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智慧課堂的建設和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與保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構建智慧課堂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原則,闡述了其構建意義,并重點提出了教學設計思路與實踐路徑方法,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智慧課堂;小學數學;思路;實踐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智慧課堂的構建更受教師及家長的關注。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里,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會大大提高,課堂參與感也會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明顯。
一、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構建原則
(一)情境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資源和素材,創造符合學生認知與發展需求的教學情境。因為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有限,教學內容必須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實際情況相符合,否則學生將難以建立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無法有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智慧課堂的構建強調了情境創設的重要性,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情境,將數學知識與問題融合其中,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究,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促進多元智慧發展。教師應堅持情境性原則,喚起學生對新舊知識的聯系,引發好奇心和求知欲。情境創設需注重真實性,將教學內容置于學生生活經驗中,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確立學習內容的內化意義。
(二)融合性原則
所謂融合性原則,就是要求教師注重信息技術和學科教育教學活動的融合發展。信息技術的出現可以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也可以使得課堂教學具備高效快捷的作用。智慧課堂的構建依托于互聯網平臺,將教育內容與信息技術全面結合,形成智慧化學習環境。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需要考慮到許多知識點都具有典型的抽象性,比如空間幾何知識內容。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智慧課堂平臺,將這些抽象的內容進行直觀呈現,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圖形繪制以及動畫制作,深化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為此,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融合的過程中,需要靈活選擇信息技術來進行課堂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同時提高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的融合效果,達到智慧型技術應用的目標。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應用智慧課堂資源與工具,打造更加高效、智慧的小學數學課堂。
(三)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目標以及全面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強調了全面發展的核心要求,重點關注學生發展、適應社會等方面所必需的能力與品格。在構建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應該重點提出發展性原則,促進學生在知識、情感、意識、行為等多方面的進步。在進行教學內容設計時,教師應更加注重學生的體驗式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實現知識遷移,培養學生形成多維智慧發展目標,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二、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意義
(一)有利于營造和諧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面向整個學生群體講授教學內容,這使得學生個體差異明顯,一些學生可能難以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不利于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智慧課堂強調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思維意識。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助于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更全面地發展。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注重知識傳授,導致教師傾向于填鴨式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內容灌輸給學生,使得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變得被動,影響學習效果并阻礙綜合能力的發展。而在智慧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重視,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數學知識,培養主動思考和探究的意識,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更具有參與性和主動性。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促進他們的個人成長和發展。
(三)有利于促進信息技術手段的深度應用
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雖然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具體應用深度上確實存在不足,導致信息技術難以得到廣泛的應用與發展。在智慧課堂中,強調課堂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同時強調網絡化和交互式教學。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加強與教師的溝通和交流,這也是提高學習效果的步驟之一。
三、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構建思路
(一)打造智慧導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嘗試構建智慧導學模式。通過分析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來了解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求,以便合理整合學習資源并融入有效的教學手段,從而精確設定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按照具體的任務目標制定相應的自主預習指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
為學生設計貼合其實際情況與現實生活的問題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教師應通過問題情境方式進行創設。一方面,情境教學法有助于緩解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感受到的緊張和嚴肅,降低他們對抽象數學概念的理解難度,從而提高他們對數學探索的興趣。另一方面,情境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意識。通過運用智慧課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此外,借助人工智能虛擬情境技術,教師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理解范圍,幫助學生簡化復雜概念,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連接起來,提升學生看待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全面感知。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逛超市”的主題活動,利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營造一個購物場景。在此活動中,教師可以播放超市結賬的視頻,讓學生計算購物小票上的數字,檢驗它們是否與最終付款金額一致。這樣的互動式學習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也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實現合作探究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既定的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等因素,有策略地將學生分組。這種分組不僅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而且還能鼓勵他們通過交流和討論來共同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激發學生的思考力,引導他們主動探索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及時識別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關鍵難題。通過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互評和技能互補,學生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各自在未來學習中的方向和重點。這種教學方式旨在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溝通,使他們在互動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加強知識鞏固與延伸
知識的鞏固與延伸同樣在教學評價和反饋中得以體現,這一過程主要涉及對教學活動的優劣勢進行詳盡的分析與總結,并據此優化和完善教學目標。傳統上,教學評價和反饋多依賴學生的試卷得分,這種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教師難以對學生進行個別化的指導,而且大多數小學生還沒有能力獨立分析試卷中的問題,使得反饋環節的效果受限。引入智慧課堂的自動化評估系統后,情況得到顯著改善,該系統不僅計入學生的日常表現,還將其與試卷得分結合起來,提供一個更全面的學生評價。此外,系統根據每位學生的個人差異進行動態監控,以全面掌握其學習進展。
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后臺分析和數據整理,教師可以在每個學習階段準確地評估學生的表現,并給出具體的反饋。這種高效的一對一精準點評使教師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及時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
四、小學數學智慧課堂實踐路徑
(一)結合大數據依據小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進行教學目標設定
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確保教學效果的關鍵在于指導和幫助學生合理設定目標。這些目標應既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潛能。科學合理的目標設定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幫助他們準確把握學習方向。
為實現這一目的,學生需要參考教師的教學進度,及時調整和完善自己的學習目標,確保這些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引領作用。以“周長”這一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問卷調查和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對周長相關知識點的關注焦點。例如,分析結果可能顯示,大多數學生對如何測量圓的周長以及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有關等問題特別感興趣。
根據這些分析結果,教師可以及時總結學生的關注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案。這樣,教學內容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貼合了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學生能夠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技能。
(二)采用數字化技術合理進行問題與任務設計
在傳統的問題設計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認知發展的需求,這影響了智慧課堂的構建。然而,在實際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智慧課堂模式,結合大數據信息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設計探究問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
首先,問題的設定應遵循難易適中的原則,確保問題和任務的難度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使學生通過完成目標能夠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其次,問題或任務的設計應盡量保持開放性,避免結果的固定性,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例如,在教授學生玩轉“七巧板”時,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利用手中的七巧板,你們可以拼湊出哪些具有創意和獨特的形狀?”這種開放性的提問方式鼓勵學生進行自由想象,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
(三)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
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數學基礎知識通常較為薄弱。因此,教師需要采用微信、釘釘等平臺,動態觀察和實時了解學生的習題完成情況及知識掌握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并提供及時的有針對性的輔導。不僅如此,由于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盡相同,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作業設計,確保習題的難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避免引起學生的抵觸情緒。
(四)結合信息技術創新教學評價體系與標準
在智慧課堂的背景下教學評價體系和標準變得更加科學與全面,不再依賴于傳統的以分數為主的評價方式。教師需要結合大數據后臺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成果進行評價和反饋。例如,在講解“分數乘法”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使用智慧課堂的自動化測評系統來判斷學生對分數乘法和數量關系的掌握情況。學生完成測驗任務后,教師可以根據課堂上收集的智能數據結果對學生的表現和問題解答情況進行綜合評判。打分結束后,系統會自動篩選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重難點知識點,幫助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五、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全新的科學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和完善。智慧課堂在教育領域的日趨成熟和完善,更是表明其對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應用智慧課堂可以優化各個教學環節,也可以從數據收集、情境創設、教學反饋等諸多方面進行多元化改進和完善。綜上,智慧課堂的建設一改從前傳統知識課堂教學的思路和要求,也將智慧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智慧課堂的構建符合現代化教育教學的理念,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與全面發展。從長遠來看,需要小學數學學科教師充分依托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不斷進行教學觀念創新與策略優化,為構建更為良好科學的智慧課堂氛圍與環境作出努力。
作者單位:張寧潔 甘肅省平涼市拂曉小學
參考文獻
[1]李小婭,易凱,王穎.智能互聯教育拓寬學科邊界——基于C30智慧教學助推小學課堂教學模式變革[J].教育與裝備研究,2023,39(11):91-96.
[2]黃軍.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構建對策[N].科學導報,2023-11-03(B02).
[3]李雪瑩,陳淑清.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數學文化融入路徑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3,39(05):119-124.
[4]立足智慧課堂精研教學策略——基于智能教學環境的小學生圖形與幾何思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23,(10):2.
[5]舒家旺.利用智慧課堂,培養數學思維——農村小學中低段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策略探微[J].安徽教育科研,2023,(29):83-85.
[6]李中春.智慧課堂環境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 2023,(29):86-8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