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欣賞教育具有獨特的價值,有助于塑造健全人格,推動個人全面發展。在幼兒園開展美術欣賞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闊幼兒的眼界?;诖?,分析了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價值,探討了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實踐策略,以實現以美育人、以藝啟智的目標。
關鍵詞:幼兒教育;美術欣賞;美術素養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欣賞美術作品,豐富幼兒的審美體驗,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促進幼兒藝術綜合素養的發展。此外,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對培養幼兒個性、開發幼兒潛能、促使幼兒全面發展都有積極作用。
一、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價值
(一)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可通過為幼兒呈現各種各樣的美術作品,引導幼兒意識到生活和自然中的美,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加深幼兒對美的認識,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1]。
(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師幼之間的互動溝通開展教學活動,結合美術作品內容對幼兒提問,幫助幼兒更深入地認識美術作品,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在幼兒欣賞完美術作品之后,教師還可以讓他們運用多種方法表現自己的學習成果。比如,引導幼兒借用繪畫、唱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有助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三)拓寬幼兒的視野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幼兒認識不同類型的美術作品,讓幼兒認識到不同美術作品的美。比如,在幼兒美術欣賞活動中從不同美術作品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等角度進行分析與講解,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
二、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美術欣賞教育的目標
為了有效開展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教師需要更新美術教育的觀念,使幼兒能在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獲得獨特的美的感受,得到更多的審美經驗,感受到美術欣賞活動的樂趣,同時能夠以欣賞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對此,教師需要科學制訂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目標:第一,從符合藝術教育概念的角度明確目標;第二,結合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的意義明確目標[2]。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謹記:美術欣賞教育目標并非一味地給幼兒傳授藝術理論知識,發展幼兒的藝術技能,也并非一味地讓幼兒欣賞美術作品,而應在分析美術欣賞教育價值的基礎上,關注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并以此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此外,教師還需要靈活地把美術欣賞教育活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幫助幼兒意識到生活中的各種美術現象,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塑造幼兒的健全人格。
(二)創造良好的美術欣賞教育環境
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以教育目標作為指導,創造良好的美術欣賞教育環境,落實美術欣賞課程。
第一,明確美術欣賞教育的核心理念。教師需要把藝術當作重要的載體,選擇游戲的方式,貫徹落實教育目標,創造立體的教育環境,同時堅持以幼兒為中心,讓藝術可以與生活相融合,變得更簡單、好玩、自由、大膽。簡單是指教師可從幼兒入手,充分尊重幼兒的實際需求,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到藝術欣賞的快樂;好玩是指教師可結合幼兒喜歡的游戲來開展美術欣賞教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提高審美能力;自由是指教師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創造適宜幼兒成長的環境,拓寬幼兒眼界,啟發幼兒思維;大膽是指教師要充分尊重幼兒的差異性,發現幼兒的優點,給予幼兒及時的鼓勵,發揚幼兒的個性,促使幼兒能夠勇敢大膽地進行創造。
第二,營造溫馨的美術欣賞教育環境。比如,教師可以基于幼兒園的公共環境情況,把向日葵作為基礎的元素,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間,精心布置不同的區域,創設受幼兒歡迎和喜愛的環境,讓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藝術氣息。在班級的美工區,教師可以投放各種藝術作品,營造充滿藝術性的氛圍,讓幼兒能夠感受到各種美術元素的美。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以及材料,滿足他們的藝術表現欲望,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三)精選美術欣賞教育內容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精心挑選美術欣賞教育內容。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在充分分析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選擇貼合幼兒需求的美術欣賞教育內容[3]。
針對幼兒園小班幼兒,教師要給他們提供色彩鮮明、構圖相對簡單的美術欣賞內容。比如,在小班“可愛的藍色巴士”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當中,教師選擇的美術欣賞內容應以藍色為主,這樣便于幼兒輕松辨別,貼合幼兒的實際需求。
針對幼兒園中班幼兒,教師可以提供色彩變化相對豐富的美術作品來開展欣賞教育活動。這樣可以讓幼兒獲得不同的體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教師可以將線條連接成多種圖形,引導幼兒感受線條變化的奇妙,也可以提供一些以線條為主的美術作品,引導幼兒欣賞。
針對幼兒園大班幼兒,教師在選擇美術欣賞內容時,需要關注內容美與形式美的統一,幫助幼兒初步了解美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加深幼兒對美術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的認識。比如,在“米羅爺爺的畫”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選擇米羅的星空系列畫作,給幼兒簡單介紹這一系列作品的創作背景,將美術作品內容與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生活結合起來,加深幼兒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在審美能力上,大班幼兒基本已經呈現現實性的特點,更加喜歡清楚明了的作品,個性化比較明顯,不同幼兒的審美偏好也不同。因此,教師還應選擇內容多樣的美術欣賞教育內容,以充分滿足不同幼兒的實際審美需求[4]。
(四)采用多元的美術欣賞教育方法
1.利用信息技術
當前,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比較普遍,將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結合起來,可以讓美術欣賞教育活動充滿趣味性。此外,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美術欣賞教育,有助于給幼兒提供多樣的美術作品資源,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主動參與美術欣賞活動。
比如,在以美術作品《奔馬》為主的大班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給幼兒播放音樂——《賽馬》,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腦海中想象奔跑的馬兒的形象。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音樂,引導幼兒運用肢體動作來展示馬兒奔跑的動作??傊?,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對幼兒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提高幼兒參與美術欣賞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幼兒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
又如,在幼兒園中班“笑臉哈哈”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利用信息技術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視頻《笑聲會傳染》,以視頻中的笑聲來感染幼兒,讓幼兒也跟著哈哈笑起來,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而后,教師要抓住契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教師所提供的美術作品,從中找到不同的笑臉。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處理軟件,單獨處理每一個笑臉的圖片,如變換圖片中人物的五官,使幼兒認識到人物面部變化的特征,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創作。
2.采用對話教學法
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良好的師幼互動可以加深幼兒對美術作品的理解程度。采用對話教學法,有助于發揮幼兒在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的作用。教師要進行巧妙提問,促使幼兒積極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明確,美沒有標準答案,美是多元化的,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也沒有統一標準的答案。幼兒之間存在差異,因此,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存在一定差異。面對同一個美術作品,不同幼兒的看法也不一樣。對于幼兒不同的想法,在沒有思想偏差等的情況下,教師應該尊重幼兒的獨特感受,給予幼兒鼓勵,鼓勵幼兒自由表達。
以“彩色的紙”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為例。教師可以拿著紅色的紙張,對幼兒提問:“看到這張紙,你可以聯想到什么事物呢?”幼兒可能會基于生活經驗,想到紅色的裙子、紅色的玫瑰等。在肯定幼兒的回答之后,教師可以用黃色的粉筆,在紅色的紙上進行簡單繪畫,而后繼續提問幼兒:“你們還能聯想到什么事物呢?”如此,可以讓幼兒進行激烈的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耐心,聽取幼兒的想法,并且給予幼兒及時的回應,鼓勵幼兒采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在這樣輕松的活動中,幼兒更愿意積極參與到對話交流中,也可以更勇敢地表達內心的想法,這有助于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5]。
3.采用體驗教學法
體驗教學法是指教師不能單純地給幼兒介紹欣賞美術作品的技巧,而要讓幼兒自主參與審美活動,引導幼兒感悟美術作品的內涵,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比如,在選擇《墨竹圖》來開展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欣賞這一美術作品分為三個過程:第一個過程是欣賞,第二個過程是交流,第三個過程是創作。這三個過程循序漸進,逐步深入,可以幫助幼兒從多個方面、多個層次、多個維度感受作品,獲取獨特的審美體會,感受到水墨畫的真實魅力。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幼兒沖破欣賞重難點。如,對于作品中墨色的改變,教師可以借用信息技術,放大以及縮小作品,幫助幼兒更為直觀清楚地認識到墨色的濃淡變化等,引導幼兒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展調色活動,使其掌握使墨色出現濃淡變化效果的技巧。在持續的觀賞畫作的過程中,幼兒會發現,竹子形態是豐富的,有的竹子是挺直的,有的竹子是彎曲交叉的。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開展模仿竹子形態的游戲,幫助幼兒深入欣賞美術作品。
(五)家園合作開展美術欣賞教育
首先,加強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微信和家長交流,告知家長幼兒園的教育內容,幫助家長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促進幼兒教育活動質量的提升。
其次,關注家長的教育工作。大部分家長并未接受過系統性、專業化的幼兒教育,有些家長甚至會在幼兒教育中采取偏激的行為,對幼兒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關注家長的教育工作,同時為家長提供相應的引導,讓家長了解到美術欣賞教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意義,促使家長引導幼兒參加美術欣賞活動,進而提高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的效果。
最后,實現美術欣賞教育內容的互補。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保持相互對應、相互輔助的關系,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美術欣賞教育的有效性。從短期來講,在家中,家長要引導幼兒回顧當日在幼兒園中學習的美術欣賞活動內容,鞏固相關技能,培養幼兒良好的美術素養。從長遠來看,家長可以學習與美術欣賞教育有關的知識,支持幼兒學習,引導幼兒回憶所學知識并主動和家人討論,鼓勵幼兒表達不同的想法[6]。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基于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更新美術欣賞教育理念,明確美術欣賞教育的目標,創造良好的美術欣賞教育環境,選擇適宜幼兒實際情況的美術欣賞內容,采用多元的美術欣賞教育方法,促進家園合作,從而豐富幼兒的美術欣賞經驗,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水平,發展幼兒的美術素養,實現以美育人、以藝啟智的目標。
[參考文獻]
張月娟.始于兒童,思于作品,歸于適宜:由幼兒園美術欣賞公開活動引發的思考[J].早期教育,2023(24):12-14.
王潤冰.幼兒園美術欣賞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探究[J].科幻畫報,2023(5):275-276.
林晨曦.主題背景下生活化美術欣賞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家長,2023(7):141-143.
汪琳鈺.中華文化與幼兒園美術欣賞課程融合研究[J].藝術大觀,2022(28):127-129.
吳婷.繪本閱讀中提升幼兒美術欣賞能力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9):164-167.
王婷婷.多媒體在幼兒園美術欣賞活動中的運用[J].家教世界,2022(12):16.
作者簡介:虞洪波(1998—),男,江蘇省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