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大工程,青年教師是好教師團隊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作為教育事業的生力軍,青年教師的培養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種以教師所在學校為基地,結合學校實際需求和特點進行的教師培訓方式,校本培訓對于青年教師團隊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新青教師培養工程是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慧師惠學”好教師團隊建設中的重點項目。學校要積極探索青年教師的校本培養策略,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盡快適應教育教學,成為“四有”好教師,以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青年教師;校本培訓
作者簡介:高靜東(1968—),男,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
錢海燕(1978—),女,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廣大教師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2019年,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的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學開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工作,建成“師德師風典范、教書育人示范、教研科研模范”的好教師團隊。江蘇省無錫市西漳中學(以下簡稱“我校”)根據通知要求,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項目,同時為了更好助推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保障,組建了“慧師惠學”好教師團隊,系統架構了教師培養工程,具體包括新青教師培養工程、骨干教師成就工程、臨退教師成功工程、班主任導師培養工程[1]。
我校處于城鄉接合部,近年來,隨著城市化推進,辦學規模迅速擴大,從2016年的42個班迅速擴大到2023年的96個班。隨著辦學規模的迅速擴大,我校引入大量青年教師。目前,我校教師共有301人,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人數已經達到102人,超過學校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如何結合學校實際需求和特點進行教師培訓,促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盡快適應教育教學,成為“四有”好教師,以趕上學校發展的步伐,成為我校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此外,青年教師的成長需要自身的努力和探索,需要骨干教師、成熟教師的幫助和引領,同時也需要各種形式的培訓。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講座是現有中小學教師培訓采用的普遍方式,在青年教師的成長中,講座培訓更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講座可以提供系統、先進的教育理論,更新青年教師的教育理念,強化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幫助青年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促使培訓切實高效地開展,我校對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就培訓需求開展充分調研,主要圍繞青年教師所期待的培訓教師、培訓內容等設置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校系統、科學規劃“凌云大講堂”,開展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
一、培訓師資的選擇
在選擇教師培訓師資時,學校需要考慮多個關鍵因素以確保培訓的質量與效果。教育專家、大學教授、名校長、名師通常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能夠更深入地講解各個知識點,幫助青年教師理解和掌握相關概念。他們的學術素養和研究能力能夠為青年教師提供前沿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促進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一線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他們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知識,能夠深入理解青年教師的實際需求,并提供實用的培訓內容。此外,考慮師資的可用性和成本也是學校在實際選擇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學校要確保所選師資能夠在需要的時間段內提供培訓,并考慮到培訓成本與教師培訓效果之間的平衡。
綜上所述,在選擇教師培訓師資時,學校應綜合考慮教學經驗、教學方法、專業教育背景、師德修養和職業態度以及可用性和成本效益等多個因素,通過認真篩選和評估,選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優秀教學方法和深厚專業背景的師資,為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校對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調查表明,最受歡迎的培訓師資為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教師能結合本校、本地區學生的特點,給青年教師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有用、切實的參考。我校擁有62位優秀的區、市級骨干教師,結合我校的骨干教師成就工程,2023年對青年教師的培訓90%以上由我校的骨干教師完成,切合青年教師的需求。
二、培訓內容的選擇
教師培訓內容的選擇是一個關鍵且復雜的任務,它直接關系到教師個人能力的提升、教學效果的優化以及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在選擇教師培訓內容時,學校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以確保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前瞻性。只有選擇符合教師實際需求、體現最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引導性的培訓內容,才能真正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推動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在具體實施上,學校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來選擇和確定教師培訓內容。例如,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我校在對培訓內容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骨干教師特長,科學合理安排了以下培訓內容。
(一)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教師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因此,在培養青年教師時,學校應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明確自己的教育使命,樹立為人民服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理想信念。同時,學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教育,使其始終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執著。青年教師也需要主動了解學習國家的政策,教育動態、發展與改革。為幫助青年教師深入學習國家政策,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我校黨總支書記、校長高靜東做了“教育創新與自我修煉”的講座,我校黨總支副書記、副校長陳麗娜做了“深入學習傳達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講座,讓青年教師了解教育動態和改革創新。
(二)道德情操
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道德。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培養青年教師時,學校應注重對他們進行道德教育和師德師風建設,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學校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始終做到以德立身、以德施教。一名教師若是不具備崇高的職業理想和道德情操,在當今高度的職業壓力下,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
我校對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進行了“你為什么選擇教師職業”的調查,結果顯示:選擇“從小的理想,喜歡當老師”的教師占比為27.60 %,選擇“教書育人,為國育才”的教師占比為22.35 %,選擇“就讀師范,順其自然”的教師占比為23.00%,選擇“不得已”的教師占比為3.53 %,選擇“一些其他原因”的教師占比為22.35 %,選擇“教師社會地位高,收入穩定”的教師占比為1.18 %。同時,我校發起的“是否有必要進行師德專題教育”的調查顯示,只有17.65 %的青年教師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師德專題教育,有21.18 %的青年教師認為很有必要,有30.59 %的青年教師認為有必要,有30.59 %的青年教師認為一般。其他各年齡段的教師在隨機采訪中也紛紛表示,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據采訪和問卷結果,我校安排了三位杰出的支教青海、新疆等地的教師,做了三場師德師風專場講座,主題為“我的支教生活”,以提高青年教師的道德修養和素質。
(三)目標規劃
教師培訓內容的選擇還應考慮教師的專業發展,為他們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教師專業發展依賴于對自己職業發展目標的自我定位。目標是發展的動力,因此,在培養青年教師時,學校應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質和目的,明確自己的教育使命。同時,學校也要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思想引領和政治教育,使其始終保持對教育的熱情和執著。青年教師剛踏上工作崗位,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目標必須有明確的定位,起點要高。我校對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職業發展最高目標”的調查顯示:選一般教師的占比為45.88 %,選學者型教師的占比為31.76 %,選學科帶頭人的占比為15.29 %,選學校管理者的占比為7.06 %。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近一半的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對自己的要求是成為一名一般教師。為此,我校開展了個人職業規劃和理想追求的系列講座。例如:副校長鐘鳴的“青年教師的成長規劃”講座,發展處主任錢海燕的“我的成長之路—努力才會有收獲”講座,校辦主任陳維的“成長在路上—談談參評骨干教師的幾點體會”講座,德育處主任陳亞潔的“教師應保有持續發展的動力”講座,市教學新秀、數學教研組長蔣育芳老師的“一個數學老師的自我成長”講座,等等。以此勉勵廣大青年教師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要有目標、有追求,對自己的職業發展要有規劃。
(四)專業知識
班級管理和學科教學是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教師的專業素養是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培養青年教師時,學校應注重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可以通過組織定期的專業培訓、教學研討、學術交流等活動,使青年教師不斷更新學科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我校青年教師“最希望的培訓內容”調查結果顯示:選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的占42.35 %,選學科教學的占35.29 %,選生活方面的幫助的占14.12 %,選教師技能大賽等比賽方面的輔導的占8.24 %。
根據調查結果,我校邀請了名師開展系列講座。在德育方面,邀請江蘇省“最美班主任”、無錫市德育帶頭人、胡文珠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胡文珠老師做了“班主任的成長之路”“‘三全育人’大家談”兩場講座,邀請無錫市德育帶頭人高慧楓副校長做了“學生問題的化解”講座,邀請無錫市德育能手張冬梅老師做了“做個‘四性兼備’的班主任”講座,邀請無錫市市德育新秀高成老師做了“班主任的管理智慧”講座,邀請無錫市德育能手徐靜老師做了“用活動潤澤班級情感”講座,邀請無錫市德育新秀孫雯老師做了“精彩亮相—初中入學第一次家長會”講座,邀請無錫市德育新秀姚麗娟老師做了“關注學生運動安全”講座。在與德育名師、骨干教師的互動中,我校青年教師汲取了德育名師優秀的工作經驗和方法,為做好班主任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在學科教學方面,邀請無錫市教學能手巫冠華老師做了“談談物理課堂的‘三味’”講座,邀請惠山區學科帶頭人徐思恩老師做了“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講座,邀請惠山區教學能手夏輝老師做了“深刻把握‘四位一體’內涵:‘改革目標’解析”講座,邀請惠山區教學能手葉勝全老師做了“必須警惕的課堂教學‘不等式’”講座,邀請惠山區教學能手朱谷華老師做了“語文評優課比賽的基本技巧”講座,邀請惠山區教學能手錢海燕老師做了“如何設計一堂好課”講座,等等。
三、總結
在2023年,我校給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統籌安排了29場講座。各講座類型占比:理想信念類2場,占7 %;師德修養類3場,占10 %;職業目標規劃類5場,占17 %;班級管理類8場,占28 %;學科教學類5場,占17 %;教學技能等比賽類的培訓4場,占14 %;教科研類2場,占7 %。講座基本符合本校教學實際需要和青年教師的培訓需求。
在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自愿參加培訓的前提下,我校青年教師的參與率為:每次都參與的占比達到34.12 %,偶爾不參與的占比為47.06 %,偶爾參與的占比為14.12 %,沒有參與的占比為4.71 %。對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開展的關于講座成效的調查結果顯示:認為很有收獲的占比為51.76 %,認為收獲一般的占比為43.53 %,認為沒有收獲的占比為4.71 %。
我校任教1—3年的青年教師在2023年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例如,那明菲老師獲得江蘇省綜合實踐活動評優課二等獎,王許娜、陸佳雯老師獲得市基本功一等獎,陸卓琦老師獲得市評優課一等獎,等等。
總之,青年教師的培訓要以青年教師的需求為基礎,指導青年教師的理論學習和教育教學的實踐工作。這樣的講座,才能激起青年教師的興趣,真正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在利用講座對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幫助青年教師成長的同時,學校要營造和諧的、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團隊氛圍是影響青年教師成長的重要因素,因此,我校組建了青年教師發展聯盟,簡稱“青盟”,以營造和諧的、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通過組織團隊活動、分享交流、互助合作等方式,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使青年教師在團隊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基于校本培訓的青年教師團隊培養策略,有助于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學科素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他們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鐘鳴.以制度文化建設職能部門:以教師發展處部門建設為例[J].華人時刊(校長),2021(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