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并且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因此,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班主任要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能提升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教師要將關愛融入班級管理,用榜樣改良班級氛圍,進而拓展教育路徑。教師還要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角色扮演能讓學生學會人際交往,通過文化建設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設計線上聯動能幫助學生調整情緒情感,組織戶外活動能幫助學生增強抗挫能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班級管理;中學班主任
班級管理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具體要求,采取適當的方法,為建構良好的班集體而進行的綜合性活動。班級管理的內容較多,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開展班級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品德,這些都屬于班級管理的內容。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學生在班級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將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級管理有機融合在一起。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采用心理學教育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全面發展的教育。它是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升自我認知的能力
教師要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級管理中起到了哪些作用,這樣才能在班級管理中合理運用,促進班級管理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心理因素,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這樣他們就能將這種能力用于班級自主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效率。
在學生自主管理班級之前,教師可以先開設“班干部培訓班”,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在該課程中,可以讓學生思考班干部的工作重點是什么,思考如何能協調好與同學的關系,探討如果在管理工作中遇到了問題,該如何處理。例如,有一名學生較為內向,他想到自己在擔當班干部后,與同學的交流可能存在問題。所以,該學生主動學習如何提升自己的互動交流能力。教師推薦該學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出擔當班干部后可能出現的問題,試著模擬與同伴交流的過程,進而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可以提升自我認知能力。這樣,他們能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生活環境,更好地發展個人優勢,解決心理困擾,提升學習效率。
(二)培養積極向上的心態
在班級生活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擾。如果缺乏積極向上的心態,很可能會被負面情緒所打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這樣,學生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便可以通過團隊競爭、相互扶持的方法,通過合作互助共同渡過難關。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一名學生擔任勞動委員。由于該學生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在大掃除時沒有做好準備工作,現場十分混亂,還出現了打翻水桶等突發狀況。該學生感到十分沮喪,不知道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教師要給予其安慰和鼓勵,并提醒其向同學求助,大家共同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師的鼓勵下,該學生讓同學暫停勞動,一起討論如何合理分工。終于在規定時間之前完成了大掃除。該學生也重新激發起了熱情。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學生認識到在班級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此時不要心慌,不要輕易放棄,要借助集體的力量,共同解決問題。這樣能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對班級管理起到促進作用。
(三)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
構筑良好的班級文化,這也是班級管理的重點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學生逐步形成了高雅的審美情趣,這樣,他們便可以將自己的獨創性想法用于班級文化建設中。
在組織學生建設班級文化角的時候,可以發現一部分學生喜歡包含暴力的動畫作品,他們將這部分作品的元素也融入文化角的建設中。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并沒有直接批評,而是采用共鳴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給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談談自己也曾經被類似的動畫作品所吸引。后來逐漸接觸到古詩詞、古典名著等作品后,注意力漸漸被吸引,體會到了它們的妙處。在教師的現身說法之下,這些學生也被感染,他們想要嘗試了解傳統文化。教師可以順勢組織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文化角建設活動。這樣便能讓學生通過活動逐步提升自己的審美品位。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助于營造和諧、積極的班級環境。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展現出自己的高雅情趣。
二、心理教育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的路徑
(一)將關愛融入班級管理
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進而更積極主動地配合班級管理。
例如,班級中有一些留守兒童。部分學生因為父母不在身邊,且自身性格內向,所以很少與同學溝通,也沒有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困擾,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例如,通過交流,可以發現某學生的困擾是自己說話帶有濃重的家鄉口音,他害怕因此而被同學嘲笑。針對此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集體活動“說說我的家鄉話”。這樣,該學生便有展示自己的才能的機會。該學生在活動中大放異彩,此后與同伴交流時,態度也更為積極。在教師的關愛下,學生消除了負面情緒,他們認識到在班級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困難,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融入班集體中,這樣才能構筑美好的學習環境。
(二)用榜樣改良班級氛圍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以優秀學生作為榜樣,號召其他同學學習。這樣能營造良好的班級管理氛圍,讓學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進而優化班級管理工作。
在自修課上,有一部分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嬉笑打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進去,設計“尋找班級中情緒穩定的同學”活動。在該活動中,學生可以看到,班級中有一些同學在他人吵鬧的時候,依然可以安靜地做作業。教師可以設計采訪活動,讓這些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如何穩定情緒,安靜學習。然后再號召其他學生模仿借鑒,學習這些榜樣。這樣便讓學生逐步穩定情緒,在自修課上安靜學習。利用榜樣效應,可以構筑相互扶持的班風。這樣,學生可以共同成長,減少負面情緒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三、利用班級活動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一)角色扮演,指導人際交往
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班級活動,這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仍然有一部分學生人際交往的水平不足,常常在互動交流中出現憤怒、頹喪、固執等負面心理。這樣便影響了他們的互動交流效果。為了幫助他們解決此問題,班主任可以組織他們參加到角色扮演的活動中,演繹各個角色的內心活動,思考釋放負面情緒會對同伴造成什么影響。此外,還要指導他們掌握人際交往的正確方法。在組織學生參加班級衛生清掃活動時,班主任可以發現學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產生分歧。如勞動項目分工不均,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了負面情緒,不愿意完成臟活累活;在勞動中因為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產生了矛盾;在尋求他人的幫助時,被拒絕了,情緒低落。班主任可以結合這些問題,組織學生參加角色扮演的活動,體會負面情緒會對他人造成什么傷害。如有一名學生發現,如果埋怨他人,則可能會引發對方情緒低落或引起對方憤怒的情緒。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會引發爭端。又如,一名學生發現,如果隨意破壞他人的勞動成果,可能會造成他人的不滿,影響同學之間的關系。在學生認識到這些后,班主任再讓他們演繹出正確的處理方法,看看怎樣解決問題。學生總結認為:在勞動時,勞動委員要盡量公平地分配工作。如果有同學不滿,要及時提出,而不要將不滿放在心中。在勞動中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果實,避免破壞他人的成果。同學之間要相互關愛,盡可能地幫助他人。
通過角色扮演,學生體會到了他人的內心感受,認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會影響人際交往的效果。這使他們在參與班級活動的時候思考如何控制情緒,與他人友善交往。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組織班級活動。
(二)文化建設,弘揚進取精神
文化建設活動也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班級文化建設指班級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所形成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在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始終處于斗志昂揚的精神狀態,要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班主任可以在組織文化建設活動的過程中采用競爭法、榜樣法、小組合作法,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讓他們以飽滿的心態,投入活動中。
黑板報是開展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之一。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行動,每個小組負責制作一期黑板報。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問題,面臨挫折,可能會出現負面情緒。班主任要采用各種方法,激發他們的進取精神。一是可以采用競爭法。這指的是,讓學生分小組競賽,由全班同學一起評選,每學期選出最優秀的黑板報,并選出最佳工作小組。這樣可以讓學生激發積極心理,以飽滿的姿態投入制作黑板報的工作中。二是采用榜樣法。可以用班級中的優秀同學作為榜樣,也可以選擇一些社會熱點人物作為榜樣,讓學生探討并學習他們身上的進取精神。然后讓學生反思自我,說說在制作黑板報的過程中,自己是否體現出了這種精神。三是小組合作法。這指的是讓小組成員形成良性競爭,相互鼓勵。當同伴出現退縮心理的時候,大家要一起為其鼓勁。有一名學生因為繪畫能力較差,所以不想參加制作黑板報的活動,認為自己會拖后腿。但是在同伴們的鼓勵下,他認識到自己可以從涂顏色開始做起,參與到活動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繪畫能力。班級文化建設包括教室布置等顯性文化建設和觀念文化、行為文化等隱性文化建設。班主任在各個方面都要激發學生的積極心理,這樣才能更好地建設班級文化,促使學生得到個性化發展。
(三)線上聯動,調適情緒情感
組織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溝通交流,并讓他們在此過程中調適情緒情感,這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設計微信群,讓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班主任可以用微信和他們溝通,幫助其調整情緒。還可以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設計成微課課件,發送給學生,讓更多同學可以參考借鑒,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
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發現,不少學生在與家長接觸的過程中,存在各種負面情緒,如抱怨家長不理解自己、對自己的管教過于嚴格等。為了給學生一個發泄情緒的平臺,同時也為了指導學生如何處理好親子關系,班主任在微信中開設了“情感咨詢頻道”,讓學生發送信息,說說自己遇到的具體問題。一名學生表示,自己喜歡漫畫,但是父母不理解自己,總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不如多做一些功課。他將自己的不滿情緒發送到網絡上。班主任可以借此機會,為他推薦一些調整情緒的方法。一是換位思考法。可以讓其想象自己是父母,思考父母為何會如此想,并平心靜氣地思考父母的想法對自己有沒有指導意義。然后再思考如何和父母溝通,讓父母能理解自己。二是自然調節法??梢宰寣W生走入大自然中,在欣賞花草樹木的過程中陶冶情操。這樣或許便能讓學生冷靜下來,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班主任發現該問題在班級中比較普遍,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的情況。這便可以設計相關的短視頻,發送到網絡上,讓其他同學也能借鑒參考。由于一部分學生性格比較內向,所以他們可能不愿意主動向班主任提起自己的心理問題。利用線上聯動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讓這部分學生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找到釋放情緒的窗口。
(四)戶外活動,增強抗挫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這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點之一。班主任可以在組織戶外活動的過程中,給學生制造一些“麻煩”,讓他們思考該如何調整心態,團結合作,解決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活動,能提升學生的抗挫能力,讓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投入后續的學習中。
在組織學生參加登山活動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各種困難。有的學生體力不足,所以爬到中途便氣喘吁吁,無法繼續下去;還有的同學沒有帶夠足夠的水和食物,中途感到饑腸轆轆或口干舌燥,也無法堅持下去;還有一些學生感到爬山很無聊,不想參與其中。面對學生不同的困擾,班主任采用了不同的引導法,對體力不支的同學,可以給他們講述英雄的故事,讓他們從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的故事中得到啟迪,思考該如何勇敢面對困難,堅持下去。對于缺乏食物和水的同學,可以鼓勵他們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相互之間協調幫助。這樣能讓學生逐步養成攻克難關的美好品德。還有的學生感到很無聊,可以鼓勵他們用吟誦登山主題古詩詞、哼唱歌曲等方法消除疲乏的情緒。這樣便能讓登山活動變得有趣起來,學生也能消除困擾,積極面對問題。在登山活動結束后,班主任還可以鼓勵學生互動交流,說說這次活動給了自己什么啟迪,是否有助于自己增強抗挫心理。如有一名學生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我發現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我明明已經很累,感覺走不動了。但是在聽了紅軍戰士的故事后,還是得到了鼓舞,勇敢堅持了下去?!蓖ㄟ^戶外活動,學生認識到困難是暫時的,只要能積極應對,便能找到戰勝困難的方法。這樣便通過活動,提升了他們的抗挫能力。
在中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班級管理的方方面面。這樣能明確班主任工作目標,優化管理機制,將班級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方蘭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雙維推進工作策略探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1).
[2]許凌燕.積極心理學理念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學周刊,2024(5).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