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學校管理模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在這種背景下,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發展的重點和難點。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還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其言談舉止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文章探究了小學班主任的言行與班級管理之間的關系,旨在為小學班級管理提供參考。
一、小學班主任言行的特點與功能
(一)特點
1.規范性。班主任在班集體中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及其他任課教師之間具有密切的關系。從班級管理的角度來看,班主任是對班級所有事務進行處理和協調的主要負責人,班主任的言行會影響班級中所有成員,包括學生和其他任課教師。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的教育方式,規范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則,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2.教育性。小學階段是個體一生中較為重要的時期,也是個體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初步形成階段,因此,教師的教育影響在此階段顯得尤為重要。作為班級的核心領導者與組織者,班主任的角色至關重要。其言談舉止不僅直接關系到自身的形象與威信,還對學生的品德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進而對整個班集體的面貌與風氣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了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教師需以自身言行為表率,積極影響并教育學生,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小學班主任的行為舉止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班主任應以自身言行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能夠欣然接受教誨,進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情感性。班主任如果只是按照上級的要求、學校的規定行事,那就只是一個“機器人”。班主任在面對學生時,必須投入情感、流露真情,做到“動之以情、以身作則、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也要心平氣和地對待,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具有向師性的特點,喜歡模仿教師。如果班主任給學生留下好印象,那么他就可能得到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尊重。反之,如果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不注意場合和尺度,就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反感、蔑視甚至仇視心理。班主任要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讓學生喜歡自己、信任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二)功能
1.激勵功能。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生進行道德認知、道德實踐活動的重要媒介,同時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在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不足,自我意識不強,他們迫切地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與指導。教師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動機、情感和行為傾向,其言行具有激勵功能,比如當小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積極的評價時,他們會感到十分滿足。
2.約束功能。在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班主任的言談舉止還具有明顯的約束功能,可以約束小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小學階段是個體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班主任應充分發揮自身言行對小學生的約束功能,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小學班主任的言行對班級管理的主要影響
(一)影響師生關系和班級管理效果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特殊人際關系,這種關系對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有很大的影響。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心理上相互依存的關系,稱為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塑造的結果。班主任要想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必須加強和學生的互動。部分班主任把平等對話當作與學生談話的一種有效的方式。真正的平等對話應該包括“自我表露”和“尊重他人”兩個層面。班主任如果不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經常在學生面前說臟話、發脾氣,就會使學生感到害怕、討厭。班主任如果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時時刻刻為學生樹立榜樣,就會讓學生感到親切、可敬,從而更加信賴班主任,愿意服從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應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學會聽取學生的意見,這樣才能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班級氛圍
班級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它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教育目標。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協調者和管理者,對營造班級氛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具有重要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喜歡參與各種活動。因此,班主任應該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工作,以和諧民主的方式管理班級,從而實現教育目標。例如,班主任可以在課后安排一些文體活動或主題班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以加深學生間的友誼,增強班級凝聚力。
三、關于小學班主任規范言行與班級管理的建議
(一)提升專業素養,規范自身言行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以身立教、為人師表。在小學階段,班主任是學校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是學生日常行為的直接引導者和組織者。班主任的言談舉止不僅能體現自身的人格魅力,還能給學生帶來重要的影響。因此,班主任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他們全面發展。部分班主任面對學生時存在語言粗俗、舉止不雅等問題,這不僅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還會導致師生關系緊張,進而影響班級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技巧,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同時,班主任要注意規范自己的言談舉止,避免使用低俗、粗俗的語言,保持平和、沉穩的心態,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朋友,以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為班級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到“三勤”,即腿勤、手勤和口勤。面對班級中性格各不相同的學生,如果班主任只是穩坐辦公室,“遠程操控班級管理”,顯然是行不通的。班主任需要做到腿勤,經常巡視班級,與學生多溝通交流,深入班級內部,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和需要。例如,筆者在巡視班級的過程中,偶然發現課間活動時,其他同學都結伴游戲,有個學生卻孤獨地坐在角落中。筆者了解到,她性格內向且父母離異,在班級內不敢與同學和教師交流,學習成績逐漸下降。為了幫助她盡快擺脫困境,筆者特意與她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她的性格與需求,并鼓勵性格外向的學生帶動她參加活動。一段時間以后,她的情況明顯得到好轉,學習成績也穩步提高。手勤與口勤往往是需要同時進行的,當班級中有學生表現優異或取得進步時,班主任可以為其豎起大拇指,并進行口頭表揚;當學生情緒低落時,班主任可以拍拍他們的肩膀給予鼓勵,并用語言進行疏導。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發現問題時,需要積極與“問題學生”進行對話,并注意語言不能過于直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做到“三勤”,可以有效增強班級管理效果。
(二)注重情感交流,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應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對學生進行鼓勵、指導,并在日常教學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改正。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班主任應努力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為學生樹立榜樣,傳遞正能量。班主任可以通過親切的問候、溫暖的話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愛,從而獲得學生的信賴,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此外,班主任還應重視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創新管理方式,增強班級管理效果
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其言行對學生具有直接影響,對班級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要與時俱進,根據新時期的教育理念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從而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班主任應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創新班級管理方式,以增強班級管理效果。同時,班主任應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管理的主體,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班級管理,進而增強其主人翁意識。同時,班主任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機制,以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結語
小學班主任應秉持“一切為了孩子”的核心工作原則,全心全意地去關愛和呵護每一名學生,以愛心滋養愛心,以真誠交換真誠,以希望激發希望,以信任構建信任,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積極向上的班級環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甘肅省積石山縣柳溝學區尕集春蕾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