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面對新時代國家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在專業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成為高校專業課教師面臨的一個新課題。文章以“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課程為例,結合課程特點與教學內容,挖掘思政元素,進行課程思政案例設計,把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有機統一起來,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
關鍵詞: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實踐
" 中圖分類號:F253,9; G712"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15.042
Abstract: Facing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carrying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aliz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guiding students to form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and professional outlook, has become a new topic faced by teacher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urse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kills\" as an example, combines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content, excavat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carries out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 design, organically integrates the value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s and ability training,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course in educating people.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exploration; practice
"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目標和思政教學內容,是當前高校課程改革的內容,也是深化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1" 《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課程的性質。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是現代物流企業的立命之本,是物流企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時效和競爭力的保障。《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是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群)對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學生較全面掌握現代物流信息的基本概念和管理技術,使學生具備較強地運用信息技術與設備軟件解決物流活動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職業態度、職業素養、創新創業意識的專業(群)核心課程。
1.2" 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大學階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的重要時期。現在大學校園的主體00后,大多數家庭條件優越,受互聯網影響較深,他們思想更為活躍,眼界更為開闊,但他們抗挫折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差,自利性相對較強,對事物理解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判斷能力較弱,需要正確觀念的引導,開拓他們的思考維度。
2" 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課程通過重設課程教學目標、貫穿課程教學環節、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模式等多角度打造“尚德精技”的全景式思政課堂。
" 教師在課堂教學上將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創新與發展、信息社會責任等課程專業核心素養與思政元素結合,形成思政元素“六環覆蓋”即覆蓋專業、行業、文化、國家、國際、歷史六個維度知識,實施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研討、課堂、實驗、作業考試“四維聯動”[2],做到教學環節“融教有道”,充分發揮專業課“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能力培養”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尋找專業學科知識體系與德育知識體系的“通點”,以達到“潤物細無聲”德育效果。
" 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
3" 課程思政案例的組織實施
" “尚德精技”的全景式思政課堂將課堂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課程內容在授課活動的三階段分層級、分階梯、遞進式的加強學生信息技術學習能力的培養和專業技能訓練,同時“春風化雨般”將思政內容以自然、恰當且精準的形式融入其中,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正確的價值追求、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有效地傳遞給學生,最終學生在后續學習和工作時,面對計劃、決策及分析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能有所提升。具體實施如下:
3.1" 打造“尚德精技”課程建設“主陣地”。課程形成“知識、能力、素質、思政”的全面性育人模式。通過全景式課堂教學設計,開展“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學業評價、教學激勵、條件保障”全要素思政大實踐。結合課程的前中后“三段式”教學模式,重構“舍區”、優化“學區”,利用超星學習通線上平臺,線上與線下(教室、實訓室)相融合,以“考核跟進”為實施策略保障,將90分鐘課堂進行上下延續,有效結合學生課前、課后學習的零散化、碎片化時間,讓德育培育不僅貫穿教師傳授過程始終,也使得教師團隊精挑細選的思政素材被高效利用,貫穿學生學習課程始終,達到潛移默化被內化的學習目的。最后通過形成體現過程性、成果性、綜合性的評價模式,將德育思想覆蓋學生課程學習全過程。
3.2" 建好“尚德精技”課程實踐“分會場”。秉著政府、社區、企業等多方支持和參與的原則,課程通過課內實訓、課外實踐、“第二課堂、志愿服務小組”等多措并舉,擴大德育踐行范圍,課內課外進行互補,努力將學生學習的課程知識置于多種、具有一定復雜性的問題情境中,分別著眼于不同的側面,使學生對知識信息形成多角度的、豐富的理解。通過課程團隊教師的引導,充分發揮課程育人的功能,讓學生在不同教學環境、不同教學環節、不同教學方式中進行探究實踐,以知導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讓學生關注知識信息、發現知識信息的價值,提高對知識信息的敏感度,形成健康的信息行為,最終使他們在紛繁復雜的信息社會環境中能站穩立場、明辨是非、行為自律、知曉責任。
4" 結束語
“尚德精技”全景式思政課堂打造了“高階學習課堂”,一手抓學生知識與技能,一手抓學生品德與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超越專業領域的廣闊視野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本課程育人成果已在專業群其他核心課程進行了推廣,形成了整體聯動、共同發力格局。后期團隊教師會繼續深化改革,在循環遞進中增進理論與實踐,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潛能,為專業教學的深化改革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 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上),2018(1):64-66.
[2] 胡立栓,劉景云,元呈明. 《物流信息技術》課程思政的研究與實踐[D]. 北京:北京聯合大學,2020.
收稿日期:2023-07-13
基金項目:中國物流學會2023年全國高校、職業院校物流教改教研立項課題項目(JZW3023413)
作者簡介:李" 珍(1982—),女,湖北武漢人,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副教授,高級物流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引文格式:李珍. 高校《物流信息技術與應用》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尚德精技”全景式思政課堂助力學生全面成長[J]. 物流科技,2024,47(15):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