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為實現農業技術的創新與轉化,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四川省江油市為例,論述江油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點,分析存在的土地流轉機制運行不暢、資金籌措不易、基礎設施配套落后、支農政策實施效率不高等問題,提出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解決用地難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拓展融資渠道;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持力度;改善農村經營環境,落實政策支持等對策。
關鍵詞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點;四川省江油市
中圖分類號:F32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31
近年來,四川省江油市以鄉村振興為目標,采取產業先行、主體帶動發展思路,以“示范+整合+創新”為抓手,持續培育壯大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動全市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然而,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筆者探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對策,以期為江油市乃至更廣泛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點
1.1 群體龐大且增長快
截至2023年底,江油市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2家,其中省級3家、市級2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811個,其中示范社143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32個、市級9個、縣級96個;家庭農場1 962個,其中示范場400個,其中省級34個、市級87個、縣級291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增長迅速,僅2023年新增家庭農場79個,新創示范場44個。
1.2 經營領域日益拓寬
江油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涉及種植、養殖、加工、文旅、休閑等方面,農業龍頭企業以糧油、畜禽、水產等產品加工為主,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發展;農民合作社呈多樣化發展趨勢,生產銷售渠道日益拓寬;家庭農場經營以糧油果蔬、種養結合、文旅休閑等為主,遍布農、林、牧、副、漁等領域。
1.3 品牌效應不斷增強
截至2023年底,江油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擁有“二品一標”產品50個,包括綠色食品37個、有機食品11個、地理標志產品2個。其中,江油附子為中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商標,中壩醬油清香園為四川省知名品牌,江油肥腸更是美名遠揚。
1.4 經營模式多樣并存
目前,江油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模式主要有“龍頭企業+經銷商+農戶”“公司+基地+農戶”“公司+村集體經濟+農戶”“公司+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戶”及“企業+農民入股”,采用“統一物供、統一培訓、統一防治、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生產在戶”的經營方式,以服務小農戶為宗旨,實現共同受益。
2 存在的問題
2.1 土地流轉機制運行不暢
從當前實際情況看,江油市土地流轉存在“四難”現象:空巢農戶多,流轉找人難;農戶情況不一,成片流轉難;部分農民法律意識淡漠,規范流轉難;田塊面積賬實不符,糾紛解決難,導致農戶認為不值流轉、不愿流轉、不敢流轉。同時,缺乏配套設施用地已成為農業發展的瓶頸。1)因過去各鄉鎮基本農田規劃中,未按比例留足農用生產設施用地,造成農業設施用地難尋;2)設施用地審批手續復雜,落實占補平衡難,誤工誤時;3)耕地非農化現象突出,各地因衛片執法對用地審批十分謹慎;4)部分鄉鎮存在承包主體跑路、污染糾紛等遺留問題,增加了土地規模流轉的難度。
2.2 資金籌措不易
農業生產因其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使得江油市的農業經營主體普遍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局面。目前,江油市農村信貸抵押擔保、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完善,新型經營主體缺乏足夠的可抵押擔保資產,同時借貸手續復雜、反擔保措施嚴格,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籌措困難。由于缺乏有效的融資渠道和充足的資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技術水平、應對市場風險等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進而影響了整個農業產業的健康發展。
2.3 基礎設施配套落后
江油市部分村莊的基礎設施薄弱,水利設施不完善,經營主體能流轉的土地,普遍存在地形差、交通不便、水源缺失等問題,這些土地普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平整土地、挖掘水渠等生產管理,導致成本顯著增加。高額的生產管理成本不僅加大了經營主體的經濟負擔,還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各主體的市場競爭力。
2.4 支農政策實施效率不高
1)部分支農政策與現實脫節,缺乏可操作性,與實際工作的需求不匹配;2)部分支農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涉及的中間層次和環節過多,導致政策實施成本較高;3)扶持資金總量偏少、門檻高、要求嚴,多數農業經營主體達不到標準;4)對扶持政策宣傳力度不足,導致信息不暢,落實效果不佳;5)財政周轉困難,資金落實具有明顯的滯后性。
2.5 人才技術引進不足
目前,江油市大多數農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對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缺乏了解和認同,重生產、輕營銷,重產量、輕品質,缺乏具備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營銷技巧的人才,市場開拓能力明顯不足,缺乏創新精神,農業生產領域面臨人才短缺的困境。由于農業收入相對較低,年輕一代從事農業生產的興趣普遍不高,農村青壯勞動力嚴重不足。
2.6 服務體系建設有待完善
目前,江油市縣鄉村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雖已建立,但存在運行經費不足、服務主體不夠、業務水平不高、費用成本不低等問題,且偏重于農機服務、農技指導等方面,缺乏對當地市場信息、資金籌措、金融保險、政策解讀等方面的服務,難以滿足各經營主體的實際需求。
2.7 生產經營結構不合理
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不平衡,以糧油為主的經營主體數量少,而種養結合、農旅結合類經營主體發展較快、數量較多。主體結構也不盡合理,農產品生產企業比重過大,加工型、流通性企業不足。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有待提升,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發展水平不高。具體表現為龍頭企業綜合實力不強,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科技水平低,部分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僅2023年,江油市的龍頭企業就比2022年減少了5個。多數農民合作社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表現為經營規模小、生產檔次低、服務水平差、組織機構松散、內部管理流于形式、創收能力弱及“空殼化”現象較為普遍,不少合作社名存實亡。多數家庭農場以家庭作坊、分散經營為主,普遍存在設施落后、市場營銷能力弱的現象;個別休養類家庭農場對外集資、融資過大,不符合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規模適度的發展道路,存在很大的資金風險[1]。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市場定位不清,聯合合作不夠,經營管理普遍較差,市場風險意識薄弱,重生產輕市場,同時缺乏現代營銷意識,投機、跟風心重。
2.8 提檔升級發展信心不強
部分農業經營主體對涉農政策缺乏深入了解,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無法對成員行為形成有效的約束力,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經濟效益不佳,使部分經營主體缺乏長期經營、持續投資的信心[2]。
3 對策
3.1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解決用地難題
1)完善農村產權交易制度,規范土地流轉程序,設計江油市市場化土地流轉試點方案;2)出臺相關政策,保障農業設施用地需求,簡化占補平衡手續;3)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試點的建立,鼓勵農戶采取轉包、租賃、互換、轉讓、入股及聯合經營等形式流轉土地,鼓勵各經營主體合建或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建農業設施。
3.2 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拓展融資渠道
1)持續推進金融保險機制改革,完善金融保險政策,加大農業保險產品的提供力度,同時大力提高農戶賠付率和參保率,降低農民參保費,做到應賠盡賠;2)鼓勵各銀行機構增設鄉鎮網點,規范融資收費,簡化手續,適當降低財產抵押門檻和利率,提高融資效率;3)進行縣域內互保聯保機制試點,夯實金融擔保政策,推進信貸直通車工作;4)探索創新金融服務體系,提高農村金融供給質效,鼓勵新型經營主體成員以帶地入股、技術參股等方式融資[3]。
3.3 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扶持力度
1)積極整合各涉農部門的項目資金,建立齊抓共管的指導服務體系,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2)設立新型經營主體獎補扶持資金,出臺相應的獎補扶持政策,提振各類經營主體發展的積極性;3)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支持有實力的示范場、示范社、農業企業完善生產、流通等配套設施;4)積極儲備、包裝、申報項目,多措并舉爭取資金支持,多渠道解決資金問題。
3.4 改善農村政策環境,落實政策支持
1)加強各部門聯動機制,形成政府統籌安排與業務部門分工協作、各負其責的領導體制;2)落實完善工作機制,以經營主體的困難、短板、弱點為各部門的工作重點,切實解決問題;3)改進考核指標體系,取消關于經營主體發展數量的考核指標,更加注重發展質量;4)做好現有扶持政策的落實,盡快兌付財政涉農資金,營造良好的農村政策環境。
3.5 建立人才引進機制,健全培訓體系
1)出臺人才引進激勵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領辦、參與創辦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力度,促進農業產業升級換代。2)健全培訓體系。以經營管理規范化為重點,整合各部門的教培資源,大力開展農民工技能、高素質農民教育、高素質農業產業帶頭人培訓。通過專題培訓、現場參觀、試點示范、網絡教學、精準幫扶等方式,對各經營主體從業人員進行全產業鏈培訓,強化其綜合能力[4]。
3.6 培育壯大服務主體,完善服務體系
江油市應進一步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縣鄉村三級體系建設,抓好農經隊伍、建好各類機構,探索推廣全程托管、整村托管等服務模式[5]。同時,加大公益性農技推廣體系建設投入力度,組建聯營型服務組織或聯合體,構建江油市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多措并舉提高服務質量。
3.7 采取質量提升措施,強化規范管理
1)江油市應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做好龍頭企業評定工作,引導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現代企業經營制度,重點扶持、引進和發展加工、營銷型企業,控制生產型企業發展速度,鼓勵聯合集中投資,優化整合產業鏈。2)規范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做好“空殼社”清整工作,抓好示范社創建,提升合作社質量。3)以家庭農場為發展重點,健全家庭農場“一碼通”管理服務系統,實行示范場監測評定動態管理,完善江油市家庭農場協會,提升家庭農場的競爭力。4)實施江油附子、江油肥腸等品牌培育工程,規范使用綠色、有機等農業標志,認真開展“二品一標”認證,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5)健全準入和退出機制,以縣域為單位,建立統一的技術和質量標準,提高農產品品質。
3.8 加大宣傳力度,增強發展信心
江油市政府應多途徑、多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推廣先進經驗,促進資金、技術、信息、文化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增強經營主體在鄉村振興中不斷發展壯大的信心。
4 結語
現階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現代化發展、鄉村振興中的作用越來越大,但其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政府有必要對癥下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出臺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才能促進其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天佐.內強素質 外強能力 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3(6):8-12.
[2] 周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中的困境及解決對策[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0(5):4.
[3] 黃可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7.
[4] 何鮮苗.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鄉村經濟振興的路徑[J].山西農經,2023(20):99-101.
[5] 林小莉,鄧雪霜,駱東奇,等.重慶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2):360-366.
(責任編輯:張春雨)
作者簡介:胡航(1969—),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合作經濟組織管理、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村經濟研究。Email:9090933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