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企業協同機制在理念、信息化水平和監督結果整改方面存在挑戰。基于此,文章著重探討了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現狀以及相關優化措施,即通過制定協同目標與策略、促進信息系統集成與數據共享、強化領導層支持與文化建設、建立監督結果整改與追責機制等四個關鍵步驟,充分發揮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的協同優勢。
關鍵詞:會計監督 內部審計 協同運行 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114-02
引言
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的協同運行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至關重要。這一協同努力旨在確保財務透明度、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支持。但是協同運行的現狀往往面臨挑戰,包括滯后的理念、信息化水平不足以及監督結果整改不到位等問題。為了充分發揮協同運行的潛力,本文將探討一系列具體的優化措施,以期提高協同效率、數據分析能力和團隊合作,助力企業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
一、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現狀
(一)監督協同機制滯后于理念
監督協同機制滯后于理念,是當前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面臨的一項突出問題。這一滯后現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監督體系有效建設和協同運行的實施。一是企業中缺乏明確的協同目標。在現實中,財務和審計部門仍然傾向于采用傳統的獨立監督模式,將會計監督和內部審計視為相對獨立的職能,而忽視了數據共享與合作意識的重要性。這一傳統思維模式限制了協同運行的發展,導致了兩個關鍵部門之間的信息難以有效傳遞。也因為缺乏協同目標,監督體系的運行往往變得零散而缺乏整體性,難以實現有效的資源整合。二是缺乏具體而明確的協同目標導致監督體系缺乏針對性和目的性。企業內部的監督協同機制通常存在著模糊的職責劃分和協同流程,部門之間缺乏明確的指導方針和協同框架。這導致了監督協同運行的效率低下,因為各個部門缺乏共同的愿景和方向,難以形成有力的合作。同時缺乏協同目標也意味著缺乏對業務需求和風險的明晰理解,使監督體系無法有效地滿足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需求。
(二)信息化水平不足
信息化水平不足是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現狀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管理和監督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許多企業仍然面臨著信息化水平不足的挑戰,限制了財務和內部審計數據的共享與整合,導致監督資源難以協同利用。一是企業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在一些企業中,仍然存在著傳統的紙質文檔和手工操作,數據處理和存儲依賴于過時的系統和技術。這使得財務和內部審計部門的數據管理變得困難,數據難以及時獲取、共享和分析。低信息化水平不僅影響了監督的實時性,還使監督資源無法充分發揮效益。二是不同部門的信息系統孤立存在,數據來源不統一。財務和內部審計部門通常使用不同的軟件和系統,這些系統之間缺乏有效的數據集成和共享機制。因此財務和審計數據往往存在冗余和不一致,導致監督資源的分散使用和協同利用度不高。這不僅增加了數據管理的復雜性,還使得企業難以獲得全面的監督視圖。
(三)監督結果整改追責不到位
監督結果的整改和追責機制不到位是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現狀的一個顯著問題。盡管監督協同運行的目標是提高企業效益和風險控制,但在實際操作中,很多企業未能充分重視監督結果的重要性,導致整改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處理,追責制度也沒有得到有效執行。一是企業未能將監督結果作為協同運行的驅動力。這意味著監督部門和審計部門的工作往往被視為例行程序,而不是戰略性的風險管理工具。監督結果未被納入企業的決策過程,導致問題未能被高層管理層充分認可和重視。這種態度使得監督成果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改進和整改。二是追責制度執行不力。盡管一些企業可能制定了監督結果整改和追責的規定,但在實際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領導層未能給予足夠的監督支持;另一方面,員工可能因個人或部門的利益而逃避責任,導致問題被掩蓋或拖延。并且缺乏明確的追責流程和標準也使得追責工作難以進行,造成監督結果的實際效用大打折扣。
二、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核心步驟
(一)制定明確的協同目標與策略
制定明確的協同目標與策略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關鍵。很多企業在這一方面存在滯后和不足,導致協同效果不盡如人意。
協同目標的明確性至關重要。許多企業在追求協同運行時常常忽視了確切的共享目標。這種缺乏明確定義的協同目標使得財務和審計部門在各自領域工作時缺乏共同的方向。例如,如果企業的目標是提高風險管理,但財務部門專注于財務報告的準確性,而審計部門關注合規性,那么協同的機會將被錯失。首先,必須明確協同目標,確保各部門都在追求相同的結果。其次,明確的協同策略是實現目標的關鍵。一旦目標被定義,企業需要制定相應的策略,以確保各部門能夠按照協同的方向行動。這包括確定資源分配、流程改進、培訓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的戰略。例如,如果企業的協同目標是降低成本,策略可能包括合并某些財務和審計流程,采用更高效的工具和技術,以及共享關鍵數據。這些策略將有助于消除障礙,提高協同效率。最后,明確的協同目標和策略有助于建立共同的愿景。它們使財務和審計部門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挑戰,促進了更緊密的合作。同時這些明確的目標也能夠幫助企業度量協同運行的成功,通過比較實際結果與目標來評估協同的效果,并及時調整策略以實現更好的協同效果。
(二)強化領導層支持與文化建設
強化領導層支持與文化建設對于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至關重要。領導層的積極參與和文化建設可以創造一個鼓勵合作與共享的環境,從而推動協同運行的成功。
領導層應將協同運行視為企業戰略的一部分,積極支持并將其納入組織的長期規劃中。這種高層支持可以確保協同運行得到足夠的資源和關注,從而有助于實施相關策略和改革。領導層還應該明確傳達協同的重要性,讓整個組織都理解它是為了實現更好的績效、降低風險以及提高企業競爭力而推動的。同時,文化建設是協同運行的基石。領導層應該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鼓勵合作、共享知識和信息的文化。可以通過激勵員工跨部門協同工作來實現,例如獎勵那些積極分享信息、合作解決問題的員工。當然領導層的示范作用也非常關鍵。領導者應該展現出協同的行為和態度,以樹立榜樣,激發其他員工的合作熱情。
(三)建立完善的監督結果整改與追責機制
建立完善的監督結果整改與追責機制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重要步驟。這一步驟有助于確保問題的及時解決和持續改進,從而提高協同運行的效率和效果,實現企業的長期發展。
制定明確的整改流程和標準是其中的關鍵。首先,企業應該建立一套清晰的流程,以指導如何應對監督結果中發現的問題和缺陷。這個流程應包括問題的上報、分析、分級、分派責任、整改計劃的制訂和執行等環節。通過標準化的流程,可以確保整改工作有章可循,不會因為混亂或誤解而拖延。并且為不同類型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整改標準,以保證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其次,建立有效的追責機制至關重要。這包括明確定義責任人和監督流程的執行。責任人應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明確指定,確保問題的責任不會被回避或推諉。監督流程的執行需要確保整改計劃按照預定的時間表和標準進行,監督機制應該能夠跟蹤整改進展并及時報告高層管理層。這有助于確保問題得到及時解決,不會演變成更大的風險或損失。最后,建立這樣的機制有助于強化協同運行的效果。通過及時解決問題和改進流程,不僅可以提高財務和審計部門的工作效率,還可以提升企業的整體績效和聲譽。而且追責機制也是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協同工作的關鍵因素,這促使他們更認真地履行職責,減少問題的發生。
三、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優化措施
(一)制定跨部門合作框架
制定跨部門合作框架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重要措施。這一措施的實施是為了解決當前協同運行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財務和審計部門之間的職責不清晰,以及協同流程不透明。
1.明確的合作框架能夠劃定財務和審計部門各自的職責和協同任務。這有助于避免重復工作和資源浪費,確保每個部門專注于其核心職能。通過明確定義各自的角色和職責,協同運行的流程將變得更加高效,不再出現信息流通不暢、任務交叉和責任不明確的情況。
2.定期的協調會議成為協同運行的關鍵環節。這些會議為財務和審計部門提供了交流的機會,能夠共同討論項目進展、問題和挑戰。通過定期匯報工作進度和共享見解,部門之間的合作將更加順暢,障礙將被及時解決,提高了協同運行的效率和質量。
3.信息共享平臺也是關鍵的要素,它為部門提供了一個集中管理和存儲數據的工具。這有助于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數據錯誤和丟失的風險。共享平臺還能夠提供實時數據訪問,使財務和審計部門能夠更迅速地獲取所需信息,有利于及時做出決策和行動。
4.流程標準化是協同框架的一部分,通過規范化工作流程,可以減少混淆和歧義。這有助于確保所有團隊成員都按照相同的標準工作,提高了工作的一致性和可追蹤性。標準化流程還能夠降低出錯的機會,增加了工作的可控性。
(二)引入技術支持與數據分析工具
引入技術支持與數據分析工具是提升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關鍵措施,旨在加強數據處理、問題檢測和風險預測的能力,從而使財務和審計部門更高效、更準確地合作。
1.先進的技術支持如人工智能(AI)和數據分析系統(ERP)可以自動化執行數據處理工作。財務和審計部門需要處理龐大的財務數據和審計信息,這些工作如果完全手動執行,容易出現疏漏和錯誤。通過引入AI和ERP,這些重復性、規模化的任務可以更快速、更精確地完成,從而減輕了工作負擔,讓審計員和財務人員能夠更專注于核心分析和決策制定。
2.這些技術支持工具可以幫助檢測問題和風險,提高審計的準確性。AI系統能夠分析大規模數據,識別異常模式和潛在的風險因素。當財務和審計部門共同使用這些工具時,能夠更及時地發現潛在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措施,減少了漏報或誤報的可能性。這種協同的問題檢測能力有助于及早發現并解決問題,降低了企業面臨的風險。
3.ERP還能夠實現更好的數據共享與解釋。當財務和審計部門共同使用相同的工具和技術平臺時,數據的一致性和可訪問性得以提高。這有助于消除信息孤島,使團隊之間的溝通更加暢通。同時這些工具可以生成可視化報告和圖表,使數據更容易理解和解釋,促進了財務和審計部門之間的合作。
(三)建立績效評估體系
建立績效評估體系是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的另一項關鍵措施,它通過明確的KPIs(關鍵績效指標)將協同效果納入考核范圍,以推動員工積極參與協同工作并獎勵表現出色的團隊。
1.制定績效評估體系可以明確協同運行的目標和期望。企業需要明確界定協同的KPIs,例如協同項目的完成時間、質量和效益等,可以幫助員工了解協同的具體目標以及對企業的重要性,有助于引導員工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提高了工作的針對性和目的性。
2.績效評估體系可以作為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協同工作。員工通常受到薪酬、晉升機會和其他獎勵的驅動,因此將協同效果與績效評估掛鉤可以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出色的協同表現可以被納入升職、獎金或其他獎勵計劃中,這將成為員工追求協同合作的強大動力。
3.建立績效評估體系有助于樹立協同運行的文化。當企業明確將協同視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時,員工將更加重視團隊合作和協同工作。這有助于改變組織內部的文化,讓協同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活動。逐漸形成的協同文化將促進更緊密的合作,提高整體效率。
四、結語
在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方面,明確的協同目標、信息系統集成、領導層支持和績效評估體系等關鍵步驟都具有巨大應用潛力,可以提高效率、降低風險,為企業的長期成功奠定堅實基礎。這些措施不僅有助于更好地協同工作,還能夠創造協同文化,激勵團隊表現。通過不斷優化協同運行,企業能夠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的商業環境,實現可持續增長。
參考文獻:
[1] 韓麗娟.國有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3(03):150-152.
[2] 宋琦.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分析[J].營銷界,2022(18):122-124.
[3] 汪洋.企業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1(18):127-129.
[4] 張秀文.內部會計監督與內部審計的協同作用機制分析[J].現代營銷(上旬刊),2022(05):73-75.
(作者單位:安徽省校辦產業服務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1)
(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