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以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排球發球與立定跳遠兩個典型教學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討不同教學模式對提升學生參與度的影響,研究發現,情境創設型,游戲引導型與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能顯著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教學過程的系統觀察與案例分析,總結出體育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建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參與度。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情境教學;合作學習
一、引言
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參與度密切相關,而教學模式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參與程度與學習效果,探索提升學生參與度的有效教學模式,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體育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案例分析探索適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模式,對推進體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一)研究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體育教學改革持續深化,對教學模式提出全新要求,體育課程標準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需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與身心發展特點,如:立定跳遠教學通過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在“大風吹”等活動中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排球發球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練習等方式,逐步掌握發球技能,凸顯了能力培養導向[1],教學實踐表明,體育課程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素質,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多個維度,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局限性,難以適應新時期教育改革要求,教學過程過分強調教師示范與學生模仿,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創造性思維發展,實踐可知,教師采用情境創設與游戲引導等方式,突破了傳統講授式教學的局限,學生參與度問題仍待解決,單調的練習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案例顯示排球教學通過“實戰運用”環節檢驗學習效果,體現了對教學實效性的追求,而立定跳遠教學中通過“小兔子回家”等趣味性情境設計,有效提升了學生參與度。
(二)研究意義
對體育教學模式與學生參與度關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通過深入分析排球發球與立定跳遠教學案例,探究情境創設,游戲引導等教學模式的特點及其對學生參與度的影響機制,豐富了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內涵,教學參與度影響機制研究聚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關鍵要素,揭示了學生參與的內在規律,深化了對教學參與度的理論認識,立定跳遠教學中采用的情境教學模式,將跳躍動作融入游戲情境,體現了教學模式創新的理論價值,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方面,案例中體現出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的關注,為構建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提供了理論支撐,在實踐層面,研究成果對體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的教學模式創新思路,為體育教師優化教學設計提供了實踐參考,排球發球教學中采用的分組合作,實戰運用等方式,展示了提升教學實效性的具體路徑,案例中學生表現出的積極參與態度與良好學習效果,印證了教學模式創新對提升教學質量的積極影響,立定跳遠案例中展現的游戲化教學,探究式學習等方法,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參與度,為改進教學質量提供了可行方案,這些實踐經驗對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案例分析
(一)排球發球教學案例分析
1.教學模式特點
排球發球教學設計體現出明確的目標導向性,教學目標聚焦于發球技能的掌握與學生參與度的提升,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隊列練習與步法移動,為后續技能學習做好充分準備,課堂組織結構嚴密,各環節銜接緊湊,體現出系統化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遞進的訓練方式,從初步體驗發球動作開始,逐步深入到擊球點的掌握與手臂的協調聯動,學生在規定地點自主嘗試發球動作,教師進行重點示范與講解,使學生逐步掌握發球的關鍵技術要領,小組合作練習模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觀摩,互相指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根據學生掌握情況進行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動作錯誤,保證練習質量,技能訓練設計層次分明,難度遞增,確保學生掌握基本動作要領[2],競賽環節的設計使技能訓練與實戰應用有機結合,學生在小組比賽中運用所學技能,體驗發球在排球運動中的重要作用,增強了學習的實踐性與趣味性,教學過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了體育教學的應用性特點。
2.學生參與度表現
在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的教學模式引導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學生在體育委員帶領下積極參與隊列練習,主動配合教師示范,展現出對學習的濃厚興趣,課堂紀律良好,學習氛圍活躍,參與意識不斷增強,技能掌握程度明顯提高,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學生逐步掌握發球的基本動作要領,能夠準確把握擊球點與手臂揮動的協調性,從初期的生疏嘗試到后期的熟練應用,反映出技能學習的進步過程,學生在小組練習中表現出良好的團隊協作意識,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氛圍日益濃厚,小組成員之間通過觀察,交流與互助,促進了技能掌握的同時也增強了合作精神,練習過程中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互幫互學意識顯著增強,在實戰性比賽環節中,學生充分展現出發球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能夠將所學技能運用于比賽情境,體現出教學效果的轉化,比賽中發球成功率持續提升,戰術意識逐步形成,學生在比賽中認識到發球的重要性,明確了練習的目標導向,激發了持續學習的動力,展現出體育學習的綜合效果。
(二)立定跳遠教學案例分析
1.教學模式創新點
立定跳遠教學設計體現出顯著的創新特征,圍繞提升學生參與度進行了系統化設計,教師通過“大風吹,小風吹”等游戲情境導入教學,引導學生在想象與表現中完成熱身活動,激發了參與熱情,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將運動技能融入趣味性活動,情境創設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的連接,將抽象的跳躍動作具象化為“小兔子回家”等生動場景,使學習過程充滿趣味性,教學情境設計貼近生活實際,提高了學習內容的可接受性,學習任務的設置體現出游戲化特征,學生在“天,地,球”等活動中提高反應能力與注意力,為跳躍技能學習做好準備,任務設計層次分明,難度遞進,符合認知規律,探究式學習方法的運用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探索“如何跳得輕巧”,在實踐中發現并掌握跳躍要領,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跳躍場景,鼓勵創造性運用所學技能,分組展示環節設計了“陷阱”情境,讓學生在挑戰性任務中展示學習成果。
2.學生參與特征
立定跳遠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持續性的學習興趣與積極參與態度,在游戲化的教學情境中,學生主動投入各項活動中,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熱情[3],教學氛圍活躍,參與意識強烈,學習效果顯著,通過角色扮演與情境體驗,學生將跳躍動作與具體情境相結合,增強了學習的投入感,情境化學習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與表現欲,動作技能的習得過程呈現逐步規范化的特點,從初始的自由跳躍到規范的立定跳遠動作,學生在反復練習中掌握了正確的技術要領,技能掌握程度不斷提升,動作協調性明顯增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能夠根據不同情境調整跳躍方式,展現出獨特的解決問題能力,面對“陷阱”等挑戰性任務,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完成跳躍,體現出創造性思維的運用,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表現在多個方面:學生能夠主動探索跳躍技巧,通過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在相互觀摩中改進動作,課堂參與熱情高漲,學習主動性顯著提高,分組活動中表現出的互助合作精神,促進了集體參與度的提升,小組成員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氛圍濃厚,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的結合,有效促進了學習效果的提升,展現出體育教學的綜合育人價值。
四、教學模式對學生參與度的影響機制
(一)情感激發機制
1.情境創設激發內在動機
體育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對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具有顯著作用,教師通過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運動技能與學生的日常經驗相連接,有效引發學習興趣,立定跳遠教學中,“大風吹”與“小兔子回家”等情境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習內容具象化,生動化,游戲化的教學設計增強了學生參與的內驅力,“天,地,球”等活動將技能學習融入趣味性任務中,提升了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學過程中融入競賽環節,通過小組間的良性競爭,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4],排球發球教學中的實戰比賽,讓學生在競爭中體驗運動樂趣,激發持續學習的動力,情境創設注重情感體驗,使技能學習過程更具吸引力,保持了較高的參與度。
2.成功體驗強化學習積極性
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發揮著強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設置難度適中的學習任務,使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立定跳遠教學中將跳躍動作分解為多個層次,學生通過逐步突破,體驗進步帶來的成就感,任務設計的遞進性確保了學生在技能學習過程中持續獲得積極體驗,教師的及時鼓勵與有效反饋對維持學生學習積極性起到關鍵作用,在排球發球練習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動作表現給予具體指導與肯定性評價,強化了正確動作的形成,通過設置階段性展示機會,讓學生呈現學習成果,體驗努力帶來的進步,分組展示與比賽等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展現能力的平臺,成功體驗的累積形成了良性循環,持續激發學習熱情,這種基于成功體驗的教學設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促進了持續性參與。
(二)互動參與機制
1.師生互動的深化作用
師生互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多層次的互動促進學生參與度的提升,教師在排球發球教學中采用示范引導的方式,直觀展示擊球點與手臂揮動要領,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示范過程強調動作的關鍵環節,結合口頭講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與模仿,在立定跳遠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動作表現進行個別指導,針對性地解決技術難點,巡回指導過程中,教師觀察每個學生的練習情況,及時發現與糾正錯誤動作,教師的反饋調整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改進方向。
2.生生互動的促進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排球發球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練習相互觀摩,在交流互動中加深對動作要領的理解[5],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學的良好氛圍,促進了集體進步,立定跳遠教學中,學生通過分組討論探索更好的跳躍方法,激發了探究意識與學習熱情,同伴間的互助學習體現出獨特的教育價值,學生在相互模仿與交流中加深對動作技能的理解,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帶動其他同學形成良性互動,立定跳遠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優秀示范,明確自身不足并積極改進,同伴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學生通過相互點評提高動作觀察能力,促進共同進步,這種多元化的互動機制激發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能力培養機制
1.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體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立定跳遠教學中,學生通過探索“如何跳得輕巧”等問題,逐步養成探究性學習習慣,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跳躍場景,鼓勵學生自主發現運動規律,培養了主動探究意識,排球發球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規定場地自主嘗試發球動作,通過反復實踐掌握技術要領,體現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在實踐中得到顯著增強,學生面對“陷阱”等挑戰性任務時,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尋找解決方案,立定跳遠練習中學生通過調整起跳姿勢與落地方式,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技術路徑,學習策略的掌握與運用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當的練習方法,合理安排練習強度與時間,這種自主性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終身體育的基本能力。
2.合作能力的提升
教學模式的創新設計有效促進了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排球發球教學中,小組練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組員之間相互配合完成學習任務,形成了積極的團隊氛圍,立定跳遠教學通過分組展示與評價活動,強化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在團隊活動中體驗到合作的重要性,交流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學生通過語言與動作示范傳遞學習經驗,增進了溝通技巧,在小組討論環節中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表達自己想法,提升了語言表達能力,協作精神在實踐活動中得到充分培養,學生在完成共同任務時能夠相互支持與互幫互助,排球教學中的競賽環節與立定跳遠的分組展示,都體現出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這種協作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五、結語
通過對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研究表明,情境創設型,游戲引導型與合作探究型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學生參與度,研究發現,有效的教學模式應注重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強化互動參與機制,促進學生能力發展,這種多維度的影響機制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對提升體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戎紅梅.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體育風尚,2024,(10):114-116.
[2]王尚龍.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愉快教育對提高小學生體育能力的探究[J].華夏教師,2024,(21):29-31.
[3]尹偉鋒.小學籃球教學中競技游戲模式對學生動機與參與度的影響——以小學體育與健康人教版3~4年級全一冊“小籃球”教學為例[J].新課程,2023,(27):160-162.
[4]黃誠海.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參與體能鍛煉[J].試題與研究,2022,(06):178-180.
[5]林四容.小學體育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策略探究[J].科幻畫報,2020,(0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