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要,因為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內涵,將紅色文化傳承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是新時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從紅色文化內涵以及思政價值出發,對紅色文化傳承與學校思政教育結合策略進行了研究,旨在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紅色文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革命群眾在各個歷史時期留下的寶貴資源,作為一種精神象征,紅色文化對人的思想、品質、作風等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對于學校思政教育來說,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政價值,不僅需要進行大力挖掘,還應進行有效結合,才能在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中鍛煉學生鮮明的政治品格,加強紅色文化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一、紅色文化內涵
(一)文化主體構成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革命的文化產物,主要由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革命建設實踐、人民群眾參與等構成。其中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以及革命建設時間構成了紅色文化的主體力量,并且從根本上印證了中國共產黨是培育與生成紅色文化的領導力量,同時也是紅色文化實踐的主體。紅色文化同樣是伴隨馬克思主義以及中國革命與建設的步伐應運而生的,凝聚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共產黨領導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廣大人民群眾是紅色文化的改造者與傳播者,同時也是紅色文化的接受者,這也使得紅色文化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的思想武器。
(二)文化主要內容
紅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革命傳統和英雄人物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包含了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對人民利益的忠誠以及對困難挑戰的勇敢面對。紅色文化的核心要義在于其深厚的歷史根基和鮮明的時代特色,因此其主要內容包括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政治思想和先進文化、革命歷史以及革命領袖、英雄人物。其中的革命精神,如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理想、愛國情懷以及思想觀念。在政治思想方面,紅色文化強調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密切聯系群眾,并且文化內容更是包括文字、藝術等多種形式[1]。紀念館、遺址、烈士陵園等物質文化遺產由于承載著革命歷史,因此同樣也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文化展現形態
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在表現形態上包含物質與非物質兩個方面。物質形態主要表現為遺物、遺址等革命歷史遺存與紀念場所或物品,包括革命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革命舊址舊居,以及詩歌、歌曲、戲劇、標語、出版物和革命文獻等歷史遺存。這些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是革命歷史和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重要的文化價值。而非物質形態則表現為各種紅色革命精神,具有顯著的中國風格、中國特征以及中國面貌。紅色文化的精神形態是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體現,同樣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核心組成。
二、紅色文化的思政價值
(一)強大的精神力量
思政教育學習注重實踐性、多樣性等,需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來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當下社會現狀,培養創新精神,而紅色文化強大的精神力量則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以及文化自信,使學生深刻體會中國文化,增強認同感。
(二)民族文化的傳承
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旨在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而紅色文化內涵的紅色革命歷史、愛國主義革命精神等元素,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歸屬感以及認同感,還能有效傳承民族文化,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三、紅色文化傳承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策略
(一)課堂教育
1.加強紅色文化研究
紅色文化作為中國共產黨百年實踐奮斗的重要體現,可以直接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建設的優質資源,在思政課堂上,通過對紅色文化的研究與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提升道德水平和政治素養。首先高校應深度挖掘紅色文獻,并做好保護利用,在思政課堂上活用黨和國家的紅色資源庫,從而引導學生從紅色文化實現精神追求。其次可以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將紅色文化應用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中,將思政課堂上的紅色文化研究立體化,實現紅色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2]。最后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和新媒體工具,制作紅色文化相關的教育資源,加強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的結合,切實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2.開展多維紅色文化課
多維紅色文化課是指在學校思政教育中,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和手段,將紅色文化的教育資源深度融入課程體系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愛國主義情懷,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傳承與學校思政教育的結合。在理論教學設計上,可以將紅色文化中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以及精神內涵融入思政課程中,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例如開設紅色文化課程、組織專題講座、舉辦紅色文化講壇等。在教學方法上,應充分利用紅色文化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如采用案例教學、問題導向等教學方式。最后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AR、VR等,深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使紅色文化教學更加生動,更加吸引學生。
3.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師資力量是學校教育的關鍵因素,并且在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傳承的結合中,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將直接影響結合效果,因此需要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更好地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道德水平。首先需要優化教師的選拔機制,選拔具有深厚政治理論素養和紅色文化研究能力的教師,確保教師隊伍的政治性和專業性。其次學校方面應組織教師參加紅色文化研究和教學能力的培訓,提升教師的紅色文化教育教學水平。最后應鼓勵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并逐步形成專業化的紅色文化教學團隊,共同推進紅色文化教育的深入發展。
(二)課外延伸
1.提倡紅色文化自我學習
在新時代的學校思政教育中,紅色文化的自我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旨在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活動來深化對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文化素養。其次學校方面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料等進行自主學習,如閱讀紅色經典文學作品、觀看紅色影視作品,參與紅色論壇和講座等方式,來自主探索紅色文化的深層含義。最后學校可以組織展示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撰寫心得體會,將自我學習成果進行分享與交流。此外學校或教師應有意識的將地方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堅定信仰和崇高精神,激發自主學習意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理想信念。
2.線上課堂的有效運用
在新時代的紅色文化傳承中,紅色文化必須更加鮮活,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學生成長,而線上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得到廣泛傳播和有效利用。目前很多學校正在積極探索將紅色文化數字化,例如建設網絡思政平臺,以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融合,推動線下+線上的優質思政教育資源整合,形成教育合力[3]。線上課堂的優點在于可以運用紅色資源進行人物、故事等細節的深入解讀,使紅色文化在學生心中活起來。并且線上課堂更能抓住新時代學生特點,運用多元表達方法來增強網絡文化育人效果。
3.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紅色研學活動是學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樣也是紅色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結合的重要手段。主要通過組織學生實地訪問革命歷史遺址、紀念館等,讓學生親身體驗革命歷史,從而加深對革命精神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紅色研學活動可以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學校可以根據思政教育目標以及學生年齡特點來精心設計研學旅行路線,路線上的紅色文化載體應能夠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如紅色歷史遺跡、紀念館、革命教育基地等。紅色研學活動需要多元化,學校可以結合地區旅游資源,開展紅色實踐、科技、紅色基地等多種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體驗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中國革命文化內涵,代表著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革命意志,其革命精神可以激勵新時代青年的成長,因此學校應將紅色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不斷挖掘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豐富教育形式以及教育內容,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的發揚,同時優化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培養實事求是、艱苦樸素、永葆樂觀的青年人才。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計衛珍.紅色文化賦能中學德育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J].甘肅教育,2024(13):23-26.
[2]于影,汪子楠.吉林省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40(06):34-36.
[3]游孫瑛.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與路徑探析[J].福建開放大學學報,2024(03):10-13.
(作者簡介:王赟,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作者單位: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