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大學生參軍入伍是高校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形式之一,同時也是發揮國防教育優勢促進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本文基于PEST模型,采用問卷調查方式探索高職院校大學生“一年兩征”征兵工作影響因素,并從政治要素、經濟要素、社會要素、技術要素等方面存在問題,重點研究征兵政策和服務、大學生征兵入伍經濟資助、國防教育意識和身體素質、征兵程序和宣傳四個方面提出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影響因素|對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征兵工作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強軍目標根本要求的重要途徑。在中國知網,以“大學生征兵”為關鍵詞,共檢索到193篇文獻,其中主要以大學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工作體系構建、影響因素為研究主題,仍停留在對大學生征兵工作的探索中,較少有顯著成效。而本課題借助長期保持穩增長、輸送優質生源的工作經驗和成熟的工作體系,總結具有可推廣性、復制性的穩增長、全動員的征兵育人工作機制。在新時代大學生入伍數量大幅增加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確保穩定輸送優質入伍生源,建立應征入伍工作機制,創新國防教育工作模式。關于本課題的研究現狀,綜合對已有文獻的分析,發現主要以大學生征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工作體系構建、影響因素為研究主題,研究不夠深入。
二、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獲得研究數據。在2023年 11至12月,采用在線問卷的方式對高職院校在校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收集問卷1046份,其中有效問卷數1015份,樣本有效回收率97%。
(一)政策要素方面分析
經過數據分析,相對于大一學生來說,大二大三學生對現行的征兵政策的了解比較多,說明隨著年級的增長,同學們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學校的相關宣傳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圖1所示,大部分人進入部隊后最想要的是服役期滿退役和留隊做士官,或者通過考軍校、提干和學技術等途徑實現個人發展。
綜上所述,從政策要素方面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1.需要進一步了解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對現行的征兵政策不太清楚,以及如何提高對該政策的普及度和推廣度,從而增加對政策的支持和參與度。
2.在訪談的過程中,對于占比較大的部分,退伍復學士兵都覺得政府的優待和鼓勵措施不到位,實際上大學生的提干晉升、進入軍校、留隊轉士官的希望很小,想要在兩年內獲得提干所需榮譽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二)經濟要素方面分析
本調查問卷中涉及經濟要素方面的主要有選擇部隊所在地、學生最關注的入伍政策、對學生入伍吸引力大的優惠政策。高職院校大學生在選擇部隊所在時,更愿意選擇經濟發達地區,而不愿意選擇邊疆地區;高職院校有入伍意愿的大學生更在乎經濟方面的優待措施;經濟方面仍為大學生是否參軍入伍的重要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從經濟要素方面分析,應征入伍者在考慮參軍時,最為關注的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對現役軍人的優撫待遇,特別是沿海地區的應征者對此關注度更高。這反映出經濟待遇是影響人們參軍意愿的重要因素。然而,當前在軍人優撫待遇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入伍后工作條件差異大,目前部分地區的軍人生活條件水平仍未能滿足人們的期望,這可能影響到人們的參軍積極性。
2.退役后安置有待提高,各地財政補助不標準不統一,且差異較大,嚴重影響大學生入伍意愿。
(三)社會要素方面分析
在調查大學生畢業后的打算中,有入伍愿意的學生不到10%,參軍積極性不高;對參軍入伍中最大顧慮的調查結果中顯示,“訓練強度大、身體吃不消”是學生最大的顧慮。
綜上所述,我們可得出目前存在的問題:
1.目前社會對參軍入伍認可度低,大學生國防意識淡薄。
2.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
(四)技術要素方面分析
在入伍后能否發揮專業特長的選題中,40.20%的學生不知道入伍后能否發揮專業特長;在應屆畢業生入伍成功率方面,應屆畢業生預征入伍的成功率僅為25%。
綜上所述,從技術要素方面分析,存在以下問題:
1.高職院校大學生認為入伍后不能發揮專業特長。
2.因身體素質、學業要求、家庭情況等因素導致入伍成功率較低。
三、影響因素對策研究
(一)政治要素方面問題解決對策
1.朋輩、輔導員和專任老師是大學生生涯中最重要的人生導師,該隊伍三管齊下,從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課堂學習和日常生活中融入參軍報國思想,形成“人人知入伍政策、人人能講政策、人人鼓勵學生入伍”的良好氛圍。重點選配退役軍人擔任助理班主任,在生活中擔任兄長,從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做好全方位的政策代言人,讓軍營夢潤新生于無聲之中。
2.致力于對入伍學生進行長期跟蹤服務,2023年共采集192名退役士兵的信息,達到長期跟蹤服務。通過這些信息,學校可以了解入伍學生畢業后的去向、享受的優惠政策、從事的行業、起薪點以及工作滿意度等情況。這些數據可以幫助學校形成客觀的量化結果,為動員畢業生入伍提供更多科學依據。
(二)經濟要素方面問題解決對策
1.在征兵工作的宣傳中,我們絕不能將他們的入伍行為作為一種滿足自身經濟需求的手段,使他們的應征動機變得庸俗化。在區域待遇不斷優化和平衡的同時,在征兵宣傳的同時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的強大有著密切的關系,充分激發青年的熱血與激情。
2.加大安置力度,強化責任落實。要不斷加強對已畢業的退伍大學生的就業宣傳,盡快提升其對社會的適應性;把退伍大學生士兵放入城市人才培養體系中,目的是將從本地入伍的大學生士兵畢業后都能留下來,按“重點安置、競爭上崗、扶持就業、經濟補償”的辦法進行分類、分級,優先安置。
(三)社會要素方面問題解決對策
1.我國長期的安定和平社會,使國民對于國防意識不夠強烈,要加強在校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和責任意識,引導學生到部隊建功立業、實現人生價值。
2.要作為一名合格的軍人,吃苦耐勞的精神與過硬身體素質是重要的指標。根據當代大學生喜好,通過建設勞動教育基地開展勞動教育實踐舉辦全民跳繩、陽光樂跑、籃球賽等一系列運動,塑造健身達人,通過系列舉措讓大學生們學會自找苦吃。
(四)技術要素方面問題解決對策
1.為提升入伍成功率,切實把服務保障作為大學生征兵工作的基礎工程來抓,不斷探索優化暖心服務措施,做好學生征兵工作。結合“一站式”學生社區管理,將征兵咨詢嵌入其中,學生通過“輕約輔導員”小程序,預約征兵事宜咨詢,由專業老師進行專業解答。
2.高職院校的征兵宣傳工作應結合本校學生思想特點與專業特長,根據不同專業類型的學生定制個性化服務。如依托國防特色班、軍事理論課、新生軍訓、國旗護衛隊、軍事愛好者協會、校園軍事護衛隊等形式進行全方位宣傳與引導,將個人職業發展與國防科技相結合。
(作者簡介:梁超鵬,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講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隊伍建設、學生成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