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現代化持續推進的背景下,強化“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是構建有效課堂、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路徑。在概述BOPPPS模型的概念基礎上,重點討論了其在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應用的價值與要點,旨在充分發揮BOPPPS模型助力無機及分析化學等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推進。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BOPPPS模型;無機及分析化學
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以及智能終端廣泛普及的背景下,APP、SPOC等這些平臺在線教育發展迅猛。基于互聯網技術具有的快速交互特征,在線課程教學擁有越發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為學習人員開展隨時隨地學習活動提供更多便利。但是在線課程并不能徹底取代傳統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對教學空間進行拓展,貫通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增強學科教學實踐中的互動交流與溝通,需要創新融合線上教學模式中的網絡資源,應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對學科教學過程進行科學組織。而BOPPPS模型則是一種強調學生有效互動的教學模型,在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方面的作用非常突出。
1BOPPPS模型的概念
BOPPPS模型實際上就是一種“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溝通以及反饋必要的學習意見和看法等信息。對該模型構建而言,主要涉及導言模塊(B)、學習目標模塊(O)、前測模塊(P)、參與式學習模塊(P)、后測模塊(P)和總結模塊(S)。在每個教學模塊中,它們彼此之間依據起承轉合的關系進行聯系。BOPPPS模塊核心體現在師生互動方面,通過參與式學習引導學生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保證整個教學實踐中始終做到以生為本[1]。在對基于BOPPPS模型的課堂教學效果評價中,一般主要考慮各個環節教學評價的實效性以及教學相長目標的實現情況。
2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BOPPPS模型的應用價值“無機及分析化學”是當前職業院校化工類專業中廣泛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是按照專業知識結構及特征,對“分析化學”和“無機課程”進行重新構建形成的一門全新課程,涵蓋了吸光光度法概述、沉淀/酸堿/氧化還原滴定法、定量分析基礎以及物質結構、化學反應速率等多方面的課程內容,同時注重訓練學生關于化工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情況以及基礎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由此可見,該門課程本身涉及瑣碎、繁多的知識點,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廣泛的知識面,在化學分析實踐中同樣包含有海量計算內容。如果采取傳統的課程教學模式,那么學生在學習階段會表現為興趣不高和精神倦怠等情況,同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無法獲得來自學生方面的滿意度與成就感。而如果在課程教學中創新融入BOPPPS教學模式,有效運用“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學習平臺,基于BOPPPS模型構建教學方案,那么可以借此來優化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保障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課程知識的教學效果[2]。(1) 相較于以往教學模式,基于BOPPPS模型開展線上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基于“超星學習通”等在線學習平臺自主觀看相關的課程微課或慕課視頻,配合教師的互動指導與點撥,能夠很好保障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效果,削弱了教師主導課堂教學的作用,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中心。(2) 相較于以往線下課程教學模式,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線上學習需求,可以由學生自主決定學習的時間,同時線上學習擁有豐富的慕課、微課等學習資源,加之基于“超星學習通”等平臺可以滿足學生自主求知的需求,真正滿足他們自學需求。(3) 在該種混合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不再側重單一化的分數,還可以靈活采取多元化評價手段,包括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開展討論的情況或者線上作業完成情況等都可以成為評價的重要內容,能夠更加客觀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
3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中BOPPPS模型的應用要點3.1導入
導入主要是指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導入環節,導入的根本目標是借助有效的知識導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讓他們可以強烈關注后續導入的課程知識并保持強烈主動的學習動力。在課堂中導入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知識期間,可以靈活選擇生活經驗分享、熱點新聞、短視頻、游戲或者圖片等多樣化方式導入所要學習的課程知識。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使學生產生“這堂課將要學習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些內容?這些學習內容學習的意義?”這些想法,為后續基于BOPPPS模型的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夯實基礎。但是無論如何進行學科知識導入,都需要緊密結合課程教學主題與學科知識點,然后靈活地選擇懸念導入、事例(實例)導入、類比導入、游戲導入和設問導入等多元化的導入方法,以此來提高相關課程知識導入的效果。
例如在“緩沖溶液和pH計算”部分教學期間,可以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選擇“人體酸堿體質理論”作為本節課的知識導入方式,借此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積極討論,有效調動他們學習該部分學科知識的積極性。又如在學習“酸堿指示劑”這部分知識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這部分知識高效導入課堂,可以選擇新聞導入方式,如可以選擇“潔廁靈和84消毒液的混用”這一新聞事件來引發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擁有各種各樣的溶液,無法對它們的酸堿性進行確定,那么是否可以采用一些簡便易得的物質來對某種未知溶液的酸堿性進行判斷,避免出現類似的中毒事件。基于這種新聞事件介紹的方式可以高效引出本堂課所學知識的主題。
3.2學習目標
在基于BOPPPS模型開展課堂授課中,為了保障課堂教學效果,需要在授課之前首先科學確定學習目標。為了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設計,就需要對具體的學習目標進行合理設定,以此指導后續的宏觀教學設計,以及為教學評價活動提供必要參考依據。學習目標設定得越清晰,那么后續教學中才能精準確定各方的職責,確保授課教師在課堂中能夠對教學的重點進行聚焦,引導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為了保證教學目標制定的準確性,就需要立足學生發展視角,綜合考慮全面育人的需求。
例如在“緩沖溶液和pH計算”教學期間,可以借助“超星學習通”對教學目標進行發布,使全體學生對該部分知識學習所要達到的目標,如:知識目標——可以對緩沖溶液和作用的概念進行正確敘述,了解和掌握緩沖溶液作用機制與pH計算方法;能力目標——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有關緩沖溶液的一些現象或者解決一些有關緩沖溶液的生活實踐問題;素質目標——鍛煉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促使養成良好的批判性思維習慣。
3.3前測
作為后續教學開展的重要基礎,前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準確定位原有的知識與經驗,并在此基礎上思考“從哪里教”“如何教”這些核心問題,保證可以隨機調整后續課程教學的進度與難易程度。在前測階段,一般可以選擇經驗分享、問卷調查、小測驗或提問等方式進行,而教師可以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測試本堂課教學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緩沖溶液和pH計算”教學中,針對“前測”環節的內容設置,可以設置類似于“攝入到胃部的酸堿食物是否會對人體血液pH進行調節?A可以,B不可以。”在完成這些前測環節設計的題目或任務后,可以借助超星學習通平臺來進行答案提交,這樣可以使教師在平臺上直觀地觀察學生答題的準確度,了解他們課前預習效果或者理解緩沖溶液概念等知識的實際情況。
3.4參與式學習
在整個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中,參與式學習環節屬于最為核心的環節,一般可以采用生生或師生互動方式開展。在該環節教學設計中要突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教師則扮演輔助學生的角色,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高效理解所學的學科知識。而授課教師可以靈活選擇情景模擬、實驗探究、角色扮演、游戲活動、提問等多樣化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進來。與此同時,在參與式學習中,授課教師還可以采取聯系檢測、任務驅動等多樣化方式突出學習重點,深化學生理解。
例如在“緩沖溶液和pH計算”授課中,可以先指導學生對“人體酸堿體質理論”的正誤進行判斷,再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和相互討論過程中產生探究興趣,之后教師可以針對性引導,重點為學生介紹緩沖溶液內涵(概念)、緩沖機制以及緩沖能力影響因素等部分核心知識。在此基礎上,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組織各小組參與“人體血液pH為何以及如何一直維持在7.35~7.45?”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中,鼓勵全體學生可以將該部分學科知識進行自由分析、探究和論證。最后由教師集中歸納和總結該部分知識中的重難點,系統化梳理與概括相關學科知識點。
3.5后測
在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后測”同前面的“前測”之間是相互呼應的狀態。后測試是開展課堂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能夠檢測學生當堂課學習情況。根據授課內容的不同,可以選擇多種多樣的后測方式。比如,針對記憶理解類型的學科知識測試,可以選擇配對題、判斷題或選擇題等形式;針對價值觀內容的測試,可以選擇問卷調查或者寫心得體會等形式;針對實驗技能類型的課程內容,可以選擇產品展示、驗核表等形式。
例如在“酸堿指示劑”這部分知識教學完畢后,為了檢測學生當堂課學習情況,可以采取課堂在線自測的方式和課后測試兩種方式。前一種可以借助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傳針對性的測試題來直接檢測學生,后一種則可以結合這部分學科知識來設計如下的一些課后作業。作業1:自主設計與制作一種簡易的酸堿指示劑(鍛煉學生動手實操能力和創造力);作業2:自主搜集信息,結合所學學科知識,討論社會工作中應用酸堿指示劑理論的重要性與作用。基于這兩種后測訓練,能夠檢測學生當堂學習成果,同時可以結合社會崗位工作明確相關學科知識應用的重要性,實現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應用相結合的目標。[3]
3.6總結
課后小結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脈絡進行有效梳理,深化理解,加深記憶,有效培養他們積極學習與思考的良好習慣。在該環節中,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鞏固他們在課堂所學的知識點。
例如在學完“緩沖溶液和pH計算”部分知識后,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繪制出本部分學習的學科知識框架(體系),強化學生對這些學科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學生可以在“超星學習通”平臺上自主學習其中的教學資源,鞏固課堂學習效果,同時還可以基于平臺上發布的“緩沖溶液pH為什么不會因為少量酸或少量堿的加入而出現顯著改變?配置pH7的溶液,應該如何進行緩沖溶液選擇?為什么?”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可以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自己課堂所學的知識。
4結語
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提高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應用中需要深入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情況,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優化設計“導入”“學習目標”等幾個關鍵教學環節,突出學生主動學習地位,引導他們高效學習,促進自學能力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王超奕.“互聯網+”背景下BOPPPS模型在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師,2019,42(11):9091.
[2]劉娜.基于BOPPPS模型的混合式教學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11(8):3741.
[3]陳喜蓉,陳早明,張萍.基于BOPPPS模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化學反應工程課程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10):168169.
作者簡介:曾麗華,女,廣東陽江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