立德樹人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融入學生課堂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與寢室文化建設、融入校企合作辦學等,并在立德樹人全過程中傳承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關鍵詞:偉大建黨精神;立德樹人;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156-05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1]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蘊含豐富的育人價值。因此,傳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是新時代發揮黨的思想優勢和精神優勢的重要路徑,也是做好立德樹人工作的有效途徑。
一、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價值意蘊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高校立德樹人工作具有重要價值。高職院校在立德樹人全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具體實際為出發點,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充分挖掘偉大建黨精神中的育人價值,發揮好偉大建黨精神的鑄魂育人作用。因而,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引導職業教育學子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需要,是引導職業教育學子厚植家國情懷和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大計,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明確“育人”是教育的終極追求,并將“立德樹人”提到了更高位置,他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2]“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大學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3]。做好青年思想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一項優良傳統,及時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宣傳普及給廣大青年,是作為一名教育者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做好青年工作發表重要論述。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讓偉大建黨精神成為引領青年學生思想價值發展的精神武器,是高校和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引導職業教育學子堅定理想的現實需要
理想信念教育不僅關系著受教育者自身的成長發展,更關系著能否自覺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4]偉大建黨精神生動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追求和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是新時代大學生增強理想信念的鮮活教材。在物質財富充裕的時代下,人們在思想價值觀念層面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沖擊,青春期的大學生正處于思想生長、價值完善階段,易受外界不良思潮侵擾和誘惑,易陷入自我認同危機。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能夠積極引導并幫助高職院校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保證思想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三)引導職業教育學子厚植家國情懷和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
“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5]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征程之路需要新時代青年奮發有為、奮勇爭先。在新時代,職業教育是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是培養職業院校學生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必然選擇,更是促進職業院校學生堅定民族使命、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有效路徑。
二、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理念原則
準確把握偉大建黨精神的科學內涵,繼承和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黨的優良傳統與紅色血脈,是新一代職業院校學子的使命擔當和時代責任。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旨在引領青年學子鍛造政治定力、堅定理想信念、磨煉意志品質、錘煉實踐品格。因而,要在堅持理論灌輸和實踐熏陶、顯性傳授和隱性教育,線下引導和線上宣傳相統一的理念原則,實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一)堅持理論灌輸和實踐熏陶相統一
深入學習理解偉大建黨精神,使偉大建黨精神更好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須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上下功夫,達到“知”與“行”的統一。在理論層面,注重發揮好思政課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課教師應注重在學理上科學闡釋和精準講解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與精髓,解決好職業院校學生“知”的問題。在實踐層面,注重發揮好實踐教學在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中的熏陶作用,解決好職業院校學生“行”的問題,如帶領學生參觀革命老區和紅色教育基地、組織學生觀看紅色影視劇和紀錄片、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公益事業。
(二)堅持顯性傳授和隱性教育相統一
人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既離不開直接的、有目的性、有計劃性和組織性的學校教育,即顯性教育,又離不開間接的有滲透性、廣泛性和持續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即隱性教育。顯性傳授和隱性教育都應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要重視和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而其他各類課程、各個環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應引導好學生的價值觀。因此,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既要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顯性教育方式,又要借助課程思政、學生活動和日常管理等隱性教育方式。
(三)堅持線下引導和線上宣傳相統一
在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教材理論知識和校園櫥窗宣傳等線下引導方式,還應借助新媒體教學、學校官媒等信息化平臺宣傳好偉大建黨精神,實現線下引導與線上宣傳的有效結合。線下引導具有讓學生廣泛參與的優勢,能夠引導學生親身感悟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育人價值。線上宣傳能夠利用學生的行為習慣和網絡平臺優勢,讓學生能夠時刻感受偉大建黨精神的力量。
三、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的實踐路徑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唯有精神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6]偉大建黨精神不僅能為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提供精神滋養,同時也能為培育新時代青年肩負時代重任,筑牢精神之基提供精神動力。因而,要通過多元育人主體協同發力,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學生課堂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與寢室文化建設,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辦學等具體路徑中,實現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一)多元育人主體協同發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7]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需要發揮好班主任、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等各個主體的協同育人功能。班主任和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育人價值與學生日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在管理中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思政課教師應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從認知層面系統全面地講清楚偉大建黨精神的內涵、特征和時代價值。專業課教師應做好課程思政建設,將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育人價值與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有機結合。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任,在人才培養各個環節需要多元育人主體協同發力。同樣,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也需要多元育人主體形成強大合力。
(二)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課程思政建設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熟定型的關鍵時期,人的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等方面更加趨于穩定。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受教育者是高職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具有思想獨立、個性張揚、客觀務實等特點的同時,還具有抗挫折能力較弱、依賴性較強、知識儲備較弱等特點。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將偉大建黨精神的相關內容講深、講透、講活,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感受到偉大建黨精神的力量。作為班主任、輔導員要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學生活動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偉大建黨精神的力量。作為專業課教師要深入挖掘專業課中蘊含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素材,科學合理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體系和方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各類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
(三)融入學生課堂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
課堂教學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要在思政課教學全過程中融入偉大建黨精神。專業課教師要大力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挖掘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元素。在學生日常管理環節,要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偉大建黨精神內涵豐富,其中的先進事跡和革命故事眾多,高職院校需要充分挖掘其中與學生日常管理相關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將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融入日常管理活動內容,融入學生的公寓管理、日常行為養成、道德素養的提高等各環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因此,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和學生的日常管理等各環節,實現學生課堂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的有效銜接,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
(四)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與寢室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空間,以學生、教師為參與主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相統一的具有時代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8]文化傳承創新是高校的一項重要職能,校園文化育人是豐富學生精神世界的重要環節,將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育人元素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各個層面,能夠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寢室是大學生除了課堂、校園、圖書館等之外的主要活動場所,其功能不僅僅是休息就寢,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到一個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養成,注重寢室文化建設也是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內容,將偉大建黨精神蘊含的育人元素融入寢室文化建設各個方面同樣對大學生的成長能夠起到助推作用。然而,由于高職院校學生思維活躍、文化基礎薄弱和易受外部錯誤思潮影響等特點,加強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寢室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高職院校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寢室文化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選擇,也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環節。在具體實踐中,可以通過設計文化長廊、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寢室文化比賽等活動,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各育人環節。
(五)融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過程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絕大多數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模式,職業院校肩負著培養德技并修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務,這就要求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與之相結合。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工作不能僅停留在校園內,而應立足辦學基本模式充分發揮社會大課堂的育人功能。具體而言,各類實習實訓單位應該將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元素融入單位文化建設,學生在實習實訓期間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單位文化的熏陶,這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熏陶也能夠塑造學生價值觀,影響學生思維。因此,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既需要系統全面的學校教育,也需要各類實習實訓單位在鍛煉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要充分結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好學校育人與企業單位育人的協同效應。
四、結語
總之,偉大建黨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也是引導新時代青年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實現人生價值的力量之源。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高職院校立德樹人全過程,不僅有助于引導高職學子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和賡續紅色血脈,也有助于引導高職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和強化責任擔當,進而爭做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3] 習近平.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8-05-03(02).
[4] 習近平. 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0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2022年4月)[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
[6]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7-48.
[7] 習近平.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16-12-09(01).
[8] 史潔,冀倫文,朱先奇. 校園文化的內涵及其結構[J]. 中國高教研究,2005(05):84-85.
(薦稿人:周定武,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