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23佛山社科:數字經濟背景下佛山市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23-GJ113);2023廣州工商學院:數字經濟助推廣州制造業服務化轉型的動力機制、躍遷路徑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KYYB202321)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入,現代服務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實現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是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基于此,本文對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概念進行闡釋,并分析了數字經濟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總結了數字經濟背景下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
關鍵詞: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
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置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進一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企業。各省也相繼出臺現代服務業規劃,例如,《江蘇省“十四五”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協調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我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41.5%,同比名義增長10.3%,數字經濟儼然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現代服務業需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借助數字經濟發展的東風,促進現代服務業又快又好發展。
一、相關概念及闡釋
1.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以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數字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以現代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通過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構經濟發展與政府治理模式的新型經濟形態。
2.現代服務業
現代服務業是指伴隨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而產生、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現代管理理念,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發展所形成的具有高技術含量、高人力資本含量、高附加價值等特征的經濟活動。從統計上來看,現代服務業一般包括:現代生活服務業、現代公共服務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現代商貿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融合發展服務業、現代物流服務業等8個大類。
二、數字經濟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影響
1.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共融發展
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并不是兩個完全獨立的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和《現代服務業統計分類》兩份文件對比,可以發現,數字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在統計時,包含了許多相同的國民經濟行業,如:軟件開發、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及相關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二者之間具有很大的共融性,一種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另一種產業一定程度的發展。
2.數字經濟催生了新的現代服務業形態
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得現代服務業的產業數字化程度明顯加深,2022年,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程度達44.7%。服務業數字化不僅提升了服務業投入要素的生產效率,也催生了新的現代服務業形態。以共享經濟為例,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便捷的共享服務層出不窮并快速發展。
如表1所示,在2018年至2022年的時間段內,我國共享經濟市場呈現強勁的發展趨勢,各行各業紛紛采納共享經濟模式。具體來看,在交通出行、共享住宿、知識技能、生活服務、共享醫療、共享辦公以及生產能力等領域共享經濟模式都展示出蓬勃發展的趨勢,這體現了社會對便捷、高效服務需求的增長以及共享經濟在不同行業中的成功滲透。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共享經濟和現代生活服務的規模將不斷壯大。
3.數字經濟提升了現代服務業的服務質量
隨著數字經濟不斷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服務質量、服務響應速度和客戶體驗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以物流行業為例分析,在2023年“雙11”期間,各大物流巨頭在“雙11”前均將“提速”作為業務升級的關鍵詞,通過半日達服務的推出,迅速提升物流時效。在零售業行業,數字技術的運用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行為和偏好,從而精準地提供個性化服務,優化客戶體驗。
4.數字經濟對服務業轉型升級賦能明顯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服務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明顯的賦能效應。首先,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有利于服務業的轉型。近些年來,我國5G、高速寬帶、大數據平臺等數字基礎設施日益完備,服務業產業鏈數據要素的流通障礙逐步被打破,各種信息的交流成本下降,服務業的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其次,數字產業化促進服務業結構升級。數字產業本身就包含軟件開發、科學研究等服務業范疇,在其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催生新的服務業形態,促進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最后,產業數字化推動服務業創新升級。產業數字化使得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在服務的生產、消費過程中,利用數字技術準確采集、處理和分析數據,有效平衡供需關系,有效監控服務產品的生產,促進服務業創新升級,提高服務附加值。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數據安全與隱私問題難以解決
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國現代服務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雙重挑戰。一方面,電子商務、在線金融等行業的客戶信息數據庫急速膨脹,但對于這些敏感信息的保護措施卻往往不盡如人意。不少服務提供商在收集用戶數據時缺乏透明的政策和明確的限制,使得用戶數據隱私面臨被濫用的風險。另一方面,數據安全事故頻發,如網絡黑客攻擊、數據泄露等事件屢見不鮮,說明我國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技術防護措施以及應急響應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的缺口。盡管政府已經開始加強立法,但在具體執行層面,從企業自身的安全意識到整個社會的數據安全環境,仍然需要一個長期的改進和提升過程。2022年滴滴出行因違反《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被罰款80.26億元,更是引發人們對現代服務業數據安全問題的廣泛質疑。
2.中小型服務企業產業數字化程度不足
對于中小型服務企業來說,數字化轉型是實現現代化管理和提升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但在我國,許多中小型服務企業在這一進程中遭遇了重重阻礙。一是資源有限,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而無法進行數字化升級。二是認知落后,部分企業主對數字化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充分意識到轉型升級的迫切性。例如,傳統的零售業務盡管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數字化拓展,但由于對電子商務運營模式不熟悉,導致轉型效果并不理想。三是創新能力不足,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型服務企業在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也較為落后,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們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服務創新能力。
3.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滯后,信息孤島嚴重
在公共服務領域,信息平臺建設的滯后和信息孤島問題已成為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大短板。公共服務平臺如政府服務、醫療健康、教育文化等關鍵領域的數字化建設相對滯后,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公眾服務體驗不佳。例如,醫療健康領域中,患者的就診信息在不同醫院之間往往無法互通,導致醫生難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無法提供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各行各業間的數據割裂,即形成了所謂的“信息孤島”,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跨界服務的提供,降低了服務效率。不同的部門和機構難以實現信息共享,既增加了公民辦事的復雜度,也阻礙了公共服務便捷性的提升。雖然一些地方開始嘗試推進數據融合和共享,但在政策指導、技術應用以及信息保護等方面仍存在諸多困難,需要政府、企業和技術提供商共同努力,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推動我國服務業在大數據背景下更高效、更有活力的發展。
4.區域發展不均衡,東西部差距巨大
在過去的6年間,我國數字經濟的規模從2017年的27.2萬億增長到2022年的50.2萬億(如圖1所示),高居世界第二。但從區域發展來看,受資源、技術、信息分布不均的影響,各省數字經濟規模差異明顯,排名第一的廣東省數字規模達6.41萬億,占全國的12.8%,排名前八的省份數字經濟總和規模占全國54.4%。數字經濟規模靠前的省份基本集中在東部地區,沒有一個西部省份。現代服務業也呈現同樣的差異,中西部地區受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資源和地區性經濟發展狀況影響,現代服務業發展慢于東部地區,影響了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升級進程。
圖1 2017-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單位:萬億)
數據來源:中國通信院
四、大數據背景下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策略
1.加強數據安全保護,保護消費者隱私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安全和消費者隱私保護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政府應制定更加完善的數據保護法律法規,明確數據采集、存儲、使用、傳輸的法律責任,增強法規的執行力。例如,可以借鑒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設立明確的數據保護標準。除此之外,企業在進行數據處理時,應采用加密技術,保障數據傳輸的安全性。同時還需建立嚴格的數據訪問權限管理系統,確保只有授權人員才能訪問敏感數據。在數據使用過程中,企業同時需要加強員工的數據安全教育,提升全體員工的數據安全意識和技能,防止由于員工疏忽導致的數據泄露。
2.加強“數字經濟+服務”復合人才培養
現代服務業屬于知識密集型產業,對知識型人才的需求巨大,現代服務業數字化需要的“數字經濟+服務”復合型人才的缺口不斷攀升。中國通信院報告顯示,2020 年我國數字化人才缺口為千萬級,并且需求持續增加。因此,應該引導各高校數字經濟相關專業增加招生人數,開設數字營銷、數據分析與處理、數字產品研發等相關課程,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此外,現代服務業企業應加強與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的合作,開設定制專業,通過實習實訓、工作坊、講座等方式,實現教育資源互補,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真實的行業環境,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企業內部也應當加強內部培訓工作,增強在職員工對數字技術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通過在線課程、研討會等形式為員工提供持續學習的機會。
3.加大對中小微型現代服務業企業的扶持
一個有活力的經濟,離不開無數個有活力的中小微企業。持續推動中小微型現代服務業企業數字化普及與應用,對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應加大宣傳力度和政策引導,樹立數字化轉型的成功范例,改變企業家的認知,使其充分認識到數字化帶來的好處。其次,應降低企業數字化成本,鼓勵數字技術提供商和平臺為中小微型現代服務業企業的數字化建設給予優惠,降低這些企業數字化的成本。最后,要對積極參與數字化的中小微型現代服務業企業給予直接或間接補貼,以經濟手段鼓勵這些企業的數字化建設。
4.推動創新生態建設,促進現代服務業持續創新
創新是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首先,利用數字技術,打破行業和地域的壁壘,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通過開放創新平臺的方式,讓數字經濟專家、企業家、研究機構和公眾能夠共享數據,增加各方對數據的應用和創新。其次,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加強研發投入,利用數字技術為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驅動力。例如,互聯網公司可以基于用戶行為數據,洞察用戶需求,引導產品的創新和優化。在此過程中,政府也應加大對創新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如提供稅收優惠、創新創業基金、科技創新獎金等,激勵現代服務業企業進行更有價值的創新活動,使更多的社會成員參與到創新活動中來,共享創新成果,推動我國現代服務業向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發展。
5.平衡區域發展,加大對中西部支持的力度
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中,由于初始要素和資源稟賦的不同,東西部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差距逐步被拉大,如果缺少行政手段的調劑,很可能會出現“贏者通吃”的格局。首先,要打破地域壁壘,促進先進數字技術的自由流動,將東部數字技術有效引入西部地區,加強東部數字技術與西部先進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提高服務業的現代化率。其次,要充分挖掘西部地區的優勢要素,承接部分東部地區轉移過去的數字技術和現代服務業,充分利用西部地區人力、氣候、能源等優勢資源促進當地現代服務業發展。最后,應給予適度的政策支持,對于數字技術和現代服務業的“東轉西”給予稅收優惠、人才補貼等傾斜性的政策支持,壯大西部現代服務業規模。
五、結語
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同時現代服務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應該關注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加快現代服務業的數字化進程,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順利轉型。
參考文獻:
[1]于鳳霞,胡沐華,孫志敏.盤點我國共享經濟2022發展特點與趨勢[J].信息化建設,2023(3):41-44.
[2]魏群.數字經濟時代下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態勢[J].時代經貿,2023(10):190-192.
[3]丁榮余,卜安洵.優化江蘇數字經濟發展的策略[J].群眾,2023(15):64-66.
[4]何梟吟,趙依博.數字經濟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與實踐路徑[J].工信財經科技,2023(4):9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