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教育教學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大數據+AI”技術對于教育形態的改變是多方面的,教師借助各類教學軟件,能夠更好地實現學生學習過程的可視化、精準化和豐富化,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了小學生在語文生字識記、朗讀練習、背誦實踐、練筆寫作方面的興趣,也讓教師更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并優化教學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AI;小學語文;教學實踐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社會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教學領域,大數據、人工智能、AI技術的應用催生了一系列新型教學軟件和教學輔助工具,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數據化、可視化、智慧化的形式展現出來,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也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文結合智能APP,分析了“大數據+AI”技術助力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優化路徑,希望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大數據+AI”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優化知識學習過程
大數據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起到強有力的輔助效果,教師可以更精準全面地把握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況、學習興趣、學習收獲等,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優化教學方案[1],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更注重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尤其是小學階段語文課程中,需要學生識記的知識點眾多且學習難度相對較大。而采用“大數據+AI”,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推送相關預習參考資料,并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前置性預習;配合音頻視頻教學工具、微課和資源,讓學生更直觀生動地了解文本內容,輔助學生的學習理解,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預習質量,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增強學習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要落實素質教學理念,教師要重點培育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核心素養。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講解傳遞教材內容,忽略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而結合“大數據+AI”技術,教師可以在一系列信息化工具、信息技術平臺的輔助支持下,精準把控教學過程,優化教學環節,轉變身份定位,從以往課堂的指導者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從單一身份中脫離出來。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資源信息進行提煉、升華、重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并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2]。
(三)有利于創新教學方式手段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大數據+AI”的應用能夠使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更好地助力個性化課堂的落地。借助大數據技術,教師能夠獲取來自學生端的學習基礎數據和學習行為數據,把握學生的學習風格認知特點、知識能力、學習效果等,從而實時優化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學習瓶頸,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
三、“大數據+AI”助力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路徑
(一)做好分析前置,精準診斷問題
在小學語文智慧課堂建設實踐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和具體的教學目標,及時有效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教學。在“大數據+AI”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更精準地設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案也會更加嚴謹科學。例如,在預習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大數據進行必要的學情診斷,結合課文中涉及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生詞認讀等不同模塊,了解學生在各個模塊的學習情況。
教師還可以借助相應的教學APP,了解學生在朗讀錄音方面的得分情況、班級的平均得分情況、單個學生的出錯點和本班學生普遍存在的易錯點數據,并結合詳細的數據反饋,優化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在智能APP平臺上向學生發布新課文的朗讀預習任務;學生則結合教師發布的預習任務,自行朗讀并錄音。在此過程中,AI會根據學生的錄音自動打分,并生成本班學生的學情報告[3]。接著,在接收到來自后臺服務器提供的班級數據后,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報告找出班里學生容易讀錯出錯的字詞,并抽聽學生朗讀音頻,發現學生在預習朗讀環節存在的問題,例如一些學生不會斷句或者在面對長難句時朗讀過程較為生澀。針對這些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示范教學,帶領學生學會如何段好長句、如何作出斷句標記,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避免低效率課堂。
(二)實現實時評價,豐富教學形式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鍛煉培育學生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但由于朗讀過程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乏味性,導致一些學生對朗讀訓練較為排斥。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大數據+AI”技術,結合一些帶有朗讀功能的APP軟件,讓學生在生動的朗讀示范下跟隨機器共同閱讀;借助一些能夠進行語音測評的APP輔助工具,通過智能打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學生對于課文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配合優質的朗讀示范音頻,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在模仿朗讀過程中更好地練習斷句,進一步提升朗讀能力。通過結合“大數據+AI”技術,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實時評價和靈活打分,有效調動起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富有趣味、富有樂趣的學習互動中增強學習主動性[4]。
(三)拓展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情境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環節,而識字認字既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也是低學段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借助識字、認字、練字類APP,為學生的識字寫字提供讀音示范、筆順示范和書寫示范,從而豐富課堂教學素材性資料,為學生的課后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讀音、筆順、偏旁組詞等相關內容。例如,在講解古詩類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古詩300首APP,結合其中聽讀示范、朗讀練習等多個功能,讓學生從自己喜歡的詩人作者出發,不斷積累閱讀量,進而提升學習效果。
首先,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智能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選擇生動靈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這一經典動畫片,帶領學生學習認識青蛙不同階段的生長過程[5]。配合動畫中生動直觀的形象,教師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為詳細地了解青蛙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而為學生后續進行課堂學習和文本閱讀奠定認知基礎,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語文知識科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深度。其次,在將大數據與AI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銜接起家校溝通的橋梁,例如結合校園大數據平臺與學校系統,依托微信、釘釘等軟件溝通平臺,與學生共同建立學習家園閱讀打卡站等。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共讀一本書,定期分享讀書心得體會,一起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困惑與問題。最后,大數據技術的信息聯動優勢能夠幫助教師和家長更高效便捷地展開溝通。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在家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家長可以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狀態、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家校深度互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四)融通學習重難點,實現深度學習
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而借助教育教學平臺和教學APP,教師能夠為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深度廣度。尤其是在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內、課外閱讀資料之間銜接度較為不足,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以及課下學習效率低下。而借助大數據技術,教師能夠更加高效精準地為學生推薦篩選資料,學生則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和實際基礎靈活選擇教師所推薦的資料。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教育要求,語文課程需要突出人文性、工具性的基礎性特點。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以知識建構者的角色和身份,打造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合作互動,營造良好的師生氛圍,開展網絡課堂的信息對話。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更加多樣,而教師則需要采用靈活恰當的方式引導學生,真正促進學生實現各項綜合能力的進步與提升。首先,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支撐優勢和數據分析價值,優化重組課程內容,打造一條校本課程特色化、選修課程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希沃平臺的交互功能,讓學生在平板上提交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接著,教師可以配合希沃平臺批閱學生提交的作業學習單,并設計合適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從而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最后,教師需要結合大數據技術,精準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瞄準學生學習中的痛點難點,進行針對性地突破,并為學生學習匹配針對性的學習方法。
四、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挑戰與反思
(一)教師要靈活適應身份角色上的變化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地位過于突出,學生大多完全依靠教師的課堂講授來獲取知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足,并且難以靈活應用課余時間。而結合“大數據+AI”技術,教師可以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互動式課堂。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單元教學內容,進行單元間的拆分重組,以教學目標和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利用大數據平臺整合一些相對凌亂分散的素材,設計更深入直觀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加深對內容的理解體會。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拓展教學角色,從已有的知識傳授者、教育管理者角色進一步發展為學生的學習促進者、幫助者和引導者。同時,教師需要具備較強的數據處理和技術應用能力,認識到技術只是輔助,教師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并注意總結專業知識教學經驗,結合大數據技術和信息化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從而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做好大數據技術技能培訓
為了幫助教師更好地適應當前“大數據+AI”的應用趨勢,學校需要經常性地組織信息技術、智能技術的培訓教育,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大數據和AI技術的應用技能。首先,在課程設計方面,學校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來校舉辦講座,重點講解大數據技術中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應用等方面。其次,學校可以邀請一些信息素養較高的優秀教師來校,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經驗收獲,為教師提供學習借鑒。此外,學校需要積極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為教師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數據分析軟件和應用工具,方便教師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最后,學校可以采用獎勵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應用“大數據+AI”技術,并為教師研究和實踐提供經費和資源支持,以此增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三)要關注數據隱私與倫理問題
在“大數據+AI”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的實踐過程中時,教師也需要清醒地看到相應數據隱私和數據倫理問題。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借助大數據挖掘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數據資料,分析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提交情況,這些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學生的隱私,因此教師需要注意妥善保護數據,避免泄漏。此外,在使用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具體的倫理規范,確保不侵犯學生權益,不傷害學生。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增強數據隱私保護意識,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個人專業素養,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學校和政府則需要結合當前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建立健全相關的政策法規,更好地保障和規范“大數據+AI”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確保學生的合法權益和隱私安全。
五、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對于優化學生學習過程、增強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結合“大數據+AI”平臺,借助專業的數據分析技術,精準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實時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靈活調整教學方式,拓展學習資料,融通學習重點難點,帶領學生實現個性化學習、深度學習、有效學習,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保障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李守娜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鎮牙溝水小學
參考文獻
[1]盧瓊娥.大數據導向下小學語文課堂智能化精準教學的策略探究[J].教師,2023,(26):39-41.
[2]戚飛虎.融合共生:大數據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中小學班主任,2023,(16):85-87.
[3]郭長軍.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新意識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3,(18):60-62.
[4]王芳.淺析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海量閱讀的實踐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3,(03):40-42.
[5]孫火麗.“大數據”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閱讀結構范式的重塑[J].新課程研究,2022,(2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