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戰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及創新驅動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如何高質量發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我國全面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尤為重要。針對山東省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目前的發展現狀,分析了該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推進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建議;山東省泰安市
中圖分類號:S-3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5.029
近年來,我國各地農業科技園區的建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一批農業生產共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得到推廣應用,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農產品加工等技術開發取得顯著成效,帶動了農村新興產業的發展,延長了農業產業鏈,進一步繁榮了農村經濟;農業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農業技術等研究取得重大進展,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1]。
盡管我國農業科技園區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科技投入少、科技人才短缺、機制不活、創新能力不強、區域間農業綜合科技能力不平衡等問題仍較突出。因此,必須加快農業科技投入,正確處理好面向長遠和解決急需的關系;必須大力拓展農業科技領域,加快農村新興產業和鄉村社區科技發展;必須進一步強化技術集成創新,帶動農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必須大幅度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強科技政策和資源的宏觀調空,依靠科技進步實現區域間農村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針對山東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目前的發展現狀,著力分析該園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推進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對策建議。
1 "發展現狀
山東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農業高科技成果和各層次專業人才聚集為手段,以突出農業供給側綜合改革、加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主要目標,以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企業主角為指導思想,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主體,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立足泰安市資源稟賦、環境承載力、產業基礎、主體功能定位要求,不斷豐富和完善高新技術集成、一二三產融合、創新創業平臺、核心輻射推廣等園區主體功能。依托泰山的自然資源優勢,尤其是獨具特色的生物種質資源與苗木花卉產業基礎,打造“泰山農業品牌”,建設全國知名的南北苗木花卉生產與集散基地和中國高緯度綠茶示范區;發揮山東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優勢,創新校地共建、資源共享的“泰山農業科技體制”,打造中國北方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和科技成果輻射源;借助泰山文化與旅游資源優勢,塑造“泰山農業文化旅游景觀”,發展特色高效生態休閑農業。整個園區的建設始終以“泰山農業品牌”創建、“泰山農業科技體制”創新、“泰山農業文化旅游景觀”塑造為核心,致力打造農業科技園區的“泰山模式”,構筑具有泰山特色的國家農業科技園區。
1.1 "龍頭企業引擎愈加強勁
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照“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銷一體”的思路,把農業龍頭企業培養作為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的核心。目前,園區農業企業已發展到近百家,其中有多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及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是國內有機蔬菜出口規模最大的企業,山東寶來利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動物微生態制劑和動物微生態技術及解決方案服務商,山東亞奧特乳業有限公司擁有國際最先進的乳品加工線,圣田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是山東省農科院果樹科技示范基地。園區內龍頭企業不斷發揮引擎作用,拉動區域農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1.2 "農業特色產業愈加彰顯
依托種植苗木花卉的傳統優勢,按照“政府搭臺、校地共建、企業唱戲、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思路,重點規劃建設了以大容器景觀樹為主的景觀苗木、以泰山盆景為主的造型苗木、以彩葉樹為主的觀賞苗木、以常綠闊葉樹為主的綠化苗木“四大特色基地”,大力發展泰山松、藍莓、大櫻桃、蘭花等優質特色苗木花卉,開展引種馴化、良種繁育、規?;瘶藴驶N苗繁育生產和加工,打造了一批現代化苗木花卉企業,集中培育了10個年銷售收入過千萬的重點企業。多次成功舉辦了泰山國際蘭花節和中國泰山苗木花卉交易會,每屆交易會均吸引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客商參加,產品種類達3 000多個,成交額達數億元,形成了苗木花卉種質資源開發、品種創建、種苗繁育的產業鏈條。2013年規劃開建了泰山國際花木城項目,該項目總面積約667 hm2,計劃總投資12億元。截至2023年,項目已完成約133 hm2的市場建設,完成投資2億元,建設了精品苗木展示攤位400多個,供商戶使用的花棚約50 000 m2,建成了花卉盆景交易區和園藝資材交易區,已有全國10多個省市的152家苗木花卉客商入駐市場,真正實現了苗木花卉“買全國、賣全國”的輻射帶動格局,苗木花卉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優勢產業。
1.3 "鄉村振興戰略愈加成熟
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5個方面入手,深刻剖析、深入理解,與園區建設緊密結合,制定了建設“生產美、產業強”“生態美、環境優”“ 生活美、家園好”的園區目標。生產美、產業強是園區鄉村振興的基礎重點。園區依托泰山獨特的地域優勢、植物資源,在產業上做文章,在精品上出特色,精心培育苗木花卉、泰山茶、有機蔬菜、生態奶業、農業休閑旅游等特色主導產業,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帶動農民增收、產業發展;生態美、環境優是園區鄉村振興的關鍵標志。園區內大力實施農村環境提升工程,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鄉村綠色發展、環境靚麗為主攻方向,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鄉村綠色生態發展;生活美、家園好是園區鄉村振興的根本目的。園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一起抓,以文化興盛、鄉村善治、共同富裕為主攻方向,把提高脫貧質量放在首位,千方百計增加園區內農民的收入、壯大集體經濟,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有、和諧美麗的統一。
1.4 "科技支撐作用愈加突出
為了突出科技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園區與多家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逐步形成完善的農業科研與推廣服務體系。園區與山東農業大學共同打造了研發創新及成果展示區、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和園區信息中心,與中國農科院合作建設了花樣年華景區未來田園景點,與山東省果樹研究所、泰安市農科院合作示范推廣優質果樹蔬菜品種,與泰安市林科院合作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積極開展科技培訓。目前園區建設了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及多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引進兩院院士及其他高級職稱專業人才,為園區企業和單位提供了技術保障和科技支撐。
1.5 "互聯網平臺優勢愈加凸顯
泰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依托園區內的泰山國際花木城,堅持“互聯網+農業”的工作思路,建設了集信息收集、匯總、發布、線上交易、電子政務、科普教育和資源共享于一體的園區信息中心,采用網上交易模式,整合物流、金融、信息等資源,打造了一個集網上下單—實地驗貨—網上付款—開具檢疫—物流配送—生產追溯于一體的苗木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形成了覆蓋面廣、功能完備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
2 "存在的問題
2.1 "運行模式有待優化
農業產業作為傳統弱勢產業,園區的項目建設和開發與政府的支撐扶持是分不開的。但是一直以來園區始終強調的政企分開、政府引導、市場決定的管理運行原則卻沒能得到有效貫徹落實,與市場脫節的現象不斷出現,導致園區運行效率低下,市場活力不足。除此以外,園區在融資渠道、技術引進上還存在著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需要政府在充分考慮市場環境的基礎上對政策作出進一步調整優化。
2.2 "規劃設計有待創新突破
雖然園區最初按照科技部和有關部門的要求編寫了規劃和實施方案,但是由于當時時間緊張,在編制過程中只是側重對園區主導產業、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科技研發創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等方面進行了總結歸納,簡單提出了園區的發展方向和思路,并沒有對園區今后的發展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雖然明確了“兩軸兩廊四板塊”的布局結構和7個功能分區,但是沒有對板塊和分區的功能進行明確定位,基礎設施建設和項目建設存在一定短板,沒有具體提出建設新農村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具體辦法,意識形態的內容多,可實施性和操作性不強,許多規劃和實施方案的內容目前還停留在紙上,得不到實施。
2.3 "扶持引導力度有待加強
園區建設不是農林部門一家的工作,涉及國土、科技、環保、旅游、交通、工商、稅收、供電等多部門,但目前園區普遍存在建設缺乏統一有效的宏觀指導、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各部門不能形成合力的問題。1)沒有具體配套的園區優惠政策;2)沒有享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扶持政策;3)園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也無法享受國家關于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系列優惠政策,從而導致園區招商引資成效不大。農業是比較弱質的產業,因此園區的發展更需要國家和地方的配套扶持政策,如土地政策、稅收優惠、財政專項資金扶持、信貸支持等。
3 "對策建議
3.1 "明確管理運行機制,增強規范管理能力
1)加強園區管理機構建設。按照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園區內的所有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納入園區統一管理,同時對園區內的項目審批、對外經貿、國有資產管理、財政管理、對外交流、人事調配、勞動用工管理和勞務市場建設等由園區管理機構負責,按照現行的審批權限進行審批,在轄區、轄事、轄人等方面給予管委會相應的權利。2)逐步形成健康發展的運行機制。堅持“政府推動、統一規劃、市場運作、項目支持、示范引導、多元投資、共同建園”的運行機制;堅持“誰投資、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的經營機制;堅持“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管理機制,形成“園區育企業、企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農戶興產業”的良好運行機制。
3.2 "完善扶持幫扶政策,增強協調發展后勁
1)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符合園區發展的優惠政策,使園區在行政管理、招商引資、土地、基礎設施建設、財稅金融、產業發展、環境保護、人才保障等方面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完善和落實各項涉農優惠政策,加大對園區建設的扶持力度,為園區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對進入園區的企業和項目,簡化有關審批手續,在財稅、金融、土地、水電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并得到落實。2)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上級部門要整合支農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園區建設;市發展改革委、科技局、農業局、水利漁業局、林業局要積極爭取市以上項目支持園區建設;市農業產業化等支農資金對園區符合政策條件的項目要予以重點支持;園區內的土地收益、農業綜合開發基金、水利建設基金等要切實用于園區建設和發展。3)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入駐園區內的企業享受同等的優惠扶持政策,對國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及世界500強企業,給予更為優惠的扶持政策。園區企業引進技術和進口農產品加工設備,按國家有關規定在進口環節和關稅及增值稅方面給予扶持。
3.3 "深化產學研合作,增強示范輻射能力
繼續加強產學研合作,特別要加強與農業大學合作力度,依托山東農業大學的技術優勢,加快農業科技孵化器建設,建成后將吸引各方面專家、創新創業人才入駐和引入高新科技成果。為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提供服務和場地,建立和完善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有效機制,建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平臺,提高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將園區打造成為現代科學技術示范應用的輻射源[2]。
3.4 "發展產業集群,增強綜合經濟實力
在現有產業發展的基礎上,繼續做優做強苗木花卉優勢產業,帶動發展有機蔬菜、泰山茶、現代奶業、農業休閑旅游產業。依托亞細亞食品有限公司、亞奧特乳品有限公司、寶來利來股份有限公司等農產品加工貿易企業的帶頭作用,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好東岳國際花木城二期項目建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建立各產業能流、物流的集成及資源的循環利用體系,構筑企業之間、產業之間、生產區域之間的循環系統,形成循環型特色產業集群。
3.5 "繼續實施“旅游+農業”戰略,帶動全域旅游發展
以全域旅游為總攬,以鄉村度假旅游為抓手,對園區全域旅游的市場體系和產品體系進行有機整合,科學配置旅游要素,對各項設施進行完善和提升的同時,精心策劃項目,以濟泰高速下道口落戶園區為契機,著重打造一批集多功能于一體、多要素于一身的農業觀光休閑體驗項目,實現全面提升景區景點品位、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全面滿足游客需求,構建全方位、全景化、全覆蓋的旅游模式。
3.6 "繼續實施“互聯網+農業”,提升農業信息化服務能力
利用園區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產業等綜合優勢,圍繞苗木花卉主導產業和有機蔬菜、泰山茶和現代奶業等特色產業,建設農產品及農用物資科技信息中心,為入駐企業和商戶提供全方位的電子商務服務。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技術,以農業全鏈條、全產業、全過程信息化為特征,打造現代農業信息化收集、匯總、發布和共享平臺,建立專家決策系統,實現管理、生產、檢測、加工、物流信息化,構筑農業產業信息高地[3]。
參考文獻:
[1] 丁玲,別運清,鄒小偉.山東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模式及啟示[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11):92-95.
[2] 武婕.農村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農業經濟,2023(2):29-30.
[3] 閆麗新,谷云峰.農業科技影響農業現代化的路徑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3(5):194-197.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4-03-19
作者簡介:黃潔(1987—),本科,農業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建設和管理。E-mail:2898153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