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核心素養統領著體育核心素養,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體育學科的具體化表現。為深入了解我國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領域研究的發展歷程、熱點、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文章以中國知網(CNKI)為數據庫,運用Cite space軟件將有關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關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其研究主要在概念內涵、研究對象問題和構成體系等方面。
關鍵詞:核心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可視化;熱點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DC)在1997年啟動了DeSeCo研究項目,部分國家率先將“核心素養”嵌入各主科教學體系中,隨之新西蘭等國也將體育學科納入了“核心素養”學科培育范疇,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建提供參考[1]。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發展,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的指導思想[2],而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體育學科的載體,被賦予獨特的學科育人價值。該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學界的關注,并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某個領域的發展需要及時對相關文獻進行深度的分析和科學的總結,以便能夠掌握其發展態勢。而文獻計量學和知識圖譜已經被廣泛應用到文獻研究中,通過對高質量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不僅能夠有效地梳理以往研究熱點,還能夠科學地預測該領域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本研究運用Cite space軟件分析研究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脈絡、研究熱點等問題,進一步地了解該領域的研究范疇。
1 數據來源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以主題詞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文獻。為了確保數據的有用性和提高數據的有效性,手動剔除了與本研究不相符的文獻,最終有效文獻為410條,其中核心期刊文獻79條。
2 研究工具 "
利用信息可視化軟件Cite space[3](6.1.R6(64.bit)版本)對410條文獻進行分析。
3 我國關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現狀
3.1 總體趨勢分析
發文量是指某一研究領域在特定時期內期刊刊載文獻的數量,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該領域科研水平的增長速度[4]。從我國相關政策頒布情況看,2013年我國全面開啟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學術研究、實踐探索與政策制定等工作;“核心素養”一詞首次提出是在2014年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5]文件中,其強調構建和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6];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文件中提出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2017年《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政策文件指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是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組成要素[7];2022年《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文件出臺。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能夠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將核心素養正式寫入了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圖1所示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相關文獻。美國華勒斯坦等認為學科核心素養是“人在一門學科中接受到教育,即是受規則、訓誡而最終具備約束性的素質”[8]。
圖1顯示,我國學者發表關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文章,最早在2016年由姜勇等學者發表的“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特征與構成的研究”一文中,他們采用文獻分析法,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差異性、階段性和可評價性3個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剖析了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9]。自2016年以后我國學者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研究呈現出增長的態勢。2020年至2021年受國家相關政策、學科建設、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受到廣泛的關注,其期間發文量達到高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于素梅教授從三個維度建構了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指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體育學科學習,所能掌握與形成的終身體育鍛煉所需的和全面發展必備的體育情感與品格、運動能力與習慣、健康知識與行為[10]。另外,通過對核心期刊與非核心期刊的年度發文量對比分析,核心期刊年度發文量占比較少,表明應響應國家政策,積極鼓勵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加大力度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方面的發展做出更深層次的剖析和研究。
3.2 學科發布情況
近年來,學校進行了一系列的體育改革、教學改革,其目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體質健康,培養體育教師和學生的核心素養。在2022年教育部印發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和《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標志著我國學校教育進入核心素養導向的新階段[11],而核心素養的培養又是教育改革的關鍵。除了基于國家頒布的系列政策外,針對“健康中國”“立德樹人”的形勢下,學者們結合體育、學校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等視角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展開熱議,相關研究在體育學科領域的發文量占總體的首位。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雖然在體育學科領域文獻發布量占比例較大,但是在部分學科領域如教育理論與教育管理、新聞與傳媒、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等都有所涉及,充分顯示了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除了在體育學科研究領域以外,在其他學科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例如李光、孫愛華運用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對有關SPOC課程教學實踐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為建構健身瑜伽SPOC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依據,同時將該模式運用于健身瑜伽“拜日式”的課程中以培養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12]。仲啟豐在分析“SPOC+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探討實施過程中相關理論支持及需遵循原則,并對“SPOC+翻轉課堂”引入體育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進行設計,為開展體育教學改革提供借鑒[13]。依據學科與學科間的交叉性、融合性的特點,借鑒其他學科專業領域的研究,積極推進體育學科與醫學類、數字化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的融合,優化體育學科發展整體戰略布局,打造高端智能數據庫,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價值。
3.3 研究機構合作分析
圖2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機構合作圖譜。從整體上看,首先,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機構中,主要以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為核心的機構合作群體呈網狀,其余部分呈散點的狀態分散;其次,從科研機構看,以體育科研機構為主,說明體育領域的學者對其有較為深入的認識,并且能夠提供有力的見解。例如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其體育學科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第三,在綜合性高校位居全國第一,并且擁有該領域的領軍人物如季瀏、汪曉贊等,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的發展過程具有促進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從地域分布上看,在一線或者新一線城市的機構聯系較多,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為其帶來了更多國內外交流合作的機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其提供便利。目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雖然逐步受到了學界的關注,但是相關的科研人員,以及各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還有待加強。提高人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既能促進他們個人職業、教學、體育情感等方面素質的提升,又為減小體育教育的地域性差距、推動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3.4 作者合作分析
通過對該研究領域的刊載論文的作者進行計量分析,能夠直觀地了解該研究現有的廣度、深度,以及目前在我國發展的程度。作者的發文量既代表他對這一領域了解的程度和研究的深度,又突出了作者在這一領域的權威性。而核心作者是在某一學科領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突出影響力的重要特征,核心作者的測評與分析對后續的研究有著高度的借鑒意義[14]。圖3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作者合作圖譜。根據圖3可知,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領域中形成了以程傳銀、尚力沛、趙富學;肖爽、邱烈峰;朱亞成、張青、季瀏為核心的兩人或兩人以上較為固定的研究團隊。但也存在部分作者之間的合作或獨作,例如素梅等,他們沒有形成相對固定的研究團隊,與其他專家學者之間的聯系較少;又或者是由于作者之間的研究方向而產生聯系的研究團隊,實際上作者相互之間少有穩定的合作。但是,該學科研究領域的發展如果主要依靠少數核心學者的推動,或者團隊之間的交流較少,這就不利于學者們的思想碰撞,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可能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提出的時間較短,與其相關的上位和下位概念、自身的理論內涵和結構還需要做出進一步的剖析,體育界部分學者對其理論的把握還不夠深入,暫時無法提出更多的觀點。
3.5 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共現分析可以揭示一個領域的發展和某一時期的研究前沿和熱點。圖4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圖4顯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熱點包括核心素養、學校體育、體育教學、體育學科、體育、體育課程、立德樹人等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學者們基于體育領域不同視角探索關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概念以及構成要素是什么、如何實現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落地、影響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因素有哪些等問題。
3.5.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及其內涵
依據“核心素養、體育學科、學科素養”這一類關鍵詞,學者們主要對相關概念進行了解讀,以及厘清各概念間的邏輯關系。研究表明,各學者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見解雖有不同,但都強調體育健體、體育育人,培養學生能力和價值觀[15]。核心素養是學生的能力素養,目的是為了讓人未來擁有更好的生活。從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根植于體育學科課程標準,以及運動能力、體育品德、健康行為三大內涵緊密貼合體育學科培養目標來看,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特定于體育學科,是“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1]。有學者表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具有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科化、具體化的特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育與教學,將核心素養落實到教學的方方面面,在培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的基礎上,在課程標準的實踐中進一步強化該指標的評價標準[16]。而林崇德認為實踐創新是自主個性素養形成的基礎,從實踐的角度去考慮如何將專業學科能力和素養充分融入教學中,引導培養學生的專業學科素養。
3.5.2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對不同學段的研究對象
依據“學校體育、體育教學、高職教育、大學生、基礎教育”這組關鍵詞,通過對不同學段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研究發現,季瀏教授作為我國核心素養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深入研究了我國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方向、發展趨勢和核心素養等方面內容,為以后其他學者研究相關內容提供極具價值的依據和理論支撐。廖錦群認為體教專業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具備以體育教師為職業導向,在大學階段通過體育課程的學習,逐步掌握與形成的職業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5]。劉世磊、黃彥軍采用文獻資料、調查和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中小學體操項目教學對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獨特貢獻,進而提出教學改革的建議[17]。
3.5.3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體系研究
“體育品德、立德樹人、健康行為、運動能力”這組關鍵詞是學者從多個角度探討學生在接受體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所需要形成的品格與能力。一方面,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養成健康行為,從體育精神、運動實踐、健康行為等多個維度建構學生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框架體系。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新時代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理念引領, 如何基于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進行體育課程與教學的改革就成為關注的焦點問題,需要明確它的性質,以更好地說明走向發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體育教學[18]。另一方面,學生結合課內與課外的體育學習,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所必備的體育情感、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從借鑒到探索,從培養各學段學生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到結合不同職業發展特點進行剖析,借鑒國外經驗促進了本土理論的快速發展。而學者最初也是從解讀國家政策,以及核心素養在學科中具體化的研究視角來厘清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結構及其內在的邏輯關系,然后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提供理論基礎,也表明了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體育強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性。
4 結語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體育學科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科目之一,更應該結合已有的學科特色,從多維度解析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目前,盡管專家學者們基于不同的視角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相關概念、不同學段的研究對象、構成體系等展開研究,但我國對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與國外的研究成果還有較大的差距,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進一步促進我國的教育改革與提升。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給與更多相關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鼓勵該領域的科研者和領軍人物對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做更深層次的分析研究;另一方面,要善于借鑒其他學科領域的研究視角,及時了解學科前沿和動態,為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參考與實踐依據。
參考文獻
[1]肖紫儀,熊文,王輝.辨誤與厘正:體育素養、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在我國學校體育的引入與應用審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6):93-100.
[2]馬肇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立論基礎及體系初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6(4):133-136.
[3]金成吉,葛鵬,王世杰.我國足球教學研究熱點與發展動態的可視化分析[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2018,5(3):42-47.
[4]王安捷.1995-2019年我國體能訓練科研文獻可視化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2020.
[5]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基二﹝2014﹞4號,2014.
[6]黃艷艷,唐寧瀟,李占剛,等.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綜述:基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J].青少年體育,2021,97(5):128-130.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8][美]華勒斯坦,等.學科·知識權力[M].劉健芝,等譯.北京:北京三聯書店,1999:13.
[9]姜勇,王梓喬.對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內涵特征與構成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6,3(10):39-43.
[10]于素梅.中國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建構[J].體育學刊,2017,24(4):5-9.
[11]李有強,趙珊,唐麗燕,等.體育與健康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大任務教學理論闡釋與實施路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1):40-48.
[12]李光,孫愛華.SPOC課程教學模式在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育中的應用:以健身瑜伽為例[J].惠州學院學報,2021,41(6):104-110.
[13]仲啟豐.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體育“SPOC+翻轉課堂”研究[J].體育科技,2021,42(4):111-113.
[14]鐘文娟.基于普賴斯定律與綜合指數法的核心作者測評:以《圖書館建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57-60.
[15]廖錦群.專業認證背景下云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調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2.
[16]劉一材,唐寧瀟.基于知識圖譜的我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現狀分析[J].青少年體育,2021,102(10):120-123.
[17]劉世磊,黃彥軍.學科核心素養視野下中小學體操教學改革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21,38(2):252-256.
[18]程傳銀.發展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論解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9,3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