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體育與健康課程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堅持創新導向,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堅持“健康第一”,落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并注重教學方式改革,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筆者認為,“常賽”有助于激發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基于此,筆者通過介紹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任伯年小學綠茵場“足球課堂賽”,趣天地“課間活力賽”,頤學園“校園多彩賽”三個方面,逐步打造“一二三”進制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為各地提供參考,以期通過創設一系列的競賽活動從而賦予其背后的教育價值,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比賽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競技水平和健康意識。
一、開展思路
1.趣賽
足球課堂賽的重新建構以《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背景,以低段趣味情境、中段學練組合、高段技能運用作為課堂內容的主旋律,進而充分設計比賽內容,做到學生想賽、真賽的意愿。
2.多賽
結合學校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開發豐富多彩課間賽室,將被動化為主動,學生能夠自己選擇賽事活動,做好“教會”“勤練”后常賽的一環,挖掘技能與比賽的結合,從而奠定學生終身體育的習慣。
3.常賽
在原有的賽事基礎上,重新讓學生體驗足球比賽與文化中所帶來的魅力,將全員參與成為學校組織多樣化足球嘉年華活動的核心理念,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促進校園足球全面發展;以健體至美為驅動,助推校園足球高質發展,

4.評價
構建多元評價方式,進而激發學生參加足球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體會了解校園足球,挖掘興趣。
二、實施策略
1.綠茵場“足球課堂賽”精研把握,層層遞進
研:明確目標、把握整體。水平一主要是讓學生熟悉球性,增強在時空不斷變化過程中用身體不同部位主動與球接觸,增強對球的感覺。水平二中增加了技術動作的練習,要求發展學生對球的控制能力。水平三通過運傳射等復雜的組合學練,做到技術與技能之間的銜接,建立時機、力量、方向的傳或射的意識,提高決策能力。

解:縱向梳理、洞悉聯系。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比賽與規則的意識認知不同,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有規則意識但并不明確,因此在設計比賽時更需將規則簡單化,否則可能出現比賽過程中一直在討論規則而根本達不到比賽的練習與檢驗目的,高年級則需要較完整的規則設計才能使賽場更加真實化、有效化。因而從體育單元課次出發,構思有深度、有梯度的足球課堂賽,使得在新授課、復習課、比賽課中將足球“常賽”活動貫穿于整個單元。因此根據教學需要,確定競賽時間長短、競賽規模大小、競賽形式的不同情況,同時通過固定分組、同伴合作、分層練習設計有一系列的課堂體驗方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足球課堂比賽中去。
定:立足課標,精準教習。優化一、二年級趣味足球課堂,充實游戲比賽內容,在課堂學練過程中,以活動的形式為載體,結合趣味化游戲主題情境內容,從而發展學生的基本足球運動能力。任伯年小學在推進過程中,圍繞技能、興趣、主題這三個方面,通過情景化貫穿課堂,弱化技能學練、增添趣味足球游戲賽。立足三、四年級學練組合課堂,把握技術比賽能力,為了能夠使得學生加深對足球項目的認知與了解,稍加淡化單一技術的學練,增加技術在組合練習中的展示與運用中。深化五、六年級技能運用課堂,提高足球比賽意識,通過賽季的方式為大單元主題情境呈現,在設計賽的內容時通過“準備期、賽前、賽中、賽后”貫穿于整個大單元,讓比賽無時無刻都能出現在整個大單元中,學生逐漸適應比賽從初級比賽、中級比賽最終適應完整的比賽。
2.趣天地“課間活力賽”整體融合,豐富活動
多樣化足球大課間的構建實施是鞏固技術“學練”后達到“常賽”的重要環節。任伯年小學成立了足球特色項目領導小組,分工合作,管理學校足球工作事務,領導和促進學校足球體育特色項目的快速、穩定地發展。為了保證足球項目的正常運行,任伯年小學體育組創編了《1+X足球大課間活動手冊》,確保每個年段有相應的練習、比賽內容,學期目標、學年目標步步提高學習要求,促進學生的技術水平。整合過程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以及年齡特征,一、二年級學生選擇難度低的項目,從而突出項目內容的趣味性、基礎性和多樣性,中高段學生相對設置有層次性、有梯度的項目,從而突出項目內容的運用性、技能性。設置技巧類、挑戰比賽類、單一技術類、組合技能類5項。在構建過程中,每周4次的大課間活動中進行3天的足球活動,并且由各班隨機進行選擇所進行的足球游戲,一、二年級趣味性更強,其他年級考慮到體質測試項目,為了使學生身體均衡發展,因此每周4次的活動中各安排2次身體素質的活動,從而使學生得到均衡發展。
3.頤學園“校園多彩賽展示自我,助力成長
三、實踐成效多樣化足球活動的進行是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任伯年小學通過“三賽”和“兩節”的活動讓學生在比賽與文化體驗中感受到足球所帶來的魅力,全員參與是組織多樣化足球嘉年華活動的核心理念,讓每一位同學參與其中,促進校園足球全面發展;以健體至美為驅動,助推校園足球高質發展,創生“三級聯隊”模式:班級隊、年級隊、校級隊,為培養更多更好足球高水平后備人才扎實奠基,讓綠茵場成為“五育”的精彩陣地。
任伯年小學班級聯賽注重班主任領隊,家委會助力,班級足球隊拼搏三方溫暖同行的激情賽事;利用賽前班級學生的集體照,建立每個班級的足球特色,如,足球班歌、足球海報、比賽口號、班級球服、宣傳墻繪等,從而讓足球根植在每一個學生的心里;注重足球禮儀,提高足球運動員的文化素養;組織賽場下學生擔任攝影、宣傳、現場解說、啦啦隊員等角色,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比賽中去,做到“人人有足球,人人都參與”。年級聯賽采用循環淘汰制,一個年級取冠亞季各一個班,其余為風采優勝獎。同時,任伯年小學依托“家長百業課堂”課程為基礎,在聯賽中加入了親子足球比賽,讓家長與學生一起奔跑在綠茵場上,與孩子共同參與足球活動,實現校園足球的普及意義。任伯年小學足球校隊還積極與周邊兄弟學校進行聯系,從“線”到“面”,提升技能。采用主客場的方式進行比賽,保證每月進行1次校級友誼賽。長期有效的競賽氛圍下,不僅增強了學校之間的友誼,還提高了學校足球隊隊員的足球技戰術水平。
任伯年小學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足球文化,讓學生體驗足球活動的魅力,將“知”更好地內化為“行”,每學年舉辦一次校園足球文化節,其間開展一系列校園足球文化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濃厚的足球文化氛圍。組織學生自行設計冠亞季軍班級聯賽集體獎杯和獎狀以及最佳守門員、最佳球員的金手指與金靴獎杯等。在足球嘉年華活動中設置趣味挑戰賽,如,水平一學生以小足球游戲為主,水平二學生以射門、運球為主,包括“四角傳球”“小組搶球”“足球保齡球”“曲線運球接力”“足球臺球”“足球高爾夫”等形式的趣味比賽,水平三則以三人制、五人制足球對抗賽為主,讓學生能夠在比賽中提高能力,并且在賽場中收獲快樂,從而積極推動了學校足球課程的穩定發展。


三、實踐成效
1.學生樂于參與,提高足球技能
煥然一新的足球課堂比賽環節,更能讓學生系統性了解足球及足球運動規律,真正做到“常賽”反哺學與練,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與運動能力。豐富多彩的校園足球嘉年華活動可以更加豐富學生集體生活,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活動中,提高身體素質,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有收獲。
2.教師積極投入,提升綜合能力
教師積極投入是學生廣泛參與的前提,學生積極參與也是教師投入的動力,二者相輔相成。多樣化的比賽及活動改變了以往教師單純傳授知識的模式,增加了組織實施、總結評價等相關內容,也是教師綜合能力提升的過程
3.家校相互支持,促進合作共育
足球活動的逐漸向外滲透,不止步于課堂,將足球越來越多輻射到課間與課后,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參與進來。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愉快地鍛煉身體,豐富了課余生活,增進親子之間關系,同時增進家校間的協同共育,通過足球運動實現對學生的多元化培養。 ?
參考文獻:
[1]劉孟龍.亢興濤.《義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設計與創新應用研究[J].體育風尚.2024(2):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