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直以來,黨校都是我國培養儲備力量的重要基地,要求黨校學員既要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忠誠黨的事業、有服務人民群眾的意識,又要求黨校人才具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和發展邏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不可多得的瑰寶,其傳遞的道德觀念、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對黨校學習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本文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作用進行解讀,探析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實現路徑,明確其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應用。致力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提高黨校人才的素質和能力,為我國偉大事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校建設;學員培養
[中圖分類號]C93 文獻標志碼:A
黨校作為黨的培訓和教育基地,培養的是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忠誠黨的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高素質干部。黨校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還要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和社會現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不可多得的瑰麗珍寶,其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觀念、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如仁愛、忠誠、誠信、禮儀、廉潔等,這些都是黨員干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校學員在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好地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淵源和發展邏輯的同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踐行這些優秀品質,為黨的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1 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繁衍發展的精神支柱。黨校學員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骨干力量,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作用,對于提高黨校學員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養,增強黨校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1.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校文化發展的基礎和源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黨校文化發展的基礎和源頭,黨校教育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的黨員干部。
1.1.1 傳承民族精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積淀的精神財富,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民族智慧、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黨校作為培養黨的干部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使之成為黨員干部的精神支柱。
1.1.2 弘揚愛國主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黨校教育要弘揚這些優秀品質,培養黨員干部的愛國情懷,要始終堅定“四個自信”。
1.1.3 豐富教育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黨校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黨校可以通過開展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傳統文化課程,豐富教育內容,提高黨員干部的文化素質[2]。
1.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提升黨校學員的綜合素質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觀念、審美情趣和科學智慧。黨校學員作為黨的中堅力量,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1.2.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道德修養
儒家學說主張“仁愛”“忠誠”等美德,道家學說倡導“無為而治”,這些思想都有助于黨校學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增強自身的道德品質。
1.2.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人文關懷
諸如“民本”“和諧”等理念,都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愛。黨校學員學習這些文化傳統,可以更好地關注民生、服務人民,提高自身的執政能力。
1.2.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智慧
如中醫養生、兵法戰略等知識,都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黨校學員通過學習這些傳統文化,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1.2.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詩詞歌賦、書畫篆刻等藝術形式,都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黨校學員欣賞和學習這些藝術,可以陶冶情操、提升審美素養[3]。
總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因,黨校學員學習和傳承這些文化傳統,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還能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貢獻。
1.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啟迪黨校學員的創新思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激勵并啟發著黨員們努力創新,將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至今。
第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和而不同”,這一理念鼓勵人們尊重差異、包容多元。黨校學員學習這一文化傳統,可以拓寬視野、增強包容性,從而更好地推動創新發展。
第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倡導“知行合一”,這一觀念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啟發黨校學員更加注重實踐、勇于創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第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這一理念主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使黨校學員更加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2 探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實現路徑
2.1 建立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員培養模式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推進,各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人才,建立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員培訓模式尤為重要。
2.1.1 明確培訓目標
建立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員培訓模式,首先要明確培訓目標。黨校應增強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員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培養學員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為學員提供實踐機會,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
2.1.2 構建課程體系
為了實現上述培訓目標,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
一是基礎課程。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歷史淵源、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通過學習這些基礎課程,學員可以建立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整體認識。
二是專題課程。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同領域,如文學、藝術、哲學、歷史、民俗等,設置一系列專題課程,幫助學員深入了解各個領域的特色和內涵。
三是實踐課程。結合實際情況,為學員提供實踐機會,如參觀歷史文化遺址、體驗傳統手工藝、參加文化活動等。通過實踐課程,學員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四是交流與合作。鼓勵學員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共同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世界的意義和價值。這有助于培養學員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國際視野[4]。
2.1.3 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通過講解、討論等形式,傳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讓黨校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基礎的認知。通過分析具體案例,幫助學員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實際應用。組織學員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其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鼓勵學員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和建議,與其他學員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5]。
2.1.4 建立評價體系
為了確保培訓質量,充分及時地收集學員對課程的反饋評價,課程質量、理解難易等方面,黨校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
一是過程評價。對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實踐能力等進行評價。
二是結果評價。通過考試、論文、實踐報告等方式,對學員在培訓結束后的知識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進行評價。
三是反饋與改進。根據評價結果,對培訓內容和方法進行調整和改進,提高培訓質量。
2.2 創新教學方法,拓寬培養渠道
在新時代背景下,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更符合當今改革創新的要求,因此要創新教學方法,拓寬培養渠道。
第一,黨校可以借鑒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員。通過觀看紀錄片、參觀博物館等形式,讓學員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第二,黨校可以邀請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為學員提供更加系統、深入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同時,鼓勵學員積極參與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以提高學員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
第三,黨校可以與其他高校、研究機構、社會組織等合作,共同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播工作,拓寬培養渠道。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文化交流活動等,促進不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2.3 強化實踐環節,提升育人效果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要加以實踐才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黨校應加強傳統文化與實踐的結合,將優秀傳統文化真正變成學員的精神財富。
第一,黨校可以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開展專題實踐活動。例如,組織學員自主將傳統文化精神應用于工作實際,分享心得收獲,讓學員親身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通過實踐活動,學員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6]。
第二,黨校可以鼓勵學員參與文化創新項目,如創作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題材的文學作品、藝術作品等。這些作品既可以展示學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也可以激發學員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同時,黨校還可以設立獎勵機制,對在文化創新項目中表現優秀的學員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加強黨校與社會的聯系,拓寬實踐渠道。黨校可以與企業、社會組織等合作,為學員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讓學員在不一樣的實際工作環境中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黨校還可以組織學員參加志愿服務、社會調查等活動,培養學員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強化實踐環節對黨校人才的培養,將有助于培養一批具有高度文化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黨員干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貢獻。
3 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校學員培養中的應用
3.1 提高黨校學員文化自信
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校教育,不僅能夠使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歷史和價值,增強文化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而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的深厚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如仁愛、誠信、禮義、和諧等,有助于培養學員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了解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提高學員的思想素養和領導能力,使學員深刻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歷史責任,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需要。
3.2 提高黨校文化建設水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為黨校思想文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在性格養成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深厚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有助于黨員干部養成忠誠、孝順、廉潔、和諧、廉潔等品質。通過深入學習和實踐傳統文化的精髓,可以幫助黨校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知識傳承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文學、藝術等知識。黨校學員通過學習可以更好地了解國家的發展歷程和文化根脈,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行為規范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禮儀、規矩、節慶等,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了一定的規范。在黨校教育中強調這些傳統規范,有助于培養學員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社交能力[7]。
4 結語
黨校作為黨的培訓和教育基地,培養的是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忠誠黨的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高素質干部。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更加需要重視黨校人才培養。為充分發揮黨校的培養作用,要將黨校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結合起來,不斷為我黨培養合格的接班人。黨校要不斷深入探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的人才培養路徑,逐漸打造更加具有中國特色的黨校培養模式,為我國的繁榮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麗琳.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研究[D]. 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3.
[2]王濤,曹均學. 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述評[J].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4,40(4):1-8.
[3]石桐,楊波. 探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醫藥學生培養的內涵、理念和路徑[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4,22(2):171-174.
[4]吳婷婷. 人才培養視角下創新基層黨校工作路徑的探索[J]. 就業與保障,2023(9):193-195.
[5]吳子璇. 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黨校圖書館建設路徑探析[J]. 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3(12):75-80.
[6]任怡靜. 堅守黨校初心勇當弘揚新時代鐵路文化“火車頭”[J]. 理論學習與探索,2023(4):62-64.
[7]謝治國,唐琴,柴珊珊. 煥發黨建嶄新活力,打造“三個三”微黨校——以成都墨池書院小學為例[J]. 華夏教師,2023(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