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教學模式順應新時代需求,需進行模式上的創新、改革。體育作為貫穿整個學業生涯的課程,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可相較于其他課程而言,體育教育的創新、改革一直是難以進行。在新課標的全面發展要求下,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應需求而產生。以傳統教學方式為基礎,與互聯網技術協同進行教學模式上的創新,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體育教學的效率。基于此,文章以混合模式教學為切入點,分析新模式教學在教育上的應用及現狀,探索其在體育課程中的發展方向,旨在為今后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體育教學;混合模式;改革創新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各行各業也將互聯網為發展基礎,依托互聯網的各種優勢,加快行業發展速度。同樣,在時代需求的背景下,人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也在不同程度地提高,教育模式的改革受到了相應的重視,新的教學模式依托互聯網進行模式上的創新,人們早已通過線上這種新模式進行學習,從中獲得知識,新模式的發展也非常迅速。由于傳統體育教學方式和體育課程特性的影響,體育教育方面的創新難度較大,人們對于體育教育的創新效果不佳或者創新方式難以進行,但是體育教育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卻有著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鑒于此,體育教育在互聯網視域下進行混合式體育教學的創新,在體育教學和課程內容上進行改革,通過新的資源整合、不同的教學模式運用,以達到時代發展的新目標[1]。
1 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概述
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在互聯網大時代的背景下,運用互聯網技術,借助線上信息共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新舊教學模式優點相結合,缺點相互彌補,實現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和教學活動多樣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以達到鞏固理論基礎,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
在互聯網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的需求,采取線上教學模式,既保證了教學的時效性,同時打破了地域的隔閡,使課堂得到延伸,彌補了傳統教育模式空間上的不足。該模式為動態化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核心,通過老師的領導以及實際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之中,老師可了解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現狀以及不同的需求。通過信息化的方式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能動性,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潛能。通過對體育教學模式上的創新,采取混合式的教育方式,能大大提高體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和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整體技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同時,這種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還可以通過主動的探索,結合師生的特點因地制宜地調整教學模式。通過混合式教學的模式特征,運用其模式的相應技巧,能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價值,更好地完成課程內容,提高實踐能力[2]。圖1所示為“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可以以該模式為借鑒。
2 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應用現狀
2.1 線上教學片面體現
就目前情況而言,大部分的體育老師都是通過專業化、統一化的培訓,所受的培訓也多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再加上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中所產生的實際作用都是單一化、程序化。在現階段,這種傳統的教育模式就段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創新,需要運用新型的教學模式。但教師傳統化的教學已成為習慣,在運用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時產生了許多的困難,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發揮新模式應有的作用。比如,在進行混合式教育模式時,老師在線上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時,只是單純地播放相關知識的視頻或者講解相關動作要領,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程度與疑問不能及時向老師反映,教師與同學沒有互動。即使在線下實際的教學中,老師與同學間也沒有互動及相應的反饋,這種單向的輸出教學讓同學們被動地接受,形成被動地學習。混合式教學方式在線上教學時缺乏課堂上的互動會造成不利的影響,需要對其及時優化,以提升線上教學的質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全面發展[3]。
2.2 教學方式應用片面
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幾乎影響了所有的行業,對教育界也不例外。現階段,體育運用互聯網建立創新模式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老師與傳統教學模式相融合,并且進行相應的探索,可是在實際應用到教學中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初衷有所出入,通常教師在使用這種新模式時只是進行簡單的機械式融合,將傳統教學方式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拼湊,其實為兩種模式獨立使用,線上線下沒有進行相應的連接,這會導致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的傳授都會受到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于該課程的興趣,在今后的課程教學中也會增加相應的阻力[4]。針對現階段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狀況及諸多不足,應該盡快將傳統模式與混合式教學模式相融合,讓傳統模式積極向線上教學方向靠攏,豐富教學內容,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短板,開展教學新思路,為體育教學帶來另一種學習方式,增加體育教學的新鮮感,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2.3 互聯網技術應用低效
如今,互聯網技術已經深入到教育領域,可在互聯網技術應用方面,課程教學存在效率低的問題。由于教師在教學時,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夠完全或者對該模式存在理解上的誤差、片面,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接受有所匱乏,同時學校的教育設備更新慢、設施老舊,混合式教學模式不能有效發揮網絡技術的作用,其優勢也得不到有效利用。諸多原因讓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運用時效率低,學生學習產生困難。如何有效發揮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將其深入應用到體育教學中,應該積極、客觀地探索,深入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讓互聯網教學內容與體育課程內容相融合,形成統一,通過合理的知識整理,有效的實踐應用,將混合式教學模式靈活地施展到教學中,提高教學質量,完善學生綜合素質發展[5]。
2.4 對傳統教學的沖擊
傳統教學生態的影響深植根于傳統的教育認知之中。學校是實施教育教學的必要載體,而所有的教學活動的現實只能基于學校實體,使傳統教育模式的應用無法保持其主導地位。一些教育平臺的實踐不僅取得了較為客觀的教學效果,也證明了在線教學服務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活動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時空,而是虛擬與現實、在線與離線教育的結合。同時,教學生態也隨著教學模式的變化而變化。傳統教學的可用性已經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整合而發生了變化。體育教育知識、技能和經驗可以通過網絡渠道獲得。促進體育活動的時空更加開放,體育課程逐漸融入課堂。由于教學環境的變化,教學生態中的其他因素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如體育教育知識內容豐富、知識獲取渠道多樣化、師生面對面互動、生活互動并存等[6]。
3 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應用思路分析
體育教育相較于其他課程存在差異性和特殊性,其他課程的教學模式在體育教學方面并不能生搬硬套,需要一種只適用于體育教學的新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契合時代發展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教育領域的關注,并且在此基礎上積極探索,獲得了相應的成果。但在現階段,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表現并不理想,為了積極響應教育改革的號召,滿足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需要對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新思路和策略發展。
3.1 建設線上體育教學平臺
建設線上教育需要對體育教學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整理,把握學習的核心內容,制定教學的最終目標,采用分層次的課程內容梳理,由簡單到困難、由單一到復雜的方式進行逐層遞增,講解相應知識點,分解體育動作,讓學生學習時能更好地接受[7]。同時,還需要詢問學生學習狀態,接收學生所反饋的信息并且進行解決,在教學時打造差異化學習方式,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調整,制定出適合該學生學習的模式,以此讓老師與學生增加互動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還可采用新的課堂模式,例如實踐學習,翻轉課堂等模式,這能夠有效地降低課程內容的難度,讓教學更為輕松和效率化,老師與學生的溝通也會相應增加,互動性也有所提升,從而推動課程進度,提升教學質量。在建設線上教育平臺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相應的反饋,豐富平臺的功能,提升平臺的教學效率,滿足教學的各種需求。同時,可以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讓學生鞏固課程內容的同時,了解課程之外的知識,例如一些特殊運動項目的動作解析,標準化教學等。還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錄制視頻,將視頻上傳,增加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讓學生更方便學習。在線上教育平臺還需有作業布置與檢查功能,能對學生進行在線的檢查與講解,更清楚地了解學生狀態,增加互動性[8]。趣味英語教育的平臺就可以對其進行線上學習的教學(圖2)。
3.2 混合式體育教學模式應用策略
3.2.1 課程階段
(1)課前準備
在老師對課程內容調整、整理之后,在課前也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準備,可以提前上傳課件,對一些體育動作進行分析與講解,還可以準備相應的視頻內容。同時,還需向學生發布預習的要求,讓學生提前進行自主的學習。在視頻內容中教師還可以將內容與實際相結合,在對應的課程視頻中加入實際的動作,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內容,增加其印象。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加入CBA的官方籃球運動比賽,了解籃球比賽的規則,打球時的技巧等;足球課時,教師可以加入世界杯等浩大的比賽,讓學生進入足球比賽的氛圍,提高學習興趣,同時了解足球運動的技巧,步伐等。對于混合式教學模式,還需合理地安排教學的時間分配,符合教學內容的線上線下比例調整。合理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的效率,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對于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促進作用,也為之后的開展準備了相應的基礎[9]。教學內容的整體體現與目標如圖3。
(2)教學環節
教學的時間是有限制的,而體育教學的課程內容相較于其他課程時間限制更嚴格。每一個體育動作都需要進行拆解,體力上的影響會讓學生感到乏力,在確保課程內容的完成與效果的前提下,應該合理把控時間,同時還需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能動性。對于混合式教育模式合理地運用能夠有效地完成上述目標,在此模式教學下,教師能夠方便、快捷地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學習內容,改進教學模式,針對其問題進行知識的講解拆分,以確保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解決學生問題,減少學生學習壓力,今后能更好地學習。在教學中,老師還能夠加入相應的設備,通過設備的融合有效減小教學難度、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內容,使體育課程的教學有著良好的效果。
(3)課后階段
在課后階段,老師可以應用混合式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每位學生的情況了解,可以提供相應的學習方案,為學生的不足提供適合該學生學習狀態的資料輔助,在必要的環節還可以采取針對性的輔導。為確保能有效地接受與傳達,老師可以運用文件的方式進行傳送,方便學生存儲,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多次觀看的需求,讓學生能有效掌握知識重點,鞏固課程內容,增強學習能力。此外,還可以建立相應的學習小組,讓同學間的優缺點進行對應的互補,相互交流學習的技巧與收獲,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同學間的互動性,還能增加同學之間的友誼,鍛煉互幫互助的優秀品格,同時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進一步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3.3 教學理念轉變
互聯網與體育教育融合,促使學生過去有限的學習空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放大。 無論是學校教室或者自習室,是自由活動的區域,還是學生的家中房間,都可以成為學生相應的學習場所,只要能夠連接網絡,學生就可以學習和鍛煉。這種學習模式正在逐步取代過去單一的傳統的教學空間方式。由于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地域的影響和時間的限制,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豐富。所以我們應該轉變對學生的理念,并不是只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地方。由于受到傳統學習的影響,學生在校外的學習程度不高,這不利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老師應該積極宣傳新的理念,讓學生更好地學習[10]。
3.4 教學的信息共享化
教育信息的共享化已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大趨勢,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體育教育教學變得更加容易、便捷。無論是學生對于學習資料的獲取,還是老師對于教學資源索取,都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的信息共享進行有效地開展,還可以進行相應的知識拓展。標準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促進了體育教學的靈活性和易用性。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動作技術視覺呈現,學生可以根據情況放慢和回放技術動作,幫助學生更詳細地掌握動作的講解以及拆解。此外,教學內容形式更加多樣化,包括圖表、文件、視頻等,提升教學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幫助教師減輕工作負擔,也相應提高教學質量。
3.5 完善平臺教育
互聯網已成為發展中不可替代的一環,也是保證體育教育與現代教育發展接軌的關鍵。體育教育平臺建設需要根據高校體育教育現狀和需求,合理設置多元化的平臺模塊(包括教學管理、學生的反饋管理、活動管理等模塊),應具有在線學習、運動俱樂部管理、體能測試和相應的運動信息查詢、場地預訂等功能。依托互聯網平臺,構建學生的興趣愛好選課、老師的因地制宜教學、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應評價一體化的教學體系,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學管理遲滯、不重視的狀態。同時,借助互聯網平臺的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應用,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傳統教學與新教學模式相融合教學的優勢,確保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的效率得到提升。此外,互聯網平臺納入課程管理,實現對學生課外學習和鍛煉的遠程指導和監督,促進課內外體育教學的一體化。此外,互聯網平臺也是師生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和載體,實現了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學生相應的反饋,豐富了平臺的功能,滿足教學的各種需求,提升平臺的教學效率。
3.6 對于教師的轉變
鑒于傳統教育的方式,在混合式教育模式實施前,根據相應的互聯網的調查,對參考班和實驗班的體育教師進行了訪談[11]。多數教師表示,當前體育教學仍存在著教學完成率、知識更新、學生參與度等方面的壓力。其中,學生參與和知識更新的壓力指數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教學觀念和手段滯后,以及年齡的影響,大多數體育教師難以及時更新知識。在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課程內容教學后,實驗班的教學壓力明顯低于參考班。本文分析了教學模式的改革所帶來的深厚影響。雖然教學模式的改革需要在備課階段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大減輕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壓力。因此,從整體上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通過實施“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改變了教師以往的教學主動輸出者地位,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向導,促進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
4 結語
綜上所述,順應新時代新發展的方向,教學模式在不斷創新、改革,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靈活地運用到了體育教育中。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能有效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在綜合素質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該模式減少了教學的難度,增加了教學內容的豐富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還為今后的創新、改革起到了借鑒作用,為開發新模式提供了思路,推進了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新模式的推行也為今后教學開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莫瓊瑤.巧用終端 "助力教學:以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體育線上教學為例[J].體育教學,2021,41(5):29-31.
[2]朱海濤,程亮亮.“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智慧體育教學的創新研究[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03-107.
[3]孫永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支撐環境與優化策略研究[J].海峽科學,2021(5):58-61.
[4]李煥春,段銳.移動互聯網健康管理視域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實驗教學設計探索[J].體育學刊,2021,28(3):99-105.
[5]林進清.“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方法探析[J].山西青年,2021(8):93-94.
[6]李志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方法[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8):88-89.
[7]彭昕童.“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8):101-102.
[8]周之昊,歐陽志萍,胡蓉,等.“互聯網+”教學多元融合型大學體育教學模式構建[J].中阿科技論壇(中英文),2021(4):159-161.
[9]王美.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體育教學改革的創新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1,42(7):242.
[10]曹啟文.“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創新與探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4):249-250.
[11]潘佳.論“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9):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