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逐漸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在單元教學的視角下,群文閱讀教學為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從單元教學的視角出發,分析了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提出了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單元教學;教學路徑
作者簡介:范曉梅(1981—),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賀州第二高級中學。
群文閱讀強調在特定的單元主題或知識點下,通過組織多篇相關的文本供學生同時閱讀,以促進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如何在單元教學的視角下有效地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這涉及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與創新、教學評價的構建與完善等多個方面。因此,本文從單元教學的視角出發,對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路徑進行探究,以期為高中語文教師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一、單元教學視角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重要性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閱讀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群文閱讀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思維能力[1]。
(一)有助于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科學實現課程目標
在單元教學理念下,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通過選取與單元主題相關的多篇文本,教師可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該主題或知識點,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比如,在教授古典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岳陽樓記》,感受范仲淹筆下的洞庭湖之美,以及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也可以帶領學生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感受作者的曠達胸襟。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鑒賞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同時閱讀多篇相關的文本,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通過對不同文本的對比分析,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從而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傳統的閱讀教學方式往往是單篇教學,學生容易感到枯燥和乏味。而群文閱讀通過讓學生同時閱讀多篇相關的文本,能夠提升閱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2]。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不斷思考和分析,這種積極的閱讀體驗有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群文閱讀通常涉及不同風格與體裁的文學作品。因此,在閱讀作品時,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文學元素和寫作技巧,從而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同時,通過對不同文本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和價值,增強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以“古代詩歌”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方法,將《靜夜思》《月夜憶舍弟》《楓橋夜泊》等多首描寫夜晚情感的古詩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不同詩人對夜晚情感的獨特表達,還能通過對比分析發現,雖然這些詩歌都描寫夜晚,但每首詩所傳達的情感和意境卻各不相同。這種對比分析的過程,不僅提升了閱讀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文學鑒賞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促進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理念
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組織小組討論、合作閱讀等活動,為學生提供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機會,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以“現代散文”單元為例。教師可以選擇幾篇風格各異、主題相近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師可先將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負責閱讀一篇散文,并提煉出文章的主題、情感、寫作手法等。接著,各小組進行匯報,分享各自的閱讀體驗和發現。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他人的觀點,還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他們的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二、單元教學視角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路徑
(一)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內容的構建
1.精心選擇內容,合理組織安排
閱讀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其應該具有多樣性、代表性和時代性,并涵蓋不同的文學流派、主題和風格。例如,教師可以選取經典名著如《紅樓夢》《水滸傳》的片段,讓學生了解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同時,也可以引入現代作家的作品,如莫言、余華的小說節選,讓學生感受當代文學作品的風貌。這樣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也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挑選閱讀材料時,教師還需要確保這些材料與學生的年齡、興趣、認知水平相匹配。針對高中生,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情節曲折、人物形象豐滿的作品,如《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等,這些作品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和批判性思維[3]。
合理的組織安排同樣至關重要。教師可以將相似的主題或題材進行歸類,如“愛情與命運”“人性與道德”等,這樣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比較不同文本間的聯系和差異。
此外,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初步閱讀和感知,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其次,通過小組討論或全班分享的方式,讓學生深入探討文本中的主題、情感和語言特色;最后,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批判性閱讀和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這樣的教學環節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欣賞群文,提高閱讀效果。
2.文本細化與對比分析,做好階梯銜接
第一,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語言特點、情節發展、人物形象等方面對文本進行細化分析。以《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進賈府”和“薛寶釵撲蝶”兩個情節為例。這兩個情節都展現了賈府的繁華和人物的復雜性格。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比分析這兩個情節中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語言特點等,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和主題思想。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同一主題的不同文本進行對比閱讀。比如,以“愛情與命運”為主題,教師可選取《羅密歐與朱麗葉》和《梁山伯與祝英臺》兩個經典故事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分析這兩個故事中的愛情觀、命運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愛情觀和價值觀。這種對比閱讀不僅有助于拓寬學生的文學視野,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審美能力。
在進行文本細化和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做好階梯銜接。這意味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從簡單的文本分析入手,逐漸過渡到復雜的文本對比和深度解讀中。例如,在教學開始階段,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關注文本的基本要素和情節發展,隨著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水平的提升,再逐漸引導他們深入剖析文本的語言特色和主題內涵。
(二)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索
1.情境教學法,身臨其境
情境教學法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為學生帶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4]。通過創設與文本內容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文本所傳達的情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與文本產生情感共鳴。同時,情境教學法還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閱讀《紅樓夢》中的宴飲情節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古代宴飲的圖片或視頻資料,并配上相應的背景音樂,引導他們想象自己正身處其中。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宴飲情節,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還能夠感受到作者對人性、家族和社會的深刻洞察。
2.合作學習法,互助交流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互相交流和合作的過程中共同探討文本的主題、情感和寫作手法。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夠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同時,合作學習還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群文時,教師可以選取《赤壁賦》《岳陽樓記》和《桃花源記》等文本,并為學生設定討論的主題:“在這些文本中,作者是如何描繪人與自然的關系的?他們對自然的態度又是怎樣的?”然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個小組都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討論。
【討論1】在討論《赤壁賦》時,一位學生利用多媒體展現了赤壁江景的圖片。他說:“蘇軾通過描繪赤壁的壯麗景色,展現了他對國家興衰的感慨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我認為,蘇軾對自然的態度是敬畏和熱愛的,他通過自然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討論2】在討論《岳陽樓記》時,有個學生利用岳陽樓的航拍視頻展示了范仲淹筆下的壯麗景色,并表示:“范仲淹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表達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同時,他還引用了文本中的句子,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三)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1.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方面
過程性評價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情況、討論表現、提問質量等方式進行,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和閱讀策略。結果性評價則可以通過分析學生的作業質量、課堂測試成績、閱讀報告等方式進行,以評估學生對群文閱讀內容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況。下面以《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的群文閱讀教學為例,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過程性評價】
在課堂上,教師觀察到學生小張在討論《紅樓夢》中的人物關系時表現積極,能夠提出有深度的見解,并與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同時,小張在閱讀《水滸傳》時,對梁山好漢的性格特點進行了詳細記錄,并在小組討論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此外,他還主動對《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并引發了全班學生的熱烈討論。基于此,教師在過程性評價中給予小張高度評價,認為他在學習態度、思維能力和閱讀策略上均有出色的表現。
【實施結果性評價】
在完成群文閱讀教學后,教師布置了對這三部名著進行比較分析的作業。小張在作業中詳細分析了這三部名著的主題思想、人物塑造方法和文學風格,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的答案條理清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展現出了對群文閱讀內容的深入理解。因此,在結果性評價中,小張的作業獲得了高分。
2.學生閱讀能力與文學素養方面
閱讀能力包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評價能力等,可以通過設置閱讀理解題、文本分析題等方式進行考查。文學素養則包括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造力等,可以通過鼓勵學生撰寫文學評論、進行文學創作等方式進行評估。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以“現代詩歌”為主題的群文閱讀教學來評估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文學素養。
【閱讀能力評價】
閱讀理解題:教師選取幾首現代詩歌,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余光中的《鄉愁》等,要求學生閱讀后回答相關問題。教師設置的問題涉及詩歌的主題、意象、情感等方面,旨在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
文本分析題:教師要求學生選取其中一首詩歌進行深入分析,包括詩歌的結構、語言特點、表現手法等。學生需要寫出自己的分析過程和結論,以展現他們的分析能力和評價能力。
【文學素養評價】
撰寫文學評論:教師要求學生從所學詩歌中選取一首,撰寫一篇文學評論。評論需要包括對詩歌主題、風格、作者觀點等方面的評價,以及學生個人的感悟和思考,旨在評估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文學創作活動:為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組織詩歌創作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創作現代詩歌。創作完成后,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作品,并進行點評。這個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交流能力。
3.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與改進方面
教學評價體系中還應包括教師教學效果的反饋與改進。教師可以通過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觀察學生的學習變化、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等方式,了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參加教學研討會等方式,獲取更多的教學經驗和建議。獲得反饋后,教師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調整,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通過不斷改進,教師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群文閱讀教學。
三、總結
在單元教學視角下,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展現出了獨特的魅力和作用。在探究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路徑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內容的構建,還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興趣。而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則是確保群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關鍵。展望未來,我們期待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能夠在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王雁玲,黃利梅.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62-66.
[2]張萍.群文閱讀教學:概念、范式與價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6(4):75-78.
[3]蔣軍晶.群文閱讀:閱讀教學的跨越式變革[J].語文教學通訊,2014(9):41-44.
[4]王朔,李爽.群文閱讀實踐概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6-59.