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校黨建;思政教育;融合發展
若想做好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融合,首先要打破高校黨建工作與其他教育工作之間的壁壘,促進黨建與思政教育常態化發展。新時代,高校教師在教學中要履行好作為“引導者、組織者、實施者”的責任,將黨建工作、思政教育與各學科教學進行融合,使其相互協作、相互引領,充分發揮黨建與思政的育人作用和價值。只有這樣才能落實好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任務,為社會的長治久安與國家的和諧穩定、持續發展打下基礎。
一、思政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
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都將思政教育放在顯著位置,將其作為克敵制勝的法寶。不同時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政策表述雖有所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為了服務社會發展的需要。思政教育在我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地位比較特殊,因為它并不是單純的理論課程,而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了解政治的重要手段,具有時代特點。因此,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成了我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必要條件。
學校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人才、傳承文化、促進社會進步的重任。傳統社會教育理念下,大學課程中的實踐活動被長期忽視,而理論學習成為學生校園生活的全部。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學生,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其思想意識也較他們的前輩有了質的飛躍。因此,他們的優點非常突出,缺點也十分明顯,例如心理比較脆弱、抗壓能力弱、缺乏集體意識等。面對這樣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他們的學習需求了,應加大實踐教育,因材施教。另外,在思政教育課學到的東西,也不應再停留在書本上、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落實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大學開展思政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實現學生多元化綜合發展。因此,高校必須認識到思政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要通過思政教育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覺悟,培養其良好的品格,為成為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校黨建的意義和重要性
高校黨建在黨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是新時代黨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堅持和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可以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堅持提升教師的政治素養和教學水平,保證教師黨員隊伍的先進性、純潔性,督促教師在工作中以身作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堅持開展各項黨建活動,讓師生之間可以進行良好的交流與合作,增強團隊意識,進而為創造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創造條件。
此外,對于高校來說,黨建工作能夠為其指明發展方向,提升“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工作的質量與影響力,并且有助于對教師人才進行有效培養,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為學校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三、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意義
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融合發展是促進當代大學生提升思想覺悟、樹立正確道德觀念的重要路徑。通過前文關于思政教育和高校黨建的意義的闡述,可以看出思政教育和黨建都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有著積極的引導作用,兩者的教育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道德修養,使之成為助推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優秀人才。上文說到,傳統的社會教育理念下,思政教育通常以理論教育的形式展開,以灌輸知識為主要教學手段,忽視了對于多元知識以及實踐體系的構建,導致育人目標無法達成。
因此,新時代高校應當注重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協調發展,充分利用黨組織在教育中的領導作用,緊密結合當前社會發展新形式明確育人目標,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將思想道德與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
四、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路徑
1. 深刻認識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意義和內涵
在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過程中,高校要深刻認識其意義和內涵,并以此為前提和基礎開展其他工作。對此,黨建部門教職人員要加強對基層思政教育工作的指導,依據黨建工作政策方針對教育內容進行管理和評估,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功能和作用,并從黨建理論出發,不斷向學生傳達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的愛國主義本質;幫助學校優化流程,推進思政教育工作發展,提高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
2. 構建完善的融合工作體系
在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的過程中,輔導員的工作職能將發生轉變,他們也要承擔起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任,為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思想教育工作負責。因此,高校要構建完善的輔導員工作體系,加強其與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而輔導員本身也要將“以學生為本”的工作原則深入貫徹到各項教學實踐活動中去,使“素質”“能力”成為培養大學生的核心目標。高校黨組織還應不斷提升自身創新性、發展性、服務性水平,將黨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充分發揮,并不斷創新、完善重點工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道德理論的內容,提高學生認知,拓寬其視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參考科學地制定學習計劃,并時常給予學生引導和鼓勵,不斷督促他們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道德素養,讓他們認識到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于自己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要對學生的思想狀態進行跟蹤和記錄,并據此制定科學的思政教育計劃,讓學生保持正確的思想,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在這一系列相互協作、全面、全過程融合發展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提升自身認知以及綜合素養,使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得到有效落實。
3. 豐富融合發展的內容與形式
在構建完善的融合工作體系后,要根據各部分主題完善相關內容和形式。首先,要針對育人目標進行分析,制定出符合現階段學生發展的教育方案和標準規范;其次,要加強對各部分內容落實情況的監督和管理,搭建網絡教育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學生進行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讓學生將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加深對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深刻認識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意義和重要性是實現二者融合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在對其深刻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夠制定出有效的教育策略,促進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不能流于形式,要從根本上構建科學的融合發展體系,并不斷完善其內容,創新其工作模式和理念,使其更高效、更有質量。另外,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發展是一項長期工作,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把握時代發展脈絡,針對人才要求的變化而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工作,讓學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指導,讓思政教育和黨建工作更具科學性,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