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提高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關鍵是要提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水平。為此,應通過開展校本教研及培訓、重點培養“種子教師”、積極開展校際交流合作等途徑多管齊下促進數學教師專業發展,通過多方聯動共同推進、構建112N組團研修模式、做好跟蹤指導等辦法助推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從而有效提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質量,促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
關鍵詞: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19-0014-03
在2024年3月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的民生主題記者會上,教育部部長懷進鵬說:“要提升薄弱學校辦學質量,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加快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質量的差距”。關注邊遠山區薄弱學校師生群體,提高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是時代發展大潮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教育行政部門需要重視的問題,它對提升區域教育教學質量、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助力鄉村振興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現狀
近年來,賀州市八步區(以下簡稱八步區)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了城鄉一體化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即把八步區的學校分片劃區,讓城區龍頭學校分別與鄉鎮片區組成教學、教研幫扶小組,幫扶鄉鎮片區教育薄弱學校,以促進城鄉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2023年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城鄉一體化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運行模式,以“1+x+y”雙層模式(第一層為城區龍頭學校+城區成員學校+鄉鎮學校,第二層為鄉鎮中心學校+鄉鎮完小+教學點)推進,在教學常規管理、教研活動開展、學科課堂建設、骨干教師培養等方面開展深度的交流、合作和幫扶,打造合作幫扶示范點,以點帶面促進城鄉一體共同發展,使八步區各鄉鎮學校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城鄉差距依然存在,特別是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仍然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從近年的期末教學質量檢測情況來看,近年來八步區黃洞瑤族鄉、開山、南鄉、步頭、大寧等鄉鎮邊遠山區學生學業水平大都處于一個較低水平。2022年秋季學期至2023年春季學期,以上鄉鎮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3至6年級的教學質量檢測成績達到D級以上的學生不足50%。邊遠山區小學約63.78%的數學教師課堂教學仍以教師講授為主,甚至小部分教師還是一人一書一粉筆一講到底,既沒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也不知學科核心素養為何物。以上情況嚴重制約八步區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嚴重阻礙城鄉教育一體化的進程,不利于鄉村振興。
二、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低的原因
(一)教師缺少培訓學習,校本教研活動少效果差
為了解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質量低的成因,2023年5月,課題組成員分別以線上問卷調查、線下訪談調研的方式對八步區邊遠山區學校的小學生和小學數學教師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邊遠山區的小學數學教師受地域和教學條件制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培訓學習機會較少。近五年,從未參加過縣(區)級以上培訓的教師占27.86%,只參加過1—2次培訓的占51.08%。超過50%的邊遠山區學校不重視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活動較少,質量偏低,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二)教師欠缺團隊引領,缺乏自我提升意識
邊遠山區70%以上的科任教師為當地老教師和新入職教師,總體教研能力低,且學校教師人數相對較少,難以形成教研團隊,教研活動少,教師缺乏抱團成長的機會。由于長期缺乏團隊引領,且多為一人執教多個教學班、多門學科,疲于應付教學,致使不少教師安于現狀,不積極思變,缺乏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自我提升的意識。
(三)教師教學手段陳舊單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由于教師教學手段不新穎,無法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調研結果顯示,約有79.64%的邊遠山區學校的學生不會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學習找不到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數學學習興趣缺乏,數學思維水平較低,動手能力不強,缺乏問題意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弱。
三、提高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水平的策略
基于以上現狀,要想提高邊遠山區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還需通過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多管齊下,多方聯動,提高數學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實現提質增效的目標。
(一)多管齊下強化數學教師專業發展
改變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低的現狀,首先應根據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狀況及數學教師的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提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教研水平。
1.扎實開展校本教研及培訓
建設高質量教研體系是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校本教研是實現高質量教研體系建設的“最后一公里”[1]。校本教研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學習交流,還可以促進教研團隊建設,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校本教研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教師成長,要求教研組每周至少開展一次教學研究心得分享,每學期至少與各鄉鎮分別開展一次聯合教研活動,每學期至少打磨兩節精品課例,每學年至少研究一個課題;要求教師每學期至少讀完一本教育教學專著,至少寫一篇教育教學論文,至少寫一個教學設計;資深教師至少上一節研討課,至少指導一名青年教師上研討課,每學年至少主持或參與一個縣(區)級以上課題,每月至少作一次課題研究或團隊研修心得分享,每次參加校本教研活動至少提出兩個方面的改進意見等。八步區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讓每一名數學教師帶著任務參與教研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與此同時,八步區還加強了對教師的業務培訓,幫助邊遠山區教師開拓視野,更新教學觀和學生觀,獲取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水平。通過以上針對性培訓,八步區的邊遠山區教師學會了使用希沃白板5、幾何畫板、“八桂教學通”等數字資源,能夠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2]。
2.重點培養“種子教師”
培養“種子教師”,即培養一批具有一定潛力的教師,讓其成為一個區域或一所學校的教育領軍人物或專業典范。可在邊遠山區學校中選擇積極上進、專業水平較高、教學能力較強的小學數學教師作為“種子教師”進行重點培養,使其作為區域內小學數學核心團隊成員引領和帶動身邊同事的專業成長。在選擇“種子教師”培養對象時,要綜合考察教師的教學實效,包括學生、同事、學校對該教師的評價和該教師平時的工作表現。同時挑選本學科的教學名師、專兼職教研員、核心團隊成員等與其進行師徒結對,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培養,隨時為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困惑與問題,提供專業發展建議,鼓勵“種子教師”在教學中嘗試創新,并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助其快速成長。培養“種子教師”可成熟一批發展一批,在他們成熟后又帶動下一批“種子教師”成長,讓“種子教師”形成分裂式孵化,不斷壯大優秀教師隊伍。
3.積極開展校際交流合作
邊遠山區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開展校際合作組建研修共同體,能夠促進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抱團成長。通過校際交流合作提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素養,應特別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校際交流平臺的構建要寬泛、務實。可以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協助下建立線上、線下的交流平臺,定期舉行校際聯合教研,共同探討如何落實新課標、如何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等;還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利用“專遞課堂”構建遠程教研,讓不同學校之間的教師能夠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開展線上交流活動,拓寬校際交流的空間和路徑。另一個方面,校際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要有針對性。交流的內容應針對邊遠山區學校教師的薄弱項,有的放矢地舉辦研討活動,甚至可共同研發適合邊遠山區學生實際情況的數學讀本和練習題庫等,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4.科學設定激勵機制
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明確指出,各地績效工資核定要向鄉村小規模學校、艱苦邊遠地區學校等傾斜,要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考核辦法。以此為指導,各地應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勵機制和評價體系,以科學的評價標準和晉升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評價細則;再根據評價結果建立縣(區)級、鎮級、校級三級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教師給予物質獎勵和榮譽表彰,共同推動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多方聯動助推數學教師專業發展
提升邊遠山區學校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除了要有內在生長的動力,還要有外在發展的“助推器”。邊遠山區學校數學教師應依托城鄉一體化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構建研修共同體,促進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建設,提升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1.多方聯動共同推進
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非一己之力可以實現,需多部門聯合、多方聯動共同推進。首先,縣(區)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關注邊遠山區學校的教育發展,做好教師發展規劃,關注教育政策的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措施。其次,縣(區)教研室要重點提升邊遠山區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合理安排幫扶團隊及入校指導時間,輸入先進的教育理念、鼓勵教師教學創新、加強對教師的教學指導,并加強對教師教育教學情況和教研活動的監管和評估,優先為學校提供教學需要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使學校能夠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通過定期的教育督導、學校評估和教學質量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改進措施,確保教師發展規劃落到實處。再次,鄉鎮中心學校要做好調研工作,了解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師的需求和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配合教師培訓中心,根據邊遠山區學校小數數學教師的實際需求合理安排培訓,分批次有計劃地安排教師外出學習。
2.構建112N組團研修模式
112N組團研修模式中的前兩個“1”分別是1個區級小學數學核心團隊和1個名師工作室;“2”指1個城區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和1個鄉鎮中心學校數學核心團隊;“N”指邊遠山區學校的N名小學數學教師。讓小學數學核心團隊、城區學校的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小學數學名師工作室等團隊分片劃區、城鄉聯動,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組成研修共同體,以團隊帶團隊、團隊帶人,帶領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實現可持續發展。教研團隊針對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小學數學教師教研的薄弱之處,以核心團隊聯合教研、名師工作室活動與城鄉一體化教研等活動為載體,讓學校與學校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組成研修共同體,組隊進行造血式校際幫扶,培育孵化“種子教師”,共同助力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研團隊建設,提高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和教研水平。
3.做好跟蹤指導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教師的教學理念要隨著時代變遷而更新,教師的教學技能也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挑戰。邊遠山區學校的數學教師受多方面條件制約,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會更多。因此,做好跟蹤指導,深入邊遠山區學校數學教師的課堂進行把脈問診,發現其教學癥結所在,是提高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必要措施。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指導團隊深入邊遠山區學校進行調研,觀察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訪查學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聽課、查閱教案、與教師和學生交流等方式,了解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癥結,制定個性化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并在跟蹤指導過程中重點關注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和運用、教法學法的選擇、教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使用教學資源的情況以及學生的學習反應等,通過深入指導為其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切實提升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總之,提高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和方法有許多,各地的情況也各有不同,且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政府的重視,也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可通過有效整合現有優質資源,促進邊遠山區學校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為邊遠山區的學生提供更加公平和優質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坪.打造教研新樣態 促進教師新發展:基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校本教研創新探索[J].教育導刊,2024(2):65-70.
[2]王春.“數學交流”能力培養途徑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4):21.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依托城鄉一體化工程提升邊遠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策略的研究”(2023C614)的階段研究成果。
(責編 林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