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為例,深入探討了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伴奏中的應用實踐。通過對戲曲音樂元素特點與價值的分析,闡述了這些元素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的具體應用,包括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方面。同時,對應用效果進行了詳細分析,指出其在增強舞蹈文化內涵、豐富藝術表現力、提升融合度以及促進風格創新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最后,對應用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及未來發展進行了總結與展望。
【關鍵詞】中國戲曲" 中國古典舞" 鋼琴伴奏藝術" 音樂美學
中圖分類號:J70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18-0062-06
戲曲音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獨特的藝術魅力。將戲曲音樂元素融入舞蹈伴奏,可以為舞蹈賦予豐富的文化內涵,極大提升舞蹈的藝術表現力。中國古典舞身韻課作為培養舞者身體韻律和表現力的關鍵課程,其鋼琴伴奏音樂在融合戲曲音樂元素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以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為具體案例,深入剖析了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伴奏中的應用實踐。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戲曲音樂元素的應用實踐
(一)旋律的運用
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有時會直接引用經典的戲曲旋律。例如,在表現古典舞中優雅、含蓄的情感時,可能會引用京劇《貴妃醉酒》中的一段旋律。通過鋼琴的細膩演奏,將戲曲旋律的韻味和美感充分展現出來,為舞蹈營造出古典、高雅的氛圍,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古代宮廷的情境之中。
為了更好地適應舞蹈的需求,鋼琴伴奏音樂也會對戲曲旋律進行改編和創新。例如,鋼琴伴奏中,可以直接引用《梨花頌》這首改編自京劇《大唐貴妃》的經典旋律選段。這段音樂形象高貴、典雅、雍容大方。為了滿足舞蹈編排的需要,對戲曲旋律進行了簡化或重新編排,以使其更貼合舞蹈的節奏和韻律。同時,在旋律中融入現代音樂的元素,如和聲、節奏的變化等,使音樂既保留戲曲特色又兼具現代感和時尚感,從而吸引更多年輕觀眾對傳統藝術的關注。
(二)節奏的運用
戲曲音樂中常借鑒戲曲節奏型。其節奏型豐富多樣,如板眼、鑼鼓經等。在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會借鑒這些節奏型來增強音樂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例如,在表現舞蹈中的快速動作或激烈情感時,可以運用快板的節奏型,通過鋼琴的快速觸鍵、不踩踏板,以及左手重音的彈奏,營造出緊張、熱烈的氛圍,賦予舞蹈動作敏捷、豪放的特點。
為了使舞蹈伴奏音樂更加生動有趣,鋼琴伴奏會在借鑒戲曲節奏型的基礎上進行變化和創新。比如,通過改變節奏的強弱規律、調整節拍的重音位置等,使節奏富有變化和層次感。同時,將不同的節奏型進行組合和拼接,能夠創造出獨特的節奏效果,為舞蹈表演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舞者能夠更好地展現舞蹈的魅力。
(三)和聲的運用
鋼琴伴奏音樂可模仿戲曲和聲效果。盡管傳統戲曲音樂的和聲觀念相對簡單,但通過不同樂器的組合演奏,形成了獨特的和聲效果。在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會模仿戲曲和聲的效果,借助鋼琴的演奏技巧和音色選擇,模擬弦樂、管樂的和聲效果,營造出類似戲曲樂隊的和聲氛圍,使音樂更加豐富和飽滿,為舞蹈提供更堅實的音樂支撐。
為適應現代音樂的發展和舞蹈表演的需要,鋼琴伴奏音樂在和聲方面也進行了創新和發展——運用現代和聲理論和技巧,為戲曲音樂元素加入更豐富、復雜的和聲,增強了音樂的立體感和層次感。同時,注重和聲與旋律、節奏的協調配合,使音樂整體更加和諧統一,為舞蹈表演創造出更完美的音樂環境。
(四)音色的運用
戲曲音樂中融入了戲曲樂器的模仿音色。它使用了多種樂器,每種樂器都有獨特的音色和表現力。在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會通過鋼琴的演奏技巧和音色調整,來模仿一些戲曲樂器的音色。例如,運用鋼琴的高音區和明亮的音色,模仿京胡的高亢音色;利用鋼琴的低音區和渾厚的音色,模仿二胡的深沉音色。
除了模仿戲曲樂器音色外,鋼琴伴奏音樂還會通過特殊的演奏技巧和音效處理,創造出獨特的音色效果。例如,在鋼琴上使用刮奏、顫音等技巧,通過運用震音(見譜例1)營造出類似戲曲表演中的音效;通過調整鋼琴的踏板和音量,創造出不同的音色層次和變化。這些獨特的音色效果為舞蹈表演增添了豐富的色彩和氛圍,使舞蹈更具表現力和感染力。
譜例1:身段組合
二、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伴奏中應用效果分析
(一)增強舞蹈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
戲曲音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卓越的藝術價值。它 宛如一部生動的歷史畫卷,展現著中華民族千百年的風土人情、社會變遷以及人們的精神追求。將戲曲音樂元素融入舞蹈伴奏中,猶如為舞蹈作品披上了一層華麗的文化錦袍,使其蘊含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內涵得以深度拓展。
當觀眾欣賞融入戲曲音樂元素的舞蹈時,他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舞蹈動作所呈現的視覺美感,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戲曲音樂中那獨特的唱腔、韻味十足的旋律以及豐富多樣的演奏樂器,都仿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傳遞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觀眾在欣賞舞蹈的過程中,不自覺地沉浸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之中,進而對民族文化產生更為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種認同感和自豪感,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敬仰,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內在動力。它促使觀眾更加積極地去了解和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讓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例如,在一些以中國古代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舞蹈作品中,伴奏音樂采用了京劇的音樂元素(見譜例2)。京劇那獨特的西皮、二黃唱腔,以及鑼鼓等樂器的伴奏,為舞蹈營造出了濃厚的歷史氛圍。觀眾在欣賞舞蹈時,仿佛能夠看到古代宮廷的繁華景象、將士們的英勇征戰以及百姓們的生活百態。這種文化內涵的融入,使得舞蹈作品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次對歷史文化的深刻體驗。它讓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也對中國古代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
譜例2:穿手組合
(二)豐富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和情感感染力
戲曲音樂元素以其獨特的魅力,為舞蹈創作和表演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天地、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可能性。戲曲音樂猶如一座寶庫,其中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元素各具特色,它們猶如五彩斑斕的寶石,為舞蹈作品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通過巧妙運用戲曲音樂的旋律,舞蹈作品能夠更生動地刻畫人物的情感和內心世界。戲曲音樂中的旋律往往具有極高的表現力,其婉轉悠揚的旋律如同潺潺流水,能夠使舞蹈動作更加柔和、優美,展現出人物的柔情和細膩情感。舞者在這樣的旋律中翩翩起舞,仿佛化身為一位深情的女子,用輕盈的舞姿訴說著內心的柔情與思念。在一些表現愛情主題的舞蹈中,采用了越劇的旋律元素、優美婉轉的唱腔和細膩的曲調,為舞蹈營造出了浪漫而深情的氛圍。隨著旋律的跌宕起伏,舞者的動作也隨之變化,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姿態都充滿了愛意和柔情,使觀眾深深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與純真。
激昂的節奏和強烈的戲劇性則是戲曲音樂的另一大特色。這些元素能夠使舞蹈動作更有力、更奔放,展現出人物的激情和堅定信念。當戲曲音樂中的鑼鼓聲響起,那強烈的節奏仿佛能夠激發舞者內心的力量,使他們的舞蹈動作充滿了爆發力和張力。舞者在這樣的節奏中跳躍、旋轉,用剛勁有力的動作展現出人物的英勇無畏和堅定決心。例如,在一些表現戰爭場面或英雄人物的舞蹈中,運用了京劇的武場音樂元素。那激烈的鑼鼓節奏和高亢的旋律,為舞蹈營造出了緊張激烈的戰斗氛圍。舞者們通過有力的舞蹈動作,展現出戰士們的英勇奮戰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讓觀眾仿佛置身于戰場之中,感受到了英雄們的豪情壯志和堅定信念。
此外,戲曲音樂中的和聲和音色也為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增添了獨特的色彩。和聲的運用能夠豐富音樂的層次感,使舞蹈伴奏更加飽滿和立體。不同的和聲組合能夠營造出不同的情感氛圍,為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戲曲音樂中豐富多樣的音色,如二胡的悠揚、琵琶的清脆、嗩吶的高亢等,更是為舞蹈增添了獨特的韻味。這些音色與舞蹈動作相互呼應,共同塑造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極大地增強了舞蹈的藝術表現力和情感感染力。
(三)提升舞蹈與音樂的融合度和協調性
戲曲音樂與舞蹈表演自古以來就有著緊密的聯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同構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更是將舞蹈與音樂的融合度和協調性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鋼琴作為一種表現力豐富的樂器,能夠通過其獨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將戲曲音樂元素進行巧妙的演繹和創新。在為舞蹈伴奏時,鋼琴伴奏音樂能夠根據舞蹈的節奏、動作和情感變化進行相應的創作和演奏,從而為舞蹈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引導。它如同一位默契的伙伴,與舞蹈演員緊密配合,共同演繹出一場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
當舞蹈演員開始表演時,鋼琴伴奏音樂能夠準確地把握舞蹈的節奏,以穩定的節拍為舞蹈提供基礎的韻律支持。當舞蹈演員進行一段緩慢的伸展動作時,鋼琴伴奏音樂可以采用柔和的旋律和舒緩的節奏,無論是輕柔緩慢的舞步還是快速激烈的旋轉,都能完美契合,使舞蹈動作更加流暢自然。此外,鋼琴伴奏音樂還能夠根據舞蹈動作的變化,靈活地調整旋律的起伏和節奏的快慢,以增強舞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例如,當需要營造出寧靜祥和的氛圍時,鋼琴伴奏會相應地采用悠揚平緩的旋律;而當舞蹈演員進行快速的跳躍動作時,鋼琴伴奏則會加快節奏,增強旋律的力度,使舞蹈動作更加充滿活力和激情。
除了節奏和旋律的配合,鋼琴伴奏音樂還能夠通過和聲的運用,為舞蹈營造出豐富的情感氛圍。和聲的變化能夠引導觀眾的情感走向,使他們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內涵。在舞蹈表演中,和聲與舞蹈動作相互呼應,共同塑造了一個個生動的藝術形象。例如,在表現悲傷情感的舞蹈段落中,鋼琴伴奏可以采用暗淡的和聲色彩,營造出壓抑和悲傷的氛圍,使觀眾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舞蹈演員所傳達的情感。
而對于舞蹈演員來說,融入戲曲音樂元素的鋼琴伴奏音樂,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好理解和把握音樂內涵與情感的機會。戲曲音樂元素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表達,舞蹈演員通過聆聽和感受鋼琴伴奏中的這些元素,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的主題和情感,從而使舞蹈表演更加自然、流暢,達到舞蹈與音樂的高度統一。他們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與音樂完美融合,用身體語言詮釋出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內涵,使觀眾在欣賞舞蹈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舞蹈與音樂之間那種緊密無間的聯系和默契。
(四)促進舞蹈風格的形成和創新
戲曲音樂元素的應用為舞蹈風格的形成和創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靈感。它猶如一股清泉,為舞蹈藝術的發展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動力。不同地區的戲曲音樂各具獨特的風格特點,這些風格特點猶如鮮明的地域標識,為舞蹈風格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源泉。
將不同地區戲曲音樂的風格特點融入舞蹈伴奏中,能夠創作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的舞蹈作品。例如,京劇以其華麗大氣、莊重典雅的風格著稱,其音樂元素中的唱腔、鑼鼓節奏等都具有強烈的京味特色(見譜例3)。將京劇音樂元素融入舞蹈伴奏中,可以創作出具有北京地區文化特色的舞蹈作品,展現出京城的繁華與厚重。又如,越劇以其優美婉約、細膩柔和的風格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其音樂元素中的旋律和唱腔充滿了江南水鄉的韻味。將越劇音樂元素應用于舞蹈創作中,能夠打造出具有江南風情的舞蹈作品,展現出江南地區的溫婉與秀麗。
譜例3:手位組合
同時,通過對戲曲音樂元素的創新和發展,舞蹈創作者們還能夠突破傳統的束縛,創造出全新的舞蹈風格和表現形式。他們可以將戲曲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元素相結合,或者對戲曲音樂進行重新編曲和演繹,使其更符合現代觀眾的審美需求。在這個過程中,戲曲音樂元素為舞蹈創作提供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和藝術特色;而現代音樂元素則為其注入了時尚和創新的元素,兩者相互融合,碰撞出絢麗多彩的藝術火花。
例如,一些現代舞蹈作品將戲曲音樂中的唱腔進行采樣和處理,將其與電子音樂的節奏和音效相結合,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在這種音樂的伴奏下,舞蹈動作也更加大膽創新,融合了現代舞的自由奔放和傳統舞蹈的韻味,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舞蹈風格。這種創新的舞蹈風格不僅吸引了年輕觀眾的關注,還為舞蹈藝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并推動舞蹈藝術不斷向前發展,進而在現代社會中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
三、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藝術的相關探討
(一)舞蹈鋼琴伴奏藝術中融入中國戲曲音樂元素的藝術價值
鋼琴伴奏可豐富音樂的表達形式。鋼琴作為極具音樂藝術表現力的西洋樂器,具有即興表演、靈活多變、富于啟發和創造性強等特點。它能夠從視覺、聽覺以及感情表達三個方面,為欣賞者帶來獨特的藝術享受。良好的鋼琴伴奏效果對舞蹈教學的順利開展具有積極作用。在中國古典舞身韻的課堂教學中,鋼琴伴奏需根據舞者的步調體態調整音樂,使舞者動作與音樂、舞蹈風格相符。將傳統戲曲元素融入鋼琴伴奏,能衍生出獨特的演繹方式,豐富鋼琴音樂語境,使音樂表達形式更加多元化,充分展現中國美學。
鋼琴伴奏可營造教學氛圍。鋼琴伴奏不僅能控制速度、提示節奏,還能結合不同舞蹈的組合訓練特點,豐富曲目。多變的裝飾音、豐富的伴奏織體以及踏板的配合等彈奏技巧,可營造特定的音樂氣氛,帶動學生的訓練熱情,促進他們的情感表達,從而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舞蹈教學課堂氛圍。
(二)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鋼琴伴奏藝術中的把握
一是樂舞共性之把握節奏。中國古典舞身韻非常注重節奏處理,既重視“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自由表達,又不失有規律的“彈性”節奏。鋼琴伴奏要與詩音節的平仄輕重、押韻規律相匹配,同時也要與舞蹈動作的剛柔、動靜、緩急、收放相協調,特別是要與中國古典身韻舞的三種節奏——“滿趕閃”(可理解為動作的“抻”“頓”“收”)相契合。在教學組合的編排上,一方面,伴奏者需要依據舞者動作調整音樂節奏、氣口與力度;另一方面,舞蹈動作也要根據音樂節奏與音型來處理。音樂與舞蹈的內在情感和外在表現需達到統一。
二是虛實相生。中國古典舞身韻鋼琴伴奏音樂的虛實相生體現在課堂伴奏中。音樂主題并非核心,其魅力在于旋律中的特殊韻味,即追求空靈意境和余音繞梁之美。具有意境美的舞蹈音樂作品常采用虛實結合手法,以虛為實,化實為虛,形成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留白”是藝術創作中有意留下的空間。舞蹈鋼琴伴奏音樂的“留白”可理解為音樂的休止,它不是單純的停頓,而是流動音樂的一部分。舞蹈中也有“留白”處理,對此要注意動作銜接和舞臺氣韻的關系。在教學中,伴奏音樂要豐富表達情緒的手段,拓展表現意境的功能,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與聯想,使樂舞在學生內心產生“共鳴”,進而轉化為他們進行藝術再創造的動力。
三是氣韻之美。“氣韻”是中國藝術的靈魂,具有永恒的魅力。舞蹈中“氣韻”的形成與氣息密切相關,人物的精神風貌與韻律風格均通過氣息在舞蹈形態中的控制而得以塑造。中國古典舞身韻音樂的獨特節奏使其更具神韻,給人以無限遐想。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課的鋼琴伴奏音樂中,節奏變化體現出氣韻之美,如戲曲中常見的“緊拉慢唱”。由于中國古典舞步的輕重緩急,使得音樂節奏與節拍具有伸縮性,這構成了中國古典舞獨特審美精髓的核心。在教學中,舞蹈教師根據不同情景配以不同的鋼琴伴奏,在講解示范及練習時,依據音樂感受來解析氣息對動作的影響。伴奏過程中要觀察舞蹈動作的韻律,根據動作幅度設計旋律的表現要求,靈活變化氣口,調整伴奏句法,使呼吸貫通始終,與舞蹈氣息的韻律相符,從而實現風格的完美統一。
(三)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鋼琴伴奏藝術中的體現
中國古典舞身韻伴奏的音樂素材多采用民間音調、戲曲音調、歌曲音調及原創音調。鋼琴伴奏在訓練課中,無論是彈奏還是編配音樂,都要保持音樂音調的五聲性。音調組織的五聲性由五個正音加上兩個偏音形成綜合調式音調,這與我國古代音樂美學中的“和”相似,同時也與中國古典舞姿動律形式的內傾性表現形式相一致,對中國各門類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民族調式的合理運用,能夠強化舞蹈音樂的傳統文化屬性和風格特色,它承載了華夏民族千年的聽覺審美基因,體現了地域特色和古典藝術氣質的融合。
中國古典舞身韻音樂具有樂音的帶腔性,每個音可分為“音頭、音身、音尾”,這種“帶腔的音”本身可表達語義,追求含蓄、內省的審美。“擰”“傾”“圓”“曲”是中國古典舞律動的基本要素,它以腰為軸心,帶動全身的律動舞姿,與樂音的帶腔性相契合。在詮釋舞蹈伴奏作品時,鋼琴應通過裝飾音、顫音、滑鍵等演奏技巧,模仿古琴演奏特色,營造出“中國鋼琴語境”,從而體現中國傳統音樂美學思想中的“意境”與“韻味”。
中國古典舞身韻音樂往往抽象而深邃,蘊含著豐富的生命意蘊,崇尚淡泊、含蓄、志遠的美學追求,讓人深刻體悟其內在的韻味。鋼琴以其宏大的氣勢、豐富的和聲色彩和立體的音色變化,被譽為“樂器之王”。在演奏中,伴奏者運用指肚撫琴觸鍵控制音色,在音色控制力道上更貼切中國古典音樂追求的“神”“韻”“意”的表達。中國古典舞運用不同表現手段抒發情感,如“亮相”是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舞姿,體現形止神不止的審美境;“寸勁兒”“滿趕閃”“一觸即發”等動律形式,各自擁有獨特的發力節奏。鋼琴伴奏需要迎合舞蹈組合的發力點和氣口,根據舞蹈動作的編排和舞者的能力,確定伴奏的時值長短,并通過節奏型、和弦和力度的變化,抓住非規律節奏動率,實現與舞姿的和諧統一。
四、結語
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鋼琴伴奏音樂中的應用實踐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通過在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方面的運用,不僅豐富了舞蹈伴奏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還增強了舞蹈的文化內涵和藝術表現力,促進了舞蹈與音樂的融合和創新。然而,在應用過程中,需注意合理把握運用比例和方式,避免過度模仿和生硬套用。同時,應注重創新與發展,將戲曲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理念和技術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和藝術魅力的舞蹈作品。舞蹈鋼琴伴奏促進了音樂與舞蹈交叉學科的發展,而傳統戲曲藝術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技藝高超、了解民族音樂、通曉舞蹈和美學的鋼琴伴奏老師,能夠為學生帶來深刻的藝術體驗,啟發學生對中國民族舞蹈的理解與認知能力。為了更好地配合舞蹈教學,除了在課堂上積極配合外,還應加強實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編創新作品,更新伴奏曲目,豐富民族舞蹈音樂曲庫。在音樂藝術繁榮的時代,要不斷拓寬思路,推動我國民族音樂藝術走向世界舞臺,發揚光大。未來,應進一步深入研究戲曲音樂元素在舞蹈伴奏中的應用,不斷探索創新,為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袁禾.虛實相生情景交融:中國舞蹈的美學追求[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1(01):24-29.
[2]劉自芬.“留白”藝術[J].云南教育,2005(11):19-20.
[3]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4]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淵.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創建發展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