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助推著社會各領域智慧化發展。從智慧地球到智慧教育,再延伸至智慧體育,各項智能技術正在逐漸改變我國體育課堂教學的模式。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應加強對智慧體育的研究,在深入理解智慧體育概念,明確智慧體育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探究智慧體育影響下的高效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應用多媒體(如微課)、大數據等技術打造高效體育課堂教學新模式。同時,提出智慧體育助力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發展路徑,旨在推動體育教學模式改革,進一步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效,為體育課堂教學的智慧化發展提供新的研究視角與思路。
關鍵詞:智慧體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設計;發展路徑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這句話明確了體育的重要地位。體育作為我國高校教學中的重點課程之一,卻在實踐教學中無法保證其課程品質[1]。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效體育教學改革則顯得尤為重要。同時,為順應“大智移云物”等技術支持下的智慧時代發展,高校應將智慧體育當作未來體育教學的重要發展方向。智慧體育指的是將智能設備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并將其應用于體育教學,構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用智慧體育增添課堂活力,引領師生的成長與發展,這不僅是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源動力,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重大使命。因此,在推動智慧體育發展進程的基礎上,采用系統分析法探究高效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新設計及發展路徑,有利于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升,具有鮮明的時代意義。
1 智慧體育內涵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1.1" 智慧體育
智慧體育是信息時代的新產物,其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蘊含體育文化、各類體育項目等資源,以體育產業轉型升級和體育教育教學為載體建設的一種數字化體育工程。智慧體育在多種信息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對社會、教育、文化、旅游、醫療等“體育+”資源的整合,能夠有效滿足廣大社會民眾逐漸增長的健康運動需求[2]。總而言之,智慧體育不僅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體育知識的傳遞,滿足高校學生的體育運動學習需求,還可以通過智慧體育助力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及時反饋學生訓練效果。智慧體育以新時代科技為核心,充分發揮自身智能化優勢,為體育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1.2" 智慧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高校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體系中的終點,是發展全民體育的基礎環節,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基礎的體育和健康知識、鍛煉學生體育行為的基礎能力,還能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但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受教學理念老舊、教學模式單一、教學體系不科學、學生自主意識淡薄等問題的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時效性始終難以得到提升。而智慧體育則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帶來新思路的新技術支持,智慧體育助力高校體育教學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智慧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廣泛的前景,具體有如下幾方面的表現:其一,借助智能化設備對學生運動信息進行采集與全方位分析。學生可以利用智能設備全面監測自身運動狀態,設備可詳細記錄學生運動過程中的心率、卡路里等體育運動信息,輔助教師掌握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其二,依托移動App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可以利用移動App參與自己感興趣的線上課程,借助教學視頻和問答互動實現即時學習和討論;其三,依托AR技術開展模擬訓練,借助AR技術能夠營造出更加真實的虛擬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或訓練體驗,同時還能借助AR模擬技術對現行的教學和訓練方式進行改進;其四,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對競賽結果進行預測,并以此為依據制定更具針對性的訓練內容和方式[3]。
2 智慧體育影響下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模式設計
2.1" 科學制定教學目標
對于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的建構而言,教學目標在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導性作用,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利于后續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應確保教學目標與學生培養目標保持統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結合個體情況制定出更為科學、個性的目標[4]。在智慧體育的助力下,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的教學目標不僅要實現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在全面強化學生對體育知識認知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在鍛煉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
2.2" 優化課前準備工作
在智慧體育影響下,微課憑借其短小精悍的特點成為構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的慣用手段。在高效智慧課堂的課前準備環節應用微課,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實現體育知識的傳播。以女子跳遠課程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制作7~10分鐘的微課視頻,主要涉及跳遠項目的歷史、動作要領、趣味故事等,通過flash動畫形式對跳遠動作進行慢動作演示,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對跳遠項目的初步認知。在利用微課優化課前準備工作的過程中,應注意制作的微課視頻不宜過長,內容要求精簡干練,其目的是通過微課的講解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下基礎。教師以體育教學目標為依據,充分考量學生的體育運動現狀,錄制體育微課視頻,并將視頻上傳至選課平臺,學生即可觀看微課視頻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信息,再確定選修并做好學習準備[5]。除此之外,學生可通過手機等數碼設備錄制體育運動視頻,與體育教師在線溝通、交流,由教師給出指導建議。師生雙方借助微課在課前實現雙向溝通,有利于課堂教學時效性的提升,并且也能促進學生啟發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2.3" 搭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
在智慧體育影響下,體育課堂教學在追求學生體育鍛煉科學、高效的同時,還要保證課程的進度,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資源搭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輔助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制作0.5x倍速的動作要領視頻,引導學生觀察體育運動細節和要點,從而更具細節性、目標性、層次性地對動作技能進行深入探索;同時教師也可以在教學中播放學生們喜愛或崇拜運動員的相關視頻,以此作為切入點來強化學生的內在動力,利用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開展夯實基礎。其次,實戰訓練作為高效體育教學的常用方法,搭建高效智慧課堂時同樣需加強對實戰訓練的重視,基于高校學生的實際特點,通過對各類訓練法的靈活應用,以提高學生信心,促進學生紀律意識和團隊能力的培養。以足球項目教學為例,教師在組織實戰訓練前,應先做好測評準備,可以借助“班級優化大師”App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測評,依托App生成的電子數據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并進行匯總,便于后續評價工作的開展。之后即可開展相應的實戰訓練,以攻守轉換訓練為例進行介紹。攻守轉換訓練涵蓋戰術組合、團隊配合方法及思想意識,是一種瞬間轉變攻守模式的技戰術。在實際訓練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進行雙球訓練,組織學生分為兩組,同時進攻同一球門,要求學生在進攻過程中隨時做出防守[6]。之后再開展傳球訓練,由進攻方小組的學生進行不間斷傳球,而防守方學生持續進行防守和搶斷,同時教師隨時發出轉換信號,要求學生及時轉換攻守角色。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智能設備監測學生的訓練情況,例如傳球速度、攻守轉換時間等,并借助大數據技術進行數據分析,找出學生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針對問題對訓練方法和策略進行不斷地優化,以提升實戰訓練效果。
2.4" 完善課后智慧評價
課后評價是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從評價主體角度來看,課后評價應基于教學目標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課堂教學狀況進行直觀闡述,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教學活動信息數據的分析,對課堂教學的實際水平展開價值評估,學生則可以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及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評價。而從評價內容角度來看,課后智慧評價應包括網絡數據評價及教學實踐評價兩部分,前者是對學生利用微課視頻或線上教學平臺開展學習情況的評價,后者是學生對理論知識教學和實戰訓練等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不同學生的心理訴求進行針對性分析,例如,在面對體育素養較高的學生時,高校體育教師應注重評價學生的體育技能;面對體育素養較差的學生時,教師應對其進行激勵性評價,鼓勵學生熱愛體育運動,保持體育學習熱情。總之,教師應充分利用智慧評價功能,了解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
3" 智慧體育助力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發展路徑
3.1" 完善高效智慧體育課堂配套設施
智慧體育影響下的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其發展離不開智慧課堂配套設施的支持。現階段,雖然交互式白板、微課、訓練App等配套設施或技術的應用,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帶來諸多便利,但易在教學中出現網絡卡頓問題,影響智慧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為保證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高校應加強對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相關配套設施完善工作。例如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可以從宏觀角度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將線上視頻教學與網絡直播教學相結合,構建“雙平臺”高效體育教學新模式,為高質、高效教學工作提供保障。教師需充分掌握班級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和體育課程學習現狀,了解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與課程教學目標,以“超星泛雅”作為線上體育教育平臺為例。超星泛雅教育平臺內部教學資源極為豐富,平臺學習模塊包括課程資源、在線互動等,助力高效體育智慧教學。與此同時,教師應將體育教學任務分解,自行對直播教學平臺進行選擇,例如釘釘、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等。基于高校對宏觀教學策略的調整,所構建的“雙平臺”模式,不僅有利于教師在利用云端課堂授課時課堂流暢性的提升,增強教學效果,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促使高效體育課堂教學質效的提高[7]。
3.2" 依托大數據技術建立教學檔案信息系統
體育教學檔案作為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資源之一,是對體育教學開展情況的直觀記錄,其包括文字、視頻、圖表等多種形式,涵蓋教學過程、教學管理、教學實踐等多方面內容,通過對體育教學檔案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構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但從現實情況來看,傳統的體育檔案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的發展需要,因其實際管理流程較為繁雜,從而易導致管理失誤。大數據技術作為當代新科技的代表,可實現海量技術的獲取與分析,對高校檔案管理工作具有較高應用價值。因此,高校管理者可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參與教學檔案管理工作。不僅可以實現教學檔案信息的安全存儲,還能助力構建高校體育信息數據庫。通過對高校體育教學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一方面,新入職的教師能夠直接查看本校體育教學的實際開展狀況,并對之前運用的教學資源進行調用,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的延續性和規范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引入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對課堂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或是對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動態發展數據進行觀察分析,針對數據中存在的異常信息進行智能化解讀,明確出現異常的原因,并給出更具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從而指導學生能夠更快地投入學習狀態。此外,教師利用教學檔案信息系統還能對學生的學習指標進行系統化地分析,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情況給出最適合的訓練課程[8]。例如,高校體育教師運用智慧體育系統了解學生的訓練效果,同時為學生提供科學的體育訓練方案,強化學生的薄弱之處,進而提升體育訓練效果。
3.3" 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
智慧體育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以此為依托的高效體育課堂應加強對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推動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向“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發揮出智慧高效課堂教學的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利用線上教學模式能夠提前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線上模式給學生分享課堂要講解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要點,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具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從而提高線下教學的效率[9]。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后運用線上教學平臺為學生的練習提供指導,糾正錯誤,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時空壁壘,將課堂內容以碎片化的形式逐漸滲透給學生,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技術水平。
3.4" 強化教師隊伍建設
智慧體育助力高效體育課堂教學離不開強有力的教師隊伍支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尤為重要。智慧體育視閾下要求體育教師具有相應的智慧技術應用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能夠依托相應的智慧體育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提升。一方面,學校應秉持“與時俱進”的理念,為在職的體育教師提供持續性的培訓支持,通過培訓手段提高教師對智慧體育技術的掌握水平,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思想素養。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引進專業的智慧化體育教師人才,促進智慧體育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并要求教師在智慧體育技術和設備的支持下搭建高效課堂,從而幫助教師和學生在高效課堂教學中均能達到最佳狀態,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師生關系[10]。此外,學校可以加強與各大體校的融合,積極引進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兼職體育教師,在解決體育教師儲備不足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本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水平,利于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
4" 結語
智慧體育的出現為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有助于高效體育課堂的智慧化發展。文章從智慧體育的概念及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入手,主要針對智慧體育助力高效體育課堂教學的模式設計及發展路徑展開探究,借助多種新型智慧技術和設備,從制定教學目標、優化課前準備、搭建高效課堂、完善課后評價幾方面搭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教學新模式,并從完善高效智慧課堂配套設施和構建教學檔案信息系統兩方面提出高效智慧體育課堂今后的發展路徑,加深智慧體育和體育課堂教學、管理的結合,促使各類優質教學資源能夠更好地為師生提供服務,進一步強化高校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和時效性,有助于對創新型體育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熊純子.數字化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學周刊,2024(1):106-109.
[2]蘇思暢.高校體育教學與民族傳統體育的融合教學路徑探究[J].體育世界,2023(11):64-66.
[3]鄭星,尹維增.大數據時代高校體育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構建[J].長春大學學報,2023,33(10):91-94.
[4]劉立華,宋海燕,張學雷,等.高校體育普修課中智慧教學技術的應用探究[J].體育風尚,2023(10): 128-130.
[5]王剛.新媒體時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創新思考[J].拳擊與格斗,2023(8):106-108.
[6]韓坤鍵,周慶元,楊夢迪,等.高校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及應用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6):60-63.
[7]陳立.淺析高職院校高效體育課堂教學路徑選擇——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大眾文摘,2023(48):37-39.
[8]奚啟超.高校智慧體育課堂教學的構建方式研究[J].運動-休閑(大眾體育),2023(11):19-21.
[9]葉明,金成平.智慧體育課堂內涵、特征及結構架構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2021,36(6):60-65. [10]張俊英,王涵涵,鄭富強.基于能力培養的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手段與方法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2023,44(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