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傳統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需要相關教師結合時代發展需要創新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本文結合互聯網視域下高中美術課堂鑒賞課程教學開展分析,探尋互聯網在高中美術課堂鑒賞課中的應用意義,從教學方法單一困境、學生興趣不高困境、資源不充分困境,梳理高中美術課堂鑒賞課程的教學困境,結合多媒體技術、繪圖軟件、微課技術、線上平臺分析互聯網視域下高中美術課堂鑒賞課程教學開展思路,希望進一步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以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的興趣和熱情。
關鍵詞:互聯網;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具有一定的特點,如課程內容較為豐富、課程形式多樣化等。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對美術鑒賞的學習興趣也不高。結合互聯網技術,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有利于實現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提質增效。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不僅是培養學生藝術素養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學生審美情趣、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讓美術課堂鑒賞課程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學生們打開探索藝術之門,引領學生走向藝術的殿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美術課堂中收獲無盡的藝術之美,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藝術之路。
一、互聯網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美術鑒賞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學習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學生可以借鑒其創作思路和方法,生發創造力和想象力。在鑒賞課程中,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藝術評論和批評,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這些能力是創意產生的基礎,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將互聯網技術與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相融合,能夠方便教師直觀立體的呈現美術作品,也能方便學生全面的觀察和分析作品。在課程后期,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結合互聯網技術對美術作品開展深入思考,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打造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
(二)有利于拓展師生互動的渠道
互聯網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應用,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傳統的美術鑒賞課程往往依賴于教師的講解和教材的呈現,而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通過網絡和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使學生更加便捷地獲取到各種藝術作品和相關信息。例如,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互聯網資源,學生可以欣賞到全球范圍內的名畫、雕塑、攝影作品等,不僅能夠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還能夠啟發學生生成對藝術的獨特理解和創作靈感。傳統的美術鑒賞課程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被動接受知識。而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打破這種局限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在線討論或互動平臺,鼓勵學生在網絡上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鑒賞心得、作品欣賞和創作思路,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互動氛圍。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力。
(三)有利于整合豐富多元的鑒賞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于藝術作品的獲取和欣賞已經不再受到地域和時間的限制。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使得世界各地的藝術作品都能夠輕松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學習藝術史上的經典作品和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更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課堂的討論,逐步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學會提出問題、分析作品、發表見解,并與同學們進行互動和交流。這種交流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藝術作品的理解,更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考角度。高中美術課堂的鑒賞課程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和審美品位。通過學習和研究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學生們能夠感受到藝術的獨特魅力和情感傳遞的力量。學生可以從中體會不同風格和表現手法所帶來的獨特韻味和深刻內涵,從而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和審美體驗。
二、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困境
(一)教學方法單一困境
當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一些教師更多地依賴于理論講解和簡單的圖片比較,這無法有效學生的鑒賞水平和藝術才能。教師應該引入更多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鼓勵學生個人創作、小組合作、班級作品展等,以全面、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藝術能力與成長。教師們應該積極探索并應用新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讓學生們能夠親身體驗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學校和教育部門也需要加大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支持,為美術課堂鑒賞課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學生興趣不高困境
在這個數字化時代,學生們身處于信息爆炸的環境中,然而課堂上仍然使用傳統的紙質圖片進行鑒賞,這顯然無法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因此,需要更具創意的教學方法,例如利用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等手段,使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欣賞藝術作品,深入了解藝術的魅力。
(三)資源不充分困境
美術課堂鑒賞課程的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和更新。當前的課程內容主要集中在古代藝術和西方經典藝術作品上,忽略了當代藝術和本土藝術的重要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欣賞不同流派、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培養學生的多元視野和獨立思考能力。鑒賞課程還應涵蓋音樂、電影、建筑等相關領域,讓學生們能夠全面感知藝術的無窮魅力。
三、互聯網視域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開展思路
(一)結合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學習機遇。教師要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展示優秀美術作品,讓學生從中發現美、感受美、鑒賞美。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料。例如,在介紹西方美術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信息資料,讓學生了解西方美術發展的歷程、藝術風格以及藝術特點等。再如,在講解中國美術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中國古代繪畫作品的圖片資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繪畫作品中的意境美和形式美。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中國現代美術作品的圖片資料和視頻資料等,讓學生了解現代中國美術作品的藝術風格以及藝術特點等。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溝通,掌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美學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微信、微博和課堂上進行討論,掌握不同類型的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看法,以此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和微課制作的方向。通過預習反饋表、批閱導學案、課堂檢查等手段,教師可以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通過網上的鏈接或者是紙質的導學案資料,引導學生根據課本預習相關內容,并記錄下預習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凝神造像——中國傳統雕塑》之前,教師可以圍繞泥塑的發展過程、經典作品、背后的文化風俗等,設計一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結合預習完成導學案,從而得到真實的反饋,確保課堂教學的重點得以突出,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多媒體技術為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平臺,讓學生感受到了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程教學帶來的新體驗。
(二)應用繪圖軟件,豐富教學資源
高中生已經具備基礎的美術知識,對于各種畫派、繪畫方式有了初步的認識。在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繪畫軟件來進一步開拓學生的美術視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繪圖軟件能夠方便學生操作,也能使學生易于接受充滿興趣,能夠鼓勵學生不斷探索新的美術領域,掌握更多更實用的美術繪畫技能。并且,應用繪畫軟件,相較于傳統的繪畫方式來說,對于學生的繪畫基礎要求較低,更好組織,也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美術創作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利于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美術思維。
信息化的美術課堂鑒賞教學有助于個性化的學習。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興趣和特長,信息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通過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藝術領域進行深入學習。例如,對油畫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和模仿大師的繪畫技法;對雕塑感興趣的學生則可以利用三維建模軟件進行實踐和創作。通過信息化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將會更加明顯,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
(三)借助微課視頻,優化鑒賞環節
第一,在導入環節應用微課,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這也能為高質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奠定基礎,微課視頻能夠將圖片、音頻、動畫等融合起來,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創造。例如,在講解中國傳統花鳥畫、人物畫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視頻,將繪畫中的主要元素融入其中,為學生展現生動立體的草長鶯飛的畫面。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讓學生更直觀充分的了解詩詞畫面所展現的意境,能夠使學生在賞析中國傳統花鳥畫、山水畫時,有更加直觀深刻的感悟,也能方便學生更好的探索中國文人畫畫面之外的意境。
第二,在技巧分析環節引入微課視頻,能夠方便學生更深入地從畫面構思、細節繪制,色彩填充等各個方面做好技巧梳理,能夠支持學生生成創造性思維,提升動手實踐能力。借助微課視頻對繪畫中的某一技巧進行深度解析,能夠保障學生在觀看微課過程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并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繪畫能力。
第三,結合微課視頻夯實學生的美術基礎,教師可以結合微課視頻為學生提供表達分享的機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表達、主動思考,利用已學知識,深層次解讀美術作品背后的內涵,實現核心素養的生成與發展。
在傳統的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教師通常采用講解和示范的教學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但是在互聯網視域下,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豐富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例如,在《名家名作欣賞》這一美術鑒賞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播放名家名作的視頻,并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涵。在播放視頻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獨立分析、大膽質疑。學生在學習美術鑒賞課程的過程中,要不斷挖掘作品背后蘊含的深刻道理。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找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章和圖片等資料,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學生也可以通過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來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四)搭建網絡平臺,實現互動交流
在高中美術鑒賞課程中,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積極應用在線互動平臺,引導學生參與美術鑒賞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審美價值為中心,與學生進行互動、提問,并鼓勵學生進行主動交流和分析。例如,在《人性的崛起——文藝復興美術》這一課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積極與同學交流,并選取一些著名的中西方繪畫作品進行介紹。由于知識水平的限制,學生的答案可能較為片面。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文物價值、作者事跡、歷史背景等多個角度進行美學評價,同時給學生提供一些專業知識,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藝術眼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的表現,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緩解緊張、嚴肅的氣氛。
最后,信息化的美術課堂鑒賞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化的課堂中,教師需要扮演引導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藝術素養和教學經驗,以及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合理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避免信息化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結束語
高中美術鑒賞課程與互聯網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教師要利用互聯網技術,豐富美術鑒賞課程教學資源,將信息技術與美術鑒賞課程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深入其中,提高學生學習美術鑒賞的積極性。相信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將為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創造力的培養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為藝術教育事業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姬立晨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第四中學
參考文獻
[1]袁立梅.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美術鑒賞課大單元教學淺析[J].安徽教育科研,2023,(26):26-27.
[2]劉卓.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策略[J].藝術大觀,2023,(26):115-117.
[3]李曉麗.論地方文化元素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整合運用[J].求知導刊,2023,(25):113-115.
[4]呂硯軍.指向育人目標的普通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現狀及應對策略[J].漫畫月刊,2023,(14):12-13.
[5]彭嘉茹.“同課異構”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實踐研究[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3.
[6]孔斐.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信息繭房”效應及其干預策略[D].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