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部提出推進新文科建設,而新商科是在新文科理念下開展的商科教育,“新商科”電子商務恰好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網絡營銷、財務管理等專業知識的交叉融合。在闡釋了新商科理論內涵和特點的基礎上,揭示了新商科電子商務面臨的諸多挑戰,描繪了新商科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路,提出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致力于打造中國特色新商科電子商務,推動新商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商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新發展格局、新商業業態和新制造業革命等因素相互交織,給傳統的商科教育帶來諸多挑戰。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涌現,“新商科”概念再次被提起。互聯網上可查的“新商科”最早出現于2014年6月,由西安歐亞學院提出。2018年,教育部提出啟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新商科”的任務是在新文科理念下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經濟管理類跨學科教育。“新商科”人才培養在對接市場需求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而“新商科”電商人才的“跨學科”“跨界”式培養,恰好回應網絡經濟時代對人才的新需求。
一、我國“新商科”的內涵與特點
1.新商科的內涵
188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立了沃頓商學院,開創了大學商科教育的先河。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模式發生巨變,傳統商科人才培養方式亟須改革。“新商科”是以傳統商科為基礎進行的創新重組,將新技術、新產業、新方法融入商科的課程體系,運用新理念和新模式為學生提供綜合性、交叉性的知識。“新商科”的內涵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學科的交叉融合、創新、迭代,培養具有互聯網思維、信息技術應用、數字化呈現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復合型、創新型商科人才,其導向應該由專業本位轉向能力本位,能夠應對社會變革和技術創新的挑戰,并積極探索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2.新商科的特點
(1) 適應中國社會環境
我國的新商科教育要適應我國目前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現狀,目前高校開設的商科教育,多半是移用西方的商科教育理論體系。“新商科”應該凸顯中國特色的理論與方法,運用這些理論解釋經濟運行中的現象,并收集數字經濟時代我國商業經濟運行的典型案例,用來解決中國問題,并指導中國經濟的發展與實踐。
(2) 突出數字經濟要求
在數字化背景下,大數據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資源已經被廣泛重視。價值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和價值增值的循環是萬物互聯時代社會價值的體現,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的路徑和觀測工具是新商科的重要任務。大數據是新商科毋庸置疑的核心資源,海量的商業信息都以數據形式呈現,從煩瑣冗余的大數據里挖掘有價值的信息,是對新商科的新要求。
(3) 強調學科交叉融合
新商科需要不同學科和專業領域的跨界融合。在信息技術水平較低的傳統商業時代,行業之間存在較高的技術和信息壁壘,隔行如隔山。但是在數字經濟背景下,行業之間可以跨界整合,行業界限模糊化,傳統單向型企業必須向綜合型、平臺型企業轉變,同時衍生出很多新崗位和新職業需求,呼喚新商科教育進行職業和專業交叉、融合,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發掘和應用數據背后蘊含的價值信息。
(4) 落實產學深度合作
我國從開創商科教育之時,就強調商科教育的宗旨是重在務實,學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目前高校的商科教育雖然也與企業合作,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派出準畢業生進行頂崗實習,但這些合作往往不能滿足學生提升技能的實際需要,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實踐,人才供需鴻溝逐步加深。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下,“新商科”需要面向產業經濟需求調整現有的商科專業,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訓練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5) 注重精神內核培養
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和勇于擔當的營商精神是新時代對商業領袖的精神內核要求。首先,新商科需要注重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社會責任履行等方面的問題。其次,需要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既要關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也要關注企業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后,需要開拓全球視野。在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環境下,必須塑造學生的國際化思維及相應的創新創業能力,使“新商科”人才能夠更好地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二、“新商科”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我國電子商務雖然起步晚,但是發展非常迅速,正在從網絡化向數據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個性化推薦、數字精準營銷、智慧物流等新技術在電商行業得到廣泛應用,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環境為電商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1.如何構建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
新技術推動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重新定義了復合型人才的標準,電商復合型人才到底怎樣“復合”,“一專多能”中的“一專”在專業培養中應該設定幾個主攻方向,“多能”又包含哪些“技術+”技能和綜合素養,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如何加深新技術與電商專業課的融合度
目前,多數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設置主要圍繞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物流管理、互聯網金融等商務類課程,以及支撐交易的相關信息技術類課程,如網頁設計、數據庫原理、管理信息系統等,現有課程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數字化背景融合度低,應該試圖尋求商務類課程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新路徑。
3.如何打通實踐教學的技術和場景通道
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電商實踐教學是以平臺模擬實訓為主,相關實訓用的案例更新速度較慢,大多缺乏真實數據、真實業務場景,實訓平臺所應用的技術也比較滯后,所選用的實訓教程不能很好地適應行業發展的新需求。
4.如何建設電商復合型師資隊伍
要培養電商復合型人才,必須推動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復合型師資力量的衡量標準不能僅是教師具有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如何對整個教學團隊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踐應用、創新創業、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提升是師資力量和水平提升的關鍵。
三、“新商科”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思路
衡量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在對該指標進行統計時,理、工、農、醫等學科和相關行業創造的價值更顯而易見,因此社科和文科不太受重視,高校的很多培養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具體技術,成為工程人才,但是商業發展滯后難以讓社會經濟真正繁榮。因此,要綜合考慮幾種驅動因素,整合現有資源,培養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變化的商業領袖。
1.學科整合
新商科要將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滲透進來,恰到好處地應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人文修養,與工科、理科、農科、醫科這些學科整合起來,還可以與其他社科、文科的某些專業進行整合。這里所說的整合不是簡單地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幾門專業課,而是在專業理念、專業知識上相互融合。
2.生態整合
商科專業大多設在經濟管理學院或商學院,其生源基本都是高中畢業生,新商科的思想要向高中教育滲透,同時鼓勵各高校的經管學院或商學院進行合作,也要求學校內部的各個部門及政府部門資源共享,還要向相關企業或行業協會申請合作。
3.價值整合
企業經營的目標不僅是經濟利益最大化,還有企業價值最大化和社會價值最大化。“新商科”教育要把最基本的人生價值觀、傳統文化精粹、職業規范,還有一些哲學、邏輯以及美學和人文精神整合起來。
4.虛實整合
信息技術的應用和互聯網的普及,促使虛擬與現實相結合成為可能。因此,“新商科”要將線上與線下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將優質教育教學和實踐資源充分利用和共享。運用虛擬仿真實驗,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合一。
四、“新商科”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
1.修訂電商“硬核”人才培養方案
電子商務專業是以“電子”為技術手段,“商務”為核心內容的交叉學科。傳統的高校培養方案中包括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教學環節,沒有充分體現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體系。新商科理念強調學科交叉,而電子商務專業本身就與信息技術、管理學、統計學等學科交叉。公共基礎課要開設必修的思政、體育、外語等課程,還需要開設一些有助于建立陽光心態的課程,如心理學,以及對學生進行美育和勞育的課程,如音樂欣賞、勞動教育等,從而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專業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素質,學生需要了解電商企業商業模式和企業戰略,涉及網絡營銷、企業管理和財務管理等內容,該部分知識的學習要引入相應電商案例,讓電商專業開設的這類課程與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具體內容不雷同,有其專業特色;電子商務不僅包括商務,還包括電子技術,該部分技能可能通過數據庫技術、網頁設計、Python商務數據分析等課程獲取。以上幾門課程的講解,不能與計算機等專業的同類課程完全相同,要融入電商運營和網站建設的相關實例。同時,還需要關注企業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2.發掘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關鍵點
數字經濟時代背景的烘托、快速迭代新技術的驅動,促使產業結構發生改革,推動理科、工科、醫科和農科重新與商科進行交叉融合。如圖1所示,新電子商務是與理、工、農、醫深度融合的交叉性學科,借助理科的數學、工科的信息學、農科的農產品技術聯合發展,并助力醫學完成在線智慧醫療建設。同時在教學和指導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選修哲學、文學鑒賞、美學欣賞課程,培養具有家國情懷、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美學修養的復合型人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能夠視野更開闊,胸懷更寬廣。
3.突出數據分析的關鍵作用
大數據可以幫助電商企業進行深度市場分析,了解消費者需求、產品熱點和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等,為企業提供更準確的市場預測。大數據還可以幫助電商企業建立用戶畫像,企業通過用戶畫像進行個性化推薦,開展行為定向精準營銷,為用戶提供更好的購物體驗,加強客戶關系管理。目前從事數據分析工作的人員主要是數學、計算機、數據挖掘、統計學等專業的畢業生,他們對數據分析軟件的開發和數據的獲取與篩選很擅長,但是對于電商企業來說,獲取和挖掘數據之后,對其進行分析利用是決策的關鍵,電商專業學生恰好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做到既能應用軟件獲取數據,又能根據電商企業需求提供數據分析報告。因此,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增加數據分析課程,將大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4.夯實電商實踐教學體系
以佳木斯大學電子商務專業為例,該專業從專業課程實驗、企業運營考察與模擬、創新創業實訓三個層次設計了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與杭州慕研數據分析事務所合作,建立了電商數據分析工作室;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建立跨境電商工作室,同時給大四學生進行為期3個月到半年的課程置換培訓,目的是讓畢業生能與用人單位無縫對接。從2010年開始,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開始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到樺川縣、樺南縣、湯原縣和明水縣等地區開展電子商務講座,教農民線上銷售農產品的方法,并帶領學生走進農村,參與電商精準扶貧工作,讓教師和學生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新商科培養模式的創新,讓地方高校主動適應地方產業、行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滿足地方經濟發展上。
5.打造復合型電商師資隊伍
建立健全在職電商專業教師再學習、再鍛煉的機制,鼓勵教師先考取數據分析、網絡營銷師、會計師和經濟師等職業技能和資格證書,然后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執業水平和能力。鼓勵教師到企業進行半年以上的掛職鍛煉,在此期間對教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不做硬性要求,讓教師全身心在企業工作,積累實踐經驗,切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回校后將企業掛職鍛煉期間的收獲分享給學生。同時廣納有企業工作經驗的賢才,讓企業派遣技術骨干擔任高校兼職教師,彌補師資隊伍實踐不足的缺陷;鼓勵教師指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還要充分發揮畢業生的“反哺”作用,不定期邀請一些有所成就的畢業生給在校生開展線上講座,對學弟學妹進行“傳幫帶”,同時也希望畢業生將企業工作實踐的相關案例分享給母校教師用于教學,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五、“新商科”電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探索
1.推動商科教學模式數智化改造
數智化教學模式是運用新型自動化輔助授課設備,應用網絡信息技術,綜合多種教學資源,打造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創新實踐等多元化課程形式,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對教學過程進行監測、學情分析和教學質量評估,推動商科教育在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不斷迭代創新,實現數智化改造,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
2.建立商科人才評估新機制
在商科人才培育過程中,深層次細化教學、實踐等環節的預期目標,隨時抽查實際人才培育效果的目標達成度,提高新商科人才培育的質量和水平。重視商科畢業生的跟蹤評價,并定期開展用人單位對商科畢業生評價的問卷調查,聽取商科畢業生對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意見。
六、結語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一直探討的問題,在數字經濟新模式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新商科”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不僅需要深入調研,還需要突破現有的培養方案和思維定式,大膽嘗試新舉措,始終關注社會需求的變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復合型電商人才的培養,廣大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陸日婕.新商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及培養現狀分析[J].科技風,2024(1):38-40.
[2]張躍軍,石威,朱恬恬.新商科的理論內涵、運行邏輯和實踐路徑[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28-37.
[3]李果,李小川,張祥,等.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9-16.
[4]付兵,胡明琦.新商科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J].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23(4):58-65.
[5]夏德建,朱勇.新商科建設背景下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3(11):10-19.
作者簡介:劉慧娟(1977— ),女,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電子商務數據分析、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