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水土流失;現狀;防治對策;密云水庫;密云區
[摘 要] 密云水庫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其安全運行事關北京城鄉供水安全、城市平穩運行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密云區密云水庫流域(簡稱“區水庫流域”)面積為1 404.55 km2,水土流失是其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2022年水土流失面積為262.39 km2,占區水庫流域面積的18.68%,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15°的林地,其面積為208.94 km2。造成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為陡坡地形,人為因素主要為人為活動造成的地表擾動。為有效防治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需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土保持監測評價,以及完善水土保持設施管護機制,在全面推動流域內水土保持高質發展的同時,助力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中圖分類號] S157" [文獻標識碼] C" DOI:10.3969/j.issn.1000-0941.2024.12.024
[引用格式] 王奮忠.密云區密云水庫流域水土流失現狀及防治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24(12):87-89.
密云水庫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其安全運行事關城鄉供水安全、城市平穩運行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保障首都水源安全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1]。2020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中強調:繼續守護好密云水庫,為建設美麗北京作出新的貢獻。受復雜地形地貌及人為生產活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密云水庫流域水土流失分布較為廣泛,給水庫水質保護工作帶來挑戰。筆者基于密云區密云水庫流域(以下簡稱“區水庫流域”)概況及水土流失現狀,分析了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治對策,以期為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預防和綜合治理提供參考。
1 流域概況
密云水庫位于北京市密云區北13 km處的燕山山脈,其流域涉及北京市的延慶區、懷柔區、密云區和河北省的張家口市、承德市等區域,其中分布在密云區的流域面積為1 404.55 km2,占密云區土地總面積的63%。區水庫流域位于暖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均降水量60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現,期間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85%。土壤以砂壤質褐土為主,土層較薄且涵蓄水分能力較差,遇降雨時易造成水土流失和洪澇災害。植被有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人工林以側柏和油松為主,植被覆蓋率為75.30%。
2 水土流失現狀
水土流失是區水庫流域突出的環境問題之一,土壤侵蝕以輕度水力侵蝕為主。根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數據,2022年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262.39 km2,占流域面積的18.68%。其中,輕度侵蝕面積259.95 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9.07%;中度侵蝕面積2.32 km2,占0.88%;強烈侵蝕面積0.12 km2,占0.05%;無極強烈、劇烈侵蝕面積。
1)從土地利用類型來看,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主要發生在林地,面積為216.96 km2,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82.69%,其中灌木林地水土流失最嚴重,面積為153.08 km2;其次發生在耕地、園地、建筑用地和草地,水土流失面積共計45.43 km2,耕地中的旱地水土流失較嚴重,面積為19.06 km2;其余的零星分布在其他地類。
2)從水土流失強度來看,輕度侵蝕主要發生在林地、耕地和園地;中度侵蝕主要發生在植被覆蓋度較低的裸巖、灌木林地及人為擾動用地,主要分布在坡耕地、陡坡經濟林地及生產建設項目擾動區域;強烈侵蝕主要發生在采礦區,主要分布在建昌鐵礦、放馬峪鐵礦等未實施生態修復治理的區域。
3)從水土流失行政區域分布情況來看,石城、馮家峪、新城子、不老屯、太師屯5個鎮水土流失面積相對較大,均超過30 km2。
4)從水土流失分布的小流域來看,水土流失涉及干峪溝、破城子、西白蓮峪等17條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共計76.05 km2。
3 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
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可分為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根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報告數據分析,造成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為陡坡地形,人為因素主要為人為活動造成的地表擾動。
1)陡坡地形為水土流失提供了動力條件。在降水條件下,陡坡地形易產生地表徑流,而地表徑流會對地表產生沖刷作用,坡度越陡,徑流沖刷作用越大,水土流失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分析動態監測報告中林地水土流失數據,發現坡度>25°林地水土流失面積為163.65 km2,坡度>15°~25°林地水土流失面積為45.29 km2,兩者合計占林地水土流失總面積的96.30%,具體分布情況見圖1。
2)人為活動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發生。根據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報告,區域內輕度侵蝕除了石城鎮、馮家峪鎮、新城子鎮等的山區裸巖和極陡坡為自然因素引起的,其余區域均與人為活動密切相關,如分布于大城子鎮、北莊鎮、高嶺鎮、不老屯鎮的坡地經濟林尤其是板栗林的生產經營活動,新城子鎮、北莊鎮的坡地果園的生產經營活動。區水庫流域內中度及強烈侵蝕主要由人為活動所致,主要包括坡耕地種植、陡坡經濟林生產經營、生產建設項目開挖擾動等。由此可見,人為生產建設活動持續不斷擾動地表,不同程度地改變了原地表狀態,加劇了水土流失的發生。
4 治理思路
區水庫流域應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的鄉親們的回信精神,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以人為本、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治理與管理,積極踐行用生態的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強化生態空間管控,完善監測評估與監督管理機制,科學系統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進一步提升區水庫流域水土保持率,實現水土流失面積和強度“雙下降”。
5 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為科學有序推進區水庫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密云區制定出臺的《密云區“十四五”時期水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保持規劃》中,明確要求到2025年密云水庫上游水土保持率達到85%以上,生態清潔小流域達標率達到80%,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實現全覆蓋。為完成規劃指標,需多管齊下,因地制宜采取有效對策,管控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
5.1 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1)科學開展營林造林。持續通過森林健康經營和國家重點公益林撫育等方式開展營林造林,堅持以水的承載力合理配置樹種和栽植密度,種植抗病蟲害能力強、能適應復雜立地條件、水土保持功能強的鄉土樹種,加強造林綠化施工管理,提高輕度侵蝕區域灌木林地、有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和水源涵養能力。
2)推進坡地經濟林地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推進坡地經濟林地尤其是板栗林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將密云水庫一級保護區3 773.33 hm2經濟林進行土地流轉,并納入退耕還林后續政策進行管理;推廣樹枝樹盤、賓格網擋墻、鋪設地布等措施,加大對坡地經濟林地表土保護力度;通過政策補貼,鼓勵群眾采購農機具進行人工除草,保根留茬,減少地表擾動和除草劑的使用;推廣使用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生物防治技術,普及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技術,降低面源污染。
3)推進陡坡耕地還林還草。對區水庫流域內零星存在的坡度25°以上坡耕地實施生態退耕,增加地表植被覆蓋度,以提高此地類的生態韌性和水源涵養能力;對區水庫流域坡度25°以下非基本農田坡耕地,采取農戶自愿的原則,給予一定的政策補貼,調整種植結構,保護水源。
4)持續推進區水庫流域內礦山地質環境生態修復治理工作。對區水庫流域內放馬峪、建昌、云冶3座鐵礦的大型礦山開采區、尾礦庫區、棄土場區等生態脆弱區、水土流失易發區實施生態修復,降低土壤侵蝕強度,提升生態景觀效果,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同時加強礦區環境監測和安全評估。
5)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統籌區水庫流域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保護與綜合治理要求,構建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防線,按照保護修復、鞏固提升和系統治理等不同治理方向細化、深化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應用,進一步提升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標準和質量。
6)強化肥料、農藥施用精細化管理。制定肥料、農藥施用標準和指導手冊,重點監測分析潮河、白河等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流經鎮化肥施用情況;制定化肥施用減量方案,推廣測土配方精準施肥、綠色防控、地膜覆蓋等技術措施,推進化肥減量和高效使用;優先引導河道管理范圍內現狀耕地、園地進行綠色生態種植,采取植被過濾帶等措施,降低農業面源污染。
5.2 加強水土保持監督管理
1)嚴格落實水生態空間管控,逐步退出河道非生態占地,分類處置不符合水生態空間管控要求的已建設施,進一步推進河道、水面、水庫管理范圍內障礙物的清退;落實河道管理范圍勘界定標,拆除騰退河道主流區內違法違規建筑;優化調整水生態空間范圍內的基本農田和林地結構,改善水環境質量,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嚴控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行為。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采取遙感、現場檢查、“互聯網+監管”等方式加強生產建設項目監督檢查,對未批先建、未驗先投等重大違法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實現在建生產建設項目監管全覆蓋,嚴防生產建設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加強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監督管理,依法監督取土挖砂、私搭亂建、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影響水土保持設施正常運行的行為,確保生態清潔小流域持續發揮功效。
5.3 強化水土保持監測評價
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測監督管理,嚴格落實生產建設項目單位主體責任,減少人為擾動導致的水土流失;加強石匣、大關橋水土保持定位監測點的常規監測和生態清潔小流域的監測與評估,定期向社會發布水土保持公報和生態清潔小流域名錄。
5.4 完善生態清潔小流域管護機制
生態清潔小流域建成后,建設單位應按照“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及時將水土保持設施清單移交鎮政府或相關受益人,明確管護主體和責任,管護單位應做好運行維護記錄;建設單位和屬地政府需積極爭取市、區兩級財政支持,落實管護資金,確保水土保持設施發揮效益;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通過設置公益性崗位或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加強流域管護,鼓勵項目區群眾優先參與管護。
6 結束語
為有效管控區域內水土流失,完成《密云區“十四五”時期水生態保護修復與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區水庫流域除了多管齊下采取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監督管理、監測評估等措施,還需完善“兩市三區”聯防聯控合作機制,重視科技支撐和機制創新,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同時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廣大人民群眾水土保持意識,在全面推動流域內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助力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可暄,王冬梅,常國梁.北京市密云水庫上游小流域規劃建設思路探析[J].水利規劃與設計,2020(9):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