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是豐富紅色文化內涵,傳播紅色文化的時代任務,也是做好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現實所需。新時代的高校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面臨著網絡世界的誘惑,加上一些蓄意削減主流價值觀的青年亞文化正在以其更加隱蔽的方式快速傳播,這些新情況的出現,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學生如何在成長成才過程中在不斷開拓自身視野的同時,又時刻保持精神上的獨立性,不斷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提高斗爭能力和斗爭本領,是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所形成的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其獨特的價值,是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價值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紅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價值,在提升高校大學生思想認知的同時也可以不斷地充實和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傳承紅色基因,塑造其高尚人格,進而擺脫精致利己主義思想的桎梏,涵養高尚的個人品德,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一)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清醒劑,忘記歷史就等于背叛。”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血與火的斗爭中創造出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它指引中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實現了人民解放并以昂揚的姿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正確經驗總結。高校是人才培育的搖籃,應當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其立德樹人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應借助紅色文化資源的強大能量,為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豐厚滋養。對于高校大學生而言,學習和傳承好紅色文化,不僅是我國高校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更是我國高校大學生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資源。紅色文化承載著革命先輩們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那些英勇無畏的斗爭故事、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激勵著當代高校青年學子砥礪奮進、奮勇向前,不斷滋養高校青年學子的精神世界、豐富其精神內核,進而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紅色薪火代代相傳。
(二)塑造高尚人格,涵養個人品德
高校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如何涵養自身的高尚品德,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人生課題,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選項。在風云激蕩的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譜寫出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一個個中國血肉之軀在血與火的淬煉中、生與死的考驗中鍛造出了一個個不屈的靈魂,書寫出了一曲曲戰天斗地的英雄戰歌,他們中很多人甚至不惜用個人生命捍衛自己的人生信仰,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矗立起了中國精神的高地。是他們用錚錚鐵骨支撐起了民族的脊梁,用血性書寫了苦難與輝煌,用傳奇展現了中國人民不可戰勝的形象。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目標,無數中國仁人志士在此過程中不計個人得失前仆后繼,上下求索,為我國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創造出來了感天動地的紅色文化。高校大學生認真學習紅色文化,能真切感受到這一勝利來之不易,不斷激發內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他們在紅色文化的滋養下塑造出高尚個人人格,涵養高尚個人品德,擺脫利己主義的桎梏,樹立崇高的價值追求,練就過硬的本領,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三)厚植愛國情懷,激發報國熱情
高校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后備力量,紅色文化作為中國革命歷史的精神瑰寶,蘊藏著深厚的愛國情感與革命精神,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深化高校青年學子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一方面高校大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紅色文化,了解并明白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一路走來的篳路藍縷,堅定理想信念,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從而激發自身的報國熱情,把愛國情、強國志自覺融入到報國行的個人奮斗中去,用實際行動肩負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二、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困境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質增效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高校實際的育人實踐中,面臨著許多的現實挑戰和困境。這些挑戰和困境不僅影響了紅色文化育人價值的充分發揮,也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深入研究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分析其產生的根源,探索有效的解決路徑,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就目前而言,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主動性作用發揮不充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夠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部分高校因人力財力物力等方面受限,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夠。一方面,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梳理工作不夠完善,導致許多珍貴的紅色文化素材未能系統地納入教育體系。另一方面,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多局限于傳統的課堂講授,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
(二)對紅色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
在開發紅色文化資源過程中,更多時候過于注重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經濟效益,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紅色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傳承。我國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各高校應結合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實際,組織全國各地紅色文化資源專家,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蘊含的深刻內涵,集中力量挖掘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日常生活中,讓各地方高校學生可以充分接受地方紅色文化的熏陶。高校在育人工作中,根據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和學生專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有機地把地方紅色資源融入學生成長成才的全過程,進而讓紅色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賦能,讓紅色文化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育人資源。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課程的深度不夠
近些年來高校把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的深度在不斷地加深,但在其他許多課程中,紅色文化的融入更多時候還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深入到課程的核心和精髓。部分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淺顯地涉及了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內容,沒有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剖析和解讀,不能達到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進而讓學生不能很好地去領悟其背后的精神內涵。同時部分課程在融入紅色文化的過程中,融入的方式也比較傳統單一,部分授課教師未能充分認識到紅色文化的育人功效的重要性及受自身能力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尚未充分利用當前各種新興的技術手段,采用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出來,一方面不能讓學生很好地深入理解其精神實質;另一方面也不能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實效。
(四)歷史虛無主義對紅色文化的蓄意消解
近些年來,歷史虛無主義花樣百出,蓄意消解紅色文化。這種錯誤思潮通過蓄意歪曲、抹黑甚至否定歷史事實,試圖破壞紅色文化在高校大學生心中的地位和價值。它以各種虛假的言論和誤導性的觀點,擾亂大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知,同時還打著各種幌子,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包裝成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在大學生生活學習中,加上大數據編制的信息牢籠,企圖想要以假亂真,迷惑高校大學生,致使部分高校大學生對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產生質疑,對我們黨帶領人民進行的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缺乏應有的認知和尊重,從而達到削弱他們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的目的,西方國家企圖想要用這種極其隱蔽的方式腐蝕我國的年輕一代,進而想實現其不費一兵一卒就達到對我國進行和平演變的真實圖謀。這不僅影響了部分大學生對歷史的正確認知,也給我們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帶來了挑戰。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
紅色文化作為我國革命、建設與改革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文化形態,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價值,是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獨特資源。但基于目前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不足,深入思考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不僅有助于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更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為高校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豐富的精神養分。
(一)融入高校課程教學,筑牢立德樹人主陣地
紅色文化資源是我們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積累的寶貴財富,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鮮活教材。高校是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必須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抓實紅色育人,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鑄魂育人的功效。各學科教師潛心問道,深入挖掘自身授課課程中的紅色文化元素,在落地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把紅色文化元素有機融入授課學科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課程教學中筑牢信仰之基,形成大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育人合力,努力打造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紅色文化育人樣板,彰顯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與魅力。
(二)融入學校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育人能力
教師是文化傳承的重要使者,他們在紅色文化方面的素養直接影響到紅色文化傳播的效果以及質量。加強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把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學校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的育人能力。堅持建設一支政治素質硬、業務能力強、育人水平高的教師隊伍,是讓紅色文化更好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因此,讓高校教師深入了解紅色文化,進一步增強他們自身對紅色文化的認識、理解和認同,而后他們才能更好地在自身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深度融入紅色文化,為紅色文化在高校大學生中傳播和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建設在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有利于高校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和高尚品格的形成。紅色資源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內容,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探索打造具有吸引力和親和力的校園文化環境,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施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精心謀劃布局,促進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深度融合,并在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堅持寓教于文、寓教于藝、寓教于樂的原則,把紅色文化資源運用新興的技術手段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和先進事跡跨越時空與新時代的高校學子在高校校園實現“相逢對話”,讓高校大學生在潤物無聲的校園紅色文化熏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培育出又紅又專的新時代中國青年。
(四)融入社會實踐活動,做到知行合一
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促進他們學用結合、知行合一的有效培育方式,高校應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研究與整合,不斷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高校教育中,社會實踐活動是培育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更是為大學生搭建起了一座通向知行合一的堅固橋梁。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融入紅色文化,能夠讓高校大學生深刻了解革命歷史和先輩們的英勇事跡,讓他們在接受革命精神洗禮的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讓高校大學生在實踐中汲取紅色文化的力量,提高他們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進而助推他們躬身實踐、知行合一。
總之,將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非凡。這不僅是對革命先輩們的緬懷,更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鮮活力量,助力高校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紅色文化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沃土里必將持續綻放光芒,指引新時代高校青年學子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勇毅前行。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岳瑾明,高培月.晉中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路徑探析[J].大學教育,2020(01):134-136.
[2]尚洪波,王剛.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三重邏輯[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102-110.
[3]李曉,叢景妤,王華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時代報告,2021,(12):114-115.
[5]王曉麗,姚蕾,劉友田.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以沂蒙紅色文化為例[J].安順學院學報,2024,26(03):60-64.
[6]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共產黨員,2021(13):4-8.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02).
[8]講好黨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N].人民日報,2021-06-10(13).
(作者簡介:胥城墻,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現代化;吳章偉,貴州健康職業學院,助教,法學碩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